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东省烟台市2019届高三五月高考适应性练习(二)文综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分封的齐、鲁、燕、楚、秦等国,基本都是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的地区;到春秋时期,这些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水平。这表明分封制A. 有利于少数民族发展经济B. 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管理C. 促进了边远地区经济开发D. 导致了王室附近地区衰落【答案】C【解析】由“地广人稀、土地尚未开发”到“农业和手工业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周王室附近地区”说明由于分封制的实施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故C项正确;受分封的地方并不都是少数民族地区,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周王室对于地方的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
2、说明周边地区开发,并不是说周王室附近地区衰落,故D项错误。中外朝制度2.汉代士人在具备了基本知识技能、并获得奥论对其人品的好评之后,担任郡县佐吏以获得基层吏务经验后才能得到察举。举至中央时还要接受考试检验后授官。熟悉朝廷行政过程后,要再经过一次选拔方能“出宰百里”、“典城牧民”。由此可见,汉代察举制A. 打破世代为官限制B. 注重官员吏治才能C. 用人标准相对单一D. 选才程序平等公正【答案】B【解析】【详解】相对而言,察举制度执行严格,对举主和被举者均有赏罚,特别是举主,不得不谨慎行事,因而减少了滥竽充数的情况发生;最重要的是选拔与考试相结合,为被举者提供了公平竞争的舞台,使真正优秀的人才有
3、脱颖而出的机会。题干体现了察举制过程的严密性,从而能使官员的吏治才能被发现,所以B符合题意;A选项不符合题意,因为材料只是体现了选官制度的标准,但是并未提到选官制度的作用;C选项与材料不符合,因为材料中提到的选官的标准有知识技能也有人品的好评,并不单一;D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能够体现出一定的公正但是并未体现出平等的特征。3.宋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原有城市格局和制度、曾作过一番努力,宋真宗曾加宽街衢,使“衢巷文袤,及禁鼓昏晓,皆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这反映出A. 宋朝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
4、汉唐的坊市制度最终被宋微宗废除C. 商业发展严重影响了街衢正常交通D. 商品经济的发展倒逼城市管理改革【答案】D【解析】由材料“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屡禁不止,到了宋徽宗时期。以征收侵街房廊钱的形式承认了这一行为的合法性”可以得出,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政府被迫改变了原有的管理制度,D符合题意;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宋代依然坚持,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宋徽宗被迫认同店铺侵占通衢大道的情况,没有体现其废除坊市制度,B不正确;C与材料无关。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史实,古代中国基本经济思想为重农抑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必然向前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政府被迫调整统治政策
5、。4.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问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就创作而言,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这里的“它“应是指A. 宋词B. 元曲C. 明清小说D. 京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北京戏曲舞台非常活跃,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剧戏班进京演出,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汉合流”的局面,推动了京剧的形成,符合材料中所说“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京剧没有出现关汉卿这样的大家,但仍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
6、三绝”的著名艺人。故D符合;A选项和C选项与材料不符合,依据材料“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推知主旨是戏曲而非宋词和小说,故排除;关汉卿是元曲的大家,但根据材料“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故推断是戏曲但并非元曲,为此B选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京剧形成与发展。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朝野并存、五方杂处的京师文化,使它融会了宫廷趣味与民间精神、南方风情与北方神韵”“虽然没有出现过能与关汉卿相婕美的大家,但它的意义在于民众喜闻乐见,能寓教于乐”。本题是基础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5.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称:“不知铁路之旁,其左右歧路,人马皆能行铁路遇
7、山巅水曲均须绕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庐舍坟墓亦犹是也,何害之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A.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中国近代化B. “天朝上国”观念抑制中国的发展C. 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D. 洋务运动推动西方文明的传入【答案】C【解析】材料郑观应强调修筑铁路不会夺民生计、毁坏庐舍坟墓,批驳反对修筑铁路的保守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中国思想僵化制约工业文明的传播,故C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闭关锁国”政策、“天朝上国”观念,排除A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排除D。6.据严复年谱记载,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西学”课程有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学、天文学、航海术等,而对“中学”
8、课程则未作严格规定。这种课程安排A.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B.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反映了新式教育占主导地位D. 抵御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课程安排中,西方自然科学课程较多,且作出严格规定,说明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中国人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用来抵外来侵略的意识更加迫切,因此这种课程安排适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要,故选A。福州船政学堂的课程安排是服务洋务运动,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直接关系,排除B; 材料没有涉及新式教育的比重和地位问题,排除C;这种课程安排本身不能起到抵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排除D。7.1922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发
9、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其中提到:“辛亥革命战争,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表明当时中共中央A. 对时局的认识脱离实际B. 意识到要对现行纲领进行调整C. 有一定的“左”倾倾向D. 注重无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认为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符合世界潮流的,这种对时局的认识符合我国实际,排除AC;“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 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可见辛亥革命一方面推翻了君主专制,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这正是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可见中共要对现行推翻资
10、产阶级统治的纲领进行调整,故选B;材料可知,中共中央注重资产阶级革命的世界属性,排除D。8.新中国成立后,在农业生产明显落后,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所需的高额资本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逐步推行计划经济,启动工业化建设。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 实行计划经济是基于现实需要B. 工业化服务于农业生产发展C. 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D. 国家战略左右社会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化水平严重低下,同时面临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加强国防,巩固新生政权,提高工业化水平,故推行一五计划,启动工业化建设,这是新中国国情和现实的需要,故A正确;
11、当时工业化建设是服务于国情的需要,不是服务于农业生产,故B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五计划,故C错误;“国家战略”说法过于抽象,没有突出计划经济和工业化建设的主旨,而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进步,故D排除。9.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A. 强调法律至上B. 维护公民平等C. 追求司法公正D. 蕴涵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即充分重视每一个合法公民的价值和权利,体现了较为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故D项正确
12、。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地位,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公民平等,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追求司法公平,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1215年6月15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25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
13、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光荣革命A. 对英格兰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B. 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 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解析】材料“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说明,大宪章开了“限政”的先河;材料“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说明光荣革命是对政治传统的所捍卫,故A项正确;光荣革命后,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BCD项错误。点睛:解题的关键信息“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和
14、“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从中可以分析出正确答案。11.1962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说,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因此除了“多国家的欧洲”之外,不可能有另一个什么“欧洲”。这反映了他A. 呼吁保留必要的国家主权B. 提倡扩大西欧一体化的范围C. 鼓励张扬各国的文化特色D. 极力反对美国干涉欧洲事务【答案】A【解析】请“如果但丁、歌德都没有了自己的国籍,都用世界语来思考和写作。他们还能对欧洲文化有他们已做出的贡献吗?”说明作者主张保留各国文化传统和主权,A正确;材料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B错误;材料中说明一体化
15、会破坏文化以及主权,C错误;材料论述欧洲一体化,没有提及美国信息,D错误。12.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今天各种多边峰会已纷纷涌现,如APEC峰会、G20峰会、“金砖国家”峰会等。多边峰会的大量涌现反映了A. 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加深B. 新兴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C. 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D. 经济区域集团化突破地域限制【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出协调国际经济和其他问题的机构组织越来越多,国际峰会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体现了经济全球化下世界各国相互依赖性不断加强,A正确;发展中国家努力构建经济新秩序,国际峰成员国并非都是发展中国家,排
16、除B;材料无法体现“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面临困境”,排除C;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金砖国家”峰会等并非经济区域集团,排除D。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英格兰的政治遗产并没有被摒弃;相反,美国政治重建的设计师试图保持和完善这种遗产。独立战争成功之后美国人生活中充斥的内部骚乱使1787年在费城会议上相逢的人们确信要去找到形成“一个更加完美的联邦”的办法他们相信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必要的。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材料二 古希腊罗马的分权与制衡思想,是整个西方分权学说逻辑进展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近代洛克、孟德斯鸠的分权论逐步地使西方分权学说臻于完整。美利坚的缔造
17、者们对欧洲分权学说进行了改造和创新,提出了“立体分权(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的理念思想。赵海月美国立体分权的理念与模式材料三 罗斯福上台仅100天,就促使国会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和农业复兴法等法案,为此国会有了罗斯福的“橡皮图章”的声誉,美囯最高法院也没有行使司法审查权对新政措施说三道四。但最高法院在美国刚刚走出危机的低谷后,就对罗斯福政府扩大政府权力的各项新政措施发动挑战在1935年谢克特家禽公司诉美国案中,最高法院裁决全国工业复兴法违宪;在1936年美国诉巴特勒案中判决罗斯福的农业调整法违宪无效。不久法院又以超越国会权力为由接连否决了罗斯福新政的六个经济调控计划。周剑云从多主体认知理论
18、看美国20世纪30年代“宪法危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政治重建的任务和背景。(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二中美国“立体分权”的内容。(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最高法院对新政态度前后不同的原因,并指出新政期间各方力量博弈的影响。【答案】(1)任务:加强中央集权。背景:美国独立之初政治上是松散的联盟,邦联政府软弱无力,州权较大;各地骚乱,社会动荡;财政不统一,制约经济发展(或答中央无关税权,既难以抵制英国商品倾销,又阻碍州际贸易);启蒙思想的影响。(2)横向分权:联邦政府内部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并相互制约平衡。纵向分权:中央与地方之间实行联邦制,中央政府权力大大加强,
19、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3)原因:新政前:为了解决经济危机,扩大总统权力;罗斯福有效的措施缓解了危机。新政后:三权分立的美国司法独立,法官终身任职,制度保证其不轻易被舆论左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长期影响,法官维护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秩序;当时最高法院保守势力比较强大;对总统权力过大、立法权过多转移到行政部门的担忧等。影响:促进美国宪政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防止专权现象的出现;但是其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任务,依据材料一“他们相信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是必要的”可以得出任务是加强中央集权。第二小问的背景,结合美国独立之初的政治、经
20、济、思想状况解答即可。(2)本小问的内容,依据材料二,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横向分权从联邦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回答解答即可。纵向分权从联邦制的内容和特点回答。(3)第一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三可知,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影响分析新政前的原因;结合美国三权分立政体特点、最高法院保守势力强大等知识分析即可。第二小问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促进美国宪政制度和民主政治发展、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对美国的打击、防止专权现象的出现以及实质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时间中国西方中国论语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宋应星天工开
21、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清陈康祺郎潜纪闻林烈女曾氏在丈夫死后欲以身殉,多次寻死未果,林家怕承担责任多次告到县里。县令屡次劝诫,并为曾氏安排了“孝节两全”之法,但在公公死后,曾氏还是毅然决然地绝食而死。西方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伽利略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全书围绕着固体材料 强度、杠杆原理、匀速运动和自然加速运动、抛射体运动进行了讨论,这一巨著从根本上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运动学说。卢梭新爱罗绮丝贵族少女尤丽爱上家庭教师圣普乐,遭到父亲反对,被迫嫁给俄国贵族沃尔马
22、。她对此发出了愤怒的控诉:“我的父亲把我出卖了,他把女儿当作商品和奴隶,野蛮的父亲,丧失人性的父亲啊!”根据材料,从表中提取有关中西方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说明。(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答案】论题: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对中西方的思想的影响。阐述:中国古代以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政治上实行专制制度,因此体现在思想上具有等级制度、强调封建伦理道德,儒家思想主张仁、礼、封建伦理道德,到宋明理学时期,存天理、灭人欲,封建纲常理论得到进一步强化,禁锢人们的思想,不利于社会进步。西方商品经济发达,政治上实行民主政治,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智者学派提倡人
23、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里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和知识即美德;随着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宗教改革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启蒙运动将人文主义发展到政治的高度,反对专制制度、教权主义以及等级制度,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政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社会的进步。由此可知,中西方的政治经济状况对其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解析】【详解】第一小问的论题,依据表格信息可从中西方的政治经济对中西方的思想的影响提取论题。第二小问的阐述,结合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小农经济以及儒家思想内容和影响、西方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发展、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及其影响解答即可
24、。【点睛】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考查中西方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和影响。需要掌握中国古代专制制度和小农经济以及儒家思想内容和影响、西方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以及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及其影响。15.材料 抗战时期的陕甘宁根据地建立在极其荒僻的土地上,其所辖之域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近代历次妇女解放大潮难以波及,传统的婚姻制度不仅根深蒂固,而且通过极其野蛮的形式表现出来。边区党和政府将改变边区妇女的婚姻处境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在中国对抗强大日本的极其严酷战争中,陕甘宁边区大量青壮男性奔赴前线,边区生产、建设、保卫与支前的相当一部分重担落在妇女肩上,然而由于性别压迫的枷锁极大束缚着妇
25、女鲜活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创造力,妇女的动员与组织不能不以松动或某种程度摆脱这一枷锁为先决条件,故尤显陕甘宁边区婚烟制度改革之重要。陕甘宁边区于1939年颁行陕甘宁边区婚烟条例、1942年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1944年颁行修正陕甘宁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对传统婚姻制度实行全面改革,.这些婚烟法贯彻着破除旧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具有明显的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性质。崔兰萍陕甘宁边区婚姻制度改革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实行改造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改造的影响。【答案】(1)传统婚姻制度的束
26、缚;妇女在抗战中的地位突出;政府的重视。(2)影响:破除了传统婚姻对妇女的禁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高的共产党的威望。【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传统的婚姻制度不仅根深蒂固,而且通过极其野蛮的形式表现出来”可知传统婚姻制度的束缚;依据材料“边区党和政府将改变边区妇女的婚姻处境置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可知妇女在抗战中的地位突出;依据材料“陕甘宁边区于1939年颁行陕甘宁边区婚烟条例、1942年陕甘宁边区抗属离婚处理办法、1944年颁行修正陕甘宁边区婚姻暂行条例,”可知政府的重视。(2)依据材料“这些婚烟法贯彻着破除旧婚姻制度,建立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原则,
27、具有明显的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性质”并结合陕甘宁根据地对传统婚姻制度改造的背景可知破除了传统婚姻对妇女的禁锢、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及提高的共产党的威望。16.材料 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1904年2月8日,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日军偷袭旅顺这个事件成为了日俄战争的导火线,随后2月10日日俄两国同时宣战。对马海战之后,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蠃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日本方面也认为继续打下去对它不利。双方于1905年9月在朴茨茅斯签订和约。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
28、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摘编自纽先钟日俄战争(1)根据材料概括日俄战争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对东亚局势产生的影响。【答案】(1)特点:战争地点在中国境内;战争规模大;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战争。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列强殖民扩张加剧;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激化。(2)影响:使得日本在东亚的霸权地位得到加强;使得俄国在远东势力遭到削弱;中国主权遭到极大破坏
29、。【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为了与俄罗斯帝国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的信息可知是帝国主义瓜分势力范围的掠夺战争;依据“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的信息可知战争地点在中国境内;依据所学的日俄战争可知战争规模大。第二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1904年2月8日,日本凭借英国的军事支持以及英美的经济援助对停靠在旅顺的沙俄太平洋舰队进行偷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殖民扩张加剧以及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矛盾激化。(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和约规定:俄国承认日本在朝鲜享有政治军事及经济上之“卓越利益”,并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以及有关的其他特权,均移让与日本政府。此外,条约还规定将库页岛南部和俄国对辽东半岛的租借权以及其附近一切岛屿永远让与日本”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对日本、对俄国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