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末检测卷二(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齐民要术序中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起自耕农,终于醯、醢(酿造、腌制之法),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这段话体现了()A农业技术的重要性B统治阶级对农业的重视C农书与农业的关系D古代重视农业经验总结【答案】D【解析】作者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生产的技术经验,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贾思勰对农业的重视,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农书与农业的关系,排除C项。故D项正确。2考工记记载:“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等手工业品闻名于世。这一现象说明()A特色手工业生产出现B地区间经
2、济差距拉大C私营手工业发展较快 D区域性经济竞争激烈【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郑之刀,宋之斤,鲁之削,吴(越)之剑”可知,手工业地域特色明显,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手工业经营方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不同地区经济竞争,排除D项。3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B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D刺激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答案】D【解析】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人口向城市集聚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也会推动农产品商
3、品化,故选D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但城市人口比例高不会直接导致城市生活环境的恶化,排除A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不能直接体现农村劳动力的缺乏,排除B项;材料仅体现宋朝城市人口比例最高,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之一,宋朝坊市界限的打破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另一表现,两者之间不构成因果关系,排除C项。4据记载,当达伽马航行到印度后,一位印度王公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他回答说“总数不多,是样品”,并请求准予把货物从船上卸下来。这反映达伽马此行的目的是()A加强经济文化交流 B积极抢占海外地盘C追求丰厚商业利益 D谋求控制印度王室【答案】C【解析】材料“总数不多,是样品”表明达伽马航
4、行到印度是为了追求丰厚的商业利润,故选C项;“加强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动机,排除A项;达伽马到达印度,占领印度市场,最终目的还是获得商业利润,排除B项;殖民的目的不是控制当地的政治,排除D项。5耶鲁大学资深史学教授彼得盖伊在其著作启蒙时代中写道:“对成千上万知道它的人和当时的观察家来说,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这种情形可能出现在()A英国 B法国C德国 D美国【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在1760年到1800年之间,生活彻底地改变了这个时代被疯狂地追求发明”,结合工业革命的知识,可知这应该是英国,故A项正确;法国此时未展
5、开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德国和美国的工业革命均在19世纪初,故C、D两项错误。6下表反映了18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年代1750 1801 185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21.0 27.5 51.0 A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C政府鼓励人口迁移 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工业革命,城市化得到发展,与材料中“18011851”相符,故选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晚期,与材料中“1851”不符,排除B项;这一时期英国城市化主要是受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英国城市人口”
6、是英国国内,未涉及世界市场,排除D项。7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洋务企业()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答案】C【解析】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给工人工资,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虽然说明了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这并不能说明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
7、。8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该材料折射出()A洋务运动已走向失败B政府限制发展近代企业C近代工业发展不平衡D工业发展受到列强制约【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粤人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可知,近代工业的发展不平衡,故C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列强的干涉,故D项错误。9下列有关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蒋介石为争取美国联合抗日签订的B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
8、发展C国民政府为争取美国支持内战签订的D有利于台湾的开发与建设【答案】C【解析】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于1946年签订,故A项错误;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对中国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冲击,故B项错误;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国民党为了在内战中取得美国更大的支持和援助,于同年11月签署该条约,故C项正确;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与台湾问题无直接关联,故D项错误。10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推行计划经济,启动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B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国民经济发展的比
9、例严重失调D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为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实行计划经济,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有利于巩固国防,故选A项;农业生产服务于工业化,排除 B项;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虽造成农轻重比例失调,但却是实事求是的结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需要,材料没有强调国民经济比例失衡问题,排除C项;国家战略是根据国情制定的,材料强调国家战略的出台,而选项强调国家战略的影响,排除D项。1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能为此结论提供佐证的是 ()A确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方针B确定了“三大改造”的方针政策C正确分析了中国社
10、会的主要矛盾D制定“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答案】C【解析】1956年中共八大在探索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是正确分析了我国国内主要矛盾,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故C项正确;“一五”计划时期是指19531957年,故A项排除;B项是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的,排除;D项是1960年提出的,排除。121984年,柳传志在中关村创办了一家小公司,张瑞敏着力改造青岛日用品电器厂,李经纬推出了一款“东方魔水”健力宝饮料,王石在深圳成立了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他们的事迹反映了()A国有企业改革的开始 B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C城市经济结构的松动 D计划经济的弊端严重【答案
11、】C【解析】由材料内容可知,1984年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开办了私人公司,这是因为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后,所有制结构发生变化,允许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故选C项;材料中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创办的是私人公司,与国有企业改革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创办私人公司属于国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对外开放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柳传志、张瑞敏、李经纬、王石等人创办私人公司,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与计划经济的弊端无关,排除D项。131897年,天津中西大学堂举行了全校运动会,共设12个比赛项目:跑带跳一百码;赛掷重物;跑带跳二百二十码;先跑后长
12、跳;先立后长跳;跑袋法;跑围场一周;跑兼拾物;绕场围跑三周;持棍高跳法;先跑后高跳;赛递物法。据此可知()A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功能B全民健身理念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C学校体育竞技活动的开展受西方文明影响D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得到贯彻【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学习西方的体育内容,而非强调中国的传统体育,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述学校体育运动,而未涉及全民健身,排除B项;“码”是西方计量单位,“中西大学堂”体现了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主要围绕体育运动展开,未涉及美德等方面,排除D项。14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
13、。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改革举步维艰B崇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社会物质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民国社会习俗从国家层面逐步革新,故A项错误;服饰的西化和中西并存体现了社会风俗的近代化而非崇洋媚外,故B项错误;材料提及参议院的服饰的特征不代表整个社会普遍接受西式服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近代服饰发生重大变化,故D项正确。15清末竹枝词:“千山万壑赴京门,不失人兮不失言。尤便好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词中描写的是()A电话 B电报C火车 D轮船【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官订暗码,个中托嘱最温存”可见与电报有关,故答案为B项。161929年的最后
14、一周,美国政府在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后,胡佛总统对此评论说:“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这说明当时美国()A坚守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开始尝试突破传统经济政策C尽力为罗斯福新政创造条件D认识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性【答案】B【解析】由材料“政府在追加了约3亿美元的信贷资金”可知,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故A项错误;由材料“以前没有一位总统认为这是政府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须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可知,面对经济危机,胡佛开始寻求突破传统经济的新方法,故B项正确;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政府应对危机的举措而非对经济危机的认识,故D项错误。17
15、1935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瓦格纳法,该法规定工人有通过自己选择的代表与资方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这一规定事实上恢复了之前被废除的某部法律的重要条款。这部被废除的法律最有可能是()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C社会保险法 D公平劳动标准法【答案】B【解析】紧急银行法主要是有关金融方面的法律,排除A项;由材料信息可知,这部被废除的法律中有关于工人与资方谈判的内容,选项中的几部法律只有全国工业复兴法给工人有集体谈判的权利,故选B项;社会保险法是有关社会保障体系方面的法律,排除C项;公平劳动标准法虽然也有保护工人权利的规定,但是这部法律是在1938年颁布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18195119
16、82年英国社会福利增长2.7倍,而国内生产总值只增长近1倍,同期社会福利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4.4%跃升为29.4%。材料反映英国的社会福利()A促进了国民经济高速增长B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扩大了社会消费【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福利支出增加,这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成为国家财政的负担,而非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排除A项;社会福利过高容易滋生懒汉,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福利成为国家负担,而不是强调扩大社会消费,排除D项。19据统计,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产业构成中,1960年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为59.9%,1980年上升到65.2%,198
17、6年超过了70%。这种现象的出现()A表明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B将会导致贫富差距更加严重C避免了经济危机在美国的爆发D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答案】D【解析】美国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贫富差距问题无关,故B项错误;这种现象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危机仍然会周期性爆发,故C项错误;材料现象反映出第三产业的兴起,开拓了新的市场,有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故D项正确。20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505人。到1932年,前者增加到1 910人,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后者则增加到10 655人,与1
18、928年同比增加了20多倍。据此可知()A全球劳务实现自由流动B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C美国极力转移过剩产能D苏联经济体制快速转型【答案】B【解析】在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在该时期,大量的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被邀请到苏联,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了急需的技术支持,这说明“经济建设需要抓住良机”这一论断,故选B项;题干反映了在经济危机期间,大量技术人员来到苏联,但不能说明当时世界实现了劳务的自由流动,排除A项;题干只是反映了外国专家来苏联的情况,不能推出美国转移过剩产能,排除C项;在20世纪30年代,苏联实行斯大林模式,没有实现其经济体制的转型,排除D项。21苏联学者指
19、出:若不是多亏新开垦地获得丰收,苏联在1956年几乎肯定是要发生饥荒的。这主要表明()A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出现重大突破B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符合苏联实际C垦荒政策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D二战后初期的苏联改革成效最突出【答案】C【解析】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实现突破,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的垦荒政策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恶化,并不完全符合苏联实际,故B项错误;斯大林模式下农业问题突出,垦荒政策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途径之一,是苏联特殊国情的产物,故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赫鲁晓夫改革,无法推断改革成效最突出,故D项错误。22从1985年3月到1990年10月,短短五年多的时间,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1990年
20、2月出台“400天计划”,5月出台“5年计划”,8月又随即出台“500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由此可见,戈尔巴乔夫改革()A背离了社会主义道路B把重心转向政治领域C使苏联社会陷入失控D具有盲目随意的特点【答案】D【解析】背离社会主义道路是指经济上实行私有制、政治上实行多党制等,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涉及众多的经济计划,未体现政治改革的信息,故B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还并未使苏联进入失控的局面,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苏共中央曾先后推出12套经济改革计划改革计划的混乱使地方层面根本无法落实”,可知反映的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中盲目性的一面,故D项正确。2
21、3下图为19481970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雅尔塔体系的建立B市场经济原则的普遍认同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新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答案】D【解析】1945年,雅尔塔体系以美国和苏联两极为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争夺霸权的冷战,故A项错误;1948年,美苏两极对峙下,市场经济的原则并未得到普遍的认同,故B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的计划,故C项错误;1947年,签署“关贸总协定”,推动自由贸易,建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故D项正确。24右图“英国脱欧”的漫画反映出()A加入欧盟完全违背
22、英国国家利益B欧洲的联合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C英国脱欧增加欧盟内部不稳定性D英国脱欧必然会导致欧盟的解体【答案】C【解析】根据漫画可知,英国脱欧增加欧盟内部不稳定性,故选C项;在两极格局下,加入欧盟符合英国国家利益,对英国来说有利有弊,排除A项;欧洲的联合符合经济全球化历史发展潮流,排除B项;英国脱欧破坏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英国的退出会让欧盟内部的分离力量增强,可能有解体的危险,但不是必然,排除D项。2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因,一言以蔽之是“世界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界”。其中“中国需要世界”体现在()A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B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
23、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C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D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答案】B【解析】“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地位举足轻重”“发展中的中国有着广阔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均是在强调“世界需要中国”,而不是“中国需要世界”,故排除A、C两项;中国深化对外开放,但是并不是严重依赖国际市场,故D项排除;“可以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被动接受规则的不利状况”表明了“中国需要世界”,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8分,共50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世纪初,英国的棉纺织品主要来自印度,它
24、成为英国社会非常喜欢的东西。棉纺织工业在英国是完全崭新的工业,既没有毛纺织工业的特权,也没有其重重束缚,因此,容易接受新技术。当时的一位经济学家指出:“棉纺织工业用在产品的原料价值,在制造过程中增长了百分之一千到百分之五千”。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阿克莱特请求国会“准许一切人出卖或购买棉纺织品”,并请求降低消费税,议会批准了他的请求。摘编自陈紫华一个岛国的崛起:英国产业革命材料二:工业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市场是商品贸易的场所,世界市场的物的表现就是世界范围内的商品贸易,它必然包括商品、对商品贸易的需求、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商品贸易的规则等因素。摘编自吕宁工业革命的科技奇迹(1
25、)根据材料一,概述英国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水力纺纱机发明前,英国棉纺织业的主要发明成果。(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物的表现”的视角,概括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表现。(10分)【答案】(1)主要原因:需求的推动;属于新兴工业,束缚少,接受新技术快;利润高;政府的政策支持;发明家的技术革新。成果:飞梭;手摇纺纱机。(2)表现:工业革命给世界市场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商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扩大了对商品贸易的需求;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为商品贸易提供了便利的运输条件;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国家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开拓了
26、商品贸易的渠道;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的确立,完善了商品贸易的规则。【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英国的棉纺织品成为英国社会非常喜欢的东西”“完全崭新的工业,既没有毛纺织工业的特权,也没有其重重束缚”“阿克莱特请求国会”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归纳作答;第二小问可列举飞梭、手摇纺纱机等发明。第(2)问,根据材料“商品、对商品贸易的需求、商品贸易的渠道与途径、商品贸易的规则”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2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材料一:宋代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的鼎盛时期,不仅有大量发行的官报,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报”,其发行人多为邸吏、使臣、书店主人等,内容有真有假。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
27、自设报房,人员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报房的大量出现,促进了报业的技术革新。作为盈利性质的商业报纸,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 摘编自潘小露宋代“小报”与明清京报比较等材料二: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王韬于1874年创刊于香港的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个以政论为主的报纸。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派一共创办了中外纪闻时务报等30多种报刊。在上海、重庆等地也出版了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 摘编自王鑫宏晚清民间办报高潮与清政府官方应对材料三:近年来,人类逐渐步入了个人借助互联网
28、技术平台将信息进行自由的采集、过滤、加工并传播给他人的自媒体时代。中国的自媒体以博客、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为主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个体性、自由性、多元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但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摘编自张爱军、秦小琪自媒体传播与公平正义演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民间报刊的变化,并说明民间报刊的积极作用。(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中国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出现的历史背景。(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媒体发展的意义。(4分)【答案】(1)变化:非法到合法;技术、管理等更具专业化;内容更真实。作用:反映民众诉求;推动民间报
29、业市场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加快信息交流与传播,开阔国人视野;报业呈现出由传统向近代嬗进的趋势。(2)历史背景:维新变法;内忧外患;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意义:推动传统媒体的不断变革;讯息来源和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便捷;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还出现了官方禁令下民间发行的小报”得出,非法到合法;根据材料一“明清时期,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人员构成及运作方式与现代报社机构类似,刊发的内容需官方审核,真实性更高、更可靠”得出,技术、管理等更具专业化;内容更真实等。第二小问积极作用,根据材料一“
30、一定程度上表达了民众的意见和需求,呈现出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微弱新变”得出,反映民众诉求,推动民间报业市场化,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报业呈现出由传统向近代嬗进的趋势,根据所学得出,加快信息交流与传播,开阔国人视野等。第(2)问,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国内出现第一次民间办报高潮”得出,内忧外患,维新变法,根据所学得出,民族工业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根据材料二“不少兼载新闻评论和译文的时事性政治刊物”得出,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等。第(3)问,根据材料三“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具有个体性、自由性、多元性、平等性、便捷性等特点”得出,推动传统媒体的不断变革,讯息来源和传播方式更加多元便捷,根据所学得出,为经
31、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28近现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全球化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历史看,全球化分几个阶段,主导方式不停变化。第一阶段是1500年到工业革命时期,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第二阶段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这个时期的全球化本质上是种“帝国模式”,英国是霸权国。第三阶段是二战后,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最强大的国家认为以战争方式开疆拓土得不偿失,战争无异于自杀,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 摘
32、自徐秀军、刘贞晔等的特朗普会大开经济全球化倒车吗?材料二:1990年后,全球经济开始为公众所注意,国家间贸易的扩大,对外投资的增加,资本的自由流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政府干预的减少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舞台,拥有行使决定的权力。 摘自杰里齐格勒的新全球史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对第三世界来说,风险多于机会,代价大于利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等于穿上了一件紧身囚衣。美国政府认为,中国进入世贸组织后势必造成失业狂潮,这样中国社会就不会稳定,政府就可能垮台。全球化是美国政治精英的一个重大阴谋,这在美国决策圈实际上早就是公开的秘密。
33、 摘自马立诚的最近四十年中国社会思潮(1)据材料一,概括全球化三个阶段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靠贸易致富”的有效机构。(6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6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全球化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6分)【答案】(1)特征:第一阶段: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寻求贸易垄断;第二阶段: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第三阶段: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强国靠贸易致富。机构:关贸总协定。(2)因素:两极格局瓦解;跨国公司的推动;市场经济理念被绝大多数国家认可;
34、世贸组织的建立;第三次科技革命进行;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3)认识: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于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又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实质: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强国通过海上战争控制航路,击溃竞争对手商船船队寻求贸易垄断,建立主导性的全球贸易网络”“强国以殖民方式在全球进行原材料掠夺和市场扩张”“世界各国间逐渐走向全球性相互依赖,国家间处理彼此关系的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美国靠贸易就能致富”概括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二“新型合作的出现,通信技术的进展”“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发展、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市场经济理念、世贸组织、区域经济集团化和交通方面的发展等方面分析出答案。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有利于吸收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又由于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地位。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发达国家主导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