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皇帝的新装课后习题一、这篇童话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快速阅读全文,把握故事情节,并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提示:快速阅读时,既要静下心来,努力扩大一次性进入视野的文字数量,也要在每个段落结束时,稍作停顿,想一想: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哪几段的内容是紧密相连的,应该看作一个部分?前后段落有怎样的联系?这样,就大致把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复述起来也比较有把握。点拨: 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复述童话的故事情节。参考答案:从前,有一位穷奢极欲而又昏庸无能的皇帝每天只顾着穿好看的新衣服,不管其他任何事。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有一天,他居住的那个大城市里来了两个骗子,自称能
2、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的布,做成任何不称职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的衣服。皇帝于是聘请他们为自己织布做衣。大臣们、皇帝都看不见这种奇特的布料,但是他们都自欺欺人,不肯承认。皇帝甚至赏赐、加封了这两个骗子,并答应穿着这种看不见的布料做的“新衣”参加游行大典。游行那天,老百姓们都交口称赞“新衣”好看,直到一个孩子天真地说出:“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啊!”谎言才被揭穿。但是,皇帝怕百姓说他愚蠢,坚持赤裸着身子参加完了游行大典。二、阅读这篇童话,回答下列问题。1.所谓的“新装”根本不存在,但人们都不敢说自己看不见,这是为什么?2.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相,老百姓也都跟着说了真话,而皇帝和他的大臣们仍
3、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参考答案:1.这里的原因有两层。表层原因是,人们都害怕说出新衣不存在会导致自己被当作愚蠢的人,因此都装作看见了“新装”。深层原因则是,统治者的愚蠢、虚荣使得人们看不见也不愿意说出真相,而在这些统治者的统治下,整个社会也都染上了这种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风气。2.“小孩子”寄托着作者改变现实、戳穿虚伪的理想。老百姓们在小孩子的带动下有了说真话的勇气,而统治者们却仍然装模作样,两相对比,显得后者更加荒唐可笑。三、揣摩下列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1.“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皇帝想。不过,当他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的时候,
4、他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你如何理解?)2.“我要派我诚实的老大臣到织工那儿去,”皇帝想,“他最能看出这布料是什么样子,因为他这个人很有理智,同时就称职这点来说,谁也不及他。”(皇帝为什么要先派他的老大臣去看布料?)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啊!”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人们为什么要说“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点拨: 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揣摩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参考答案:1.这一句“不大自然”在情节上起承上
5、启下的作用,既顺承上文,说明皇帝已经完全听信了骗子们的谎言,又引起下文老大臣的故事。这里表现出皇帝的愚蠢。作者故意将话说得很有分寸,为后文更辛辣的讽刺积蓄着力量。2.这段情节紧承上文而来,继续说明皇帝的轻信与愚蠢,又掺杂了些许疑虑。同时,他对老大臣“理智”“称职”的评价,更为后文的情节埋下伏笔。3.这段情节里的三句话,有着递进的关系。爸爸说的话,是在小孩子说话之后,既说明了他对自己孩子的认同和肯定,同时又表现出震惊而惶惑的情态。“最后所有的老百姓都说”时,真相已经大白。“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啊”则介于二者之间,表现出人们对真相的逐渐接受。四、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思考一下,如果你当时也在游行现场,会怎样做?然后结合生活体验,讨论关于说真话的话题。点拨:第一问重点说说自己选择某种做法的原因。第二问,可先列举现实生活中明知是假、偏要说真的现象,然后分析其原因。五、有条件的班级,可以尝试将这篇童话改编为课本剧并表演。点拨:改编课本剧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合理发挥想象,不能胡编乱造,脱离原文主旨;舞台说明里要注意设置主要道具,注意说明人物的动作、神情、心理;人物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