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三中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美食是文化中最容易理解和沟通的方面,知味赏味也是一种对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往往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大上”,但实际上却是非常有效与切实的传播手段,会对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借鉴起到积极作用。文化的传播、文化影响力的扩大,往往要从日常生活、大众文化着手,从人们容易理解的角度出发。“跨文化”传播要重视其中现实存在的“文化折扣”现象。由于语境有别、生活方式有异、期待视野不同,传播的内容往往面临着打折问题。有很多内容优质的
2、文化产品,由于这种折扣的损耗,往往形成理解上的障碍和认知方面的困难,需要经过很复杂的前因后果阐释和解说才能为人们所理解。因此,内容的选择、形式的创造都要充分关注到不同语境、不同人群的差异,有些可能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准传播;有些可能要跨越不同人群,寻求更为广泛的传播,力求让文化传播有效果、能落地。比如日本一些全球流行的卡通人物,如“口袋妖怪”,就由于易被接受而在传播中广受欢迎,衍生出许许多多的产品,近期还产生了像大侦探皮卡丘这样相当有影响力的影片。这可以说是个相当典型的跨文化传播例子。像皮卡丘这种人物,创作者并不特别强调其日本特征,而是从很多共通的兴趣出发,通过人们易于接受的有趣形象,创造了许许
3、多多的文化产品,反而获得了相当大的全球影响。这种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对我们应有所启发。(摘编自跨文化传播不要忽视“文化折扣”问题,有改动)材料二:网络红人李子柒的美食视频在Youtube上走红。三月桃花开,她采来酿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来制成枇杷酥;还有养蚕、缫丝、刺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风味,加之低沉悠扬的传统曲风,一种诗意的山居生活情境呼之欲出。这让她拥有了几百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粉丝,收获两千多万的点击率。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肤浅简单、深度不够,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传播过于偏向展现中国的乡土生活,缺乏对中国现实更为丰富的表现。这两种说法对文化传播的理解都过于狭隘。首先,李子柒的
4、视频无疑是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这种大众文化传播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其次,李子柒的视频以中国传统乡村生活及其中独特的物产为中心,通过生动丰富、具有现场感的介绍,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自然而然地跨越文化障碍,也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一种在新媒体平台上“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播所具有的正面效果。另外,文化传播还要了解受众需求。传播往往不能只考虑“我有什么”,还要考虑“他对什么感兴趣”。文化传播既要以我为主,也要对受众有深入理解。如果只是把“我的内容”做单向传播,往往不会产生良好效果。(摘编自文化传播需
5、要更多李子柒,有改动)材料三: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了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文明。透过这些生动丰富的文明形态,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人类文明有机体的基本特征。人类在不同地区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不同文明形态。人们不仅要从自然界获取各种物质资源,还要在个体生命活动基础上构建起种族、氏族、民族文化。历史上,受技术条件、交通工具等限制,文明之间的交流是一个长时段的缓慢过程,但这种交流客观存在。文明往往是内聚力和外引力的统一体。一方面,它通过内
6、聚力来维系自身的特质,使自身得以传承和延续。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随着时间推移,原来分散在不同地区的文明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文明的差异性逐渐表现出来,其互补性也会越来越强。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文明的开放程度和借鉴能力就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一切生命有机体都需要新陈代谢,否则生命就会停止。文明也是一样,如果长期自我封闭,就会走向衰落。只有保持开放,通过交流对话,积极同其他文明进行交流互鉴,才能更好获得外部参照,在互鉴中清楚认知彼此优长、探寻互补空间、促进自身发展,从而保持旺盛生命活力。交流互鉴是不同文明寻求合作共赢的必然途径。不同
7、文明承载着不同的价值,文明共同体也是价值共同体。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追求。不同文明既有各自特殊的价值也有共同的追求。比如,在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共同心愿。我们应秉持平等和相互尊重,加深对自身发展道路和其他国家发展道路差异性的认知,以团结、智慧、勇气促进交流互鉴,推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走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交流互鉴应是平等的,而不应是强制的、强迫的,不应是单一的、单向的。强调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
8、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多年来,世界格局不断变化,人们对不同文明共生共存规律的认识逐渐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摘编自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有改动)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子柒的美食视频鲜活生动,降低了文化折扣,可为更多样式的文化传播打开空间。B. 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但容易理解和沟通,成为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
9、。C. 文化传播既需要有高雅内容、有深度的价值理念,也需要有具体可感的传播方式。D. 李子柒的视频让外界对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有了具体可感、生动鲜活的认知。2.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交流互鉴是文明存在和发展的本质所在,只要抓住它,就能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B. 文明要保持活力,不仅要做好自身传承,更重要的是善于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C. 具有各自特殊价值不同文明,如果不能做到交流互鉴,就无法走出合作共赢之路。D. 若要让世界文明百花齐放,我们就要以平等的姿态,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3. 下列说法中,不能证明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必要性的一项是( )A
10、. 一批中国网络影视作品被国际主流视频网站购买,并向全球观众推荐,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掀起一阵“翻译热”。B. 山东各地以乡村儒学讲堂社区儒学讲堂等为载体,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使优秀传统文化焕发出强大生命力。C. 敦煌研究院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互联网+”传播敦煌文化、讲好“敦煌故事”,获得来自了海内外的广泛认可。D. 中医药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近年来借助各类项目或平台走出了国门,使其国际传播超越自发性阶段。【答案】1. B 2. C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项,“美食文化的交流和传播虽然低端”表述不当,原文是“有人以为这种文化交流和传播不够高
11、大上”,这只是有些人的看法,并非客观事实。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项,“只要就”条件关系不当,说法绝对,第一段说的是“抓住交流互鉴这一本质要求,顺应文明发展规律,才能破除人类在文明发展道路上的诸多困惑,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B项,“更重要的”不当。原文第三段是“另一方面,它通过外引力将外部资源转化成自身养分,使自身得以开放发展”,可见是并列关系,并非递进关系。D项,“优先为其他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表述错误。原文最后一段“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其他国家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既要又要”并非递进关系,不存在优先为其他文明发
12、展创造条件。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探究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项,表述角度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与传承,而非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故选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
13、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摘自科普中国网“智慧城市”条目)材料二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幕,论坛云集众多国内外领先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及领袖,还有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的学者、精英,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同行以及观众打开思路,开拓视野。华为、中电科、平安科技、国民技术等众多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前来参展,还带来了各自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新近成果。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词时指出,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
14、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程晓波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很高兴见到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程晓波表示,尽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应对比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要提高的问题,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
15、得感。(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节选)材料三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40%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而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
16、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节选)材料四图表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数据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4.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最早由美国的IBM公司提出,目的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发展。B.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
17、创新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C. 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D. 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5. 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核心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B. 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企业前来参展,可以推想,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仍将大有可为。C.
18、 依据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D. 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实现领跑和超越也必将指日可待。6. 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智慧民生”类指标得分偏低,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答案】4. B 5. B 6. 调动大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了解大众的真需求和期待,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服务;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克服技术难关,使为群众提供的服务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
19、本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B项,“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错。原文说“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选项夸大为“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A项,“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错。原文是“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可见城市各系统是以协作的方式互相衔接的。 C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错。原文说“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
20、,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关。D项,“必将指日可待”错。原文说“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注意是“可能会实现”。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本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要求回答的是“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然后结合文本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整合答案。此题答题的要求区间在材料二和材料三,答题时可根据文中的相关语句解答。由“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
21、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可推知,要了解大众的真需求和期待,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可推知,要调动大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由“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可推知,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克服技术难关,使为群众提供的服务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高速公路上的森林意大利卡尔维诺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
22、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杉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
23、片公园走去。公园里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 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小孩就在高速公路
24、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胶合板,柴火烧得很快。“森林里!”小孩说。“什么森林?”“在高速公
25、路上,密密麻麻的!”既然这么简单,何况柴火又用完了,效仿孩子们还是值得的。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告诉,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那个晚上,阿斯托弗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便骑车去巡查。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大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 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
26、并快速离开。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 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
27、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作者通过排比和一系列比喻,生动地表现了寒冷来势汹汹、无孔不入,给人以强大的压迫感。B. 马可瓦多一家人在寒冷中呼出的气息像各种云雾,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也是用诙谐幽默的方式反映沉重的生活,堪称“含泪的笑”。C. 卡尔维诺十分注重小说细节的前后呼应,比如警察阿斯托弗是近视眼却不敢戴眼镜这一细节,对于后文情节的展开就是至关重要的。D. 本文开篇从全知视角出发,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为我们讲述了马可瓦多的一次“幸运”的经历,其形式与主旨与
28、卓别林的许多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8. 小说多次提到“寒冷”,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卡尔维诺的作品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7. D 8. “寒冷”是对外部环境特征的强调:开头的环境描写,为马可瓦多一家设置了极度窘迫的生存环境;“寒冷”是情节发展的条件,为下文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门找柴取暖的情节做了铺垫;“寒冷”是对人物心境的烘托,结尾处通过描写环境的安静和清冷,衬托了马可瓦多内心的无奈、孤独和凄凉;“寒冷”是对小说主旨的揭示,寒冷的不仅仅是天气,更是以马可瓦多为代表的底层人窘迫的社会处境,表达了对他们艰辛生活和不幸命运的同情。 9. 荒诞的主要体现:
29、情节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笔法(设定)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真实的主要体现:塑造的人物真实。马可瓦多和家人的处境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真实处境;情节发展符合逻辑。如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出门找木柴、马可瓦多为什么会同意拆广告牌、正在拆广告牌的马可瓦多为
30、什么没被发现等情节,都有前文的呼应与合理的解释;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马可瓦多和家人走投出路以至于要拆广告牌虽然荒诞,但也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惨真相,这些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项,“单一叙事角度贯穿始终”错误,本文的叙事角度灵活多变,先后从马可瓦多、小米.开尔和阿斯托弗等人的视角展开。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小说中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根据文意,由“寒冷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
31、最后的干柴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可以得知,此处的环境描写在于展示严酷的自然环境及马可瓦多一家窘迫的生存环境;其中“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更烘托了马可瓦多一家在“寒冷”状态下,内心的无助、孤独和凄凉。由“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
32、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可知,正是因为寒冷的通迫,才会促使马可瓦多和小米开尔兄弟出去找柴,这样就推动了后面情节的发展。另外,小说极力渲染“寒冷”的状态,旨在以之喻指底层百姓的生存境况,并借以表达作者对这他们的同情,有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在荒诞中蕴藏着真实”是卡尔维诺作品的主体风格,于本篇小说而言,这种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岀。作者用荒诞的手法反映了真实的社会状况,反映了穷苦百姓为了生计不顾一切寻找出路的悲慘真相,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其中“荒诞”的一面主要表现在1.情节的荒诞。如小米开尔误把广告招牌当做森林,而马可瓦多知道了小米开尔拆的是广告牌还
33、要学习小米开尔的做法,警察阿斯托弗把广告牌上的假人当成真人、把锯广告牌的马可瓦多当成假人等情节,都是违背现实的,带有明显的荒诞性;2.笔法的荒诞,小说情节是对现实生活的夸张变形,如现实生活中,城市里不可能没有树木,上学的小孩也不可能没有见过树木,而作品却把小米开尔写成连树和广告牌都分不清,是对现实生活进行夸张变形的荒诞笔法。“真实”主要表现在:1.塑造人物的真实性。马可瓦多和家人都是当时社会生活中底层人物的代表,真实可信;2.情节设计符合逻辑,具有艺术真实性,如介绍小米开尔“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使后面他把广告牌当成树林的情节显得合理可信;叙述阿斯托
34、弗的近视以及他不戴眼镜的原因,为下文阿斯托弗没看见“蜷缩着静止不动”的马可瓦多这一情节的展开埋下伏笔;3.反映的社会生活如社会情况的真实,底层百姓在极度严寒和窘迫中,往衣服里塞报纸御寒、砍柴取暖等,都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乐运字承业,南阳淯阳人。运少好学,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运积年为人佣保,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多被纳用。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
35、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武帝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所。既至,谓曰:“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帝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唯运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下公除。运上疏曰:“三年之丧,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安可诬之。”书奏,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诣朝堂,陈帝八失。帝大怒,将戮之。内史元严谏,因而获免。翌日,帝颇感悟,召运谓之曰:“朕昨夜思
36、卿所奏,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初见帝甚怒,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又皆相贺,以为幸免兽口。内史郑译尝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译为长史,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从容讽议,而性讦直,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集而部之,名曰谏苑。奏上之,隋文帝览而嘉焉。(选自北史乐运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B.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
37、奏闻C.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D. 建德二年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号称强直武帝嘉之特许通籍事有不便于时者令巨细奏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是古人入学时取的,通常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也便于他人称呼。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B. “幸”,封建时代皇帝到某处,叫“幸”。妃嫔受皇帝宠爱,叫“得幸”。文中指的就是皇帝到同州。C. “疏”,在文中指古代一种重要文体,用于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疏”还可指对古书的旧注作进一步解释。D. “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
38、,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乐运体恤亲属,孝顺母嫂。他用自己做佣工赚来的钱为沦为奴隶的亲属赎身,长期侍奉母亲和寡嫂。因此孝名远播。B. 乐运忠诚正直,不欺瞒皇帝。当皇帝问乐运太子是什么样的人时,他据实回答是一般人,并指出皇帝一般会受左右近臣的影响。C. 乐运不畏权势,敢于直谏。他带着棺材到朝堂劝谏皇帝,陈述皇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D. 乐运仕途坎坷,著书明志。乐运因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能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发愤著书,取名谏苑。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武帝崩,宣帝嗣位,葬讫,诏天
39、下公除。(2)内史郑译尝以私事请托,运不之许,因此衔之。【答案】10. B 11. A 12. A 13. (1)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2)内史郑译曾经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解析】【10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找名词或代词,找动词,借助虚词(发语词、句末语气词等),借助句式,借助修辞(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建德二年,
40、任命为万年县丞,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句中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主要根据“主谓宾”的结构来进行断句。“除”是谓语,意思是“任命”,主语“乐运”承前省,宾语是“万年县丞”,“县丞”后面应断开。“抑挫”是谓语,主语“乐运”承前省,宾语是“豪右”。“号称强直”的不是“豪右”,而是承前省的主语“乐运”。“武帝嘉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特许”的主语是承前省的“武帝”,“通籍”是“特许”的宾语,其后断开。“事有不便于时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是“有不便于时者事”,考生若能辨别此句式,就知道“者”字后面应
41、断开。故选B。【11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识记,全国卷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考查十分重视。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将平时积累的文化知识调动出来,也可以结合文本检验知识的正确性。A项“入学”误,“字”是古人成年时取的。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含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因此称“字”为“表字”。故选A。【12题详解】12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归纳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常见的错误有“混淆时间范围”“张冠李戴”“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歪曲文意”“以偏概全”“混淆已然未然”
42、等。A项“因此孝名远播”错误,该句中的“此”应单指乐运侍奉母亲和寡嫂,不包括他为亲属赎身,原文为“事母及寡嫂甚谨,由是以孝闻”。故选A。【13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本题第(1)句中“崩”,译为“去世”;“讫”,译为“结束”;“公除”,译为“帝王身负国事之重,因公权宜礼制,除下丧服”。第(2)句,“托”,译为“托付”;“衔”,译为“记恨”;“不之许”为宾语前置句,译为“没有答
43、应他”。【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
44、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翻译:乐运,字承业,是南阳清阳人。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涉猎经书史籍。十五岁时(粱的都城)江陵被攻占,(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蜱),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粱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乐运秉性正直,未曾讨好别人。担任露门学士。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多被采用。建德二年,任命为万年县丞。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号称刚强正直。武帝嘉奖他,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有不利于时政的事,
45、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召乐运赶赴同州。乐运到后,武帝对他说:“你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乐运回答:“是平常人。”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讨好我,都说太子聪颖明智,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可以和他做好事,也可以和他做坏事。”武帝说:“我知道了。”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 等到武帝去世,宣帝继承帝位,葬礼刚刚结束,就下诏因事繁忙,皇帝临时除去丧服。乐运上奏疏说:“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
46、百姓(都应遵循)。先王礼仪,怎么可以改变呢。”奏疏呈上,宣帝不接受。从这以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准备杀掉他。内史元严劝谏,因而得以免死。第二天,宣帝稍微有点感悟,召见乐运并且对他说:“我昨天夜里思考你所奏的事,你实在是忠臣。”于是赐给他帝王饮食来奖赏他。满朝的公卿,起初见宣帝很愤怒,无不为乐运担心。后来见他受到赏赐,又都祝贺他,认为他是幸免于虎口。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乐运没有答应他,郑译因此记恨他。当隋文帝为丞相时,郑译担任长史,于是将乐运降职为广州滍阳县令。开皇五年,转任毛州高唐县令。连续历任二县,都有声誉政绩
47、。乐运常常希望能做一名谏官,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劝谏议论,然而他秉性刚直,被人排斥打击,最终未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就发愤抄录夏朝、商朝以来直言谏争的事例,集合成一部书,取书名叫谏苑。将书奏上,隋文帝阅读后赞赏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注)西湖:指颖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颖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14. 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
48、换;“西湖好”总领全词,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B. “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C. 下阕视点收束,主要写“绿水逶迤”。过片写水面平滑,结句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表现出诗人因打破美景的懊恼之情。D.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读来清新可喜。15. 本词与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都使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西湖美景?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4. C 15. 视听结合。本词从听觉描写动听的乐声和歌声,从视觉描写蜿蜒曲折的
49、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描绘了一幅西湖恬静、清丽、淡远的春景画面;白诗从听觉描写黄莺鸣叫,从视觉描写春水初涨,绿杨成阴之景,勾勒出西湖早春之美景。动静结合。本词下片一、二句写西湖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光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动静结合,使画面富有美感;白诗既有对西湖的水、云、杨树、白沙堤的静态描写,又有黄莺争栖、新燕啄泥的动态描写。【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赏析诗词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项,“现出诗人因打破美景的懊恼之情”错误。“惊起沙禽掠岸飞”,那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写船
50、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没有表现出懊恼之情。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比较分析以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从动态写景,工笔写细节的工笔。先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莺声婉转,流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都写出了初春的生机。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视觉,先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
51、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从视觉角度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本词上片“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动静、视听结合角度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两句写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
52、”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描绘了一幅西湖恬静、清丽、淡远的春景画面。下片主要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写水面平滑,因无风,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结尾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动静结合,是画面富有美感。将立体而富有动感的西湖呈现在读者面前。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抒发了词人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和游玩西湖的愉悦之情。【点睛】本解答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及概括意境特征等试题,诗歌画面主要是通过对诗歌中景物或人物、事件的描写展现的。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53、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高考对古代诗歌画面和意境的考查有五个常见角度:1概括画面或意境内容。2赏析画面或意境特色。3体会画面或意境氛围。4把握画面或意境表达的情感。5分析画面或意境蕴含的意义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_,_”两句,描写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2)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刘禅如果能跟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商量宫中大小事情,然后实施,可以达到的效果是:“_,_。”(3)刘禹锡在陋室铭中以“_,_”来借指自己的陋室,抒发自己仰慕前贤,安贫乐道
54、的情怀。【答案】 (1). 八百里分麾下炙 (2). 五十弦翻塞外声 (3). 必能裨补阙漏 (4). 有所广益 (5). 南阳诸葛庐 (6). 西蜀子云亭【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注意“麾”“炙”“裨”“阙漏”“诸葛”“蜀”等字词的书写。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陶渊明有一张无弦琴,他并不会弹琴,但是他每每 的时候就会去弹弹琴。没有琴弦,有什么可弹的,可是他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很多东西不需要太过于追究,不会弹奏又何妨,只要那个特定的时刻心中有那样一份情怀就好了,所以陶渊明不 于现实的田园,通过“得意忘言”的途径,_一种精神上的超越和
55、心灵的丰盈。在陶渊明那里,因为有了一双慧眼,一双意趣盎然的眼睛,所以他能够获得审美的至高境界生活中的平凡之物平凡之事皆是风景。陶渊明给我们的启示在于,一处风景能否驻进你的心灵,关键看你心中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和它是不是高山大河。生活的忙乱需要躲避,心灵的拥挤滞塞也需要疏通,心眼足够大,智慧才会更多吧。当一个人心里诗意盎然,志趣高妙的时候,他的风景就会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意兴盎然 沉迷 获得 不胜枚举B. 意兴阑珊 沉迷 达到 比比皆是C. 意兴阑珊 拘泥 达到 不胜枚举D. 意兴盎然 拘泥 获得 比比皆是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
56、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要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更要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B. 不仅要看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更要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C. 关键看你心中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和它是不是高山大河D. 关键看它是不是高山大河和你是否心中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19. 在原文方格处,依次填入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B. !” : 、C. ”! : 、D. !” ,【答案】17. D 18. A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意兴盎然”形容兴致很浓的样子;“意兴阑珊”形容一个人兴致已失,没有兴趣的样子。根据后文“只要那个特定的
57、时刻心中有那样一份情怀就好了”可知陶渊明是有兴致的时候才去弹弹琴的,所以应选用“意兴盎然”。“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拘泥”指固执成见而不知变通。根据前文“很多东西不需要太过于追究,不会弹奏又何妨”可知陶渊明不追求会弹琴,而是随着心中的情怀有所变通,所以应选用“拘泥”。“获得”指得到,取得,捕得;“达到”指实现。根据后文“所以他能够获得审美的至高境界”中“获得”一词,前后照应,所以应选用“获得”。“不胜枚举”指不能一个个地列举出来,形容数量很多;“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根据前文要修饰“风景”可知应是到处都是风景,而不能用数量很多来修饰风景,应选用“比比皆是”。故选D。【1
58、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第一处,语序不当,“你心中是否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与“它是不是高山大河”顺序错误,根据前文“一处风景能否驻进你的心灵”可知应从具体的风景再到抽象的心灵感悟,即先说“高山大河”再到“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故排除B项。第二处,“和”并列关系错误,“有意趣,有情怀,有诗意”是抽象的心灵感悟,而“高山大河”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两者不可并列,应为递进关系。故排除CD两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第一处,叹号必须放入引号之内,表示这是陶渊明诗中的感叹,而非本文作者的感叹。排除AC两项。第二处,是对“审美的至高境界”的解释,可用冒
59、号,也可以用破折号;第三处,较短的并列性名词短语之间,应该用顿号。根据第二处或第三处可排除AD项。故选B。【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
60、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20. 把下面三个短句改成一个长句。(可增删个别词语)安徽“合巢庐”环巢湖城市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潜力巨大。它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它以科技与人文支撑可持续发展。【答案】安徽“合巢庐”环巢湖城市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是一个区位优势明显、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以科技与人文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的示范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用、仿用、变换句式的能力。这是句式转换中的短句变长句,这类试题确立长句的主干,即主谓宾,如本题中主干为“安徽合巢庐环巢湖城市经济产业链示范区是的示范区”,然后把其它句子
61、作为附加成分(定语和状语)处理即可。21. 请对下面这段材料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据国家统计局信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开启。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和以往使用纸表登记不同,此次普查将改为使用平板电脑或个人智能手机进行登记,登记完成后,数据会通过网络实时上传到集中的节点。”国家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说。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是此次普查工作的重心之一。据介绍,此次普查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要求进行安全管理。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开展好人口普查,有助于全面摸清我国人口总
62、量、结构和分布等状况,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答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开启,此次普查采用电子化方式,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段压缩能力。语段是关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内容。从第一句中压缩出主要事件“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于11月1日起正式开启”;第二句是本次普查的形式,压缩出“此次普查采用电子化方式”;第三句是统计局副局长李晓超对此次普查新动向的介绍,是对前句的补充,可不压缩;第四句是此次普查的重心,
63、压缩出“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第五句是针对上句中的“信息安全”采用的具体做法,可不压缩;第六句是人口普查的意义,可压缩出“普查结果将为科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人口发展政策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一个电视访谈节目中,清华大学的学生梁某表达了他的人生迷茫:拥有法律本科、金融硕士、新闻传播博士三项清华学历,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针对梁某的困惑,三位嘉宾做出了这样的人生提示:甲:你不问自己能为改变这个社会做些什么,却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没有“眼前的苟
64、且”,哪有“诗和远方”?远方,除了遥远,一无所有。丙:我觉得,你先弄清楚“我是谁”“我要去哪里”。如果你是鱼,不要迷恋天空;如果你是鸟,不要痴情海洋。以上甲、乙、丙的三种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更有道理?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和价值判断。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和抄袭。【答案】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今天早上一起床,就听见同寝室的伙伴欢呼着:“哇,真的下雪了,这次的天气预报好准哦。”我觉得有点儿好笑,天气预报一向都挺准的啊。我也没说什么,自去窗边看着,果然,是下雪了。一眼望去,雪都已经积了有薄薄的一层了,整个世界都银装素裹的,一片的洁净,我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悠凉
65、清新,似乎身心都被洗涤了一遍。雪还在纷纷扬扬的下着,而我的思绪却已飘向了远方“什么!老师说这周五要摸底考试?!”“哎呀,完蛋了,我都没有准备呢。”“老师就是喜欢搞突袭。”这是上周三刚从班长那儿确认了老师说要摸底考的情景,大家一片“怨声载道”,却也只能“逆来顺受”,抓紧时间好好复习了。我也是大军中的一员,敢怒却无言,只好埋头学习;“诶,你们听说了没,那个和在一起了,我觉得他们好配哦。”“是吗是吗,真的吗?我知道他们,真是太帅了。”某女一副花痴脸,周围几位听见的也是一脸激动,唯有男生们不屑一顾。好吧,请原谅女生天生的爱八卦,十七八岁的年纪最是追星热的时候,教室里几乎天天都会上演这样的一幕,无非是哪
66、个明星结婚啦,分手啦,或者是出专辑了啥的,都见怪不怪了。况且,我觉得怪有意思的;“啊啊啊好开心,这个周末不用补课啦。”“真的吗?太棒了。”“当然是真的了,我听说是因为有关部门来例行检查,所有的学校都不能补课的。这是我在一中上学的表妹告诉我的,她们老师都说了。”“耶,这是太好了,我要去逛街,我要去买衣服。”“我也要去,我们一起吧?”“好啊。”好吧,我微笑着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我可以睡懒觉了。每天,每天的生活里都充满着这样或那样的琐事,忙忙碌碌,却也不乏充实。直到那一天,我走在大街上,从街边商铺里传来这样一阵歌声“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我突然有了一些想法,我想应该是不能否认“眼前
67、的苟且”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活在当下,只有把当下过得好了,“诗和远方的田野”在未来才有可能实现;不过,也因为这句话,放宽了我的眼界,扩大了我的思维,让我明白,当下和未来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好好努力,乐活每一天。窗外面的雪还在柳絮般飘洒着,姿态轻盈,璀璨银白,一如那生活,也是这般美丽如诗。【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还是要强调“你认为哪种更有道理”的问题。“更”是更加的意思,表示程度上又深了一层。“更”表明作文要求必须用“比较写法”作文,在比较中说明你的理由。此题虽然没有提出“权衡”的要求,但是,“判断”是暗含着这个要求的。判断是分析裁定的意思,判断的前提是要进行权衡,在三种说法中选择种说法,
68、必然要权衡,没有权衡,没有凸显“更”,就是没有完成写作任务。你选择了丙的意见,说明你思考了,你没有权衡,说明你没有很好地体现你的思考过程。思考过程很重要,抓住三种说法的异同,才能抓住这道题的写作命脉。在文章的开头进行比较,比较的目的是引用材料、提出论点,提出论点以后, 就不管其他另外两则材料了,即没有在主体部分进行比较,这种做法是不符合题意的,也是没有达到“在多维度比较中说理论证”的要求。问题的原因可能是对任务型作文理解的问题,也可能是作文思想还没有改变。就本材料而言,核心事件是:面对学生梁某的人生迷茫和困惑(他不知道自己毕业后该去做什么工作),三位嘉宾分别给出的人生提示一甲的人生提示是”“生
69、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乙的人生提示是“没有眼前的苟且,哪有 诗和远方”;丙的人生提示是“先弄清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立意角度:甲(1)人生要有高远的目标(远大的理想);(2)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乙(1)脚踏实地,才能奔向远方;(2)做好“眼前”,不要奢谈“大而空”的东西。丙(1)只有先正确地认识自己,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2)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职业规划,才能把事情做好。【点睛】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多样:一、提炼中心法。这是最常见且最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有
70、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句可以作为立意的突破口。它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三、由果溯因法。事物有时是以因果关系互相联系的。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它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四、由物及人法写。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点。五、分析关系法。六、明确褒贬法。材料中的语句常蕴含着命题者的褒贬情感,审题时细致体会命题者的感情色彩,这样才能确立最佳的立意。七、多向辐射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常常会出现许多人和事,好像根本就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可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比如,既可着眼于甲事物或乙事物立意,还可以着眼于甲乙两事物的关系立意;既可联系事物的正面立意,还可以联系其侧面和反面立意。八、舍次求主法。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因此,审题时要明确材料的主要人物(事件)或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次立主。九、求异同法。十、寻互补法。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可以综合运用几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