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4 ,大小:99.50KB ,
资源ID:805047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504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学教案:第一单元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WORD版含解析.doc

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等有关中央制度的历史概念以及郡国并行制 、藩镇节度使、行省等有关地方政治制度的历史概念;(2)理解君权与相权矛盾的发展变化与当时中央政权的强弱盛衰密不可分,理解元朝行省制度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行省制度的开端;(3)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汉元政治制度演变过程,总结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培养学生综合概括的能力;(4)通过对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历史,培养学生正确的分析能力。2、过程与方法:(1)联系时代背景分析各项措施,理解历史概念,并总结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引导学生重视图示

2、、引文等材料,在对历史材料的研读和分析中,初步掌握处理历史资料的一般方法;(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加强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形成本课的知识框架与结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但也对中国社会发展进步形成了阻碍;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政权,都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做出过自己的贡献。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的政治制度的演变难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成为我国古代

3、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2)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封建社会的两对基本矛盾)(3)在中央政权中,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4)中央和地方关系中,中央严格控制地方政权,不允许地方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教学过程及要点:导入新课: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和实践了韩非子的理论,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即皇帝制、中央官制和郡县制,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为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选择了政治体制的基本模

4、式。西汉王朝建立后,刘邦承袭了秦始皇所开创的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通过综合概述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一、中央集权的发展:1、汉朝:“汉承秦制”。两汉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但又有所变化。总体趋势:中央对地方管理加强(1)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集权刘邦“惩戒亡秦孤立之败”,又陆续分封自己的子侄为王,共封了楚、齐、梁、赵、燕、代、吴、淮南、淮阴等九国。当时九个诸侯王的封地包括了原东方六国的领土,只留下原秦国的旧土十五郡由中央直辖,并仍划分为郡、县两级。这种王国与郡县并存的体制,被称为“郡国并行制”。刘邦死后,王国势力膨胀,成为汉朝一大病痛。(2)汉景帝:

5、削藩,平定“七国治乱”,将诸侯任免权收归中央。 “七国之乱”是以之侄吴王刘濞为首发动的一次同姓王联合大叛乱。吴楚七国之乱在三个月内全部平息,统姓诸侯王的势力受到致命打击。的平定和诸侯王的削弱,沉重地打击了割据势力,在制度上,解决了刘邦实行诸侯王制度时所产生的弊病,进一步加强了制度。(3)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弱化王国,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唐朝:总体趋势: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唐玄宗在边境置藩镇,长官叫节度使,后发展为割据势力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生叛乱,长达8年,唐朝由盛而衰。持续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为五代十国留下祸根。3、北宋:总体趋势:进一步加强(1)措施:军事:收兵

6、权,编禁军行政: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地方赋税开支(2)评价: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导致官僚机构膨胀和军队不断扩充,形成“三冗”(冗官、冗兵、冗费)局面,为北宋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4、元朝:总体趋势:完善并发展(1)措施:建立行省制度省下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2)评价:行省制度便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二、君主专制的演进:1、汉朝:汉承秦制,强化皇帝制度(1)汉初:丞相位高权重,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2)汉武帝:重用伺从、秘书等

7、担任尚书令、伺中等,削弱相权。2、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3、隋唐:创立与完善三省六部制(1)部门: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沿革:“三省六部”是自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的,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尚书省成立于魏晋时期,最初称为尚书台,它是由汉代皇帝的秘书处中主管文书的尚书发展而来的,最初是职位较低。到三国时期,尚书台成为全国政务的汇总机关,以后几个朝代大都沿用了尚书台作为全国政务汇总机关这一机构,其权利也得到不断增大。到杨坚成立隋朝,尚书省才成为了全国的最高权力中心机构之一。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尚书,主管文书,掌握机密要政,称为中尚书,简称

8、中书,一直沿用到东汉末期,曹操为了便于挟天子已令诸侯,设立秘书令。曹操的儿子曹丕废除汉帝,建立魏国,同时进行了政治机构改革,将秘书改为中书,于是中书省正式成立,后来西晋灭魏国,但却沿袭了中书省,此后历代都沿袭了曹魏设立的中书省。北朝时曾恢复六官制,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吸取前面几个朝代的经验,废除六官制设立内史省,也就是中书省门下省,最初设置在魏晋时期,最初称为侍中寺,是宫内侍从官的办事机构,到西晋的时候正式称为门下省,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门下省是属于皇宫门以内得机构,是陪侍皇帝左右的人。到隋朝时正式称为最高权力机构的三省之一。(3)职能:“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4)评价:三省六部

9、职权有分工,也有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从而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政治的统治力量。三省的分工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三省六部制度的确立和完备,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4、宋朝:初设中书门下,后增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简称“一参二府三司”)皇 帝中书门下参知政事枢密院三司使(总揽大权)(行使宰相权)(分割相权)(行政)(军权)(财权)5、元朝:设中书省,强化相权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察举制(1)含义:汉代由下而上推荐人才的为官制度。(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

10、3)标准:孝廉、秀才(后称茂才)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特别是到了汉武帝时代,人才济济。如破格录用出身贫寒的主父偃、从牧羊人中提拔了卜式,从商贾中擢升了桑弘羊,在奴隶群中发现了大将军卫青,另外还有公孙羊、韩案国、郑当时、董仲舒、苏武、张骞、司马相如、司马迁、霍去病等。以后随着政治日益腐败,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到东汉晚期,已成为豪强或官吏安插私人的工具,完全失去了网罗人才的作用。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2)标准:门第3、隋朝:首创科举制(1)隋文帝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

11、拔官吏;(2)隋炀帝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是形成。4、唐宋元:继承并完善科举制(1)表现: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北宋采用糊名法,防止作弊;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2)评价: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科举取士,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 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本课小结:纵观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过程,可以看出始终伴随着两大基本矛盾:一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朝的中朝制度、隋唐三省六

12、部制的形成与完善,元朝的中书省制度就是皇权对相权的分离、削弱;二是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自汉到元都不断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从而保证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问题解答【学思之窗】宰相李沆与宋真宗的这段故事,能说明些什么问题?答案提示:说明两个问题:北宋从宋真宗开始,相权逐步强化,对皇权有所限制。李沆抵制宋真宗扩大财权的企图,不仅想维护相权,也是从有利于治国的角度出发的。中国古代相权与皇权的消长,总体上虽然朝着强化皇权的方向演变,但其间也有相权强化的时候,并非简单的直线发展。本课测评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请用宰相职能变化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案提示:汉武帝重用宠信的近臣任尚书令、侍中等

13、,参与国政,使决策国家政务的实权逐渐由相府向宫廷转移,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隋唐创立三省六部制,唐时三省长官相互制衡,集体行使相权。这样,就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北宋增设参知政事(副宰相)、枢密使(掌军权)、三司使(掌财权)分割宰相(中书门下长官)权力,使皇帝得以总揽大权。元朝设中书省总揽政务,其长官中书令实为宰相,例由太子兼任,实际政务委以左右丞相等。但元朝后期相权大增,有时甚至威胁皇权。综上所述,从汉至元,通过削弱相权使皇权不断加强。学习延伸根据以上材料,想一想,这种措施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什么特点?它有何利弊?提示:特点:中央集权,即地方服从中央、中央控制地方。利:在防止地方割据势力上很成功。弊:过度限制地方权力,层层严加控制,不利于地方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是北宋后来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此问答案学生只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就应鼓励。)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