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第二单元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一节 鉴赏诗歌的形象 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1.【真题演练】(2015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月 圆杜 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圆。列宿:众星。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第一、二句描写一轮明月独悬高空,正对
2、屋舍,月光照射在秋夜滚滚的江面之上,又反射到屋门之上闪动。第三、四句从江楼上俯视长江上的月色,绵延曲折起伏的水波在不停地跳动着金光,又从写江上的月光转到写屋内的月光,华丽的绮席被月光照射显得更加柔美。第五、六句诗人的视线转移,秋天的深夜里高悬着的一轮明月,照耀着幽深人少的山林,接着诗人又仰望夜空,看到月光皎洁,群星稀寥。六句描写了六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以符合诗歌相应的意境。答案 孤月当空,清辉满楼;月映寒江,影动柴扉;月洒江波,浮光跃金;月照绮席,光彩交融;月挂空山,万籁俱静;月明中天,疏星寥落。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2.【教材联想】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钱塘
3、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这首诗中间两联写出了诗人出行所看到的哪些景象?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中间两联正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此题与上一题题型类似,四句诗四个画面,用简洁的、诗意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答案 黄莺一大早就争占暖树,新来的燕子忙着衔泥筑巢。繁花似锦迷住眼睛,骑马踏青,新长出的小草刚好没过马蹄。诗人为人们展示出一种充满生机
4、与希望的春天景象。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3.【真题演练】(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8 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1)“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景色特点的能力。概括景色特点关键是寻找句中能体现景色特点的词语,并结合语境进行分析,然后用精练的词语表述出来。分析景色,就是要
5、搞清楚景色的具体内容:写了什么具体景物,特别要指出什么时间、地方的景物,还要分析景物整体所呈现出的特点、氛围、意境等。“园花经雨百般红”的关键词是“红”,是写雨后的花,根据语境,就可以概括出艳丽、鲜艳、红艳等词语;“乔木峥嵘明月中”的关键词是“峥嵘”,是写月光下乔木的身影,根据语境,就可以概括出清幽、清净、幽静、宁静等词语。答案 艳丽 清幽“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2)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解析
6、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概括诗歌人物形象特点首先应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如果是陌生的诗人,要注意题目和注释。注释对“居士”的解释为“文人雅士”,据此就首先可以概括“陈居士”具有“文雅”的特点。其次,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特别是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词语,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的特点,通过“爱喝酒”而且“爱把山瓢”喝酒,可以看出“陈居士”行事不拘小节、洒脱,性格豪爽;通过“亭角寻诗”“醒来寻诗”,可以看出“陈居士”热爱诗歌,情趣高雅,是一个十足的文人雅士。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答案 行为洒脱 情趣高雅“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
7、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命题趋势及备考指向 1.从近三年的高考来看,对诗歌形象的考查重点是什么?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即把握形象特征,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及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近三年的新课标全国卷都直接或间接地考查了对诗歌三类形象鉴赏的能力,其他省份的高考试卷也以此作为考查重点。2.考查形式有何特点?考查形式稳定:一般为主观简答题,且都要求对形象作简要分析。3.鉴赏诗歌形象的考查角度主要有哪几个?常考角度有:鉴
8、赏诗歌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事物形象。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考点一 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分为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一)鉴赏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诗歌是诗人主观情感的产物,必然带有诗人的痕迹。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爱憎、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因此,抒情主人公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鉴赏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是把我们在阅读这首诗时所感悟和想象的诗人的形象用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出来。(二)鉴赏诗歌中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在偏重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
9、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先做 后讲(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竹轩诗兴张 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这首七律题为“竹轩诗兴”,写竹轩景物,自然清丽。从所写的景致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志趣。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
10、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思维建模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诗人(主人公)形象?试加以分析。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试加以概括(或分析)。3.请简要概括(或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4.某一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二)技巧点拨 1.鉴赏方法(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2)抓住描写,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诗人对诗中人物的描写,其语
11、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运用联想,体悟感情,定格形象。(3)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2.答题步骤 步骤一: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象特征。步骤二: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歌是如何塑造形象的(分点说明、概括)。步骤三: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感情或蕴含的哲理)。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观魏博【注】何相公猎张 祜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注】魏博,古地名。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结合诗歌后
12、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解析 分析诗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思考出人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答案 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考点二 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所谓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鉴赏事物形象要由物及人,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
13、点。即先要借助相关语句或关键字词来把握事物的特征,再联系创作背景进行有关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层分析。高考设题的角度一是物象的特征,二是物象所寄托的思想感情。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先做 后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解析 分析山泉具有什么品格,需要逐句分析原诗,同时抓住关键词。一、二句突出山泉淡泊无名;三、四句说它清澈可鉴,飞落如雨;五、六句写它能使涧满池平;七、八句赞扬
14、它恬淡自守。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再加以概括,答案就宛然可见了。因为本诗是托物言志诗,“物”的品格清楚了,作者的“志”就容易推测了。答案 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思维建模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事物形象?2.这首诗中描写的事物有什么特征?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某联描写的某物有哪些特点?4.这首诗中的某物具有什么品格?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二、技巧点拨 1.鉴赏方法(1)借相关语句或关键词来分析物象 事物的形象并不是凭空而来的
15、,它通过相关诗句来表现,有时通过关键词语来突出。因此在分析时一定要结合相关内容进行分析。(2)要由表及里把物的含义挖掘出来 任何一首诗作,其目的不是咏物本身,而是为了表达某种感情。因此,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是赏析的重点和难点。(3)要知人论世,结合背景或作者阅历作答 很多作品是有时代背景的,其情感的抒发与作者的阅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分析物象后,还要结合相关背景做深入分析。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2.答题步骤 步骤一: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的特点。步骤二: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步骤三: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
16、感情剖析所寄托的情感、理想。(第二、三步经常合在一起来组织答案)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解析 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要抓住下阕的四句话:“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身怀怨恨,却无人知晓,是不敢,也是不愿;“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7、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考点三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成的意境。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或者对某种意境的
18、描述。要注意的是,诗中的景物作为“意象”,已融入了作者的情感;诗中多个意象的组合,已营造出某种意境。因而,对诗中景物形象的赏析,不能只停留在景物的形态等外部特征上,还应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即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先做 后讲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诗人眼中常山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解析 诗是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
19、结构严密紧凑,层层扣紧主题。诗题为“寻”,由此而发,首两句一路“寻”来,颔联写远望和近看,“寻”到了隐士的居处。颈联写隐者不在,看松寻源,别有情趣。最后写“溪花自放”而“悟”禅理之无为,即使寻到了常山道士,也只能相对忘言了。答案 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思维建模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词)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这首诗(词)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
20、析全诗。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二、技巧点拨 1.鉴赏方法(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 对景物形象的分析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作答,不能直译原诗。要把景物特点描绘出来,再写出诗人的心境。(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 不能单纯地分析景物形象,景物形象要附着在诗人的感情上,有时也附着在写作技巧上。(3)结合背景分析 有的诗词需要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这个背景有的是考生熟知的,有的是诗词注释中注明的。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2.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组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
21、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步骤二:析特点,设意境(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意象的自身特征及特殊内涵,找到多个意象的共同特征,进而概括出意境的特色。概括时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步骤三:表感情,明作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意境氛围的特点来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景物暗含的寓意。答案要具体,切忌空洞,答题时应尽量点出描绘的意象和意境所表达的感情,点明其在创设背景、表情达意、表现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
22、为什么感伤”。(有时这几步需要合在一起作答,并且具体作答时要根据题目灵活处理)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即学 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碧玉箫 关汉卿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他渊明醉。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这首小令的前四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解析 前四句集中写秋天的景色。“秋景堪题”,是总写,是对秋景概括的赞美。以下三句,各自以绚丽的色彩展开对秋景的描绘,远处的红叶,近处的黄菊,通过青翠的松径联结成一个立体的完整画面,层次清晰,色彩绚
23、烂,和谐宁静,秋意盎然。“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描写秋景是为了抒写其超脱、隐逸的情怀。答案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秋山图:金风玉露的秋季,漫山遍野的枫叶绚丽多彩,泉水清澈,苍松荫道,金菊绕园盛开。不仅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也为后面的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含义及作用 从教材中寻求解题突破 意象是指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也就是“借景抒情”中的“景”或“托物言志”中的“物”。在诗词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的基本含义是固定的,熟悉这些意象的含义,有助于解读诗歌。分析理解意象的
24、含义,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分析理解意象的作用,要熟悉意象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方面所起的作用。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分析理解意象的含义和作用是诗歌鉴赏中一种新的考查形式,这类题型命题方式单一,要求指出诗中某种意象的含义(内涵)或简要分析某一意象的作用等。而突破本考点我们可从教材入手,从教材中所选诗歌的意象理解入手,这样就更容易理解。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经典 聚焦 一、理解意象 关于意象的运用,柳永雨霖铃中最为典型,全文共有 七 个 意 象,即“寒 蝉”“长 亭”“兰 舟”“暮霭”“酒”“杨柳”“月”,虽是对客
25、观景物的描写,但是这些景物无一不与离别之苦相关,也是作者此时离别之际感情最真挚的流露。下面就针对此七处意象加以分析: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不久便呜呼哀哉。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骆宾王在在狱咏蝉中以寒蝉高鸣,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而在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营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李叔同送别中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
26、连天。”中国古诗词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兰舟:古代用木兰树所做的小船,后引申为船只美称。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为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暮霭:它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寒蝉凄切,
27、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霭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主人公暗淡的心情与空间里灰蒙蒙的颜色,一同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成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酒: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对于独行千里的游子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双方都希望借酒暂时忘却忧愁。这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作者在词中亦说,“今宵酒醒何处”,此时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
28、提升杨柳: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汉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以表达惜别之意。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传达出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所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更是体现了“挽留”之意。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
29、练突破聚焦提升月: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有时圆如盘,有时残如钩。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作者定是在离别之际,陷入沉思,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二、解题技巧 1.读诗歌,确定意象 每一首诗歌中往往有多个意象,高考题题目的意象都是确切的,吃透题目要求,通读诗歌,确定意象。2.联想旧知,把握意象含义 理解意象的含义时,需要联想到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常见意象的含义,然后再抓住诗歌中描述该意
30、象的关键性词语,找到“物”与“志”“情”的契合点,把握其特定语境中的深层含义。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3.掌握意象的作用,结合诗句分析。意象的作用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它通常表现为通过多个意象组成群,为人物的活动提供环境或背景。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一些传统意象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往往是固定的,如“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空城落花”传达出“作者对国势衰危的哀叹”及“一腔的爱国情”。意象在具体诗歌中传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则由具体诗歌决定。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的作用,多表现在咏物诗中。结构上的线索作用。有
31、的意象贯串始终,则往往为线索。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4.明确答题步骤 步骤一:找意象 从诗歌中找到符合题干要求的意象。步骤二:析特点 展开想象和联想,结合诗歌中描述意象的词语和诗句,分析意象被赋予的特定含义。步骤三:说作用 从不同角度分析意象起到的作用,尤其是诗歌中某些独特的意象对表达诗人感情的作用。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训练 提升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注】西湖:指颍州西湖。神宗熙宁四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官,回到颍州私第居住。
32、坞:湖岸凹入处。汀:水中沙洲。轩槛:长廊的栏杆。芰:指菱。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答案 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题目。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辛弃疾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真题初做体验考点分解训练突破聚焦提升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解析 该题考查的是意象的特定内涵。“兰”“蕙”“菊”都是美好的花草,自古以来美好的花草便寄寓了古人对美好品德、节操的追求。如爱莲说中周敦颐就以莲出淤泥而不染象征自己纯洁高尚的节操。结合注释,联系课文离骚中学到的关于这三个意象的特点,由此确定它们的共同内涵。答案“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