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3 ,大小:1.31MB ,
资源ID:801459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0145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高二生物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 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答案】C【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

2、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的,A、D错误;但正常情况下,水盐代谢要平衡,进多少出多少,所以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错误,C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要求考生识记

3、内环境的组成及成分;掌握内环境的理化特性,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 下图是食物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的过程。胃酸除了具有辅助消化功能之外,还能导致胃灼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H+/K+-ATP酶将H+泵到内环境中会增加胃液酸性B. 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C. 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D. 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减轻胃灼热【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示意图,受到食物刺激,无活性的H+/K+-ATP酶变成有活性的H+/K+-ATP酶,ATP分解提供能量,胃上皮细胞排出H+,吸收钾离子,使

4、胃液呈酸性,组织胺的作用和食物刺激类似。【详解】A、H+/K+-ATP酶将H+泵到胃液中,胃液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食物和组织胺作为信号促进胃上皮细胞分泌胃酸,B正确;C、胃酸分泌时上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嵴,朝向胃腔的膜面积有所增大,C正确;D、组织胺抑制物和H+/K+-ATP酶抑制物均可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灼热,D正确。故选A。3. 夏天气候炎热,户外工作人员会经常“中暑”。人“中暑”的原因最可能是A. 酶促反应速率加快B. 病原体感染C. 渗透压下降D. 细胞代谢紊乱【答案】D【解析】【分析】1、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调节作用协调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得内环境的温度、渗

5、透压、酸碱度以及各种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2、稳态是细胞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所以当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时,细胞代谢紊乱,各项生命活动不能正常进行。【详解】人“中暑”是由于外界炎热的环境超过了机体体温调节的能力,使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细胞代谢紊乱所致,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4. 人工肾能部分替代真正的肾脏起作用。患者的血液在中空纤维中向一侧流动,一种称为透析液的水溶液在中空纤维外向相反方向流动。血液中的小分子废物通过血液透析膜(中空纤维壁)进入到透析液中。血液从患者臂部或腿部的血管通路流入人工肾,经过人工肾得到净化后,又流回静脉(见下图)。下列叙

6、述错误的是( )A. 为了防止蛋白质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蛋白质类等有用的物质应与血液中的基本相同B. 为了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的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透析液中的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血液中的基本相同C. 患者的血液要流经人工肾许多次之后,才能除去大部分的小分子废物D. 血液与透析液中的物质存在浓度差【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因此细胞膜是一种选择透过性膜。【详解】A、人工肾利用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即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通过血液和透析液之间的渗透交换使患者的血液实现更新,A

7、错误;B、某些盐类可透过人工肾,因此透析液酸碱度和渗透压应与血液的基本相同,可防止某些盐类等有用物质随着废物离开血液,B正确;C、患者透析时通过的小分子废物是有限的,则患者的血液要流经人工肾许多次,才能除去大部分的小分子废物,C正确;D、血液与透析液中的物质存在浓度差,D正确。故选A。5. 关于“模拟生物体维持pH的稳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肝匀浆的pH为7.357.45,其能维持稳定的90%来自Na和ClB 滴定时,要戴手套,有酸或碱溅出,立即用水冲洗C. 一般以滴数为纵坐标,pH变化为横坐标,绘制实验结果D. 生物材料的缓冲结果接近自来水组、背离缓冲液组【答案】B【解析】【分

8、析】细胞代谢会产生许多酸性物质,如碳酸等,人和动物吃的食物消化吸收后经代谢会产生一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这些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内环境,常使pH发生偏移,但一般情况下,机体能通过缓冲物质使pH稳定在一定范围内。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04/NaH2PO4,其作用是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详解】A、肝匀浆的pH为7.357.45,其能维持稳定是因为匀浆内含有缓冲对,A错误;B、滴定时,要戴手套;有酸或碱溅出,立即用水冲洗,B正确;C、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坐标,以pH为纵坐标,C

9、错误;D、由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因此生物材料的缓冲结果接近缓冲液组、背离自来水组,D错误。故选B。6. 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收缩活动和伸肌舒张活动协调进行。如图表示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的机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屈肌和伸肌运动在神经纤维上均发生膜电位的反转B.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不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C. 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接受刺激释放抑制性化学递质D. 完成该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三个神经元构成【答案】C【解析】【分析】完成反射活动的反射弧由3种神经元构成,包括传入神经元、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效应器为

10、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动物运动时,神经支配同侧肢体屈肌舒张活动和伸肌收缩活动协调进行。传入神经纤维的轴突末梢释放兴奋性递质,引起伸肌运动神经元兴奋和屈肌运动神经元抑制;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位于脊髓中枢内,在正常情况下该中枢的活动受到大脑的意识支配。【详解】A、因为存在抑制性神经元,其兴奋时可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从而导致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屈肌运动神经纤维上虽然发生了电位改变,但仍然是内负外正,并没有发生膜电位的反转,A错误;B、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上能检测到膜电位的变化,B错误;C、当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兴奋时,其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即屈肌运动神经元)产生抑制,C正确;D、由

11、图中可知:完成该反射活动至少需要3个突触,由4个神经元组成,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理解抑制性神经元的本质是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突触的活动,同时明白神经元受到抑制的电位变化。7. 大多数有机磷农药、蝎毒都属于神经毒素。其中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的酶活性受抑制,蝎毒能破坏膜上的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据图回答,如果分别使用有机磷或者蝎毒,引起的后果是( )A. 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B. 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保持静息电位C. 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D. 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产生动作电位【答案】

12、A【解析】【分析】据题意可知,有机磷能使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酶活性受抑制,即使神经递质作用的时间更长,进而使下一个细胞持续兴奋;而蝎毒能破坏膜钠离子通道,从而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故使下一个细胞保持静息电位。【详解】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b点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A正确;使用有机磷,在a点给予刺激,c点会产生动作电位,B错误;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b点不能释放神经递质(乙酰胆碱),C错误;使用蝎毒,在a点给予刺激,c点不能产生动作电位,D错误。8. 膝跳反射是一种最简单的反射类型,它仅包含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下列关于滕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 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

13、中枢位于脊髓内B. 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可受大脑皮层的控制C. 线粒体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提供能量D. 感受器能把叩击刺激转化为神经元兴奋【答案】C【解析】【分析】人体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据此分析解答。【详解】解:A、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A正确;B、完成膝跳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内,可以受到大脑皮层的控制,B正确; C、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 D、感受器能感受刺激并

14、产生兴奋,故可把叩击刺激转化为神经元的兴奋,D正确。 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组成以及兴奋的传导,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9. 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大脑皮层没有参加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答案】C【解析】【详解】A、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为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相关神经中枢参加,A错误;

15、B、食物引起味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只在大脑皮层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味觉而没有作出反应,故不属于反射,B错误;C、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如加强神经元之间新的的突触联系,以形成条件反射,C正确;D、铃声原本不能引起唾液分泌反射活动的发生,但喂食和铃声反复结合刺激后却形成了这种反射活动,说明此过程中相关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构成了新建立起的条件反射的反射弧,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10. 近日,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罹患“渐冻症”的29岁湖北籍北大女博士

16、。“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从发现至今已有130多年,病因至今不明,当代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所患的即为该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因不明原因导致患者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B. 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C. 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D. 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

17、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效应器,感觉神经末梢,或传入神经末梢组成感受器。2.机体所有的感觉都是由大脑皮层做出的。【详解】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即为传出神经元,A正确;B、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故可知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B正确;C、患者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能判断出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C正确;D、题意显示呼吸衰竭是患者最终的死因,其原因也可能是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导致无法完成呼吸运动所致,并不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所致,D错误。故选D。

18、11. 如图所示为神经元细胞膜上与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有关的三种转运蛋白,其中蛋白只有接受特定刺激才会开放,蛋白一直开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甲侧为细胞外侧,Na+浓度高于乙侧B. 膜两侧K+浓度梯度的形成与有关C. 若开放受阻,则动作电位的恢复受影响D. 相邻部位膜电位变化可引起开放【答案】B【解析】【分析】动作电位的产生原理:当神经某处受到刺激时,会使钠通道开放,使膜外Na+在短期内大量涌入膜内,造成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现象,但很短时间内钠通道又重新关闭,钾通道随即开放,K+又很快涌出膜外,使得膜电位又恢复到原来外正内负的状态。【详解】A、由图示钠通道和钾通道的开放方向可知,甲侧为细胞外

19、侧,神经细胞膜外Na+浓度高于内侧(乙侧),A正确;B、神经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膜外,而通道K+的运输方向是由膜内膜外,因此膜两侧K+浓度梯度的形成与无关,B错误;C、若开放受阻,K+外流受阻,膜电位无法恢复,即动作电位的恢复受影响,C正确;D、当相邻部位处于内正外负的反极化状态时,与该处未受刺激的部位(处于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会形成局部电流,这个局部电流会刺激该处细胞膜,使开放,发生去极化,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B。12. 5-羟色胺是一种与睡眠调控有关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它还与人的多种情绪状态有关。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5-羟色胺与

20、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发生改变B. 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 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故可用于治疗抑郁症D. 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故会加重抑郁症【答案】B【解析】【分析】突触小体是突触前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部分,可以与下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膜接触形成突触结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会进入受体细胞内,只是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详解】A、5-羟色胺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5-羟色胺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会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而使其膜电位发生改变,A正确;B、5-羟色胺是小分子有机物,以胞吐

21、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错误;C、根据题干:如果神经元释放5-羟色胺数量不足,将会引起抑郁症, 氯西汀可以减缓突触间隙5-羟色胺的清除,则其可缓解5-羟色胺数量不足,可用于治疗抑郁症,C正确;D、麦角酸二乙酰胺特异性阻断5-羟色胺与其受体结合,则5-羟色胺不能发挥作用,发生类似于5-羟色胺数量不足的效应,故会加重抑郁症,D正确。故选B。13. 为探究运动对海马脑区发育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研究者将实验动物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根据该研究结果可得

22、出A. 有氧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B. 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C. 有氧运动会减少神经元间的联系D. 不运动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1、学习和记忆是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则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研究发现,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由题意可知,运动组每天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跑步/游泳),数周后,

23、研究人员发现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比对照组提高了1.5倍,因此,有氧运动有利于海马脑区的发育,A错误;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靠学习记忆找到特定目标的时间缩短了约40%,因此,规律且适量的运动促进学习记忆,B正确;有氧运动有利于学习记忆,而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因此,有氧运动会增加神经元之间的联系,C错误;据题意可知,运动组海马脑区发育水平高,且学习记忆能力增强,不运动不利于海马脑区神经元兴奋,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明确学习记忆与海马区的关系,运动与大脑发育的关系,找出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再根据题意作答。14. 鸢尾素是一种蛋

24、白类激素。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它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研究人员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神经元之间的传递B. 鸢尾素是在核糖体上形成的C. 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小鼠记忆能力提高D. 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答案】C【解析】【分析】1、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1)微量高效 如:在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只有310-51410-5mg/mL,而1mg甲状腺激素可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2)通过体液运输 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

25、。(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几乎对全身细胞都起作用,而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细胞就是该激素的靶器官、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2、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故合成场所是核糖体,它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还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其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和记忆力的提高。【详解】、鸢尾素对突触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突触主要影响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所以推测鸢尾素主要影响的是神经元之间的传递,A正确;B、鸢尾素是一种蛋白类激素,其本质是蛋白质,故合成场所是核

26、糖体,B正确:C、鸢尾素能促进大脑中与记忆有关的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生长,故施加了鸢尾素阻断剂的小鼠记忆能力会降低,C错误;D、运动时血液中鸢尾素含量会上升,结合鸢尾素的作用可知,体育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记忆衰退,D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激素的调节特点、人脑的功能,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二、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15. 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稳态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及适宜的环境B. 内环境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C. 内环境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是体内

27、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 组织细胞中的氧气浓度大于组织液的【答案】BD【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内容包括pH、渗透压、温度的动态平衡。气体分子在体液中运输运输方向为顺浓度梯度进行的,故CO2的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O2的浓度: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详解】A、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可以保证细胞代谢所需物质的供应及适宜的环境,A正确;B、细胞质基质是细胞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重要场所,B错误,C、内环境即细胞外液包括血浆、淋巴液和组织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

28、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C正确;D、氧气从血浆运到组织液,然后从组织液运送到组织细胞,所以组织液中的氧气浓度比组织细胞中的浓度高,D错误。故选BD。16. 2020年受新冠病毒的影响,各中小学进行居家隔离并进行线上学习,2020年3月31日官方宣布,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2020年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此刻作为高三生的小丽同学听到这个消息后,她的自主神经系统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B. 副交感神经兴奋,胃肠蠕动加强C. 交感神经兴奋,瞳孔收缩D. 交感神经兴奋,支气管扩张,呼吸加快【答案】AD【解析】【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

29、经系统。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详解】小丽作为高三生听到这个可以延长复习时间的消息应该会比较高兴。高兴时可以理解为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瞳孔扩张、血管收缩等,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AD正确。故选AD。17. 神经细胞A释放多巴胺会导致神经细胞B产生兴奋,A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A。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

30、运载体的功能,干扰A、B细胞间的兴奋传递(如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的形成与细胞内高尔基体有关B. 药物会导致突触间隙多巴胺的作用时间缩短C. 多巴胺与结合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D. 释放多巴胺共穿过1层膜【答案】A【解析】【分析】神经细胞A与神经细胞B之间相互联系的结构成为突触,图中表示突触小泡,其内的神经递质的释放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表示突触后膜上的载体,且神经递质的释放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详解】A、图中表示突触小泡,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B、细胞膜上的多巴胺运载体可以把发挥作用后的多巴胺运回细胞,某药物能够抑制多巴胺运载体的功

31、能,使多巴胺的作用时间延长,B错误C、多巴胺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不进入细胞,不体现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C错误;D、突触小泡释放多巴胺通过胞吐的方式,穿过0层膜,D错误。18. 如图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若该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B. 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C. 通过ACDE的过程可以调节血糖平衡,这一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答案】C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过程,图示也表面明动物体的生命活动常常受神经

32、和体液的调节,其中ACDE只涉及体液调节;ABDE涉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ABE只涉及神经调节。【详解】A、体温调节过程中,通过反射弧使效应器(如皮肤)作出反应属于神经调节;寒冷条件下,甲状腺分泌相关激素参与调节的方式属于体液调节,A正确;B、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为神经调节,通过ABE实现,B正确;C、受血糖浓度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岛素或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调节血糖浓度属于体液调节,C错误;D、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中有神经、激素参与,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CD。【点睛】19. 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下丘脑是动物进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B. 肾小管重吸

33、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C. 细胞外液渗透压改变会影响垂体合成抗利尿激素的量D. 高温时在沙漠里行走机体缺水的驴友,其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答案】ABD【解析】【分析】水盐平衡调节:【详解】A、下丘脑是动物进行水盐平衡调节的中枢,A正确;B、肾小管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正确;C、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和分泌的,C错误;D、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ABD。20. 硝酸甘油(C3H5N3O9)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是预防和紧急治疗心绞痛的特效药,该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是舌下含服而不是吞服,舌下黏膜薄且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硝酸甘油在

34、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使平滑肌舒张,扩张血管,从而在几分钟内缓解心绞痛。关于上述过程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时,尽可能坐好,因为硝酸甘油会使某些人的血压急剧下降,可能会造成跌倒危险B. 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在神经调节中由突触前膜胞吐至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C. 在惊恐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能够加快呼吸、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可见NO和肾上腺素对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收缩状态的调节结果一致D. 心肌供血不足是心绞痛的直接发病原因,推测心肌缺血时疼痛的发生,可能是心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刺激心脏神经导致的【答案

35、】AC【解析】【分析】题干中描述“硝酸甘油在舌下溶于水后立即被吸收,最终到达心脏血管壁外的平滑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并释放NO”,由此可知NO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发挥作用的。【详解】A、由于硝酸甘油在医药上用作血管扩张药,血管扩张后人体的血压会下降,此时尽可能坐好,防止血压急剧下降造成脑部供血不足而跌倒,A正确;B、在该题中NO的作用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符合神经递质作用的机理,B错误;C、肾上腺素可以加速心跳与血液流速,推测其能够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液流动加快,与题中NO的作用机理相同,C正确;D、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会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AC。【点睛】该题属于信息题,需要学生从题

36、干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考察了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21. 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a表示_系统,b表示_系统,c表示_系统,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_系统。(2)一般情况下,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_(填“细胞内液”或“细胞外液”),这是因为在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消耗O2产生CO2.CO2从组织细胞进入组织液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降低,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_发生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4)内环境相对稳定,除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

37、还必须在_的调节下进行。【答案】 (1). 呼吸 (2). 消化 (3). 泌尿 (4). 循环 (5). 细胞内液 (6). 自由扩散 (7). NaHCO3 (8). 神经-体液-免疫【解析】【分析】人体通过呼吸系统来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通过消化系统吸收营养物质,通过循环系统把营养物质运输到全身,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气体通过自由扩散出入细胞,自由扩散是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详解】(1)由题图可知,O2通过a进入循环系统,CO2通过a排到外界环境,与外界完成气体交换,可推知a是呼吸系统;养料通过b进入循环系统,可推知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通过c排到外界环境,可推知c是泌尿系统。

38、参与内环境稳态维持的还有图中的循环系统。(2)人的体液中O2浓度较低的是细胞内液,CO2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3)人体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乳酸会使血浆pH降低,血浆中NaHCO3可以与乳酸反应,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4)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熟识人体各系统功能以及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2. 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

39、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内电位变化是_。兴奋在c点的传导方向与_(填“膜外”或“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反,动作电位的形成原因是_。(2)若在图1中b处给予有效刺激,还可在图中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原因是_。若刺激c点,图中_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若刺激喷水管皮肤,c点处的兴奋传导是_(填“双向”或“单向”)。(3)由图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内流减少,导致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4)如果需要去除习惯化,采取的措施是: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使得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_(填“增加”“减少”或“

40、不变”)。【答案】 (1).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2). 负电位正电位 (3). 膜外 (4). 钠离子顺浓度内流 (5). d (6). 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7). ad (8). 单向 (9). Ca2 (10). 神经递质 (11). 降低 (12). 增加【解析】【分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传入神经元又叫感觉神经元,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详解】(1)效应器为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鳃;反射发生时,膜内电位由负电位正电位;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外局部电流

41、方向相反;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是钠离子顺浓度内流。(2)突触间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刺激b点只有d点能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刺激c点,abd都会检测到电位变化;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导。(3)从图上看,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Ca2内流减少,导致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降低。(4)如果要去除习惯化,给予海兔头部一个强刺激,最终是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物质增加。【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反射弧五部分功能的理解,以及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过程、方向及原理。23. 图甲和图乙是人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中的皮肤活动示意图

42、。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_表示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皮肤活动状况。两图中代表_ 代表_。(2)受冷热刺激后皮肤中、能作出反应的结构基础称为_,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_。(3)在寒冷环境中,机体的肾上腺素和_激素分泌增加,提高_增加产热量;同时,骨骼肌收缩加强,甚至不由自主地战栗,也大大增加了产热量。上述体温调节过程属于_调节。(4)寒冷时竖毛肌收缩,导致体表毛发竖起,这对于鸟、兽等动物来说,可以起到_体表隔热层厚度,从而_散热的作用。【答案】 (1). 乙 (2). 汗腺 (3). 毛细血管 (4). 反射弧 (5). 下丘脑 (6). 甲状腺 (7). 细胞代谢速率 (8). 神经一体液 (9

43、). 增加 (10). 减少【解析】【分析】1、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2、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3、图甲中汗腺分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属于炎热环境下的皮肤活动;图乙中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属于寒冷环境下的皮肤活动。【详解】(1)根据分析,图乙中立毛肌收缩、汗腺不分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代表寒冷环境中皮肤活动状况。两图中代表汗腺,代表皮肤毛细血管。(2)体温调节的过程为:寒冷

44、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产热增加(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散热减少(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稳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所以体温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3)寒冷环境下,机体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从而促进骨骼肌与内脏代谢活动增强,提高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该调节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4)寒冷时皮肤立毛肌收缩,产生“鸡皮疙瘩”的反射弧为冷觉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立毛肌,该反射可以增加体表隔热层厚度,从而减少体表散热。【点睛

45、】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温调节相关的器官,掌握体温调节的原理及具体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4. 请据下图回答问题。(1)突触由_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_(填“需要”或“不需要”)耗能。(2)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c点_(填“有”或“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第三步

46、: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_点无反应,刺激_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答案】 (1).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 需要 (3). 不属于 (4). a (5). 有 (6). c (7). e【解析】【分析】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刺激传出神经和效应器,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却不是反射。2、图示a为传入神经上的一个位点,c、d、e为传出神经上的3个位点,b为突触。【详解】(1)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神经递质的释放以胞吐形式进行,而胞吐需要能量,所以神经递质的释放耗能。(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必须有神经中枢参与,所以电刺激e点出

47、现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把药物放在b处即突触间隙,目的是判断药物是否抑制突触间隙兴奋的传递,而兴奋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因而要想达到实验目的应刺激a处:若刺激a点肌肉不收缩,刺激c点肌肉收缩,则可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c点肌肉收缩,刺激e点肌肉收缩,可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点睛】对于反射的概念和结构基础、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兴奋的产生和传导过程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应用所学知识补充和完善实验步骤验证实验某些结论的能力是本题考查的重点。25. 如图是研究脑、脊髓功能及下肢活动的结构示意图,四个位点是供实验麻醉剂阻断神经冲动的位点,每次

48、实验只阻断一个位点(当阻断位点功能恢复后,再进行第二次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没有反应,医生让其踢腿,病人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2)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3)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既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可能被阻断的位点是_。(4)刺激处,可引起踢腿活动,这种应答可称为_。A条件反射 B非条件反射C对刺激作出的反应 D随意运动(5)刺激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_。A B C D【答案】 (1). (2). (3). (4). C (5).

49、 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是传入神经纤维,是脊髓的上行传导束,负责将兴奋传导大脑皮层,引起感觉,是脊髓的下行传导束,是传出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的途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中运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同时兴沿脊髓中上行传导束大脑皮层脊髓中下行传导束脊髓中运动神经中枢效应器。【详解】 结合题意及图示,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没有反应,医生让其踢腿,病人可以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大脑皮层、脊髓下行传导束、传出神经以及效应器都是完好的,而感受器、传入神经和脊髓上行传导束都可能被阻断,答案为。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能感觉到刺激,但不能完成意识踢腿动作,说明感受器能产生兴奋,并经

50、传入神经传到脊髓,再经上行传导束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感觉,但最最后不能完成有意识的踢腿动作,说明兴奋不能沿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所以最可能被阻断的是传出神经,答案为。给某病人小腿一个适宜刺激,若不能感觉到刺激,又不能完成有意识踢腿动作,说明兴奋可能产生并传到脊髓,但最后没有传到大脑皮层,则最可能是脊髓被麻醉剂阻断。刺激处,可引起踢腿活动,这种应答可称为对刺激作出的反应,因为该反应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能叫反射。由于兴奋在反射弧上只能单向传递,所以刺激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的只有。【点睛】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缺少任一个环节效应器所作出的反应都不是反射。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若刺激时不能产生感觉但可以运动,则可能为大脑之前的结构被阻断;若刺激时有感觉产生,但不能运动,则为大脑到效应器之间的结构被阻断。- 2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