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八)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1981年9月21日,美国之音的副台长尼古拉德斯在讲话中说:“我们应当破坏苏联及其卫星国的稳定,促进他们的人民和政府之间产生摩擦”此前,该电台的某官员声称“他不是在搞广播,而是在于革命”。美国政府公开支持美国之音广播的主要目的是()A以和平方式促使苏东裂变B展示美国的文化影响力C遏制国内的共产主义势力D试图瓦解社会主义阵营解析:选A根据“破坏苏联及其卫星国的稳定,促进他们的人民和政府之间产生摩擦”可知其目的是以和平方式促使苏东裂变,故A项正确。2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
2、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B新格局的形成有其长期性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解析:选B美国失去超级大国地位,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说明新格局的建立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故B项正确;C项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俄罗斯在军事领域依旧有一定的优势,“优势尽失”表述绝对,故D项错误。3西方学者阿兰伯努瓦认为全球化包含四个特征(如下图)。下列组织中最符合全球化进程中第三个特征的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3、 B不结盟运动C欧洲联盟 D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解析:选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组织,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倡导不结盟、非集团,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欧盟是一个政治经济双重性质的组织,以国家出让部分主权为基础,故C项正确;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是一个邦联性质的国家联盟,各成员国拥有独立的主权,故D项错误。4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不断强调日本完全有“资格”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大多数日本媒体也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认为这是奠定21世纪日本外交基础的最主要课题。这一主张反映了日本()A随着经济发展军国主义抬头B对外政策不再追随美国C积极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D奉行独立和平外交政策
4、解析:选C材料中呈现日本试图谋求政治目标即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故C项正确。5萨缪尔亨廷顿曾认为,1995年的中国“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这个立场或许反映了传统的中国观念,作为一个中央帝国,即中心国家,中国不需要正式盟友另一方面,中国与西方的冲突意味着它将重视与其他反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他的这一认识()A肯定了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B对中国的外交理念存在误读C强调中国与苏联的同盟关系D是针对世界局势的正确判断解析:选B中国不与任何国家结盟,是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而非“中心国家”的认知;与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不是因为“冲突”,而是中国秉承“求同存异”精神,积极开放、融入世界,题干中萨缪尔亨廷顿的说法
5、是对中国外交理念的误读,故选B项。6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下表中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情况主要反映了()时间 北约组织成员的变化 1949年 12个国家 1999年 波兰、匈牙利、捷克正式加入 2004年 波罗的海三国、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加入 A美国加强欧洲的军事渗透B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转变C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D美苏对东欧国家的争夺更激烈解析:选B北约在1949年成立时是应对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而1999年和2004年新加入的国家主要是东欧剧变后的国家,由此可以看出,北约组织的战略目标发生了变化,故
6、选B项。7有人说:“二战后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A经济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B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C“一超多强”格局遭受巨大挑战D和平与动荡并存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特点解析:选D根据材料“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亚太经合组织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峰会(如G20峰会)大大增加”,体现的是和平的力量不断增强。“二是军事冲突此起彼伏(如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等)”,反映的是局部的动荡时有发生,故D项正确。8美国著名政治学专家塞缪尔享廷顿在他的
7、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得出结论:“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共产主义世界的重大变动,冷战的国际体系成为历史。在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作者旨在强调()A文明冲突替代了超级大国的争霸B政治上的区别决定着文化区别C各国文化差别明显影响政府决策D多样化的文明之间互补和共融解析:选A从材料中“后冷战的世界中,人民之间最重要的区别不是意识形态的、政治的或经济的,而是文化的区别”可分析出20世纪80年代末两极格局终结后,超级大国的对峙变成了文化冲突,故A项最符合题意;B、C、D三项都不能反映题干材料主旨。二、非选择题(18分)9二战后世
8、界风起云涌,各种力量交互作用,对世界发展起到巨大影响。材料一美国马歇尔计划从1948年到1951年共向欧洲提供了大约131亿美元的“援助”,受援助国GDP从1948年到1952年底增长了25%。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务,例如美援必须用以购买美国物品和技术;部分工业发展接受美国监督;受援国必须放弃工业国有化等。其“援助”手段确定了美元的结算单位,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稳定了政权。摘编自李申杜鲁门主义的续篇材料二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
9、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布热津斯基大棋局材料三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对记者的谈话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6分)(2)你如何理解“新力量的萌动”促使“两极格局开始消失”?(6分)(3)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三中建立单极世界“不现实”的理由。(6分)解析:第(1)问,美国的“援助”可以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但受援国需要承担经济和政治义
10、务”实际上使欧洲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打破了西欧各国的贸易关税壁垒,更削弱了意大利和法国共产主义的影响”说明马歇尔计划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第(2)问,需要抓住三个要素:二战后仅25年、新力量和两极格局开始消失,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二战后欧共体、日本、不结盟运动、中国等,冲击了两极格局。第(3)问,单极世界“不现实”主要与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发展趋势和现实问题有关。答案:(1)影响:促进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政治上受制于美国;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发展,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2)理解: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冲击了两极格局。(3)理由: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全球性问题需多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