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题高三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 90 满分 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1.商王通过垄断神权来强化王权,与神沟通则依赖于乐,所谓“乐以致神”:到了西周,周公在“制礼”的同时也不忘记“作乐。这些现象说明“乐”A.具有强大的辅政功能 B.使王权充满神秘色彩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成为商周联系的纽带2. 学者王刚指出,伴随秦汉间政治的展开,汉初宰相开始从“主事”走向“主臣”,在抛弃事务主义及文牍主义的过程中,通过“主臣”,建设健全的官僚团队,达到“百姓亲附”,从而日渐疏离秦政精神。据此可知,汉初宰相身份的转变有利于A.加强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B.提高
2、官僚队伍的文化水平C.健全关注民生的官僚集团 D.践行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3. 北宋初年,赵普为宰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宋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崇矩与赵普一上 朝,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宋太祖的这些举动A.防止结党营私威胁中央集权 B.造成了宰相权力趋于分散C.强化宗族观念防止外戚干政 D.维护封建礼制以巩固统治4. 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因葬父归乡二月,出京时,“六部官员相送”,还朝时,“居正所过,守臣率长跪,抚按大吏越界迎送,身为前驱道经曩阳,曩王出候,要居正宴。虽公侯谒王执臣礼,居正具宾主而出。过南阳,唐王亦如此,”上述情况反映出A. 内阁首辅位高权
3、 B. 相权威胁皇权C. 内阁互接统领六部 D. 专制皇权强化5.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郡县制;秦汉时期,郡县制广泛推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东汉末年以来形成的州、郡、县三级行政区制度元在全国设行省,行省之卜为路、府、州、县;明初沿袭元朝旧制,设立了十三个行省(布政使司),下辖府,府领州,州领县;清朝实行省、府(厅、州)县制度材料反映出A. 国家治理能力增强的趋势B. 监察机构权力的逐渐加强C. 地方行政效率的不断提高D. 地方权力逐渐增大的趋势6.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止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由于它被废
4、止,整个社会丧失了它特有的制度体系。”据此可知A. 八股取士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B. 科举制度的废除不利于社会发展C. 科举制度是传统社会发展保障D. 儒家思想主要依靠科举制度传播7汉武帝时出现了“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的情形。这主要是由于A经济控制加强增加了政府收入 B丝绸之路开辟促进了贸易发展C王国问题解决稳定了经济秩序 D疆域开拓扩大了税收来源8.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颁布诏令:“货物兼通,将以利用。自今以后,所有庄宅以(及)马交易,并先用绢布绫罗丝绵等,其余市价至一千以上,亦令钱物兼用。违者科罪。”该诏令在当时A. 打破了原有交易规范B. 抑制了土地兼并活动C. 妨碍了商品经济发展D
5、. 顺应了经济发展趋势9.南宋宁国府劝农文描述:“及来浙间,见浙人治田,比蜀中尤精。土膏既发,地力有余,深耕熟犁,壤细如面,故其种入土,坚致而不疏,苗既茂矣。”这说明当时江南地区A.农业耕作技术发达 B.粮食产量迅速提高C.经济中心地位稳定 D.政府重视农业生产10.明代松江府大地主潘允端的玉华堂日记中,反映土地租佃关系的记事有4条。在日记中,关于垦田、挑泥、种麦等往往有发给“工本”和“工银”的记载,他的田庄产品除自用外,也有一部分投放市场。该日记可以佐证A.农村雇佣劳动基本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C.地主收人依赖家庭副业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11. 乾隆元年修的山东通志改旧志的赋役
6、志为田赋志,稍后修的福建续志也改户役为户口。这些改动反映了清朝前期A. 专制集权继续加强B. 重农抑商政策日益弱化C. 文化控制趋于严密D. 人身依附关系渐趋松弛12. 中共明确宣布边区是在“国民政府和蒋员长领导下”,为此,中共取消了苏维埃共和国名称及省级区划,援引国民政府相关法律组成了边区政府、法院和参议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司法部更名为边区高等法院,接受中央最高法院管辖。中共这种做法A. 表明中共完全服从国民政府领导 B. 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 适应了中华民族抗战形势的需要 D. 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程13. 在谈论英国政治制度时,有人评论道:“英国式的解决争端的方法是遇事点人头,
7、而不是砍人头。如果两家都是英国人,就会坐下来谈判”。材料反映出A. 英国喜欢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B. 英国政治具有妥协传统C. 政治传统影响英国的社会生活D. 英国人重视谈判的传统14.1960年1月,英国与奥地利、丹麦、挪威、瑞典、瑞土等国签订建立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公约,该公约规定,在成员国间逐步取消工业品的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实现自由贸易,并扩大农产品易。5月,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正式成立。英国此举A.是“冷战在经济领域的扩展 B.是反对美国控制西欧的策略C.顺应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D.旨在对抗欧洲经济共同体1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自“一带一路”倡
8、议问世至今,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纷纷将本国发展战略与之对接。这说明A安全先行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区域合作的显著特点B中国积极开展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中心的多边外交C“一带一路”建设助力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D上海合作组织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导力量二、非选择题(四个小题,共计55分)16. 考核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都把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潜质也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设给事中、中书舍人,分别监督京官考
9、、外官考,号监中外官考使。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到了宋代,对京官、县令和转运使、知州等三类官吏采用了考核程序、指标等都不相同的考核制度,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摘编自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之评价与借鉴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贪墨成风,生民涂炭,而所劾罢者,大都单寒软弱之流,严小吏而宽大吏,详去任而略现在”“以朝廷甄别之典,为人臣市交之资”、“御史巡方,未离国门而密嘱之姓已盈私牍”摘编自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4分)(2)概括材料二官吏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4分)(3)依据上述材料对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进行评价
10、。(6)17. 图1、图2、图3是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三个历史时期(土地革命前期、抗日战争大反攻前夕、解放战争爆发时)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分布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据部编版历史教材分别提取图1、图2、图3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同时列出相对应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摘编整理自周跃试谈中国古代农作物种类及其历史演变从表格中要取至少两项信息,围绕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分析说明,(明确写出论题,分析史论结合,逻辑清楚)19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
12、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
13、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45分)123456789101112131415ACBDACACADDCBDC二材料题(4个小题,共计55分)16(14分)【答案】(1)考核内容全面;考核对象合理分类;考核机构专业化;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2)考核标准因人而异或人治色彩浓厚;考核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3)参考答案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保障官员清正廉洁;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消极方面:无法从根本上杜绝腐败、低效现象;服务于君主专制。【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可归纳出考核
14、内容全面;根据材料“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潜质也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可归纳出考核对象合理分类;根据材料“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可归纳出考核机构专业化;根据材料“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可归纳出考核过程注重公开公正。(2)问题:根据材料“对京官、县令和转运使、知州等三类官吏采用了考核程序、指标等都不相同的考核制度”可归纳出考核标准因人而异或人治色彩浓厚;根据材料“考核标准因人而异或人治色彩浓厚”可归纳出考核过程中存在腐败现象。(3)评价:可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分析即可,如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一定程度上保障官员清正廉洁;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消极方面:无法从根
15、本上杜绝腐败、低效现象;服务于君主专制。17.(12)【答案】图1:根据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中央政府在陕北延安。这与中国共产党长征后,革命重心转移到北方相吻合。据此判断图1是抗日战争时期(大反攻前夕)。制度探索:设立边区政府,设各级参议会;实施“三三制”原则。图2:解放区主要在北方,华北东北地区较集中,且大面积的连片存在,双十协定后,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主动撤出部分解放区。这与解放战争开始后国内形势相吻合。据此判断图2是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爆发时) 制度探索:设置大行政区,各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图3: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北方较少,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
16、这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心主要在南方相符合。据此判定图3是土地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前期)。制度探索: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令;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级苏维埃政权,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图1的根据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地区,中央政府在陕北延安。这与中国共产党长征后,革命重心转移到北方相吻合。据此判断图1是抗日战争时期,其制度探索有设立边区政府,设各级参议会和实施“三三制”原则;因为图2解放区主要在北方,华北东北地区较集中,且大面积的连片存在,双十协定后,共产党为争取和平,主动撤出部分解放区。这与解放战争开始后国内形
17、势相吻合,据此可以判断出图2是解放战争时期,其制度探索是设置大行政区,各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和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因为图3根据地主要分布在南方长江流域,北方较少,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这与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重心主要在南方相符合。据此判定图3是土地革命时期,其制度探索是制定宪法大纲,通过土地法、劳动法令;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和各级苏维埃政权,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18(14分)论题示例(1)中国古代农作物种植的品种不断增加(2)对外经济交流与农业发展(3)中国农业文明对世界的贡献(4)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与商业手工业关系(5)经济作物的种植不断扩大论述示例对
18、外交流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西域、中亚各国乃至欧洲联系,从而促进中外的经济交流。西瓜、核桃、胡萝卜等农作物品种传人中原地区,并推广种植,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6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原产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土豆、玉米、番薯、辣椒等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促进清代人口的大幅增长,改变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物种的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解析】【分析】【详解】根据表格中列举的不同时期新增加的农作物品种可
19、以得出观点:对外交流促进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列举从汉代至明清时期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原因以及其对中国农业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沟通中原与西域、中亚各国乃至欧洲联系,从而促进中外的经济交流。西瓜、核桃、胡萝卜等农作物品种传人中原地区,并推广种植,丰富了中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16世纪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原产自美洲的高产农作物土豆、玉米、番薯、辣椒等作物传入中国并广泛种植,促进中国农业发展。粮食产量大幅提高,促进清代人口的大幅增长,改变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和饮食习惯。经济作物的种植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促进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最后对论
20、证过程进行总结升华,得出物种的交流是文明交流的重要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19(15分)从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到近代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到新中国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原因:近代早期以前,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近代以来: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利用了一战和二战的有利国际环境,尤其是二战中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解析】根据“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
21、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可知近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前后对不平等条约缺乏正确认识;据“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得出逐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据“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等信息可知逐渐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国家主权;据“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得出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近代早期对不平等条约认识不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清政府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缺乏对国际法的认识和近代国家主权观念;“渐认识到不平等条约的危害”的原因主要是不平等条约危害日益严重;中国人民反侵略、维护国家主权斗争的推动;西学东渐,主权意识增强,近代外交观念滋长;民族主权意识不断增强,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国际地位得到提升。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列强特权的原因主要是中国真正实现了民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