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检测 (对接高考)1、新中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到50年代中期,又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A.不再坚持对苏联的友好政策B.改变了美国对华敌视态度C.减弱了外交意识形态因素D.意在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2、每年的6月28日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纪念日。半个多世纪以来,该原则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包括( )是周恩来提出的在外交实践中日益被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认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倡导的和平、平等、共同发展等理念对人类有益A.B.C.D.3、1950年,法国拒绝承认新中国;1961年日内瓦会议期间,中法双方都表达了建交愿望;1964年,中法两国宣
2、布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在中法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具有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B.中法意识形态分歧消失C.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D.冷战背景下的现实需要4、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废除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一边倒”的政策,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不是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体现A.B.C.D.5、“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A.实现中国与邻
3、近国家友好发展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C.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6、著名的加拿大学者罗纳德基斯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甚至连美国国务院的情报机构也承认,共产主义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应当归功于周恩来娴熟的外交技巧。在万隆会议上,美国的外交又输掉了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仗,败在了一个共产主义者的手下。”这表明( )A.万隆会议促使许多亚非国家开始正确认识中国B.具有个人魅力的外交家征服了美国C.万隆会议帮助一些亚非国家开始摆脱美国控制D.社会主义运动趋势在世界明显增强7、周恩来在万降会议期间透露,中国愿同美国谈判,也准备同蒋介石谈判,以便能用和平方式解放
4、台湾。同时,毛泽东也主动通过外国来访者表示, 台湾问题可以用谈判来解决,中国尤其希領和美国签订和平条约。材料表明(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已正式确定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以正式确立C.中国已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D.台湾问题已牵涉到中美外交问题8、“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上的言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刊登在该报同一位置上的毛主席语录。下列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当时中国对西方主导的世界体系的态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是当时中国的外交政策C.这是文化大革命 时期极左思潮在
5、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9、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10、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
6、明( )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11、1970年美国总统国情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国情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12、 随着日本经济的重新崛起,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
7、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日本经济实力与政治地位相匹配B.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核心重点C.日本政策背离了多极化发展趋势D.美国逐渐放松对日本的外交制约13、中日两国的某项文件中有这样的条目: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国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该文件内容( )A.有利于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恢复B.使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C.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亚太地区关系的缓和D
8、.解决了中日间历史遗留问题14、安理会授权各国进人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 施打击海盗,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 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15、近年来,我国在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南海等问题上进行的有理有节的外交活动,得到民众的认可。就连外交部的领导到中央党校讲课时都说.给外交部寄钙片的人越来越少了。之前我国外交被民众误解为“太软”,主要是因为( )A.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C.新时期我国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
9、D.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多边外交16、中国政府对国际形势的认识,从1977年的“战争可以延缓”转变为1987年的“战争可以避免”。这一转变( )A.使中国加入了不结盟运动B.促进了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C.直接推动中美两国正式建交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17、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18、上
10、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指出:(上海合作组织)在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广袤而多元的地区实现了区域合作的历史性突破是欧亚地缘政治一次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变迁。下列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评述正确的是( )A.以经济先行、全面合作为特征B.是以中俄两国为主导的区域同盟C.成员之间是结伴而不结盟的关系D.是一个封闭性的军事合作组织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
11、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
12、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新中国初期外交
13、政策制定、调整和发展的基本认识。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印两国的谈判在(1953年)12月的最后一天,开始了。周恩来说道:“中印两国的关系会一天一天地好起来。某些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一定会顺利地解决的。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周恩来指出:中国政府“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周恩来指出,亚非国家要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而非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亚非会议公报指出:“自由和和平是相互依靠的,自决的权利必须为一切人民所享有,自由和独立
14、必须尽可能不迟延地给予现在仍旧是附属地人民的人们。”摘自裴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1956)等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指出:“过去有一段时间,针对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搞了 一条线的战略,就是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这样的一条线。现在我们改变了这个战略”。这一改变的突出特点就是不再强调与美国结成共同抗苏的战略关系,但同时也并非重建中苏同盟。这个重要转变对中国内政、外交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第一,使中国能够真正把重点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第二,使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特点更加鲜明。摘自孙大力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第4卷)(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共和国初期外交工作所取
15、得的成效,指出亚非会议公报对各自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所表明的立场。(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一条线”的战略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主要表现。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推动了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请对此加以概括。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中苏关系恶化始于50年代后期,中美关系改善始于70年代初,AB项与题干中时间不符;中国意在维护国家利益,发展与其它国家的关系,而非推动亚非社会主义革命,排除D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因此
16、选C。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否具有生命力关键不在于谁提出,故错误。 3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1950年,法国拒绝承认新中国,是因为法国属于北约组织,迎合美国对于社会主义国家遏制的需要,D正确;A不符合20世纪60年代事实;B中意识形态分歧不符合事实;C是20世纪70年代。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学生易误选D项。学生往往认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矛盾的,因此不是其表现。实际上新中国成立后,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充分体现了为打破外交上的孤立而做出的英明选择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捍卫和平,不仅是独立
17、自主外交政策的延伸,而且是其重要内容。 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日内瓦会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次会议是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走向国际外交舞台的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因此这一会议的初衷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故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的初衷;C选项错误,推动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的初衷;D选项错误,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是1961年召开的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的初衷。因此正确答案为B选项。 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万隆会议。根据
18、材料中“万隆会议”“中国在万隆会议上所留下的良好印象”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后,中国与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联系,故A项正确;C、D两项的表述与材料核心意思不相关,排除;B项是对材料的曲解和误读,具有片面性,排除。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通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和周恩来都表示中美之间应通过谈判来解决台湾问题,故应选D项;万隆会议召开于1955年,而正式确定和平统一中国的方针是在1979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1954年正式确立,和万隆会议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应排除B项;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的强国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C项。
19、 8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题干主要反映的是尼克松访华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虎穴”“虎子”并联系20世纪70年代的国内背景来分析,A、B、C项说法与史实相符,排除;“权宜之计”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 9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A项与材料中“中国周边”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不等于中心地位,故B项错误;“三十多起”“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不等于世界各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工作重心总体上不在经济合作,故C项错误;70年代末对外开放,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
20、”相符,故D项正确。 10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材料中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加强合作,反映出两板格局下法国在外交上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改善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项正确;材料讲述的是法国与中国建交、与苏联合作,没有反映出欧洲国家间的合作,无法体现出欧洲一体化的深入,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出现在1991年底两极格局瓦解后, 不符合题干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法国的外交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仍然是维护本国的利益,没有发生改变,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从材料“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
21、际立场,否定它的合法国家利益”可知,美国不再因中美意识形态不同而否定中国在国际上的合法地位,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的标志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故B项错误;从“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可知美国意图改变中美关系紧张的局面,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遏制中国的内容,故D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日本外交政策的一个阶段说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仍以美日关系为核心重点,故B项正确;到目前为止,日本仍是经济大国,但还不是政治大国,A项错误。材料表明日本渴望以独立身份展开自主外交,这顺应了当时多极化发展趋势,故 C项错误。美
22、国为了推行“冷战”势必加强美日同盟关系而不会放松了对日本的外交制约,所以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査20世纪70年代的中日关系。材料中 信息出自1972年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该声明主要是促进中日建交,与战后经济恢复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日本一直追随美国,并没有摆脱美国的控制,故B项错误;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和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故C项正确;中日邦交正常化并没有解决两国之间遗留的历史问题,故D项错误。 14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中国海军实施护航执行的是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这体现了中国以联合国为中心展开的多边外交。 15答案及解析:答案
23、:C解析: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政府一贯坚持的政策,不符合“我国外交被民众误解为太软”,故A项错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新时期外交的背景,故B项错误;新时期我国以国内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一些外交上显得“软”,故C项正确;我国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多边外交,未体现题中信息,故D项错误。 16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活动。中国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而不是成员国,A项错误。根据中国对国际形势认识的转变可知,中国外交政策转为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这有利于多边外交活动的开展,故B项正确。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D项错
24、误。 1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信息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可知,邓小平强调的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应坚持平等互利、互相尊重,A项正确。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联第一个向中华人民共和国递交了国书,开创了中苏友好的新局面,B项与题中“1984年”的时间信息不符,错误;C项说法明显错误;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与邓小平讲话精神无直接对应关系;D项错误,排除。 1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政治组织,不是军事同盟,是开放的,不针对任何国家,因此,A、B、D三 项都是错误的。 19答案及解析:答案:1.背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冷战
25、开始。意义:赢得了苏联的支持和帮助,出现第一次建交高潮;利于巩固政权、维护国防安全,保障经济建设;利于维护世界和平。2.目的:消除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改善与周边邻国关系,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良好的国际环境。实践: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原因: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认识:外交政策契合了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外交是为内政服务的);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解析:1.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一中“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得出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和美苏冷战的开始;第二小
26、问,意义,从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意义和世界意义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目的,根据材料二中“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得出为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而提出的;第二小问,实践,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主要是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的万隆会议。3.根据材料三中“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得出传承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根据材料三中“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得出反映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材料三中“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得出体现国际法治精神。4.
27、在回答认识时,要综合上述三个问题涉及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由第一问得出外交政策的制定受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第二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得出外交政策宗旨是服务国内建设,根据第三问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得出外交政策逐步走向成熟。在回答此类问题时,要结合材料反映的角度分析,避免盲目空谈。 20答案及解析:答案:(1)成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关系,产生广泛影响;促成日内瓦协议,缓和紧张局势;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受到广泛赞扬和拥护。立场: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进行自由选择。(2)表现: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