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后分层检测案14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基础巩固练1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互利共生,当把它们分开时,两者都不能正常生长,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物种多样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2当珊瑚礁所处的环境恶化时,失去了共生藻类的珊瑚虫会因为死亡而导致珊瑚礁逐渐“白化”,失去其鲜艳的色彩,生物多样性也锐减。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什么原理()A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B整体性原理C系统整体性原理D协调与平衡原理3物种多样性原理是生态工程遵循的原理之一,其理论基础是()A物质循环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112 D生物与环境的协调4建设生态农业时巧设、增设食物链的目的不包括()A努力实现
2、物质的分层多级利用B减轻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抵抗力稳定性C加强生物防治,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D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使废物资源化5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某地区开展退耕还林生态恢复工程,大规模种植马尾松一个品种,结果遭到松干蚧的毁灭性破坏。这一事例说明,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必须遵循()A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B物种多样性原理C协调与平衡原理 D整体性原理6“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中注意了以下两个问题: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和树种的多样性问题。这分别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哪个原理()A系统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C整体性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D物种多样性原理和整体性原理7自开展“南京
3、莫愁湖物理生态示范实验研究”开始,相继引种了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共计10余种,在围隔区内已经形成了以沉水植物为优势的水生植物群体。试验区内营养盐的浓度得到有效控制,如试验区内氨氮和总氮仅分别为试验区外的1/13和1/5,有效地改善了水质。(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_、_、_、_和_。(2)生态工程的调控机制是_,主要利用的能源是_。(3)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_。能力提升练8下列有关生态工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B我国农民实施的“无废弃物农业”所包含的生态学原理是物质的循环再生原理C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虑的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D我
4、国南方地区的桑基鱼塘模式体现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9如图说明我国现有的生产模式严重违反了哪种生态工程原理()A整体性原理B协调与平衡原理C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10下图是我国北方典型的生态农业模式,它以沼气为纽带,将沼气池、猪禽舍、蔬菜栽培与日光温室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将牛粪、猪粪直接投入沼气池,可以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物质和能量B建立该系统遵循的主要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该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蔬菜,人、牛、猪等均为消费者,它们构成食物网D废物的再利用提高了该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11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走入三江源
5、。习总书记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生态效益相统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B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提高三江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举措D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成效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12下列哪项叙述完全符合生态经济()建立“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无废料生产体系在资源不增加甚至减少的条件下实现经济增长在经济产出不变甚至增加的条件下,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大大减少先生产后治理,提高经济效益A BC D13粮桑渔畜生态农业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
6、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模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_(举出两个例子),沼气池中的生物属于_(生态系统的成分)。(2)该农业生态系统基本模式的建立,运用了_(写出两种即可)等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3)图示生态系统与传统生态系统相比,其具有的优点是_。(4)该生态工程建设中,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5)请根据下列物质交换关系补充方框中生态系统的成分:素养养成练14如图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生态农业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_、_、_原理。农作物属于该生态
7、系统成分中的_,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_。(2)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3)该生态系统建立的意义在于人为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_,其最大生态效益是通过多层次分级利用有机废弃物中的物质,既充分利用了有机物中的_,又_。(4)从能量流动特点分析,若使地球以有限的资源供养更多的人,人的食物结构应增加_性食物的比例。(5)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课后分层检测案141解析:单独存在时,两种生物都不能很好地生活,但是在一起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种“112”的效果,体现了系统整
8、体性的原理。答案:C2解析: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比例关系,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的转换和流通,并且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此为生态工程的系统整体性原理,题意体现的就是该原理。答案:C3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程度越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答案:B4解析:生态农业不能实现能量循环,只能实现物质循环。答案:D5解析:大规模种植马尾松一个品种,物种数量少,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容易受虫害的威胁,这种做法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B6解析:协调与平衡原理指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种植的树木既不能因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也不能成为破坏当地生态的“入侵物种”,因此
9、考虑树种的生态适应性问题,体现了协调与平衡原理;考虑树种多样性问题,体现了物种多样性原理,B正确。答案:B7解析:(1)此项生态工程依据的生态学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和物种多样性原理等。(2)生态工程是人为控制下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主要利用的能源是太阳能。(3)生态工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度和谐。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2)人为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太阳能(3)建造和调控人工生态系统,使生物与环境之间变得高度和谐8解析:在林业工程建设时主要考
10、虑的是整体性原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还要考虑到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社会习惯、法律制度等也都对生态工程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答案:C9解析:出现能源大量消耗、污染物积累等现象是由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途径发生了障碍,生产模式没有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答案:D10解析:微生物可将牛粪、猪粪进行分解利用;生态农业遵循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实现物质的分层次多级利用;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蔬菜、人、牛、猪可构成食物网;废物的再利用只能提高该系统中总能量的利用率,不能提高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答案:D11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其直接价值,因此保护
11、三江源生物多样性的最大成效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答案:D12解析:先生产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不属于生态经济的范畴。答案:B13解析:(1)生产者是能够利用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如水稻、油菜、小麦、桑树、池塘中的浮游植物等。沼气池中的生物通过分解秸秆、残枝败叶中的有机物制造沼气,属于分解者。(2)图中的模式实现了物质的分层分级利用,即利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该模式种植不同的植物,饲养多种畜禽等动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种多样性原理;该生态系统把很多单个生产系统通过优化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体现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或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
12、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生态工程时还需要遵循协调与平衡原理;此外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整体性原理。(3)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图示农业生态系统具有的优点是使物质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4)生态系统中的每个种群都有一个最大的环境容纳量(K值),因此鱼塘中每一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K值。(5)根据物质流动方向可以判定方框中生态系统的成分。答案:(1)水稻、油菜、小麦、桑树、池塘中的浮游植物(选填两个)分解者(2)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选填两个)(3)使物质多级利用,提高了对能量的利用率,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13、4)环境容纳量(或K值)(5)如图所示:14解析:(1)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农作物属于生产者,沼气池中微生物的异化作用类型主要是厌氧型。(2)根据能量流动关系即可绘制食物网。(3)生态农业可将废物资源化,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既充分利用了能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4)食物链越长,消耗的能量越多,因此增大植物性食物的比例,可减少能量的消耗,以供养更多的人。(5)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1)物质循环再生物种多样性系统学和工程学生产者厌氧型(2)如图所示:(3)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能量减少了环境污染(4)植物(5)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