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132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化学复习特训卷 第一部分 高频考点 分层集训 单元检测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单元检测7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下列选项,反应条件的控制不恰当的是()A为防止铁生锈,在其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漆B为防止火灾,在面粉厂、加油站等场所要严禁烟火C为加快KClO3的分解速率而加入MnO2D降温加快H2O2的分解速率2已知反应:2X(g)Y(g)Z(g),为研究影响该反应速率的因素,在不同条件下进行4组实验,Y、Z的起始浓度为0,反应物X的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则由实验、得出结论: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B若

2、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则由实验、得出结论: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增大C若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则实验使用了催化剂D010 min内,实验的平均速率v(Y)0.04 molL1min13已知:C2H4(g)H2O(g) C2H5OH(g)HYZBX 时,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越大,氢气的转化率越大CY 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常数增大DZ 时,化学平衡常数为46一定温度下,在3个容积均为1.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g)PCl3(g)Cl2(g)。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容器编号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molL1)c(PCl5)c(PCl3)c(Cl2)c

3、(Cl2)0.4000.21.050.051.950.800A.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比容器中的大B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与容器中的总压强之比为631C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l2的体积分数小于D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0.4 molL1c(PCl5)0.8 molL17二氧化碳的化工利用是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有效途径,二氧化碳加氢制甲烷是该领域的最佳选择。反应体系中,主要发生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反应:CO2(g)4H2(g)CH4(g)2H2O(g)H164.7kJmol1反应:CO2(g)H2(g)CO(g)H2O(g)H41.2 kJmol1反应:2CO(g)2H2(g)CO2(g)

4、CH4(g)H247.1 kJmol1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4 mol H2,不同温度下,使反应均进行t min,测得CH4、CO、CO2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B图中曲线B表示CH4的物质的量随温度的变化C为提高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需要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DCH4(g)H2O(g)CO(g)3H2(g) 在任何温度下均能自发8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70 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

5、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9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是()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B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可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C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D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10实验室利用下列方案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实验编号温度/酸性KMnO4溶液H2C2O4溶液254 mL 0.01 molL12 m

6、L 0.01 molL1254 mL 0.01 molL12 mL 0.02 molL1504 mL 0.01 molL12 mL 0.01 molL1A.实验中要记录溶液褪色所需时间B实验探究的是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D起始向中加入MnSO4固体,不影响反应速率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1甲酸常被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O和H2O。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途径一未使用催化剂,

7、途径二比途径一甲酸平衡转化率高BH1H2”或“”或“”);上述反应达到平衡后,继续通入一定量的NO2,则NO2的平衡转化率将_,NO2的平衡浓度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9(12分)(1)反应H2(g)I2(g)2HI(g)的反应机理如下:第一步:I22I(快速平衡)第二步:IH2H2I(快速平衡)第三步:H2II2HI(慢反应)第一步反应_(填“放出”或“吸收”)能量。只需一步完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基元反应如aAdD=gGhH的速率方程,vkca(A)cd(D),k为常数;非基元反应由多个基元反应组成,非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可由反应机理推定。H2(g)与I2(g)反应生成HI(

8、g)的速率方程为v_(用含k1、k1、k2的代数式表示)。(2)将氨氧化法制硝酸过程中氨经催化氧化后的气体(高于800 )急剧冷却到100 以下,一方面除去大量的H2O,使NO(g)和O2(g)发生反应,另一方面温度低有利于生成NO2(g)。2NO(g)O2(g)2NO2(g)的反应历程分两步:.2NO(g)N2O2(g)(反应快,瞬间达到平衡)H10v1正k1正c2(NO)v1逆k1逆c(N2O2).N2O2(g)O2(g)2NO2(g)(反应慢)H20v2正k2正c(N2O2)c(O2)v2逆k2逆c2(NO2)其中k1、k2是速率常数,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则:一定温度下,反应2NO(g)O

9、2(g)2NO2(g)达到平衡状态,请写出用k1正、k1逆、k2正、k2逆表示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根据速率方程分析,升高温度该总反应速率减小的原因是_。20(12分)二甲醚(CH3OCH3)是一种清洁能源,可由合成气(CO、H2)来制备,反应原理如下:反应:CO(g)2H2(g)CH3OH(g)H1反应:2CH3OH(g)CH3OCH3(g)H2O(g)H2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反应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的是_(填“反应”或“反应”)。(2)图中使曲线a对应反应按曲线b进行的措施是_,由合成气(CO、H2)制备CH3OH(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_(填“低温”或“高温

10、”)。(3)模拟该制备原理,起始时在某容器中充入2 mol CO和4 mol H2合成CH3OCH3(g),平衡时混合物中氢气的体积分数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能够证明恒温恒压时,反应2CO(g)4H2(g)CH3OCH3(g)H2O(g)H”“YX,A错误;X 时,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越大,容器中氢气的浓度越大,一氧化碳的转化率越大,氢气的转化率越小,B错误;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Y 时,增大压强,温度不变,化学平衡常数不变,C错误;由题给数据可知,Z 时,平衡时氢气、一氧化碳和甲醇的浓度均为0.5 molL1,则平衡常数值为4,D正确。6A反应达平衡时,容器中1,容器

11、中起始时大于1,不管反应正向进行还是逆向进行,反应达平衡时,都大于1,故A错误。容器中: PCl5(g)PCl3(g)Cl2(g)起始浓度/(molL1) 0.4 0 0转化浓度/(molL1) 0.2 0.2 0.2平衡浓度/(molL1) 0.2 0.2 0.2平衡常数K0.2,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0.6 molL11.0 L0.6 mol,Cl2的体积分数为;容器和容器温度相同,则反应的平衡常数相等,容器中起始时Qcc(Cl2)1.950.051.050.0930.2,反应正向进行,设反应达平衡时,PCl5转化了x molL1,列三段式: PCl5(g)PCl3(g)Cl2(g)起始浓度/

12、(molL1) 1.05 0.05 1.95转化浓度/(molL1) x x x平衡浓度/(molL1) 1.05x 0.05x 1.95x平衡常数K(1.95x)(0.05x)(1.05x)0.2,解得x0.05,平衡时总物质的量为(20.11) mol3.1 mol,容器和容器等温等容,则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与容器中的总压强之比为0.63.1631,故B正确。根据等效平衡原理,容器与容器相比,压强增大,达到的平衡相当于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l2的体积分数小于,容器中c(PCl5)大于容器中c(PCl5)的2倍,即容器中0.4 molL1c(PCl5)0.8 molL1,故C

13、、D正确。7DA反应为CO2(g)4H2(g)CH4(g)2H2O(g),平衡常数可表示为,正确;B.向恒压密闭容器中通入1 mol CO2和4 mol H2,反应正向建立平衡,在600 时B的量达到最多,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超过600 时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故反应、逆向移动,甲烷的量减小,故B为甲烷,正确;C.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低温有利于反应、正向移动,反应逆向移动,提高CO2转化为CH4的转化率,故需研发在低温区高效的催化剂,正确;D.已知反应:CO2(g)4H2(g)CH4(g)2H2O(g)H164.7 kJmol1,反应:CO2(g)H2(g)CO(g)H2O(g

14、)H41.2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得CH4(g)H2O(g)CO(g)3H2(g)H41.2 kJmol1(164.7 kJmol1)205.9 kJmol1,此反应气体分子数增加,S0,HTS0,则高温下能自发,错误。8D图甲表明相同时间内,H2O2初始浓度越大,其分解速率越快,A错误;图乙中从上到下三种溶液的碱性逐渐增强,分解速率逐渐加快,所以pH越大,H2O2分解速率越快,B错误;由图丙可知,少量Mn2存在时,NaOH浓度为0.1 molL1时H2O2的分解速率比NaOH浓度为1.0 molL1时快,C错误;图丙表明,在0 molL1 NaOH的条件下,Mn2对H2O2的分解几乎无

15、影响,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浓度越高,H2O2分解速率越快,D正确。9D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KClO3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可以使炭粉燃烧更剧烈,与催化剂无关,A不符合题意;锌与稀硫酸的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锌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来的铜附着在锌上,形成了铜锌原电池,从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与催化剂无关,B不符合题意;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溶于水后电离出大量离子,Fe3与OH迅速反应产生红褐色沉淀,与催化剂无关,C不符合题意;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MnO2催化H2O2分解,迅速放出气体,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D符合题意。10D该实验原理

16、是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KMnO4被还原为MnSO4,溶液由紫红色变为无色,故实验中通过记录溶液褪色时间,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A正确;实验中温度、c(KMnO4)均相同,c(H2C2O4)不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B正确;实验中c(KMnO4)、c(H2C2O4)均相同,温度不同,故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C正确;该反应中Mn2起催化作用,中加入MnSO4固体,会加快反应速率,D错误。11AB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因此途径一未使用催化剂,但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状态,所以途径二和途径一的甲酸平衡转

17、化率相同,A错误;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但不能改变焓变,由于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因此H1H2Ea2,B错误;途径二中H作为反应物参与反应,通过改变反应途径加快反应速率,C正确;途径二中,生成的活化能最高,则途径二反应的快慢由生成的速率决定,D正确。12AD根据题图,反应物为NH3、NO、O2,生成物为N2、H2O,结合反应物、生成物中各元素化合价变化情况可知,NO、O2为氧化剂,A正确;慢反应决定反应速率,反应1是快速的,B错误;从反应机理来看,反应4中V元素形成的化学键发生改变,则化合价发生改变,C错误;该反应是一个循环反应,由反应1、2可判断,反应中除去1 mol NO,

18、消耗1 mol NH3,D正确。13CD由图可知,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低,则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可知该反应的H0,故A错误;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平衡时,v正(H2)3v逆(CO2),故B错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越高K越小,b点温度高于c点,则b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值小于c点,故C正确;a点CO2转化率为60%,n(H2)n(CO2)2,设H2为2 mol,转化的CO2为1 mol60%0.6 mol,结合反应可知,转化的氢气为0.6 mol1.8 mol,则a点对应的H2的平衡转化率为100%90%,故D正确。14ADA取横坐标为

19、0时曲线中的两点,由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pH减小,则温度T1T2,错误;B.取横坐标为0时,T2对应曲线的点,c(H)103.75 molL1,K,根据方程式c(H)c(MO),c(M2O)0.1 molL1,代入K表达式中,K1014,正确;C.根据电荷守恒,2c(M2O)2c(MO)c(OH)c(Na)c(H),故C正确;D.K,则,T1温度下,加入Na2M2O7,平衡正向移动,氢离子浓度增大,温度不变,K值不变,则增大,错误。15D增大S2O浓度或I浓度,反应、反应的反应物的浓度均会增大,反应速率均加快,故A正确;若往该溶液中加入含Fe3的某溶液,

20、发生反应2Fe3(aq)2I(aq)I2(aq)2Fe2(aq)、2Fe2(aq)S2O(aq)2Fe3(aq)2SO(aq),总反应为S2O(aq)2I(aq)2SO(aq)I2(aq),铁离子为反应的催化剂,故B正确;焓变等于正、逆反应的活化能之差,则正反应的活化能比逆反应的小,所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S2O(aq)2I(aq)2SO(aq)I2(aq)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进行,碘单质浓度减小,蓝色变浅,故D错误。16答案:(1)(2)BC(3)6.1107(4)增大解析:(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温度升高,平衡气体总浓度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则有H0;该反应

21、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则有S0。(2)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有v正(NH3)2v逆(CO2),A项不符合题意;因为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未达到平衡前压强一直在变,所以总压强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B项符合题意;反应未达到平衡前,气体质量一直在变,而容器容积不变,依可知,混合气体的密度也在变,所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符合题意;反应产物中NH3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为21,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不变,D项不符合题意。(3)由表中数据可知,在25.0 时,平衡气体的总浓度为4.8103 molL1,则有c(NH3)3.2103 molL1,c(CO

22、2)1.6103 molL1,反应2NH3(g)CO2(g)NH2COONH4(s)的平衡常数K6.1107。(4)在恒温条件下压缩容器体积,平衡逆向移动,氨基甲酸铵固体的质量增大。17答案:(1)6.274(2)0.8解析:(1)由图可知,c(H2O)(2.00.4) molL11.6 molL1,则n(H2O)1.6 molL11 L1.6 mol,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n(CoFe2O4)1.6 mol,m(CoFe2O4)1.6 mol235 gmol1376 g,则60 min内,v(CoFe2O4)6.27 gmin1。由图可知,反应在60 min时达到平衡状态,v正v逆,此时c(H

23、2O)0.4 molL1,c(H2)1.6 molL1,k正c(H2O)k逆c(H2),则4,在a点时c(H2O)c(H2),4。(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Kp4.5105;T2 K、1.0104 kPa时,设起始时n(CH4)n(CO)1 mol,列三段式 CO(g)CH4(g)CH3CHO(g)起始量/mol 1 1 0变化量/mol 0.2 0.2 0.2最终量/mol 0.8 0.8 0.2所以p(CH4)p(CO)1.0104 kPa104 kPa,p(CH3CHO)1.0104 kPa104 kPa,所以v正k正p(CO)p(CH4)k正104 kPa104 kPa、v逆k逆

24、p(CH3CHO)k逆104 kPa,4.51050.8。18答案:(1)NONO2Na2CO3=2NaNO2CO2(2)增大增大解析:(1)Na2CO3溶液和NO、NO2反应生成NaNO2,根据元素守恒、化合价升降守恒可得化学方程式为NONO2Na2CO3=2NaNO2CO2。(2)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加深,平衡逆向移动,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Hv逆,则降低相同温度时lg k逆减小更快,则表示lg k正随变化关系的斜线,表示lg k逆随变化关系的斜线。(3)化学平衡常数K Lmol110 Lmol1;NO2、N2O4浓度均为0.2 molL1,则浓度商Q Lmol15 Lmol1v逆;反应达到平衡

25、后,继续通入一定量的NO2,恒容密闭容器中,等效于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达到平衡时浓度比起始时大。19答案:(1)吸收c(H2)c(I2)(2)温度升高,反应逆向移动并迅速达到平衡,导致N2O2浓度减小,虽然升高温度k2正、k2逆均增大,但对反应的影响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导致反应速率变小,总反应的速率由较慢的一步决定,所以总反应速率减小解析:(1)第一步反应断裂共价键,吸收能量。反应速率由慢反应决定,即vk3c(H2I)c(I),第一步是快速平衡,k1c(I2)k1c2(I),可得c2(I)c(I2),第二步也是快速平衡,k2c(I)c(H2)k2c(H2

26、I),可得c(H2I)c(H2)c(I),vk3c(H2)c(I)c(I)k3c(H2)c(I2)c(H2)c(I2)。(2)已知2NO(g)N2O2(g);N2O2(g)O2(g) 2NO2(g),而目标反应2NO(g)O2(g) 2NO2(g)的HH1H2,由反应达平衡状态,所以v1正v1逆、v2正v2逆,所以v1正v2正v1逆v2逆,即k1正c2(NO)k2正c(N2O2)c(O2)k1逆c(N2O2)k2逆c2(NO2),整理得K;温度升高,反应逆向移动并迅速达到平衡,导致N2O2浓度减小,虽然升高温度k2正、k2逆均增大,但对反应的影响弱于N2O2浓度减小的影响,导致反应速率变小,总

27、反应的速率由较慢的一步决定,所以总反应速率减小。20答案:(1)反应(2)加催化剂CO(g)2H2(g)CH3OH(g)H191.0 kJmol1低温(3)b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移,H2的体积分数增大,故T1T2解析:(1)反应是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符合“原子经济性”原则;(2)图中使曲线a对应反应按曲线b进行,反应的活化能降低,加入催化剂可以达到此效果;由图可知,反应的H1(510419) kJmol191 kJmol1,则由合成气制备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3OH(g)H191 kJmol1;反应是放热反应,H10,又S0,根据GHTS0

28、时反应能自发进行,故该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为低温;(3)a.恒温恒压时,反应2CO(g)4H2(g)=CH3OCH3(g)的起始投料为2 mol CO和4 mol H2,而反应中消耗的CO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故反应过程中CO和H2的转化率始终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错误;b.混合气体密度,因反应前后都是气体,质量守恒,又由于反应条件是恒温恒压,随着反应进行,反应体系的体积在不断变化,故当体系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c.反应中氢气的浓度和甲醚的浓度都在不断变化,当的值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d.恒压条件下,反应体系压强始终保持不变,不能作为判

29、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错误。由图可知,压强为p1 kPa时,在T1温度下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大于在T2温度下平衡时氢气的体积分数,结合反应的H0,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H2的体积分数增大,可推知T1T2;在A、B两点对应的反应条件不同,B点温度高,压强大,化学反应速率快,故反应从开始到平衡时生成二甲醚的平均反应速率v(A)v(B);已知起始时在容器中充入2 mol CO和4 mol H2合成CH3OCH3(g),设达到平衡时CO转化了2x mol,列“三段式”: 2CO(g)4H2(g)CH3OCH3(g)H2O(g)始(mol) 2 4 0 0变(mol) 2x 4x x x平(mol) 22x 44x x x由图所示,B点的氢气体积分数为40%,则100%40%,则x,则平衡时CO的物质的量为22mol,H2的物质的量为44 mol,CH3OCH3的物质的量为 mol,H2O的物质的量为 mol,平衡时体系的总物质的量为 mol mol mol mol mol,则B点对应的K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