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0473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郑州市第四十七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一语文12月考试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

2、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

3、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说诗日卒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4、。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下列对中国诗歌性情与声色之间关系的表述

5、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宋之际,中国诗歌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从重性情转向重声色。B盛唐时,性情与声色的完美统一,使中国诗歌达到了发展的顶峰。C诗歌在盛唐之前,重声色,轻性情;在盛唐之后,重性情,轻声色。D盛唐半个世纪一过,能以性情与声色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现象再也没有过。3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

6、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共12分)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4.这首咏梅诗中,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梅花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5.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答: _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2分,共16分)6.及尔偕老, _。淇则有岸, _ 。总角之宴,_。_,不思其反。(诗经氓)7.昔我往矣,_。今我来思,_。(诗经采薇)8.日月之行,_;_,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四、语言运

7、用部分(共23分)9.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几年过去了,她那光滑的脸上平添了皱纹,短暂的青春像流水般_。名家作品,皆有独特的文章风格,有的朴素,有的色彩斑斓;有的以含蓄取胜,有的则_。我们在文坛上,应当使不同的风格_。A消逝 淋漓尽致 百家争鸣 B消失 隐晦曲折 百家争鸣C消逝 淋漓尽致 百花齐放 D消失 隐晦曲折 百花齐放10.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A.在氓这篇课文中,塑造了一个花言巧语、背信弃义的男人形象B.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故事,强烈地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使读者受到了深刻的教育。C.反复阅读这些优美的篇章,节奏、语气和韵味,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文言

8、语感。D.“语句修辞”有点儿像一首歌曲中的“高潮”,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加以选择和锤炼为目的。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现在的家具市场鱼目混珠的现象很多,有的厂家从意大利引进生产线在国内生产家具,却号称“纯进口家具”。B在“落地完税”政策实施一个月之余,昔日车商云集的车城已经十室九空,几乎沦为一座空城。C中国国家足球队0:1败北,小组出线希望渺茫。观察员分析失利原因之一是国足领队往往越俎代庖。D身为派出所所长的常征在办案过程中不止一次收到恐吓短信,不过他对此从来都是不以为意,置之一笑。12下图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

9、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6分) 13.仿照下面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另写四个句子。要求以“珍惜”开头,具体对象和内容不限,表意恰当,富有意蕴,字数与原句基本相同。(8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醒觉了你的自尊; 五、写作(40分)1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屈原在汨罗江边的纵身一跳,唤醒了多少有骨气的文人,这一跳,为他们树立了坚守的榜样;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一跃,警醒了多少固执己见的家长,这一跃,让他们明白了坚守爱情的力量;陶渊明“开荒

10、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这“守拙”二字,让多少人明白了坚守品节的高尚。请以“坚守”为中心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注意:文体不限。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错别字一字扣1分,重复不计。高一语文第三次周测答题卷选择题(18分)一、1 A B C D2 A B C D3 A B C D9 A B C D10 A B C D11 A B C D二、诗歌阅读(12分)4.(6分)_ _ _ _ _ _ 5.(6分)_ _ _ _ _ _ _ _ 三、名句名篇默写(16分)6 7 8. 12(6分) 13.(8分) 高一语文第三次周测答案解析1.解析:“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有

11、误。答案:C2.解析:盛唐之后声色和性情是顾此失彼的,轻重没有明确的对应。答案:C3.解析:A.对“对诗经兴趣的降低”理解有误;B.原因是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C.文心雕龙明诗篇只指出转变后的状况。答案:D4.运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全诗几乎未涉及梅花的色香,而注重环境和烘托和感情的渲染,从而表现梅花的精神和品格。(答出烘托和渲染的给2分;能作简要分析的给4分,言之有理即可。)【知识点总结】:十种常见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托物言情);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衬托、对比;联想想象;化用典故(用典);借古讽今;烘托;渲染;比兴。表达技巧口诀歌修辞两表加结构,表达技巧四类应。修辞

12、四比夸借代,表达方式描议情。语行肖心细节人,动静虚实视听景。表现联想象典衬,借景托物古今讽。过渡照应景结情,线索卒显结构明。注:“两表”指表达方式、表达手法,“四比”指比喻、比拟、对比,“象”指象征。5.表现了作者落寞惆怅、若有所失的心情。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投射到梅花上,思绪万端却又无从说起,以至在梅树下沉吟许久,指导日暮才独自离开。(答出作者心情的给3分,作简要分析的给3分,言之有理即可。)6老使我怨 隰则有泮 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7.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8.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9. 答案: C10. 答案: B 解析:A项为无主句,介词掩盖主语,删去“在。中”。C项前后搭配不当,“节奏”前加上

13、“体会其中的”。D项为句式杂糅,去掉“为目的”。11. 答案:B解析:B.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此处属望文生义。A.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C.越俎代庖: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情。D.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12 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月亮的轮廓。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古文“月”字,充分显示了该标志的中国特色,象征了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一双脚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空而起。【解析】试题分析:题

14、干要求“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这是考查徽标的转换。先观察画面,确定画面的组成部分,然后按照顺序把这些部分描述出来即可。拟写寓意的时候,要关注题干中对徽标的介绍“中国月球探测工程标识”,这就说明徽标中要体现的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途。【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3:(示例):珍惜母亲的关爱,因为它让我懂得亲情无价;珍惜父亲的告诫,因为它让我铭记严于律己;珍惜同学的友谊,因为它让我体验合作愉快;珍惜老师的教诲,因为它让我明白任重道远14例文:坚守正直坚守正直,人生才气象峥嵘,风采绚丽。题记生活的大海,深邃浩

15、淼,辽阔无际。生命的航船朝向远方的灯塔,颠簸摇荡,拼搏着前行。高高挺立的风樯,从不畏惧前面的千里狂飙、万仞惊涛,也不躲避身旁的迅猛暗流,总是以坚定不移的信念、勇往直前的气魄、百折不挠的意志,执著地出没于波峰浪谷间。艰危的环境里,欢乐,是它的桨声;正直,是它的帆影。人生远航的画卷被渲染得十分壮观。其实,正直与真理血脉相连,它是生于真理树上的一朵蓓蕾的热烈绽放;正直与正义骨肉相亲,它是出自正义源头的一股清泉的踊跃奔流。“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一代先哲对世人的鞭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代良吏对自己的箴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代忠臣对生死

16、的抉择。于是,这样的人就有了一身正气,即使霹雳轰顶而色不改;就有了一腔豪情,即使狂沙扑面而眼不迷;就有了一颗赤胆,即使万箭穿胸而志不移。动乱岁月,去留肝胆两昆仑,凛凛的雄风在血火中长啸;和平年代,富贵于我如浮云,浩浩的英气使天下同钦。屈原正道直行,自沉汨罗,一篇离骚震撼天地,万古长存;司马迁刚正不阿,秉笔直书,一部史记彪炳史坛,成为绝唱;林则徐宁折不辱,虎门销烟,一炬烈焰照耀神州,惊破敌胆。是啊,多少仁人志士挺起正直的脊梁,撑起了华夏一片明净的蓝天。媚俗的笔墨写不出传世的文章,伪饰的包装掩不住丑恶的心灵。秦桧夫妇长跪于岳王墓前,洪承畴遗臭青史,不守正直,欺世盗名,变节失贞,为虎作伥,必然遭到历史的唾弃!坚守正直吧,朋友!说什么红尘滚滚,悲什么物欲横流,叹什么世事沧桑,怨什么人情冷暖,无论月黑风高,浪急滩浅,扬起云帆,在生活的大海上出发,你的前面将是掌声与鲜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