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微力量-微博彰显影响力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微博在 中国快速地发展和普及,大量传统媒体、政府机构、公私企业、公众人物入驻微博。随着微博对社会生活的日益渗透,微博充分彰显了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力。长期以来,传统媒体一直身兼双重角色信息中介者和议题主导者。受众作为信息传播的终端,对新闻信息的处置是完全被动的。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任何人只要拥有一定的技术知识和设备,都可以成为传播的主体,甚至成为“公民记者”。微博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已
2、达到“秒互动”地步,它可在几秒钟内向用户报道事件实况,用户甚至可以不到1分钟就做出反馈,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超过了传统媒体。微博带来的改变已经不只是媒介传播方式的改变,而且是新闻传播主体的移位。现代社会快速发展,信息瞬息万变,各种新情况、新问题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涌现;受人力、物力等条件的限制,任何传统媒体不可能在全国各地都设立分支机构,更不可能将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数量庞大的微博则不同,它散布世界各地,就像是无所不在的眼睛,可以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以一种旁观和参与兼备的姿态,注视和记录着身边发生的大小事件,并以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微博在直接发掘新闻议题的
3、同时,也从传统媒介那里“抢”走了部分议题设置权。目前国内正在形成一种新的舆论机制,即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2011年1月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某教授设立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仅开通10余天,粉丝数量达到16万多人,有1000余张网友拍摄的乞讨儿童照片被发布在微博上。截至3月8日,通过网上照片辨认,已发现被拐卖儿童6个,目前他们已被解救。作为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媒介节点,微博在用“微力量”改变中国媒介生态的同时,也见证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目前,微博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数据中心调查报告显示,微博用户使用微博发布信
4、息、记录心情、消磨时光、结交朋友、拓展知识、讨论同感兴趣的话题、关注有兴趣的名人等。由此,微博延展了社交的网络,重塑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它甚至聚集民众的智慧与力量,通过关注来改变社会,微博的社会救助 和社会公益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透视中国的“微博热”,碎片化的信息形式、裂变式的传播方式、日益深化的媒介融合,决定了微博的影响力及其发展趋势。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深化,越来越多的机构与个人入驻微博,微博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将更为显著。1. 下列有关微博“打破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是(3分)( )A微薄的兴起可让普通公众从新闻信息的受众变为信息的传播者。 B微博对于突发事件的报
5、道比传统媒体更快捷更易抢得报道先机。C微博具有强大的直接发掘议题的能力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D微博可以一种更为多元化的观点和方式对事件进行传播和诠释。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微博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独特的优势使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B.“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事件说明,微博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且对社会有所改变。C. 微博信息形式、传播方式决定了其影响力和发展趋势,它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D. 微博成为了公众新的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它促进了社会的交往,对社会关系的总和进行了重塑。3.“微力量”体现在哪些方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6、3分)( )A微博主要给传统媒体在媒介传播方式和新闻传播主体两方面带来了改变B微博因其无所不在的“自由”精神,使其所发布的信息都是真实可靠的C微博具有强大的设置议题能力,影响公共舆论。D微博对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潜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
7、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 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潜尝往庐山,弘命潜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栗里要之。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忤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
8、与潜情款,后为始安郡,经过浔阳,日日造潜。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潜;潜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无酒,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潜不解音律,而蓄素琴一张,无弦,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谥号靖节先生。(选自宋本陶潜集,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颖脱不群 群:合群B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 聊:悠闲C
9、于半道栗里要之 要:邀请D潜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舆篮舆 舆:抬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 分)A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乐琴书以消忧B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 乃瞻衡宇C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 既自以心为形役D即便就酌,醉而归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陶潜博学多识,擅长写作文章。他的五柳先生传中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这一形象被当时人认为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他在辞去彭泽令时作了归去来兮辞。B陶潜仕途短暂。因亲人去世,家里贫穷,去做了州祭酒,但嫌官场烦琐,任职不久,就解职回家,此后,还担任过镇军、建威参军、彭泽
10、令等职。C陶潜清高不群。他不接受江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起初也不愿意同江州刺史王弘交往,更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D陶潜任真自得。他曾将颜延之赠送的二万钱全都送至酒家;有时坐在菊花丛中,有时抚弄无弦琴寄托情感;如果自己喝醉,就叫客人先回去。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二)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
11、。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_,秋水共长天一色。(2) 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3) 若夫乘天地之正,_,以游无穷者,_。(4) 臣生当陨首,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寒夜里的温暖 周建晚上,天很冷,呵口气都能结成冰,路上冷冷清清的,行人可能都躲到被窝里了,连车子都很
12、少。从老家回小县城 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我的车开得飞快,一路上,贼亮的灯光愈发冰冷,孤独得很,开足了暖气的车厢内显得很温暖。偶有三三两两的人在寒风中招手拦车,我也懒得理会他们。快要到县城的时候,我有意放慢了车速。突然,路边的一个加油站旁,一个十六七岁的男孩子向我扬手招车,他身边的硕大红色旅行包显得有点耀眼沉重。带,还是不带?我稍作犹豫,还是停下了车,心想一个孩子,比我儿子大不了几岁,在这寒冷的夜晚,在这凛冽的寒风中守候,该是多么辛苦!孩子飞奔过来,赶到车旁,伸手就拉开了车门,有点俗套有点狡黠地问:“到涟水县城,多少钱?”欣喜而雪亮的眼光有着掩饰不住的稚气,开口露出的嫩玉米粒般的牙齿告诉我他真的
13、是个孩子!“快点,快点上来!”因为赶路,我有点着急,心想这么冷的天,一个孩子家,难道没钱就不赶路吗?男孩略作犹豫,上了车,打开了车窗,还是忍不住问我:“到涟水多少钱?”我看见他打开了车窗,觉得很奇怪,不解地问:“打开车窗干嘛?”“抽烟!”“什么?我不抽烟!”我不仅自己不抽烟,而且对别人抽烟也很反感。“我自己抽。”我对他的态度由同情转为厌烦了,心里对停车带他也有些后悔。男孩可能感觉出了我的厌烦,只有服从地扔掉正燃着的香烟,关好车窗,但还是忍不住地问我:“师傅,到涟水多少钱?”我说:“不要你的钱,小孩子,没必要的。”车子的引擎声很大,我说话的声音也很大,语气带着明显的反感。借着灯光,我看到了男孩的
14、诧异稚气的脸上满是疑惑。尽管我说不要,男孩还是摸出几枚硬币,放在驾驶台上。我听见了硬币清脆的撞击声,心里感到了自己的态度很不友好,不觉有点不好意思,见他这样,立即劝他:“赶快收起,说不要就不要的!”男孩这才相信我说的“不要钱”是真的,稚嫩的小手又把驾驶台上的硬币收回,摸摸索索的。摸了好几遍,才摸到,攥在手里,对我的态度明显友好,称呼也由“师傅”改成了“叔叔”。车子里暖和和的,两个人的话也渐渐融洽起来。我从男孩的嘴里得知他是外出做油漆徒工的,他到县城的中心去,还有几个同伴在一家旅社等他。看到男孩小小年纪就外出打工,我觉得他真不容易,心里对自己刚才的态度后悔。一路上,我们说了很多,我就像一位和蔼可
15、亲的长者,语调里充满了关切,但绝没有居高临下的意思;而他,则成了机灵乖巧的孩子,说什么都认真听着。我叫他要有爱心,关心他人。没读什么书不要紧,但要听师傅的话,好好工作,学手艺要下工夫。他听了以后点头称是,吃吃地发笑。路途很短,县城很快就到了,而我们的谈兴正浓,我执意要送他到目的地,但他坚决地谢绝了。下车时,他还向我要电话号码,夸奖我 人很好,还说有事会联系我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倒有点喜欢有点心疼这个孩子。于是,我把手机号码告诉了他。男孩一下车,就被昏黄的灯光淹没了,消失在寒冷的茫茫的黑夜里。我望着车窗外发呆,长长地叹了一口气。 到家后,我看到了手机上的一条短信:叔叔,明天请你将车后座的红包送到
16、那个加油站后第二家,我不该拿人家的东西。我这才想起,男孩并没有带走那个红色的旅行包。我耸耸肩膀,摇了摇头,自个儿轻松地笑了。(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男孩对“我”的称呼由“师傅”改成了“叔叔”,表明了这个孩子并不稚嫩,而是一个精于世故的人。B“我”对这个男孩的态度由同情转为厌烦,是因为这个男孩这么小的年龄就吸烟,“我”对此感到很反感。C男孩诧异稚气的脸上满是疑惑,是因为他在想自己偷东西的事情有可能被发现了,感到很害怕。D在寒冷的夜里,“我”让一个跟自己儿子差不多大的男孩子上车,表明了“我”是一个有爱心的人,也表现了“我”非常爱自己的儿子。E到了县城,“
17、我”执意要送他到目的地,但他坚决地谢绝,是怕“我”知道他的地址,趁机勒索他,表明这个孩子很有戒心。(2)第一段中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环境,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答:_(3)文中男孩屡次问“到涟水多少钱”,这表明了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答:_(4)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用爱心感化失足少年的故事。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爱心可以挽救一个人;也有人认为,爱心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8分)答:_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他们中的很多人虽至耄耋之年,仍热爱翻译工作,但在文
18、化娱乐时代,他们以及他们的翻译工作,却被遗忘了。B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说,公务员录用考试被称为“玻璃房子里的竞争”,它的公平公正,它的逐步规范化与科学化,将使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C合作广告,是指两个或多个品牌共同出现在一个广告中,广告同时承担多个品牌的推广,这种合作广告模式,往往能带来以一当十的高效率。D广州亚残运会开幕式上,第七棒火炬手张立新、第八棒火炬手张海原相互携助,一级一级攀登上火炬台,用最实际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残疾人运动员的自强不息精神。1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围绕林冲的遭遇,课文情节的展开张弛有致、波澜起伏,反映了林冲性格思想的变化过程。B中国古代
19、小说有其自身的特点,重故事,重描写,与西方小说和现代某些中国小说重心理刻画不同。C从性格、行为上讲,别里科夫封闭、怀旧、胆小、多疑,但他又无时无刻极力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D边城以翠翠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地方的人性美和风情美。14能恰当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一项是 (3分) ()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_,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_。A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B 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C 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D 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
20、冲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16. 现实当下,人们都在追问幸福是生么?有人认为:幸福是悠悠然委身于江南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那份闲情;有人认为:幸福是走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身旁陌生人一句亲切的问候。那你的认为呢?请根据上述句子,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与例句大致相似(字数不必相同)。(6 分)幸福是 幸福是 五、作文(60分)陶渊明拒绝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李白拒绝摧眉折腰事权贵而纵情于山水;项羽拒绝了屈辱地活着,选择了自刎;司马迁为了理想拒绝了死。一次拒绝就是一段佳话,你怎么理解拒绝?全面理解材料,请以“拒绝”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准角度,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字数不得少于
21、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高二语文答题卷将选择题答案填在下面表格中(每小题3分)题号123456121314答案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 (2)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 8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 9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_ _,秋水共长天一色。(2) 老当益壮,_?穷且益坚,_。(3) 若夫乘天地之
22、正,_,以游无穷者,_。(4) 臣生当陨首,_。11(1)( )( )(5分)(2)第一段中描写了两种不同的环境,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说明。(6分)答: (3)文中男孩屡次问“到涟水多少钱”,这表明了男孩是一个怎样的人?(6分)答: (4)这篇文章介绍了一个用爱心感化失足少年的故事。对于这个问题,有人认为,爱心可以挽救一个人;也有人认为,爱心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8分)答: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15、(5分) 16.(6 分)幸福是 幸福是 五、作文(60分)高二语文答案1. C 解析:“并决定着公共舆论的走向”错。文章谈到
23、国内新的舆论机制时说,“微博率先报道,传统媒体不断跟进,通过议题互动,共同掀起舆论高潮”,所以,微博对公共舆论有影响,但并不意味着“决定”。2.D 解析:A项,“直接对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形成挑战”错,属外加信息;“受众不再是信息传播的终端”错,有违事实。B项,“已形成了新的舆论机制”错,不合文意。根据文意,应是微博的出现引起社会形成新的舆论机制,而不是“微博”本身。C项,“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错,将未然推断为必然。 3.B 解析:因“微博”的自由精神,事实上无法保证每个博客所发的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4. B 聊:姑且 5. A 都是连词,表目的关系; B、连词,于是、就;副词,才;C、动
24、词,担任;介词,被。D、连词,表承接关系;连词,表转折关系 6. B 错在“亲人去世”,应是“亲人年迈”。 7. 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社会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3)答案:男孩年龄比较小,上陌生人的车心里感到不踏实。在稚嫩中还有一定的社会经验,生怕别人敲竹杠,先讲好价钱。表明这个男孩的家境比较贫寒。解析:本题考查赏析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这个细节描写中认真体会,然后结合全文展开联想。由这个小男孩的
25、话,联系其在搭车时的心理,同时再结合文章内容,就能准确地分析出这个男孩的形象。(4) 答案:观点一:爱心可以挽救一个人。像文中的故事一样,一次不经意的关爱就能挽救一位失足的少年。我们人类是有感情的,受到别人的关爱,就会受到感染,心怀感激。爱心都是相互的。我们只要都能付出自己的爱心,就能温暖那些处在寒风中的人们。观点二:爱心不是万能的,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爱心不是万能的,文中的故事仅仅是一种偶然,我们不能把这种偶然看作是必然。爱心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有限的。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不法行为,我们不仅要对他们进行关爱教育,更要在法律上对其进行约束。 解析:(4)本题考查 探究能力。回答这一问题首
26、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其次要深入地阐述观点,尽量使用文中的论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12、答案C,解析:以一当十: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勇敢善战,以少胜多。这里应用“事半功倍”。A项,耄耋之年:泛指老年。B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D项,自强不息:自觉努力向上,永远不懈怠。】13、答案:C, 解析:A搭配不当 B语序不当 D成分残缺14、答案:B解析:在第个横线处,前后语境都是以“董超、薛霸”为陈述对象,所以应用“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第个横线处看似是一个独立句,实际上应与前面的句子照应,所以应选“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15. 还是 或者 熏沐 充分 基础解析 第一空应
27、填“还是”,与前“无论”搭配,填“或是”也可;第二空应填“或者”,表选择关系,而“甚至”表递进关系,与文意不符;第三空应填“熏沐”原指熏香沐浴,含有“熏陶的意思” “熏沐”内涵较“熏陶” 丰富;第四空应填“充分”(多用于抽象事物);第五空应填“基础”它是指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基本”指根本的、主要的,一般不能位于句末。16. 参考示例:幸福是有心情徘徊于秀丽南山,在霭霭的薄雾中,体悟“采菊东篱”的那份闲适。幸福是满脸风尘地从异地回到家,享受慈爱母亲温暖的唠叨和她那喷香的饭菜。幸福是有兴趣徜徉茂密的松林,在皎洁的月光下,玩味“明月松间照”的那份惬意。幸福是自己孤独于城市喧嚣中,听到友人为自己点
28、播了一曲最爱听的歌曲。【译文】陶潜字渊明,是浔阳柴桑人,曾祖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他少年时心怀高尚的情趣,知识渊博,善于写作文章,聪颖洒脱不合群,自得于真性情。曾经作五柳先生传来形容自己,当世人说是真实的记录。因为他亲人年迈家里贫穷,任用他为州祭酒。他不能忍受,没几天就辞职回家了。州里征召他为主簿,不去就职,自己种田来养活自己,于是得了瘦弱的病。江州刺史檀道济前往问候他,瘦弱饥饿地躺在床上有一段时间了。道济对他说:“贤能的人生活在社会上,天下政治黑暗那么就隐退,政治清明就入世为官。如今你生活在政治开明的社会,为什么像这样使自己受苦了?”陶潜回答说:“我怎么敢奢望贤明的君王呢?志向不达到。”道济把
29、粱肉赠送给他,陶潜挥手让他拿走。他又做镇军、建威参军,对亲戚朋友说:“姑且想做个文官,把这作为补贴家用的资本,可以吗?”管这些事的人听说了,任用他为彭泽令。在县里,公田全部命令种秫谷(可酿酒),说:“让我一直醉酒就够了。”妻子和孩子坚持请求种粳米。于是命令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米。年末,恰逢郡里派遣督邮到他的县,他的下属说应该束上带子(穿正装)见督邮,陶潜叹息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的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过了几天将印绶交还辞职,于是作了归去来兮辞。义熙末年,征召为著作郎,不去就职。江州刺史王弘想要认识他,但是却不能叫他来(指叫陶潜来他府上)。陶潜曾经去
30、庐山,王弘命令陶潜的老熟人庞通之携带着酒肉,在他前往庐山的道路栗里那里邀请他。陶潜的脚有疾病,他让一个门生的两个儿子用篮舆抬他,已经到达栗里这个地方,庞通之邀请他一起喝酒,陶潜欣然同意。不久王弘就到了,看到陶潜坐在篮舆上,也不生气。以前,颜延之在担任刘柳后军功曹这个官职时,在寻阳,和陶潜交情很好。后来颜延之担任始安郡,经过浔阳,便天天去陶潜家。每次前往,一定痛快地喝酒直到喝醉。王弘想要邀请延之坐下喝酒,停留一天都不能。延之要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潜,陶潜全部把钱送到酒家,就能方便地喝酒,曾经九月九日没有酒,走出宅边菊丛中坐着,很久,满手拿着菊花。忽碰上王弘送酒来,马上就喝,喝醉酒就回去。潜不通晓音律,但是收藏了一张质朴的琴,没有琴弦,每喝酒恰到好处时,就抚弄它以便寄托自己的情感。无论尊贵和卑微的人来拜访他,有酒就设宴。陶潜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说:“我喝醉了,想去睡觉啦,你可以回去了。”他的真率性情就是这样。陶潜的妻子是翟氏,也能安于勤劳困苦的生活,和他的志向一样。陶潜自己认为他的 曾祖一辈是晋朝的宰辅等级的大官,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感到可耻。元嘉四年,朝廷将要征召他去当官时,恰逢他死了。死时六十三岁了。世人都称他为靖节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