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单选题(共50分,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1下列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B玉米种子的白粒与黄粒C兔的短毛与黑毛D家兔的灰毛与北极狐的白毛2图是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某植物细胞的显微照片,若该细胞处于正常生理状态,则下一阶段会发生( )A纺锤体出现B染色体解螺旋C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D赤道面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3紫色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材料,紫色洋葱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能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
2、,富含营养物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可用于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B取新生根尖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大部分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C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鳞片叶表皮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变小D将洋葱管状叶制成装片,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4下图是某细胞增殖和分化的概念图,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示中、分别表示细胞增殖与细胞分化B图示中be具有相同DNA,但其mRNA不完全同C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图中a的基因型为AaBb,则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应为AB与ab或Ab与aBD若a为植物细胞,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全能性5
3、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描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衰老皮肤中出现老年斑的原因是控制色素形成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变小C细胞癌变和细胞坏死都是相关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发生改变引起的D高等植物体内未离体的体细胞具有全能性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B癌变、衰老和正常分化过程中细胞的mRNA都发生了改变C细胞生长过程中,蛋白质合成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效率增强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7在大蒜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过程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染色体,则同时能观察到( )A中心体B纺锤
4、体C赤道面D细胞板8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实验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酸性染料醋酸洋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B可观察到细胞板逐渐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壁C细胞内染色体存在状态可作为判断有丝分裂各时期的依据D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9如图所示,下列遗传图解中可以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 )ABCD10某二倍体植物,花色由常染色体上三个复等位基因(A、a1、a2)控制,A相对于a1、a2为显性。只有a1和a2在一起时,才会表现为蓝色,其它情况均表现为红色。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开红花602株,开蓝花197株。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种植物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B红花母本的基因型
5、为Aa1或Aa2C子一代植株中纯合子占1/4D让子一代红花植株随机授粉,子二代中蓝花植株占1/3611下图为鼠的毛色(黑色和白色)的遗传图解,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黑色为显性性状B4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1/2C3号和6号基因型一定相同D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12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F1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A51、51B61、91C51、81D81、8113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假如一胎能生3只,3只小羊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 )A0B1/512C1/64D1/1
6、2814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A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9331C子二代出现与亲本性状不同的新类型D测交后代的分离比为111115图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B该细胞正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染色体和为同源染色体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最多时有20条16一个基因型为EeFf的卵原细胞,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若产生一个含EF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 )AEf ef efBef Ef eFCEF ef efDEF EF EF17在
7、受精作用过程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A同类生物的精卵互相识别B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C精子与卵细胞核互相融合D卵细胞膜发生复杂的生理反应18下图中甲、乙、丙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B乙细胞中含16个DNA分子C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2个精细胞D通常情况下,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19对维持人类亲代和子代间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作用的是()A遗传和变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基因突变和受精作用D基因突变和减数分裂20如图表示一个处于减数分裂的细胞,该细胞分裂后最终得到的子细胞基因型最可能是()ADE和deBDe和dE
8、CDE、de、De和dEDDdEe21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2如图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图象,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为8,DNA数为8,染色单体数为0B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C染色体P和Q 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如果P为X染色体,则Q一定是Y染色体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尔根利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
9、位于染色体上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可作为萨顿假说的依据C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不能说明基因跟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D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推论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4下图为大肠杆菌 T2噬菌体的模式图。其衣壳的化学成分是( )A蛋白质BDNAC纤维素D磷脂25用不同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不同标记的细菌,经保温培养、充分搅拌和离心处理,实验操作得当,下列预期的实验结果中,错误的是( )A用含3H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上清液和沉淀中均有放射性B用含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 标记的细菌,上清液和沉淀中均有放射性C用含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
10、5S 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DNA均不含35S,少量DNA含32PD用含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 标记的细菌,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均含有35S,少量蛋白质外壳含3H26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与常态比较,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例如,艾弗里在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就利用了“减法原理”。下列相应的培养结果,错误的是() 组别处理步骤结果A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不作处理加入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混合后培养SB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蛋白酶(或酯酶)R+SC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RNA酶R+SD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DNA酶RAABBCCDD
11、27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和酶B噬菌体的DNA、酶和氨基酸C细菌的DNA和噬菌体的氨基酸和酶D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和酶28下图为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M为赤道板、N为核仁、P为星射线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中,各时期出现的先后顺序是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D细胞内有蛋白质的合成,且合成场所为一种无膜结构的细胞器29牵牛花的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阔叶(B)对窄叶(b)为显性,控制两对相对 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纯合红花窄叶和纯合白花阔叶杂交的后代,再
12、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例为3:1:3:1,某植株的基因型是( )AaaBbBaaBBCAaBbDAAbb30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已知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厘米。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则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是( )A614厘米B616厘米C814厘米D816厘米31已知基因A、B、C及其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
13、型为aaBBCC的比例和出现具有aaB C 表现型的女儿的比例分别为 ( )A1/8 3/8B1/16 3/16C1/16 3/8D1/8 3/1632一个研究小组经大量重复实验,在小鼠毛色遗传的研究中发现如下现象:黑色黑色黑色黄色黄色2黄色:1黑色黄色黑色1黄色:1黑色推测胚胎致死(不能完成胚胎发育)的个体为( )A显性纯合子B显性杂合子C隐形个体D不能确定33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出现的现象是( )A同源染色体分离B着丝粒分裂C细胞质不均等分配D染色体复制34蜜蜂中,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某对蜜蜂所产生子代的基因型为:雌蜂是AADD
14、、AADd、AaDD、AaDd;雄蜂是AD、Ad、aD、ad这对蜜蜂的基因型是()AAADd和adBAaDd和AdCAaDd和ADDAadd和AD35下图为高等动物的部分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精细胞B乙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C丙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D丙中的M、m为一对同源染色体36若图O表示某精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和两个四分体BC细胞含有4个DNA分子和两对同源染色体CD细胞可以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其中含有4条染色单体D图中B细胞不属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37某雌雄同株植物基因型为DD、dd的植株分别不能产生卵细胞和花粉,
15、基因型为Dd的植株正常。该植物的某种群中,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DD:Dd:dd=2:2:1,该种群的植株随机传粉,则子代中正常植株的比例是A1/4B1/2C1/12D7/1238下图中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图乙是该生物的五个精细胞。则图乙中最可能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 )A和B和C和D和39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A5/8B3/8C1/12D1/440报春花的花色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由两对等位基因(A 和 a,B 和 b)共同控制,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如图所
16、示)。现选择 AABB 和 aabb 两个品种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 F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 的表现型是黄色BF2 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 97CF2 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 3/16DF2 中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综合题41(7分,每空1分)如图是某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图象,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有_;不含染色单体的细胞是_。(2)图A中的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比为_;图C细胞处于_时期。(3)图E产生的子细胞叫_。(4)图B细胞中有_对同源染色体。(5)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一个E细胞可以形成
17、_种类型的精子。42(12分,每空2分)杜洛克猪的毛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毛色有红毛、棕毛和白毛三种,对应的基因型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毛色红毛棕毛白毛基因型A_B_A_bb、aaB_aabb(1)棕毛猪的基因型有_种。(2)已知两头纯合的棕毛猪杂交得到的F1均表现为红毛,F1雌雄交配产生F2该杂交实验的亲本基因型是_和_。对F1测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_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子的比例为_。F2中棕毛个体相互交配,子代白毛个体的比例为_。43(8分,每空1分)下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属于_,乙病属于_。A常染色体
18、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6的基因型为_,-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3)-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4)-4的基因型为_。(5)假如-10和-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患乙病的概率是_。44(9分,每空1分)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_(填“R”或“S”)型细菌的_等物质。(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法,进一步证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噬菌体侵染细菌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
19、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3)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下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填序号)。(4)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存在于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理论上离心之后_(填“上清液”或“沉淀物”)中不含放射性,实际上会由于_,导致沉淀中会含有少量的放射性,产生一定的误差。45(14分,每空2分)某种甘蓝的叶色有绿色和紫色。已知叶色受2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隐性性状,其他基因型的个体均表现显性性状。某小组用绿叶甘蓝和紫叶甘蓝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让绿叶甘
20、蓝(甲)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都是绿叶实验:让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进行杂交,子代个体中绿叶紫叶=13回答下列问题。(1)甘蓝叶色中隐性性状是_,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_。(2)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_,子代中有_种基因型。(3)用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杂交,若杂交子代中紫叶和绿叶的分离比为11,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与绿叶的分离比为151,则丙植株的基因型为_。参考答案1B【分析】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详解】A、人的身高与体重,不是同一性状,不属于相对
21、性状,A错误;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符合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B正确;C、兔的短毛和黑毛不是同一个性状,不属于相对性状,C错误;D、家兔和北极狐不是同种生物,家兔的灰毛与北极狐的白毛不属于相对性状,D错误。故选B。2B【分析】图示显示的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其中发生的染色体行为变化是着丝点分裂,分开的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分别向两极移动,图中表现的状态是染色体已经到达两极,接下来的变化是到达两极的染色体解螺旋,由染色体的状态变为染色质的状态,核膜、核仁重新出现,同时在赤道板的部位形成细胞板,细胞板由中央向四周扩展,进而形成细胞壁。【详解】A、图示为有丝分裂后期,马上
22、要进入的时期是有丝分裂末期,而纺锤体出现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A错误;B、染色体解螺旋是有丝分裂末期的特征,正是图示要进入的时期,B正确;C、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开是有丝分裂后期的特征,是图示过程发生的一个步骤,C错误;D、赤道面处的细胞膜向内凹陷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的特征,不是植物细胞分裂的特征,故不可能是图中下一时期的变化,D错误。故选B。【点睛】3C【分析】根据题干分析,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说明含有叶绿体;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外层表皮细胞含有紫色液泡,可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内表皮细胞无色素,可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能力强,可用于观察有丝分
23、裂。【详解】A、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色素,但不含光合色素,不能作为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材料,A错误;B、由于间期时间较长,所以大部分细胞都处于间期,大部细胞时间是染色质,因此大部分细胞不能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C、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收水分,细胞液浓度变小,所以吸水能力逐渐变小,C正确;D、叶绿体中的基粒属于亚显微结构,在高倍镜下不能观察到叶绿体中的基粒,D错误。故选C。【点睛】4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表示细胞增殖,表示细胞分化,细胞内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已经分裂,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图示中表示细胞增殖,细胞数量增加,表示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类型,A正确;B、
24、图示中be具有相同的DNA,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m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B正确;C、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若a的基因型为AaBb,则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型应与体细胞相同,为AaBb,C错误;D、若a为植物细胞,由于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而d能在体外条件下培养成一个植物体,则说明d具有全能性,D正确。故选C。5D【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
25、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4、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衰老皮肤中出现老年斑的原因是色素沉积,A错误;B、细胞衰老后细胞核体积变大,但细胞的体积是变小的,所以细胞膜表面积与细胞体积的比值变大,B错误;C、细胞癌变是
26、基因突变的结果,但细胞坏死与基因无关,C错误;D、高等植物体内未离体的体细胞有全能性,只是全能性不能表达出来,D正确。故选D。【点睛】6C【分析】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表现出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其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经过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
27、,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3.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就是个体衰老;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衰老和个体衰老不是一回事,个体衰老是细胞普遍衰老的结果。【详解】A、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个体衰老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A正确;B、癌变、衰老和正常分化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细胞的mRNA都发生了改变,B正确;C、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增大,但细胞相对表面积减小,物质交换效率降低,C错误;D、由分析可知,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D正确。故选C。【点睛】7B【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
28、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大蒜属于高等植物,其细胞中不含中心体,A错误;B、染色体是在前期形成的,前期也会形成纺锤体,因此观察到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时也能观察到纺锤体,B正确;C、赤道面是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不能观察到,C错误;D、细胞板是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而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故不能在同一时期观察到细胞板和图示染色体,D错误。故选B。8C【分析】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可
29、作为判断各时期的依据,间期时为染色质;前期时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散乱的分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时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被平均的拉向细胞的两极;末期时染色体又变成染色质。【详解】A、碱性染料醋酸洋红可用于染色体染色,A错误;B、实验中解离时已将细胞杀死,细胞会固定于某一时期,所以观察不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的过程,B错误;C、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不同的,故可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判断细胞的分裂时期,C正确;D、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要远远多于分裂中期的细胞数目,D错误。故选C。【点睛】9C【分析】1、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产
30、生配子的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因发生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非等位基因的重组。2、分析图示:均为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都表示雌雄配子之间随机结合的受精作用过程。【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程是一对等位基因分离,形成2种配子,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过程是雌雄配子随机组合,形成受精卵,没有发生基因重组;过程是两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形成4种配子,发生了基因重组。综上分析,过程发生了基因重组。故选C。10D【分析】根据题意分
31、析可知: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A、a1、a2)控制。其中a1和a2合在一起决定蓝色,其余均为红色,两株基因型不同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一代开红花602株,开蓝花197株,也就是红花:蓝花=3:1,说明亲代基因型有Aa1和Aa2。【详解】A、该种植物关于花色基因型总共有6种,蓝色基因型1种,开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5种,A正确;B、后代红色:蓝色为3:1,说明红花母本的基因型为Aa1或Aa2,B正确;C、子一代只有AA是纯合子,概率为1/4,C正确;D、子一代红花基因型为1/3AA,1/3Aa1,1/3Aa2,让子一代红花植株随机授粉,子二代中蓝花植株占1/61/6+1/61/6=2/36=1/18,
32、D错误。故选D。11B【分析】据图可知,黑色鼠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鼠,即发生了性状分离,故黑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相关基因设为A和a,则亲代均为杂合子(Aa)。据此作答。【详解】A、黑色鼠杂交,后代出现了白色鼠,故黑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A正确;B、4号表现型为黑色(基因型为A-),由于子代6号为隐性纯合子(aa),则4号肯定为杂合子,B错误;C、据分析可知,白色为隐性,3号和6号都为白色,基因型一定相同,为隐性纯合子(aa),C正确;D、4号和5号为黑色(A-),子代6号为白色(aa),故4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Aa)。其子代的基因型为AA:Aa:aa=1:2:1,因此7号的基因型为AA或Aa
33、。而4号肯定为杂合子(Aa),故7号与4号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正确。故选B。12C【分析】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交配方式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详解】豌豆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自交后代出现aa的概率为2/31/4=1/6,隐性性状为1/6,则显性性状为5/6,显性隐性=51;玉米种子中,纯合子AA占1/3,杂合子Aa占2/3,玉米自由交配,利用配子法,产生的雌、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都是Aa=1/3+2/31/22/31/2=21,后代显性性状为AA+Aa=2/32/3+21/
34、32/3=8/9,隐性性状为aa=1/31/3=1/9,显性隐性=81。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B【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即发生性状分离,说明白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用A、a表示),则亲本中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的基因型均为Aa。【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这2只白色绵羊的基因型均为Aa,则它们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因此这对白色绵羊再生1只绵羊,是白色的概率为3/4,是黑色的概率为1/4。是黑色雄羊的概率是1/4(黑色的概率)1/2(是雄羊的概率)=1/8。则第1只是黑色雄羊的概率是1/8,第2只是黑色雄羊的
35、概率是1/8,第3只黑色雄羊的概率是1/8,即:1/81/81/8=1/512。故选B。【点睛】14A【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及实质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2、实质(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就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彼此自由组合,即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36、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15D【分析】分析题图:该细胞的着丝点已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每一极有5条染色体,说明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分,故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详解】A、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二极体,A错误;B、该细胞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错误;C、该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和为非同源染色体,C错误;D、由题图可知,该生物的成熟生殖细胞内有5条染色体,说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量为10条,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最多,有20条,D正确。故选D。16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37、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原细胞(EeFf)初级卵母细胞(EEeeFFff)次级卵母细胞(EEFF)+第一极体(eeff)1个卵细胞(EF)+3个极体(EF、ef、ef),C正确。故选C。【点睛】1
38、7C【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提细胞的数目。【详解】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即雄原核与雌原核互相融合。ABD错误,C正确。故选C。18B【分析】分析题图: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A
39、正确;B、乙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B错误;C、由于甲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故甲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可产生2个精细胞,C正确;D、着丝点分裂产生的染色体是复制关系,通常情况下,丙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遗传信息相同,D正确。故选B。19B【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在由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解】减数分裂使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
40、数目减半,通过受精作用,精卵细胞核融合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恢复到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受精卵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发育成子代个体。可见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维持人类亲代和子代间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具有重要作用。ACD错误,B正确。故选B。20A【分析】减数分裂是特殊的有丝分裂,其特殊性表现在:从分裂过程上看:(在减数分裂全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染色体只复制一次。从分裂结果上看:形成的子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只有亲代细胞的一半。从发生减数分裂的部位来看:是特定生物(一般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特定部位或器官(动物体一般在精巢或卵巢内)的特定细胞才能进行(如动物的性原
41、细胞)减数分裂。从发生的时期来看:在性成熟以后,在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中进行一次减数分裂。【详解】减数分裂的最终结果是一个性原细胞细胞分裂成四个子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每个子细胞染色体减半,即子细胞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且图中DE连锁,de连锁,两者分别处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图中细胞分裂最终得到的子细胞的基因型最可能是DE、de。A符合题意。故选A。21D【分析】减数分裂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在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在同源染
42、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与此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2D【分析】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呈现的特点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其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位向内凹陷,所以丙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乙细胞含有的2对同源染色体散乱分布在细胞中,通过细胞分裂形成丙细胞,因此乙细胞为精原细胞。丁细
43、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为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次级精母细胞。【详解】A、甲细胞有同源染色体、无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含1个DNA分子,呈现的特点是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和8个DNA分子,染色单体数为0,A正确;B、甲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为甲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后形成的精原细胞,丙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是丙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因此具有同源染色体的是甲、乙、丙细胞,B正确;C、染色体P和Q为非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时可遵循
4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D、X染色体和Y染色体是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因丙细胞在形成丁细胞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的子细胞中,所以丁细胞中不可能同时含X染色体和Y染色体,D错误。故选D。23D【分析】1、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的染色体变化规律,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
45、,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错误;B、“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不可作为萨顿假说的依据,因为萨顿还不知道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B错误;C、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能说明基因跟染色体存在平行关系,C错误;D、萨顿通过观察蝗虫细胞减数分裂时的染色体变化规律,根据染色体行为与基因行为的一致性,推论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D。24A【分析】T2噬菌体是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衣壳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含有DNA。【详解】由图可知:组成T 2噬菌体的衣壳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故选A。25D【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
46、、S)+DNA(C、H、O、N、P)。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结论:DNA是遗传物质。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蛋白质和DNA都含有H,若用含3H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内,则上清液和沉淀中均有放射性,A正确;B、用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细菌,35S在蛋白质外壳中,32P出现在新的噬菌体中
47、,所以上清液和沉淀中均有放射性,B正确;C、DNA的元素组成是C、H、O、N、P,合成子代的DNA不需要细菌标记的35S做原料,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不含有35S,由于DNA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噬菌体的含有32P标记的DNA进入到细菌内时以不含有P标记的原料合成子代的噬菌体的DNA,则获得的DNA少数含有32P,C正确;D、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合成的原料是细菌提供的35S,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均有35S,但细菌的H不含有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不含有3H,D错误。故选D。【点睛】26A【分析】1、加法原理是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
48、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2、减法原理是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详解】A、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入含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混合后培养,结果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A错误;B、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上蛋白酶(或酯酶),由于酶的专一性,S型菌的DNA不受影响,结果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B正确;C、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上RNA酶,由于酶的专一性,只水解S型菌的RNA,结果出现R型细菌和S型细菌,C正确;D、S型细菌的细胞提取物加上DNA酶,由于酶的专一
49、性,水解S型菌的DNA,结果只出现R型细菌,D正确。故选A。【点睛】27D【分析】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研究者: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用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等为实验材料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对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了研究,方法如下:实验思路:S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DNA分子中含有P,蛋白质中几乎不含有,用放射性同位素32P和放射性同位素35S分别标记DNA和蛋白质,直接单独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实验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同时需
50、要细菌提供氨基酸和酶,以及场所,A错误;B、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亲代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但该过程所需要的酶和氨基酸需要细菌提供,B错误;C、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亲代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但该过程所需要的酶和氨基酸需要细菌提供,C错误;D、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需要亲代噬菌体的DNA作为模板,但该过程所需要的酶和氨基酸需要细菌提供,D正确。故选D。【点睛】28A【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1)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染色质丝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缍丝,形成纺缍体。(3)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都有纺缍丝
51、附着,并牵引染色体运动,使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这个时期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同时注意赤道板并不是一个具体结构,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全相同。(5)末期: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缍体消失,出现新的核膜和核仁,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二个子细胞。2、分析模式图可知,图中表示有丝分裂前期,表示后期,表示末期,表示间期,表示中期,M是细胞板,N是核仁,P是纺锤丝。【详解】A、图中M为细胞板、N为核仁、P为纺锤丝,赤道板不是客观存在的结构,星射线存在于动物细胞中,A错误;
52、B、有丝分裂的分裂期,细胞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前期、中期、后期、末期,表示有丝分裂间期,B正确;C、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的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同步进行的,C正确;D、有丝分裂间期存在蛋白质的合成,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核糖体没有膜结构,D正确。故选A。29A【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据结果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是3131,可知两对性状分离比分别是31和11,分别是自交和测交实验的结果,因此可判断亲本基因型
53、为AaBb、aaBb。【详解】根据题意,纯合红花窄叶(AAbb)牵牛花与纯合白花阔叶(aaBB)杂交,产生的后代基因型是AaBb,让其与“某植株”杂交,其后代中红花阔叶红花窄叶白花阔叶白花窄叶的比是3131,据此可知子代中红花白色=11,阔叶窄叶=31,说明前者是测交,后者是杂合子自交,所以与AaBb杂交的“某植株”基因型为aaBb。即A正确。故选A。【点睛】30C【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控制棉花纤维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C/c对长度的作用相等,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三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cc的棉花纤维长度为6厘米,每个显性基因增加纤维长度2
54、厘米,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问F1的棉花纤维长度范围,求出子一代显性基因的个数范围即可。【详解】棉花植株甲(AABBcc)与乙(aaBbCc)杂交,F1中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A,长度最短为6+2=8厘米,含有显性基因最多的基因型是AaBBCc,长度为6+42=14厘米,故选C。31B【分析】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2、逐对分析法:首先将自由组合定律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其次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计算出每一对相对性
55、状所求的比例,最后再相乘。3、Aa与aa杂交,后代基因型有Aa和aa2种,比例为1:1;BB与Bb杂交,后代基因型有BB和Bb2种,比例为1:1;Cc与Cc杂交,后代基因型有CC、Cc和cc3种,比例为1:2:1。【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一对夫妇,妻子的基因型为AaBBCc,丈夫的基因型为aaBbCc,其子女中的基因型为aaBBCC的比例1/21/21/4=1/16;出现具有aaB C 表现型女儿的比例为1/213/41/2=3/1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学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采用逐对分析法进
56、行简单的概率计算。32A【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黄色相对于黑色是显性性状(用B、b表示),中黄色黄色黑色(bb),说明亲本均为杂合子(Bb),则根据基因分离定律,中黄色(Bb)黄色(Bb),后代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应该为1BB(黄色):2Bb(黄色):1bb(黑色),而实际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2黄色:1黑色,说明后代中的B纯合致死。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分离定律及相关的内容,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33C【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配对,可能发生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
57、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细胞中;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细胞质分裂。【详解】A、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的现象,次级卵母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故不会发生分离,A错误;B、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是次级卵母细胞分裂时的现象,初级卵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B错误;C、初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质的分配都是不均等
58、的,C正确;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时都不出现染色体复制,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的复制,D错误。故选C。34C【分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的相关知识点,雄蜂的基因型是AD、Ad、aD、ad,因其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故其母本产生的卵细胞是AD、Ad、aD、ad,得出其基因型为AaDd,再据子代雌蜂的基因型AADD、AADd、AaDD、AaDd,逆推出父本雄峰的基因型为AD。【详解】据题意,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子代中雄蜂基因型是AD、Ad、aD、ad,所以其母本的卵细胞是AD、Ad、aD、ad,根据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推出亲本雌蜂的基因
59、型是AaDd,雌蜂是雌雄配子结合产生的二倍体,子代中雌蜂基因型是AADD、AADd、AaDD、AaDd,而卵细胞是AD、Ad、aD、ad,所以精子是AD,故亲本中雄蜂的基因型是AD。 故选C。【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直接发育而来的”,这一条件,另要知道雄峰的减数分裂是特殊情况,减I后期染色体全部移向一极,产生的精子和其体细胞染色体一致,故雄峰的基因型和其精子的基因型相同。35B【分析】图甲和图丙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移动,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乙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甲细胞均等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是精细胞或极体,A错误;B
60、、乙细胞均等分裂,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丙细胞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C错误;D、丙中的M、m由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D错误。故选B。【点睛】依据细胞质的分配方式判断减数分裂中的细胞类型36B【分析】由图可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是初级精母细胞,B细胞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且同源染色体处于分离状态,因此,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是初级卵母细胞,C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数染色体数目
61、时以着丝粒的数量为准;而四分体是由一对联会的同源染色体构成,且每条染色体含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共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DNA分子。【详解】A、四分体是由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A细胞内含有两个四分体,即两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正确;B、C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故该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和4个DNA分子,B错误;C、D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中期,可能是极体或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D、图中B细胞处于减数分裂I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应为初级卵母细胞,不属
62、于该精子形成的过程,D正确。故选B。【点睛】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像的准确识别,前提是考生对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特点要了然于心,且能区分二者的异同。37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该种群中能产生雌配子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2/3Dd、1/3dd;能产生雄配子的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2Dd、1/2DD。由此可推知该种群中含D基因的雌配子占2/31/21/3,含d基因的雌配子占11/32/3,含d基因的雄配子占1/21/21/4,含D基因的雄配子占11/43/4。该种群的植株随机传粉,则子代中正常植株(Dd)的比例是2/31/42/33/47/12,因此,D项正确,A、B、C项错
63、误。故选D。38B【分析】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成为精细胞;正常情况下,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获得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详解】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类似于有丝分裂,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是相同的。图中和中染色体的组成是相同的,说明是来自于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故选B。39A【分析】对于基因的自由组合相关问题,需要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详解】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
64、现型和双亲中ddEeFF相同的(ddE-F-)占1/23/41=3/8;其子代表现型和双亲中DdEeff(D-E-ff)相同的概率为0,故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1-3/8=5/8。A正确,BCD错误。故选A。40D【分析】根据图示信息,显性基因A控制以白色素为前体物合成黄色锦葵色素的代谢过程。B存在时可抑制其表达,所以其基因型和性状的关系是:A-B-、aaB-、aabb表现为白色,A-bb表现为黄色。【详解】F1 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型为白色,A错误;F2 中黄色白色的比例是3:13,B错误;F2 的白色个体应为A-B-(9)、aaB-(3
65、)、aabb(1),其中纯合子有AABB(1)、aaBB(1)、aabb(1),所以F2 的白色个体中纯合子占3/13,C错误;F2 中黄色个体的基因型为1/3AAbb,2/3Aabb, 所以黄色个体自交有 2/3 会出现性状分离,D正确。【点睛】正确分析题图信息,明确每种基因型的表现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另外还需熟练掌握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基因型及比例。41BCE BD 1:2:2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次级精母细胞 0 2 【分析】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B细胞着丝点分裂,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细胞不含同源
66、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D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1)据分析可知,图中表示减数分裂的图有BCE,BD细胞中着丝点分裂,不含染色单体。(2)图A中的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之比为1:2:2,C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3)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裂完成产生的子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4)图B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5)一
67、个E初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2个(2种)次级精母细胞,所含染色体分别为(大白、小白;大黑、小黑),2个次级精母细胞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各自产生2个相同的精子。故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一个E细胞可以形成2种类型的4个精子,其中2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大白、小白,另外2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为大黑、小黑。【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利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424 AAbb(或aaBB) aaBB(或AAbb) 红毛:棕毛:白毛=
68、1:2:1 1/3 1/9 【分析】分析题意:猪毛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可知猪毛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aBb个体相互交配,后代A_B_:A_bb:aaB_:aabb9:3:3:1。【详解】(1)由表格知:棕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b、aaB_,因此棕毛猪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 共4种。(2)由两头纯合棕毛猪杂交,F1均为红毛猪,红毛猪的基因组成为A_B_,可推知两头纯合棕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1红毛猪的基因型为AaBb。F1测交,即AaBb与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 =1:1:1:1,根据表格
69、可知后代表现型及对应比例为: 红毛:棕毛:白毛=1:2:1。遗传图解如下: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_B_:A_bb:aaB_:aabb=9:3:3:1,棕毛个体A_bb与aaB_所占比例为 6/16 ,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所占比例为 2/16 ,故F2的棕毛个体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 2/6 ,即 1/3 。F2的棕毛个体中各基因型及比例为 1/6 AAbb、 1/3 Aabb、 1/6 aaBB、 1/3 aaBb,棕毛个体相互交配,能产生白毛个体(aabb)的杂交组合和概率为:1/3 Aabb 1/3 Aabb+ 1/3 aaBb 1/3 aaBb+ 1/3 Aabb 1/3 aaB
70、b2= 1/3 1/3 1/4 + 1/3 1/3 1/4 + 1/3 1/3 1/4 2= 1/9 。【点睛】本题结合表格,考查9:3:3:1和1:1:1:1的变式类型及应用,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能根据表格弄清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43A D aaXBY 8号(或8) 1/2 AaXBXB或AaXBXb 2/3 1/8 【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甲遗传病-3和-4患病,生有正常的孩子,因此显性遗传病,男患者的女儿正常,因此不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3、-4的基因型是Aa、Aa,-10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
71、例是1/3、2/3;乙病是伴性遗传病-1、-2不患乙病,生有患乙病的儿子,因此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分析可知,甲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故选A,乙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选D。(2)-6不患甲病也不患乙病,基因型是aaXBY;-13患有乙病,其基因型为XbY,那患者的致病基因只能来自母方-8。(3)单独分析甲病,-5不患甲病,基因型是aa;单独分析乙病,-5不患乙病,且有患乙病的兄弟,因此-1和-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因此-5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其比例为1:1,因此纯合体的概率是1/2。(4)-4患甲病,后代有正常个体(aa),又因为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所以
72、-4的基因型是Aa,-1带有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综上所述,-4的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5)单独分析甲病,-10的基因型是AA或Aa,比例分别是1/3、2/3,-13不患甲病基因型是aa,因此后代不患甲病的比例是aa=2/31/2=1/3,患甲病的概率是2/3;单独分析乙病,-4是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1/2,-10是乙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XBXb=1/21/2=1/4,-13的基因型是XbY,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1/41/2=1/8。【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伴性遗传的特点,学会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病的类型及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并应用自由组合定
73、律和分离定律对遗传概率进行推算。44S DNA、蛋白质、多糖 同位素标记 上清液 沉淀物 搅拌不充分 DNA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蛋白质不能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 【分析】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R型+S的DNA长出S型菌S型菌 R型+S的RNA只长R型菌R型菌R型+S的蛋白质只长R型菌R型菌 R型+S的荚膜多糖只长R型菌R型菌 R型+S的DNA+DNA酶只长R型菌续R型菌。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1)艾
74、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2)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方法,进一步表明DNA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依次是: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离心分离放射性检测。(3)DNA分子中P在磷酸基团内,也就是,蛋白质中S在R基部位中,也就是。(4)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标记的是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实际上沉淀物也含有少量的放射性,原因是搅拌不充分,某些浸染大肠杆菌的噬菌体离心后出现在沉淀物中。进一步观察实验
75、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DNA可以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蛋白质不能在亲子代之间保持连续性。【点睛】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着重考查了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设计思路,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即可。45绿色 aabb AaBb 4 Aabb、aaBb AABB、AAbb、aaBB、AaBB、AABb AABB 【分析】依题意: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说明隐性性状的基因型为aabb。实验的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的子代
76、发生了绿叶紫叶13性状分离,说明乙植株产生四种比值相等的配子,并结合实验的结果可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其基因型为aabb,紫叶为A_B_、A_bb和aaB_。【详解】(1) 依题意可知: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自交,子代都是绿叶,说明绿叶甘蓝甲植株为纯合子;实验中,绿叶甘蓝甲植株与紫叶甘蓝乙植株杂交,子代绿叶紫叶13,说明紫叶甘蓝乙植株为双杂合子,进而推知绿叶为隐性性状,实验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2) 结合对(1)的分析可推知:实验中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子代中有四种基因型,即AaBb、Aabb、aaBb和aabb。(3) 另一紫叶甘蓝丙植株与甲植株
77、杂交,子代紫叶绿叶11,说明紫叶甘蓝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有一对为隐性纯合、另一对为等位基因,进而推知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则丙植株的基因组成中至少有一对显性纯合的基因,因此丙植株所有可能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aaBB。若杂交子代均为紫叶,且让该子代自交,自交子代中紫叶绿叶151,为9331的变式,说明该杂交子代的基因型均为AaBb,进而推知丙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点睛】由题意“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可知:某种甘蓝的叶色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据此,以题意呈现的“只含隐性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隐性性状”和“实验与的亲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切入点,准确定位隐性性状为绿叶、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就表现为紫叶,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