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295KB ,
资源ID:80507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507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导学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省郑州市第五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生物导学案:5.1《生态系统的结构》(新人教版必修3)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一、预习与质疑(一)预习内容 课本P88-92(二)预习目标1通过分析池塘生态系统,识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并能说出各组分的功能及相互关系。2通过分析食物链和食物网,认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能准确说出各营养级别及消费者级别。(三)预习检测 1生态系统的概念(1)概念:由 与它的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 有小:一个池塘、一片草地、一片森林等。有大: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它是地球上的 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 (3)结构: 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4)功能:物质循环、 、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无机环境: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物质: 、无机盐、空气。

2、 能量:热能、 能。(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异养主要生物 捕食性和寄生性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特例生物蓝藻、光合细菌、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寄生的微生物和植物,如菟丝子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地 位生态系统的 成分生态系统最活跃的成分生态系统的 成分作 用光能、无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变为 ,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中的 ,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 ,供生产者重新利用。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原因:捕食关系)(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特点: 为

3、第一营养级,是食物链的开始;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条食物链一般不会超过 营养级。(2)食物网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形成的复杂的 。功能:生态系统 、 的渠道。 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 。二、落实与整合1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关系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具有物种的多样性具有空间结构,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组成成分具营养

4、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具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功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联系2. 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从理论上讲,无机环境、生产者和分解者是任何一个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必要的基础成分,消费者的功能活动不会影响生态系统的根本性质,所以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 但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消费者对植物的传粉、受精和种子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是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 3特例与误区分析误区类型特 例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是自养型,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消费者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

5、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4.生态系统中因某种生物减少导致其他生物数量变化情况的分析与判断(1)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食物链中,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直接以其为食物的第二营养级生物因食物缺乏而数量减少,又会引起连锁反应,致使第三、第四营养级生物数量依次减少。(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若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数量的增

6、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造成种群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方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情况应视具体食物链确定 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蚱蜢突然减少,则以它为食的蜥蜴减少,蛇也减少,蛇减少则鹰就更多地吃兔和食草籽的鸟,从而导致兔及食草籽的鸟减少。在这里必须明确蛇并非鹰的惟一食物,所以蛇减少并不会造成鹰的减少,它可依靠其他食物来源而维持数量基本不变。三、检测与反馈1如图可表示生命系统的哪一层次

7、()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3如图是一个陆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不止一个B辛从食物链甲丙乙丁辛获得的能量最少C若丙种群数量下降1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有丁和辛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能量仅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流动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8、都能将葡萄糖分解并释放能量C自养生物都可以将光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的能量D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所以其恢复力稳定性很高5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由于某种原因蚱蜢大量减少,则蜘蛛数量的变化是 ()A增加 B减少 C基本不变 D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6右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A) 7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A. B. C. D.8.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9、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9(2012 海南,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 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10.如图是温带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 (1)该食物网含 条食物链,猫头鹰占有的营养级是第 营养

10、级,属于 消费者。 (2)兔与鼠的关系是 ,蟾蜍与蜘蛛的关系是 。 (3)由于某种原因鼠突然死亡,蛇和蟾蜍的数量情况依次为 。11请据图回答:(1)图解表示一个_的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阳光是它的_。(2)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含能量最少的生物类群是_。(3)蛇占有_条食物链,占有的营养级有_。(4)若螳螂全部迁走,则黄雀的数量最终将会_,原因是_。(5)动植物尸体是由图中的_通过_和_这两种作用分解的。参考答案10(1)7三、四、五、六次级、三级、四级、五级 (2)竞争竞争和捕食(3)下降下降11. (1)生态系统能源 (2)绿色植物蛇 (3)2第四和第五营养级 (4)增多黄雀由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变成了单纯的第三营养级,减少了能量的损耗 (5)细菌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