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银川一中2019/2020学年度(下)高一期末考试语 文 试 卷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还酹(li) 纶巾(ln) 山岑(cng) 封狼居胥(x)B. 伯仲(zhng) 游弋(y) 诡对(gu) 乍暖还寒(zh)C. 商贾(ji) 道观(gun) 仓廪(lng) 金戈铁马(g)D. 脑髓(su) 自诩(x) 属文(sh) 冠冕堂皇(gan)【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题干要求选出“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A项,“还酹”中“
2、酹”应读“li”,意思是“还把酒浇在地上,表示祭奠”。“纶巾”中“纶”应读“gun”,意思是“古时头巾名”。“山岑”中“岑”应读“cn”,意思是“山峰”;C项,“商贾”中“贾”应读“g”,意思是“古代对商人的称呼”。“仓廪”中“廪”应读“ln”,意思是“储藏粮食的仓库”。“金戈铁马”中“戈”应读“g”,意思是“指战事。也用以形容战士的雄姿”;D项,“脑髓”中“髓”应读“su”,意思是“指脑”。“自诩”中“诩”应读“x”,意思是“自夸”。“属文”中“属”应读“zh”,意思是“连缀字句成文。即撰写文章”。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严大国之威 皆共目之 其一人夜亡 从
3、者衣褐尊贤而重士 反欲斗两主 单于壮其节 左右欲刃相如欲因此时降武 时天下承平日久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重;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夜:名词作状语,连夜,在夜里;衣:名词作动词,穿;贤: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贤才;斗
4、:动词石洞用法,使斗;壮: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壮烈;刃:名词作动词,杀;降:动词使动用法,使投降;时:名词作状语,当时。故选A。3.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未之有也 求人可使报秦者 大王来何操 为天下笑验之以事 拜送书于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君何以知燕王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马之千里者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
5、;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即“求可使报秦之人”;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即“大王来操何”;被动句,“为”表被动;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验之以事”即“以事验之”;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拜送书于庭”即“于庭拜送书”;被动句,“见于”表被动;宾语前置句,“君何以知燕王”即“君以何知燕王”;判断句,“也”表判断;定语后置句,“马之千里者”即“千里之马”。故选C。4.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B.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C.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D.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答案】
6、D【解析】【详解】考查学生对诗句朗读节奏的把握能力。朗读节奏划分属于断句能力考查。一般来说,划分古诗节奏要注意三个原则:不能违背诗的意义;要兼顾诗的声律;要注意上下句之间的协调。通常是两个字一个节拍,单独一字根据意义独立成为一个节拍。具体方法有:“意义单位划分法”:文言句朗读的停顿划分可先揣摩意义,再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则“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有一定停顿;语法结构划分法”: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动补”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谓之间、谓宾之间、状语与中心语之间、动补之间要作停顿,以使语意明显;“文言句式特点划分法”
7、。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D项,“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千种风情”作“便纵有”的宾语,“便纵有”意思是“即使有”是一个意义单位,中间不能断开。“何人”是“与”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本句正确断句为: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故选D。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词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词的段落叫阕或片。B. 词一般有词牌和词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规定了词的声韵及固定格式,包括字句多少、平仄、押韵
8、等,词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C. 宋代的晏殊、秦观、苏轼、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有擅长,但大体上可归于婉约范畴。D. 辛弃疾不但在词中抒写抗金、恢复的大题材、大感慨,而且在词中歌咏自然风光,多方面地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在艺术创造上,他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识记能力。文学常识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文学中各种历史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解答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常见的文学常识能够了解、识记。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C项,“宋代的晏殊、秦观、苏轼
9、、李清照等一系列词坛名家的词风大体上可归于婉约范畴”说法错误,苏轼属豪放派,其余属于婉约派。故选C。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赢得仓皇北顾 赢得:落得。B.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风流:英雄业绩。C. 莫道不销魂 销魂:诱人、迷人的D. 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相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诗文中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C项,“莫道不销魂”的意思是“莫要说清秋不让人忧愁伤神”,所以“销魂”的意思是“形容极度忧愁、悲伤”。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
10、(本题共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灯如红豆侯志明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是的,不止一次。因为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我们家姐妹五人,在那个困难年代出生的人,都品尝过生活的艰难。别的不说,就是一家人偶尔做件新衣和平时的缝缝补补,对母亲来讲就是一项繁重的劳作。春节前的母亲是最忙碌的。一进腊月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
11、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12、。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
13、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1982年,我上了高中。虽然那时学校有了电灯,但晚上是要定时关灯的。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很多同学都备了一盏小油灯。我也不例外。上了三年高中,如果说有几件东西是不能离开的,那么,这盏小油灯就是其中之一。多少次,当冬天的寒冷冻得我手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当笔中的墨水冻得不能写字时,是这盏灯帮我融化。假如不曾有小油灯的陪伴照耀,我想在我们那个连老师都配不齐的学校,我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考上大学的。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
14、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且经常被嘲讽的,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从那天起,我似乎懂得了更多的东西。四十年来,陪伴我长大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们却清清楚楚地记录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变迁,照耀我前行的路,给我以启迪。其实,“灯如红豆最相思”的上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的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也许这是我思念灯的又一缘由或写
15、完这篇短文后的意外收获吧。(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0月29日,有删改)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引用“灯如红豆最相思”这一句,既照应文章题目,又奠定全文感情基调。B. 第段母亲没有抬头看我,反映出母亲为我们赶做新衣的忙碌和深沉的爱。C. 第段父亲执意要将多出的两毛钱对清,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D. 文章叙写回忆,语言朴素自然;精选生活片段表达感情,真挚动人。8. 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书联系起来纪昀,忽然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9. 文章以“灯如红豆”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7. C
16、8. “对灯相思”,是指“我”思念灯下赶制新衣的母亲、灯下对账的父亲、借灯给我的女同学等;“对灯相思”是因为这些“灯”见证着人性中的爱、正直、善良、宽容等,记录着社会的变迁,温暖着我的心灵,陪伴我长大;“把灯和书联系起来”又让我有了更深的感悟,多读点书,可以在我们心中点亮一盏灯,提升自我,照亮人生。 9. “灯”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灯如红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吸引读者。【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
17、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是为了给我上一堂具有教育意义的课”错,是出于父亲的善良和正直。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基本能力。对句子的理解更多的时候,要善于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结合上下文段、手法,挖掘出它们的语境意义。解答此类题目要把握住句子的表层义和深层义(可以是传达时代、气氛、地位、作用、影响、情感等)。解答时可以抓关键词语进行解释。本题可以抓住“对灯相思”和“把灯和书联系起来”两处关键词。“对灯相思”表层含义是思念文中所写的关于灯的几个人、几件事:灯下辛勤劳作的母亲、对账的父亲和借给我灯的女同学;深层
18、含义是这些人、事背后所蕴含的感情:爱、正直、善良、宽容,以及他们对“我”的影响。“把灯和书联系起来”,“书”代表“读书”,“灯”则代表“心灯”,二者结合即“提升自我,照亮人生”。【9题详解】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注意把握文本标题的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的作用。“灯”在结构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效果是使文章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以“灯如红豆”为题在主题上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灯相思的情感;“灯如红豆
19、”运用比喻手法,将灯比作红豆,效果是形象生动,吸引读者。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杨惟中,字彦诚,弘州人。金末,以孤童子事太宗,知读书,有胆略,太宗器之。年二十,奉命使西域三十余国,宣畅国威,敷布政条,俾皆籍户口属吏,乃归,帝于是有大用意。皇子阔出伐宋,命惟中于军前行中书省事。克宋枣阳、光化等军,光、随、郢、复等州,及襄阳、德安府,凡得名士数十人,收伊、洛诸书送燕都,立宋大儒周敦颐祠,建太极书院,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拜中书令,太宗崩,太后称制,惟中以一相负任天下。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
20、斜彻横恣不法,诏惟中宣慰,惟中按诛之。金亡,其将武仙溃于邓州,余党散入太原、真定间,据大明川,用金开兴年号,众至数万,剽掠数千里。诏会诸道兵讨之,不克。惟中仗节开谕,降其渠帅,余党悉平。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俾屯田唐、邓、申、裕、嵩、汝、蔡、息、毫、颍诸州。初灭金时,以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福贪鄙残酷,虐害遗民二十余年。惟中至,召福听约束,福称疾不至。惟中设大梃于坐,复召之,福不得已,以数千人拥卫见惟中,惟中即握大梃击仆之。数日福死,河南大治。迁陕右四川宣抚使。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语
21、人曰:“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岁己未,世祖总统东师,奏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俾建行台,以先启行,宣布恩信,蒙古、汉军诸帅并听节制。师还,卒于蔡州,年五十五。(节选自元史杨惟中传)10.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B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C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D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
22、奏惟中等为使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崩”指帝王和王后的死。而诸侯死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死曰卒,庶人曰死。B“称制”指君主制时代在嗣君年幼、无法亲自听政的时候,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执掌国政。C“仗节”是手执符节的意思,古代在大臣出使或者大将出师的时候,皇帝授予他们符节,以此作为凭证和权力的象征。D“屯田”是封建王朝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朝廷可以取得一些军饷和税粮。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惟中有胆有才,深受朝廷器重。他二十岁即被派往西域,圆满完成使命;晚年担任江淮京湖
23、南北路宣抚使,蒙、汉军队将帅都归他指挥管辖。B杨惟中保护文脉,重视文化建设。元军占领宋朝枣阳等地后,他搜罗当地名士和儒学著作,为宋代大儒周敦颐立祠,建立太极书院,弘扬儒学。C杨惟中惩恶保民,决不姑息迁就。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残害百姓,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河南由此清明安定了。D杨惟中大智大勇,善于招降安抚。金朝余党大肆作乱,朝廷会集各道的兵力征讨却没能取胜,他前往劝谕,劝降了他们的首领,余党都被平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儒士赵复、王粹等讲授其间,遂通圣贤学,慨然欲以道济天下。(2)吾非好杀,国家纲纪不立,致此辈贼害良民,无所控告,虽欲不去,可乎?【
24、答案】10. D 11. A 12. C 13. (1)(杨惟中)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院讲学,他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慷慨激昂地想用圣贤之道助益国家。( “延”“通”“济”各1分,大意2分)(2)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良民,(百姓们)无处控告,即使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好”“虽”“去”各1分,大意2分)【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镇金莲川得开府专封拜乃立河南道经略司于汴梁奏惟中等为使”,本题主要注意动词的变换。句意:
25、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
26、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
27、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A项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名师点睛】“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严格的等级制度。君王至高无上,享有种种特权,连“死”也有专称,除“崩”外,还有“山陵崩”、“驾崩”、“晏驾”、“千秋”、“百岁”等。一般官员和百姓死亡,则称“殁”、“殂”、“千古”、“殒命”、“捐生”、“就木”、“溘逝”、“作古”、“弃世”、“故”、“
28、终”等。父母死后。孩子们则讳称“孤露”、“弃养”,长辈去世则婉称“见背”。佛道徒之死,说法更多,如“涅般”、“圆寂”、“坐化”、“羽化”、“示寂”、“仙游”、“登仙”、“升天”、“仙逝”等。“仙逝”现也可用于被人尊敬的人之死。平时需要注意积累。【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C项结合文本内容“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可知,“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
29、、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C项结合文本内容“时诸军帅横侈病民,郭千户者尤甚,杀人之夫而夺其妻,惟中戮之以徇,关中肃然”可知,“杀人之夫而夺其妻”的是郭千户而不是刘福。【13题详解】试题分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补充
30、句首主语“杨惟中”,固定人名字保留“赵复”“王粹”,“延”译为邀请,“通”译为通晓,“济”译为助益。(2)“好”译为喜欢,“虽”译为即使,“去”译为除掉。【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
31、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延”“通”“虽”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参考译文】杨惟中字彦诚,是弘州人。金朝末年,以孤儿的身份侍奉太宗,懂得读书,有胆略,太宗器重他。他二十岁的时候,奉命出使西域三十多个国家,宣扬国威,发布政令,让他们都登记户口设置属官,然后才返回,皇帝于是有重用他的意图。皇子阔出征伐宋朝,命令杨惟中在军中行中书省事。攻克宋朝枣阳、光化等军,攻克光、随、郢、复等州,以及襄阳、德安府,共获得名士数十人。收集程颢、程颐的著作送往燕都,建立宋朝大儒周敦颐的祠堂,建立太极书院,邀请儒士赵复、王粹等在书
32、院讲学,杨惟中于是通晓圣贤之学,慨然想以圣道助益国家。杨惟中任中书令,太宗去世,太后临朝听政,杨惟中一人以宰相的身份负担天下大事。定宗即位,平阳道断事官斜彻横行不法,皇帝诏令杨惟中代皇帝前去宣扬政令,安抚百姓,杨惟中审讯之后将其处死。金朝灭亡后,金朝将领武仙在邓州溃败,余党逃散于太原、真定之间,占据了大明川,使用金朝开兴年号,人数达到数万,抢掠数千里。皇帝诏令会集各道的兵力进讨,没有战胜。杨惟中执符节前往劝谕,其首领投降,其余党全部平定了。宪宗即位,世祖以太弟的身份镇守金莲川,有权设立衙署和任命官员。于是在汴梁设立河南道经略司,奏请任命杨惟中为经略使,让他在唐、邓、申、裕、 嵩、汝、息、亳、颍
33、等州屯田。刚灭金时,由监河桥万户刘福为河南道总管,刘福贪婪残酷,欺压残害金朝的遗民二十多年。杨惟中到任后,召刘福来听训,刘福称病不来。杨惟中在座位上放了大木棒,又召他,让人对刘福说:“你不听命令,我就要以军法来处治。”刘福不得已,有数千人护卫着来见杨惟中,杨惟中便手握大棒将他打倒。几天后刘福死了,河南由此清明安定。杨惟中改任陕右四川宣抚使。当时各部队的将领横行奢侈,侵害百姓,有个叫郭千户的尤其厉害,杀人之夫而抢夺其妻,杨惟中将其处死示众,关中于是秩序安定。杨惟中对人说:“我并非喜欢杀戮,国家没有法纪,致使这种贼人残害百姓,百姓们无处控告,就算我不想除掉他们,行吗?”己未年,世祖统率东路军,奏请
34、任命杨惟中为江淮京湖南北路宣抚使,让他建立行御史台,因在世祖之先启行,宣布朝廷的恩泽信誉,蒙古、汉军的各部队将领都听从他的节制。部队返回时,杨惟中在蔡州去世,时年五十五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临江仙惠州改前韵宋苏轼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三分春色一分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佳人斜倚合江楼,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注释使君:时任惠州知州詹范。合江楼:作者被贬初至惠州时所居之所,在惠州东门,因东西二江汇合于此得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三分春色一分愁”化用了叶道卿贺圣
35、词词:“三分春色,二分愁闷,一分风雨”而言春暮人愁。B.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两句中,“翻”“转”用得巧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时节,榆荚被雨打得零落,柳絮被风吹散的画面。C. 下片“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山水被赋予人的动作和情感,使词更富有感染力。D. 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15. 有诗评说,全词笼罩着“一愁到底”灰蒙蒙的意味。诗人的愁从何而来?请结合全词做简要赏析。【答案】14. D 15. 因伤春惜春而愁。上片“九十日春都过了”,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雨翻榆荚阵,风转
36、柳花球”更是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因飘泊异乡而愁。本词为诗人被贬异乡时所作,诗人由风中飘飞的柳絮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因青春不再而愁。下片词人由逝去的春光联想到自己逝去的青春,“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是综合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主旨理解和赏析类的试题,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注意,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D项,“本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整首词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风格含蓄隽永,婉
37、转缠绵,是豪放派诗人苏轼少有的婉约诗作”理解有误,词上片下片均有景有情,词中“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少年风流”是直接抒情,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语言含蓄隽永,婉转缠绵”的语言风格的分析也错,“九十日春都过了,贪忙何处追游”等语句明白如话。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作者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或情感时,往往运用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手法。解答此类题目,要先对诗歌内容准确把握、正确理解,再从分析意象或表达情感的词语入手,最终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本题要求简要赏析“诗人的愁从何而来”,就是分析作者复杂的具体的愁情。词的上片开篇“九十日春都过了,贪
38、忙何处追游”, 直接交代此时为暮春时节,说“春天过去了,一直忙忙碌碌,如今再想寻春,也不可能了”, 在贬所惠州,也是一个春季过去了(“九十日春都过了”),即风华正茂的时候过去了,我闲置无所事事了(“贪忙何处追游”),无须“贪忙”、“追游”了。“三分春色一分愁” 言春暮人愁。“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意思是“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写景寄情,渲染了暮春的哀怨伤感的气氛,他很快意识到,大自然的春天很快消失,自己的青春很快消失,如“雨翻榆荚阵”,如“风转柳花球”,没有多少留恋,有的是终身遗恨,诗人为春光易逝而愁;还有结合背景可知作者是被贬到惠州,他看到“ 雨打榆荚零落,柳絮
39、染尘成球,被风吹得到处翻滚”时,联想到身处异乡,漂泊无依的自己,因而忧愁。所以上片写春过春愁,伤春惜时,有伤春惜春之愁,也有年华易逝之愁,还有飘泊异乡之愁。下片“我与使君皆白首,休夸年少风流”说“我和知州您都是白发老人了,再不要说以前的年少风流往事了”,惜青春已逝,风流不再,我们已是苍颜白发,还谈什么昔日风流,这意味着一代人的结束。用直抒胸臆表达了青春年华易逝的愁情。“水光都眼净,山色总眉愁”写出了“水光清凉,山色美丽,总是让人情不自禁为之感叹”。这正是词人在惠州感情上发生了变化,审美移情发生了变化,所以山光水色也变得“愁”容起来;从而暗示着词人晚年人生暗淡无光了。下片作者写白首眉愁,伤感人生
40、,有青春不再、年华易逝之愁。根据以上分析,分条作答即可。【点睛】解答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三
41、)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9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望海潮中的“_,_,_。”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渲染分别的气氛,融情入景,准确地传达了一种凄凉的况味的句子是:“_,_,_”。(3)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表达自己抗金杀敌的决心和怀才不遇的忧虑,也表明了自己仍有杀敌能力。【答案】 (1). 重湖叠巘清嘉 (2). 有三秋桂子 (3). 十里荷花 (4). 寒蝉凄切 (5). 对长亭晚 (6). 骤雨初歇 (7). 凭谁问 (8). 廉颇老矣 (9). 尚能饭否【
42、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叠巘清嘉、凄、亭、骤、廉颇、尚。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网络时代来临,快餐文化开始_,并且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校园。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曾经,学生们捧在手里阅读的是课外书或经典
43、名著,现在,学生们捧着手机、盯着电脑,更偏爱微博或各种网络文字。快餐式阅读和传统式阅读其实各有长短,( ),但是,这种典型的快餐阅读很可能_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要想真正进行让心灵能够得到净化的阅读,传统式阅读仍是上选。人类通过阅读纸质文字来传承思想文化的历史已数千年,网络阅读不过数十年而已,就阅读效果而言,二者不能_。网络阅读不过是一种浅阅读,而传统阅读可以学习知识、充实思想、增加底蕴、提升品位,可以让读者静下心来体味一种_的心境。所以我们还是多多地捧起书本阅读、拿起笔杆写作,做一个有思想境界、有文化底蕴、有人格修养的人吧!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A. 大张
44、旗鼓 揠苗助长 一概而论 流连忘返B. 大行其道 揠苗助长 相提并论 逐宕失返C. 大行其道 欲速不达 相提并论 流连忘返D. 大张旗鼓 欲速不达 一概而论 逐宕失返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B. 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莘莘学子的青睐。C. 由于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的特
45、点,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D. 科技手段不断更新和图书数字化进程加快,让电子阅读等新的阅读方式凭借快捷、有效、即时交互式、易查询的特点,获得了众多学子的青睐。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虽然很多读者朋友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B. 很多读者朋友虽然迫于时间的限制,更多地选择了快餐式阅读C. 很多读者朋友选择快餐式阅读虽然是迫于时间的限制D. 虽然很多读者朋友选择快餐式阅读是迫于时间的限制【答案】17. C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近义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段,把握语
46、境含意,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大行其道:原指某种学术、道术正在盛行、流行。现指某种新潮事物流行、盛行,成为一种风尚。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形容快餐文化的盛行应该用“大行其道”。欲速不达:想求快速,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根据后文的“时间和精力没少花,但收获寥寥”,宜用“欲速不达”。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事不加区别地放在一起谈论或同等地看待。一概而论:用同一标准来对待或处理。此句是说“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的阅读效果,并不强调同一标准,应
47、选“相提并论”。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逐宕失返:随波流荡而忘却归来。指随逐时俗,而不知返归根本。“逐宕失返”感情色彩不当,应选“流连忘返”。故选C项。【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难度不大。画线句子中,“由于让”不能同时使用,可去掉一个,B、C错;“凭借”缺少宾语,应为“凭借的特点”,A错;“众多莘莘学子”重复,“莘莘学子”指众多学子,前面的“众多”
48、应该去掉,A、B错。故选D项。【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下文的。B、C两项的主语是“很多读者朋友”与原文后一分句的主语“这种典型的快餐文化”不一致,转换了话题,故排除;D项叙述重心在“迫于时间的限制”,语义与下句不衔接。故选A项。【点睛】成语辨析的关键就在于:一是对语境意义的准确把握,二是对成语含义的正确掌握,两者必须相互结合,缺一不可。因此,我们在辨析成语使用情况时,可依次思考下面几个问题: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语境义)该成语是什么意思?(成语义)成语义和语
49、境义是否协调一致?(该成语是否适合于该语境)可以说,对语境义的准确把握和对成语义的正确掌握,是我们辨析成语使用情况的前提和保证,也是我们正确解答成语题的重要方法和有效手段。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我国是诗歌的国度,_。在这漫长的历史中,有过无数杰出的诗人,_。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从魏晋诗歌到唐诗、宋词、元曲,它们一脉相承,而又风格迥异,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欣赏这些诗篇对我们陶冶性情,提高审美品位,具有积极的作用。_?我们一般认为,诗歌是文学作品的一大样式,是饱含着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运用比喻、象征、拟
50、人、反复、重叠等表现手法,更集中概括地表现诗人情思,语言生动凝练,富于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作品。【答案】 (1). 诗歌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2). 创造出难以计数的优美诗篇 (3). 那什么是诗歌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答题时注意语段的中心意思,注意上下文语意的衔接,高度关注上下文就能想出答题的办法。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语言逻辑和语意的整体把握能力。根据“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第一处应该填与诗歌的发展史长;根据后文列举的是唐诗、宋词、元曲,第二处应该是对应的一些文学作品。第三处是文句,后文还在解释诗歌是什么,所以第三处应该填“什么是诗歌呢”。21.下图
51、是某市“图书馆还书流程图”。请用一段文字表述这个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答案】读者入室验证还书,如果不过期,归还书后,管理员直接把书归库上架;如果借书过期,管理员要根据规定收取图书借阅逾期费,并把书还回归库上架。管理员每月统计当月图书借阅逾期费金额,上交财务。【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本题为流程图,解题方法为:1、解读时先确定叙述顺序。2、方框里的词语不能被遗漏。3、注意箭头走向,不能违背这一顺序4、若横线上出现词语,属于概念间(环节间)发生关系的方式,不能遗漏。5、适当增补字词以便衔接连贯。按箭头顺序梳理内容:读者入室验证还书,不过期,归还书后
52、归库上架;借书过期,根据相关规定收取图书借阅逾期费,此处注意箭头走向-还是要把书还回归库上架;最后每月统计当月图书借阅逾期费金额,上交财务。整合以上内容,加上主语“图书管理员”即可得出答案。五、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曾经,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村民去最近的水源地挑水来回要走两个小时。为了解决村民缺水问题,1958年起,时任草王坝大队大队长的黄大发开始带着村民打通隧道建沟渠,由于资金、技术等原因,工程进行得很艰难,但黄大发没有放弃。1989年,54岁的黄大发到水利站学习水利知识和开凿技术。就这样,他带领群众,用36年的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
53、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草王坝长期缺水的历史。2018年,黄大发荣膺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上面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答案】【例文】新时代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是见于列子汤问的一则古老寓言。这则寓言传承了上千年,愚公移山精神也传承了上千年。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草王坝村黄大发带领村民,用36年的时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 。他是新时代的愚公,在他的身
54、上我们看到了愚公精神。一个人、一个国家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一个人没有精神容易垮掉,一个国家没有精神经不起风浪,我们需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矢志不移、至死不渝,子孙相继、久久为功,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是愚公移山精神的核心。当前,我们正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奋斗目标是如此宏伟、如此鼓舞人心,但实现的过程既不会顺风顺水,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充满曲折和艰辛,需要经过长期的奋斗。越是曲折和艰辛,越要有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劲。“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立下愚公志”,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
55、底,宏伟目标就能成为美好现实。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务实重干、勇于担当。愚公之“愚”,就在于他把别人不敢想、不愿做的事情扛到自己肩上,明知千难万险却义无反顾,历经千辛万苦仍不改初衷。愚公移山精神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干,只要认准了的事情,就力排众议、一干到底。当前,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艰巨任务,愚公之“愚”显得尤为可贵。我们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必须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有问题敢面对,有责任不推脱,敢于触及矛盾、迎接挑战,承担风险、破解难题,逢山开路、遇河架桥。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有了愚公移山精神,才能迈过沟沟坎坎,越过发展中的各种陷阱,赢得
56、更加光明的前景。 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与外界实现互联互通。我国自古就有追求互联互通的传统,创造了许多互联互通的奇迹,丝绸之路就是其中的典范。当今时代,实现内外联动、协同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带一路”建设就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互联互通的新探索。在新时代弘扬愚公移山精神,需要在开放合作、互联互通中寻求机遇、集聚优势、实现共赢。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成就伟大的事业。一如既往地传承和发扬愚公移山精神,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凝聚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这是时代所需。【解析】【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
57、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审题】材料内容不难理解,为了解决干旱问题,老支书黄大发立下愚公移山之志,几十年如一日劈山引水为人民,以血肉之躯劈山修渠,以实干苦干带领乡亲力拔穷根的事迹。这与古代的愚公移山颇为相似。根据材料可以分析黄大发精神的内涵,愚公精神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是与天斗与地斗迎难而上的勇气,是不怕苦不怕难一点一滴啃硬骨头的行动,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
58、守,是不忘初心,始终如一的坚持,是为国为民甘于奉献的无私当前,愚公精神更有其现实意义,是我们国家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写作此文要充分理解黄大发精神的内涵。【立意】面对困难不退缩,遭遇失败不气馁;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艰苦卓绝、百折不挠;坚定的信仰,不屈的精神;不忘初心;主动寻求科学方法;自力更生;愚公精神,就是中国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公仆精神、锲而不舍精神、与天斗与地斗迎难而上的勇气、一心为民的初心、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决心);一生只为一清渠,当代愚公“凿灭渠”的执着与坚守等等。【结构】标题切题新时代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第一段联系材料,引出论点,“我们需要
59、弘扬愚公移山精神”,中间三段并列式论述怎样弘扬愚公精神,“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务实重干、勇于担当”“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就是要开放合作、互联互通”,最后一段强调弘扬愚公精神,展望未来,“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凝聚改革发展稳定的强大正能量,这是时代所需”。【素材】1. 近期,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黄大发“开山劈石,绝壁凿渠”的先进事迹宣传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4月25日,中央宣传部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一年四季苞谷
60、沙,过年才有米汤喝。”这是曾经流传在草王坝村的一首民谣,也是当地昔日辛酸生活的写照2.为了改变山村的贫困面貌,从20世纪60年代起,黄大发带领200余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绕三重大山,过三处绝壁,历三道险崖,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之渠”,结束了当地“滴水贵如油”的历史,这条渠也被当地群众们亲切地誉为“大发渠”。绝壁上的大发渠蜿蜒曲折,这条生命之渠里流淌着的不仅仅是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坚守、苦战而来的结果,更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钢铁意志”。3.“作为党员干部要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要有担当。”这是黄大发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几十年
61、来,他带领着群众凿水渠、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用青春,甚至用生命,一点一滴、一天一天改变着当地贫穷落后的村貌,用一个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愚公移山”的精神。黄大发凿悬崖绝壁,通生命水渠,树不朽丰碑。他犹如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在千年古镇的大山脊梁迎风飘扬。如今,年迈的他,依旧默默守望着这精神之渠,生命之渠。【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