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34 区域与区域发展.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1539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34 区域与区域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34 区域与区域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课时质量评价34 区域与区域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质量评价(三十四)(2021北京模拟)纪录片航拍中国带观众领略秦岭南北的迥异风光。读该纪录片的部分图像材料和解说词,完成12题。解说词一:“一山一水决定了陕西的格局,把陕西一分为三早春时节,自北向南,黄土高原大雪飘飞,关中平原小麦滴翠,陕南山地鲜花怒放。”解说词二:“迥异于南方梯田的润泽,黄土高原上为旱地梯田。陕北的春天来得晚,春播之后的梯田,常常要铺上塑料薄膜。”1关于陕西省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均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B均位于我国北方地区C境内河流春季易发生凌汛D陕南山地位于亚热带2陕西梯田的南北差异表现为()A南方种春小麦,北方种冬小麦B北方梯田热量更充足,土壤更肥沃C南方梯田

2、更重视引水灌溉工程D北方地膜覆盖,作用是保温、保水1D2D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和图示可知,陕西的“一山一水“分别指秦岭、渭河,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从干湿地区来看,陕西省秦岭以北主要是半湿润区、半干旱区,以南为湿润区;从区域划分来看,秦岭以北为北方地区,以南为南方地区;从温度带来看,秦岭以北为温带地区,以南为亚热带地区。凌汛的发生须同时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河流有结冰期,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陕南河流冬季不结冰,陕北泾河、黄河整体上是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不会出现凌汛。故选D。第2题,秦岭为我国南北方、亚热带和温带、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从粮食作物来看,陕南以种植水稻为主,陕北

3、以种植小麦为主,A错误;从热量来看,陕西南方梯田位于亚热带地区,热量比北方梯田更充足,B错误;陕南地区为湿润地区,降水多,而陕北地区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降水少,北方梯田更需引水灌溉,C错误;北方梯田区温度较低,降水较少,地膜覆盖可以起到保温、保水的作用,D正确。(2021重庆模拟)华北地区是我国食物生产起源地之一,较早地实现了由采集狩猎向耕作定居转化。下图示意华北食物生产起源与扩张的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与平原沼泽地带相比,盆地、山麓地带更早成为食物生产地,主要由于()A位置优越B土壤肥沃C地形平坦D气候适宜4据图分析,在平原沼泽地带发展食物生产,首先应()A清除原生植被B修建防

4、洪设施C排干地表积水D培育土壤3A4C解析:第3题,早期人类食物来源于采集和狩猎。盆地、山麓位于森林边缘,是不同生态系统的过渡地带,资源多样性较强,既可以狩猎采集,也可拓展耕地。在粮食作物种植初期,如果种植失败仍有方法获取食物,进而逐渐实现了由采集狩猎向耕作定居转化。第4题,由图示地下水潜水面分布可知,平原沼泽地带地下水埋藏浅,部分地段地表有积水,首先需要排干地表积水,然后才能拓展农田、培育土壤进行耕作。(2021北京模拟)地名是人类认识、利用及改造自然的记录和表达。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环滇池地区地处高原湖泊平坝区,地形复杂多样,其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在历史上经历了

5、山区与河(湖)漫滩地区的多次变化过程。下表为环滇池地区乡村“涉水”地名用字分类统计。据此完成56题。类型主要用字总数/个占比/%水、河、溪、江、源、涧、洼、沟、洪、洞、浦58758.3海、潮、波、滩、滇、湖、咀、漾、浪、潭、池21121.0渔、塘、井、饮、船、坝、闸、田、洗、港、泊20820.75各类“涉水”地名用字反映的环滇池乡村地理特征是()A类近湖分布B类位于河(湖)漫滩C类位于山区D类反映居民生产方式6环滇池地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布位置多次变化,主要原因是()A高原间断抬升 B气候冷暖变化C滇池水位涨落 D生产方式变化5D6C解析:第5题,类中有“水、河、溪、江、沟、洪”等用字

6、,类近河分布,但并不一定位于河(湖)漫滩;类中有“海、潮、波、滩、滇、湖、浪、潭、池”等,近湖分布,并未位于山区;类中有“渔、塘、井、饮、船、坝、闸、田、洗、港、泊”等,反映了居民在此从事相应的生产生活,类反映居民生产方式。第6题,地名是人类认识、利用及改造自然的记录和表达,其形成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背景。环滇池地区邻近滇池,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布位置多次变化,反映了滇池水位涨落,人类活动随滇池水位涨落而变化,表现为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布位置的多次变化;注意材料信息“地名文化景观的分布在历史上经历了山区与河(湖)漫滩地区的多次变化过程”,高原间断抬升使河流间断下切,不会出现山区与河(湖)漫滩地区的多次变化过程;题干反映的是滇池水位的涨落变化,而气候冷暖变化是热量条件的变化,不一定会使滇池产生水位高低起伏的变化;该区域生产方式变化受自然环境的变化影响,而不是生产方式变化使自然环境变化,进一步使乡村“涉水”地名文化景观分布位置多次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