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4 ,大小:102KB ,
资源ID:80279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279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2(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2(含解析).doc

1、第十七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1河南名校联考孟子劝诫“为政者”接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给予民众以福利,使“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才能赢得天下。这表明孟子()A.开启儒家民本思想的先河B.宣扬休养生息的政治主张C.重视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D.提倡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2.2021河北张家口月考齐国的稷下学宫,可看作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一个缩影。各家各派在稷下学宫这个学术王国中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儒、道、名、法等家都曾有重要人物出入稷下,其思想互相影响。稷下学宫的开设()A.为齐国争霸战争培养了各类人才B.打破了贵族垄

2、断教育的局面C.为百家争鸣局面兴起创造了条件D.推动诸子百家的交流与融合3.2021晋南高中联合体阶段检测战国诸子多言天下将归于一统。孟子谓天下将“定于一”,墨子主张“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道家从哲理层面提出“道通为一”,法家则从制度层面提出“一统天下”的具体措施。这()A.反映出诸子百家思想渐趋统一B.表明法家思想居于社会主流地位C.为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D.表达了士人阶层参与政治的愿望4.2021河南洛阳第一次统考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议郎蔡邕建议朝廷在太学门外树立刻有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的石碑。这些石碑历时8年刻成,成为当时读书人的经典,很多人争相抄写。这一措施

3、()A.表明儒家经典已成为国家教科书B.推动了印刷术的创新发展C.促进了各地学术文化的交流发展D.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5.2021中原名校第四次考评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一些儒者杂糅老庄学说,但仍奉孔子为圣人,力图用道家语言解释儒家经典,并开始为儒学体系探求本体论基础,即“名教出于自然”。这反映出()A.老庄学说成为治国思想B.儒释思想开始出现融合C.儒学的思辨化倾向加强D.儒家信仰理论得以重建6.2021山东质量检测宋明时期,理学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个重要的分支。虽然二者的主张有明显的不同,但它们殊途同归。“同归”是指它们都()A.强调格物致知B.赞同知与行合一C.压制人的欲望D.服务

4、于现实政治7.2021重庆八中适应性测试明清之际思想家们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主张经世致用,由此形成了一股积极进步的新思潮。该新思潮()A.具有爱国与民主意识B.摆脱了儒学束缚C.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D.受启蒙思想影响8.黄宗羲提出,古代圣王倡导“崇本抑末”,其中“抑末”是指禁绝与巫蛊、奇技淫巧等相关的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而有利于民生的工商业皆属本业。他作出这一论断旨在()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B.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C.宣扬经世致用思想D.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9.“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君臣错位、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危急时,自省或检讨自己的过失、过错

5、发出的一种口谕或者文书。两汉二十多位皇帝,有十几位下过“罪己诏”。这种情况可以用来说明()A.皇帝自律意识增强B.社会矛盾激化危及统治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D.天人感应思想影响巨大10.2020吉林长春质监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他认为,做学问如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这表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赞同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儒学的权威地位11.2020四川双流中学月考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摆脱了儒家思想束缚 B

6、.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C.动摇了社会等级观念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12.2020陕西五校第一次联考清朝前期,乾嘉学者“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形成了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这些学派都以考订实证为基本特征,标榜“汉学”,以别于官学、“宋学”。这反映了当时()A.经世致用思想深入人心B.程朱理学地位动摇C.社会剧变造成思想活跃D.文化专制空前加强二、非选择题(第13题15分,第14题12分)13.2021广东广州阶段训练,15分(学习情境:对儒学发展历程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内容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组别材料结

7、论战国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据韩非子整理战国时期儒学受到各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唐代组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列道教之上;唐武宗“灭佛”。据中国通史等整理从唐代儒、释、道三者地位来看,儒学的政治地位较为稳固。宋代组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据朱熹等近思录整理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每个小组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9分)(2)本次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儒家思想的演变”。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8、知识,概括说明儒家思想在战国、唐代、宋代三个时期的变化。(6分)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从史书到小说记载,关羽从普通的历史人物演变为一个神威赫赫的形象,对历代社会生活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关羽形象的演变西晋陈寿(233297年)在三国志中写道:“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宋代宋徽宗四次追封关羽:忠惠公崇宁真君武安王义勇武安王。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加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南宋文人的题咏碑记对关羽忠义、英勇的形象特质进行了渲

9、染。两宋时期的民间艺术创作中,关羽形象呈现出刚勇、忠义、儒雅的主要特征。明代明神宗分别于万历十年封关羽为协天大帝、万历十八年封关羽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万历四十二年加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民间对关羽的崇拜集中表现为大肆兴建关帝庙。明代钱福的义勇武安王庙碑中记载:关羽“庙祀遍天下,精灵塞宇宙,声烈昭简册”。三国演义把关羽“义”的价值推向了高峰,围绕“义”,把关羽的形象塑造得高大、完美。据三国志三国演义等整理依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1贵州贵阳摸底检测春秋战国时期,面对当时出现的私

10、有观念,儒、墨、法家诸子既肯定“私利”的合理性,又充分颂扬“公有”。这表明儒、墨、法家诸子()A.充分肯定夏商周三代B.认可“天下为公”的社会C.都主张重建社会秩序D.全面否定了私有观念2.2021山东威海期中检测从荀子开始,儒学出现了由“道”向“术”转化的趋势。在理想与现实中,荀子一改孔孟“从道不从君”的做法,主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这种变化表明儒学()A.与法家思想日益融合B.政治实用性明显增强C.其民本思想逐渐弱化D.思想保守性逐渐显现3.2021河南新乡一模汉初,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主张君主无为而治,但在具体治理过程中,“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家之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由

11、此可见,汉初的“黄老之学”()A.为董仲舒改造儒学提供了理论依据B.推崇虚静无为,完善了国家治理体系C.认识到建立统一王权政治的必要性D.主张兼收并蓄,有利于儒家思想复苏4.2021全国百校联考汉武帝独尊儒术后,世人争相求学,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西汉后期,政局不安,司隶校尉鲍宣因秉公执法得罪丞相,被劾以大不敬下狱。太学生王咸“举幡太学下”“诸生会者千余人”。哀帝迫于舆论压力而赦免鲍宣死刑。据此可知,当时()A.专制皇权遭到严重削弱B.太学生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天人感应”体系崩溃D.太学生被政治斗争所利用5.2021广东综合能力测试(生活情境:魏晋至唐代人名的变化)有学者统计发现,魏晋南北朝

12、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等字,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这一变化反映出,魏晋至唐代()A.佛道思想逐渐深入底层民众B.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加强C.已经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D.中外文化交流的趋势加快6.2021陕西汉中一模宋代理学家大多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的政绩主要体现在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等方面。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不再追求个人功名利禄,退而聚学化民。他们的做法()A.有利于理学的思辨化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C.有利于教育体制革新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7.2021江苏南通期中调研明清两朝均在学校内立卧碑,碑上铭刻皇帝御制的“卧碑文”,对学生在校、在家、在

13、社会各种场合下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责任做了严格的规定。以“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革污染之习”。这反映出明清时期学校()A.承担社会教化的责任B.注重提升官吏的道德水准C.教学门类日趋多样化D.倡导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8.明末到清中叶,在儒家思想内部酝酿着一股思潮,如顾炎武明确提出了多种“分权”形式以削弱皇帝权力对各级政府的影响,袁枚则通过讴歌西周封建制来批判后期郡县制下皇权专制的弊病。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科举制僵化导致士人不满B.政治民主化进程已开启C.先进儒生的新型政治理想D.程朱理学已非主流思想9.(新角度:汉武帝时期百家思想的发展)据学者统计,汉武帝时期选用的部分官员的基本情况如下表

14、所示。官员姓名思想流派董仲舒、公孙弘、儿宽、夏侯始昌儒家韩安国、张汤、赵禹、桑弘羊法家汲黯、郑当时、司马谈黄老学派主父偃、严助、徐乐、严安纵横家东方朔杂家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A.等级观念消失B.儒学成为正统思想C.推行内儒外法 D.适度发展百家思想10.2020鄂南高中联考孔子强调君子以行为重,“敏于事而慎于言”,二程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材料表明儒家()A.希望通过实验途径寻求科学真理B.注重社会实践活动,提倡力行C.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秩序D.重视人的价值,强调思想解放11.2020广东金山中学期中检测唐代初年的统治者在文化上颁布五经定本和新的五礼来垄断儒家

15、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该历史现象主要表明()A.三教合流趋势开始出现B.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C.儒学主流地位空前强化D.儒学危机推动儒学复兴12.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道:张载立(理学),朱熹集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由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B.继承了李贽离经叛道的思想C.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思想观念D.扬弃了程朱理学的思想学说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2分)13.2021广东广州六区质检,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当过“季氏史”“司职吏

16、”,其从政生涯的巅峰是出任鲁国大司寇。公元前5世纪初,孔子开始周游列国,另谋仕途。十四年后,孔子返鲁,从此专行教化。孔子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辑录成论语一书。据史记孔子世家编译材料二苏格拉底经常在街头演说阐述自己的思想。他相信,关于人类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他们提出问题。并指出,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还说“美德即知识”,但他强调道德不是那种可以真正教授给你的知识,真正的知识是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由于他善于刺激人们独立思考,故被称为“牛虻”。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府判处死刑。苏格拉底的思想后来被其弟子记录进理想国裴多篇中。摘编自英罗比森等伦理学(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

17、识,简述孔子周游列国的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思想传播的异同。(8分)14.2020安徽五校第二次质量检测,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史进行过这样的分期:其一,周秦之变。先秦为封建时代,秦汉以后是郡县时代,“其情形是迥然不同的”。其二,新莽败亡。自东周进入乱世,周秦诸子皆谋挽救世运,直至新室王莽推行社会全面改革失败,此后不再产生根本改革社会的思想和行动。其三,盛唐结束。唐宋之际中国文化发生转变,唐朝中期之前未脱离胡化性质,安史之乱后则在政治与学术上恢复汉化,宋学虽大成于庆历之世,实则导源于隋唐之间,继盛于元和之世,到庆历年间,已是其

18、成熟之时了。其四,西力东渐。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优势遭到严重冲击,这可以说是旷古未有的大变局。摘编自吕思勉全集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并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 案1.D根据材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可知,孟子看到了民众强大的力量,认为只有为民众谋福利,才能赢得民众支持,赢得天下,这体现了民为邦本的治国理念,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排除;B、C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2.D材料“各家各派互相汇通,在辩驳、争鸣中综合发展其思想互相影响”说明稷下学宫的开设推动了诸子

19、百家的交流与融合,D项正确;A项由材料得不出来;打破贵族垄断教育局面的不是稷下学宫的开设,B项排除;当时百家争鸣局面已经兴起,C项错误。3.C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主张统一,这为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思想基础,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诸子百家强调统一,不是百家思想渐趋统一,故A项错误;B项由材料得不出来;材料强调的是诸子百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提出统一的主张,并未涉及士人阶层参政的愿望,故D项错误。4.D周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论语等经书都是儒家经典,将儒家经典刻在石碑上供当时的读书人抄写,这有利于巩固儒学的统治地位,故选D项;仅由材料不能说明儒家经典已成为国家教科书,排除A项;当时尚未出现印刷

20、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各地学术文化的交流发展,排除C项。5.C魏晋时期的儒者运用道家语言对儒家思想进行抽象的思考、推理、论证,探求儒学的“本体论”,体现出儒学的思辨化倾向有所加强,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材料未涉及佛教思想,故B项错误;“得以重建”说法错误,故D项排除。6.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提倡三纲五常,其目的都是维护统治,故D项正确。两个分支都强调“理”,但是它们对于获取“理”的途径的主张并不一致,故A项错误;B项是王阳明的主张,故排除;C项是朱熹的主张,故排除。7.A根据“从明朝衰亡的教训出发,批判君主专制,倡导务实学风”可得出其具有爱国意识,“批判君主专

21、制”体现了一定的民主意识,故A项正确。8.B题干材料是关于黄宗羲对“崇本抑末”含义的解释,从他的论断中可以看出,他认为“崇本抑末”中的“末”不是指全部的商业活动,指的是“无益于民生的工商业”,由此可以判断黄宗羲的主要意图在于论证变革经济政策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黄宗羲该论断并不是为了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排除A项;黄宗羲只是提出了对“崇本抑末”的新看法,看不出其研究学术服务社会的思想,故C项错误;黄宗羲提倡发展有益于民生的工商业,并非为了推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错误。9.D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根据“自省或检讨自己的过失、过错发出的一种口谕或者文书”“两汉”并联系汉代儒学的相关知识可知,材料中

22、的现象与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的约束有关,故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而非皇帝自律意识增强,A项排除;“社会矛盾激化”仅是出现罪己诏的条件之一,与设问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C项。10.A本题考查陆九渊的思想主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陆九渊主张不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探究,而强调内在的反省和领悟,这体现了心学的思想特色,A项正确。陆九渊认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这与格物致知的方法不同,排除B项;不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探究不等同于可以自由阐释儒家经典,C项错误;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11.B材料信息“天地无人的良知,亦不可为天地矣”“人人

23、皆可为圣人”可以转化为“王阳明强调人的主观力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的“良知”说客观上高扬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故B项正确。心学本质上也是儒学,A项错误;材料中王阳明的心学并未动摇社会等级观念,C项排除;批判君主专制统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12.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乾嘉学者注重对古代典章制度、经书文字等的训诂和考据,“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这是因为当时统治者推行文化高压政策,为洁身避祸,一些知识分子只得专注学术考证,D项正确。A项由材料得不出来。材料没有涉及程朱理学的地位问题,B项排除。清朝前期社会没有发生剧变,C项排除。13.【解析】

24、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历程。第(1)问,首先通过综合分析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只有唐代组结论成立,战国组与宋代组的结论都存在问题。然后逐个阐述理由:战国时期在百家争鸣的大环境下法家思想的地位最高,儒家思想并未得到普遍重视;唐代统治者虽然奉行三教并立的政策,但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依然得以维持,因此唐代组结论正确;宋代组的主要问题在于以局部取代全局,宋代的师生关系不能代表整个中国古代的师生关系。第(2)问,需要结合材料并调用所学知识,分而答之。比如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从而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战国后期儒学成为显学;唐代儒学地位受到冲击但其主流地位

25、得以维持;宋代则需结合程朱理学对儒学复兴的贡献进行分析。【答案】(1)战国组:结论不成立。材料表明的是儒、墨的学术地位,结论表明的是儒学的政治地位,二者之间不对应。另外,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崇尚武力,儒家思想尚礼义,在当时并未受到诸侯国国君的普遍重视。(3分)唐代组:结论成立。材料表明唐代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影响了佛教和道教的政治地位,但儒学未受明显影响。另外,儒家经典是唐代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儒家思想的政治地位依旧较为稳固。(3分)宋代组:结论不成立。材料表明宋代具有尊师传统,结论是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结论具有一般性的意义,材料论据不够充分。另外,从史学研究方法来看,孤证不立。(3分)(2)

26、变化: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后期发展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立政策,儒家思想受到佛教、道教思想的冲击,但其政治地位依然比较稳固。宋代,程颐等人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创立了理学。(6分)14.【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没有固定答案。首先,根据材料内容提炼一个论题,如从宋代至明代,关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时代诉求。然后,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关羽形象的变化与时代诉求之间的关系等角度进行论述即可,论述时做到引用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最后,进行小结,升华论题。【答案】示例论题:从宋代至明代,关羽形象的演变反映了时代诉求。(2分)论述:宋政权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战

27、和交错、局势动荡,宋代统治者着重凸显关羽忠勇的性格特质,目的在于吸引民心效忠朝廷;宋代官方和民间塑造的关羽形象,都含有忠、义、勇等儒家文化内涵,折射出宋朝统治者维护其统治地位、巩固政权的迫切需要。明代是中国封建专制政体走向高度集权的时代,从统治者到普通民众,都在神化关羽重“义”尽“忠”的形象,这体现了当时理学追求精神内省的价值取向,又反映了皇权独尊、要求臣民绝对服从和效忠皇帝的专制诉求。(8分)从宋代至明代关羽形象的演变与历代统治者的策略、主流思想的追求、民间文化的推崇密切相关,折射出了时代的变化与精神诉求。(2分)1.C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探究诸子观点

28、与社会现实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礼崩乐坏。诸子在坚持“公有”的前提下,接受了“私利”的合理性,这体现了他们与时俱进、主张构建新的社会秩序的愿望,C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未体现;B项忽略了儒、墨、法家诸子肯定“私利”合理性的一面,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2.B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荀子的主张主要为君主服务,顺应了当时兼并战争的需要,表明儒学政治实用性明显增强,B项正确;A、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荀子的思想并不保守,D项排除。3.D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黄老之学,但是又援名、法入道,借用阴阳家的框架,重视儒家的伦理教化,这种做法体现了兼收并蓄的特点,而且其有利于儒家思想

29、的复苏,D项正确;A项无法从材料中推知;B项并非材料主旨,排除;西汉初年已经建立了统一王权,排除C项。4.B由材料可知,太学生积极上书言事,反对社会不公,体现了太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5.C材料主要比较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和唐代在取名用字上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名多取用佛、法、僧、宝、玄、道等字,反映了当时佛道兴盛对命名的影响,唐代人名多取用文、德、武、儒、雅、士、颜、渊等字,反映了儒学对当时命名的影响增强,这一变化反映出唐代出现了儒学中兴的迹象,故C项正确;A项由材料得不出来;材料看不出三教合一加强的趋势,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中外文化

30、交流趋势加快,故D项错误。6.B材料“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聚学化民”体现的是宋代理学家重视儒家伦理道德对民众的教化作用,这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B项正确;A、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7.A明清学校中立的卧碑对学生在校、在家、在社会各种场合下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责任做了严格的规定,目的是“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革污染之习”,说明明清时期学校承担了社会教化的责任,A项正确;卧碑文针对的是学校学生而非官员,排除B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经世致用的治学理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D项。8.C材料论述的是明清时期部分先进儒生对皇权专制的批判和反思。这些思想不同于传统专制集权下的儒家思想观念,是儒

31、学发展至明清时期的新的表现,反映了先进儒生的新型政治理想,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士人对科举制的态度,A项错误。材料中学者的思想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开启政治民主化进程,B项错误。明清时期程朱理学仍然是主流思想,D项错误。9.D本题考查汉武帝时期的思想。由材料“儒家”“法家”“黄老学派”“纵横家”“杂家”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汉武帝尊崇儒术,但并非只任用儒生,这使百家思想得到适度发展,故选D项。A项说法错误。B、C两项由材料推断不出。10.B孔子强调君子以行为重,二程和朱熹主张“格物致知”,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这些思想家的观点中都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表明儒家注重社会实践活动,

32、提倡力行,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实践,而非实验,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儒家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秩序,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儒家重视人的价值和强调思想解放,排除D项。11.B根据材料“垄断儒家经典话语的解释权”“推定三教次序以提升政治权力在思想界的权威”可知,唐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了对思想的控制,这说明政治需求影响文化政策,B项正确;由材料推不出A项结论,排除;这一时期儒学主流地位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故C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D本题考查王阳明的心学。张载、朱熹都是宋代理学大家。张载建立理学思想体系,朱熹集理学之大成,“王阳明使之瓦解”“王阳明的中心范畴(心)则是

33、潜藏着某种近代趋向的理学末端”说明王阳明的心学批判地继承了理学的思想,故答案为D项。13.【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晚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然后从生产力、社会环境、教育状况、政治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对象、内容差异、价值追求、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思想传播的“异”,从二者关注的内容、思想的呈现形式及影响等方面分析思想传播的“同”。【答案】(1)春秋晚期中国社会经历着剧烈的社会变革。生产力发展,公田转化为私田;诸侯兼并战争不断;学在官府的状况被打破;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孔子的主张不能适应社会需要,导致其仕途不顺。(任答三点得6分)

34、(2)异:对象不同,孔子游说诸侯国君,苏格拉底对民众演讲;内容不同,孔子传播儒家道德,苏格拉底传播理性美德。(4分)同:内容方面,都关注道德,致力于道德建设;方式上,思想都被弟子辑录成书;影响上,分别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源头。(任答两点得4分)14.【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阅读题干材料,提炼出材料中的观点;然后,结合阶段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发展等角度对观点进行论述,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即可;最后,得出结论。【答案】示例一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变动奠定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础。(2分)评析:经济方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进我国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显著提

35、高。生产力的飞跃引发了生产关系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公田)逐渐为封建土地私有制所取代。政治方面,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争破坏了奴隶社会的旧秩序,给人们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但战争也加快了统一进程,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加快了社会变革的步伐。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促使封建制度逐渐建立起来。变法最彻底的秦国,成为各诸侯国中实力最强者,后来发展成统一的核心力量。思想文化方面,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革促成了思想的空前活跃和文学艺术的繁荣。士阶层应运而生,他们著书立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9分)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不仅涉

36、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变化,还涉及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由此奠定了后世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1分)示例二观点:唐宋之际的变革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成熟。(2分)评析:政治方面,唐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强化,科举制度不断完善,文官制度不断发展。经济方面,封建经济持续发展,唐朝实行宽松的经济政策;宋代“不抑兼并”,租佃制发达,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唐宋时期城市功能发生转变,市民阶层壮大。思想文化方面,宋代儒学趋向哲学化和思辨化,科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文学艺术世俗性增强,多元发展。(9分)结论: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变革,不仅仅局限于思想文化方面,政治和经济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们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1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