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徐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抽测试题(含解析)说明:1.本试卷共44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考号等,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请将所有答案按照题号填涂或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处,否则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19年南京市茶叶生产受灾严重。经调查了解,成龄茶园丘陵向阳岗坡地受灾严重,幼龄茶园成片萎凋和枯死。下图为南京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今年南京茶园受灾严重,最可能遭受的
2、自然灾害是A. 寒潮B. 台风C. 洪涝D. 旱灾2. 茶园向阳坡地受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 降水强度大B. 蒸发旺盛C. 降温幅度大D. 土壤渍水【答案】1. D 2. 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结合材料可知降水距平值=今年的降水量-同期历史年平均降水量,而距平百分率则可以表示为 (今年的降水量-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 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根据公式推测,若距平百分率大于0代表降水量大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反之则代表降水少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表示气候干旱,可能会引发干旱。通过阅读南京站2019年1-10月逐月降水量分布和距平百分率可知,当年大部分月
3、份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小于0,说明当年降水少于同期历史年均降水量,推测茶园生长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缺乏降水,导致遭受严重的旱灾,D正确,C错误;而寒潮可能带来低温冻害,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台风会带来大量的降水,会形成洪涝灾害,据图分析,该地遭受的是干旱灾害,B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选择D。【2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该地茶园遭受严重的旱灾,而阳坡由于受太阳照射的时间长,气温高,蒸发更加旺盛,导致植物缺水更加严重,因此其灾害更加严重,B正确。降水强度大、土壤渍水导致的是洪涝灾害,降温幅度更大导致的低温冻害,不属于该茶园遭受的灾害,因此ACD错误,故选B。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
4、王级”寒潮影响,之后数日南方多地迎来了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降温幅度达10至14,下图是此次寒潮过境时雨雪分界线推进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 关于此次寒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影响雨雪分界线推进的天气系统是冷锋和反气旋B. 此次寒潮对四川盆地的影响较长江三角洲更大C. 19日夜间至21日夜间,四地雨雪分界线平均推进速度最快的是甲D. 20日夜间江西省大部分出现降雪4. 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上右图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A. 增强大气逆辐射B. 阻挡地面辐射C. 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D. 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答案】3. A 4. B【解析
5、】本题考查天气系统及等值线图的判读和学生对图文信息的提取能力。【3题详解】本题考查冷锋天气系统的判读及读图分析能力。由图知,雨雪分界线不断的向南推移,说明冷空气不断南下,与南方暖空气相遇,形成了冷锋,带来了雨雪天气。2016年1月20日是农历节气大寒,受来自西伯利亚的“霸王级”寒潮影响,即高压(反气旋)的影响,出现了大幅度的降温天气,A正确;由图知,雨雪推进分界线有疏有密,雨雪推进分界线密,代表推进速度慢;雨雪推进分界线疏,代表推进速度快。雨雪推进速度四川盆地快于长江三角洲地区,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受到寒潮的影响较大,B错误;19日夜间至21日夜间丁地雨雪推进分界线最稀疏,代表推进速度最快,C错
6、误;江西省大部分出现降雪是在21日夜间,D错误;综上本题选择A。【4题详解】果农在寒潮来临前为柑橘穿上了“羽绒服”(塑料薄膜)(如图3所示),可有效地防止冻害,其原理是阻挡地面辐射,所以B正确。读下列某地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5. 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地形崎岖 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地表基岩广布 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 B. C. D. 6. 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 修建水利工程 修建护坡工程 清除河道淤泥A. B. C. D. 【答案】5. D 6. D【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泥石流发生条件。泥石流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
7、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所以该地地理特征为地形崎岖,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冬季滑坡泥石流发生次数少,说明冬季降水少,不对;基岩广布不是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不对。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6题详解】防治泥石流和滑坡应该从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分析提高植被覆盖率以及修建护坡工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2018年2月24日,高德地图发布2018春运出行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显示,2018年春节期间我国十大“空城”为北京、广州、合肥、重庆、哈尔滨、东莞、沈阳、长春、上海、武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 春节期间这十大城市的人口变化主要属于A.
8、 国际人口迁移B. 国内人口流动C. 省内人口迁移D. 县际人口流动8. 导致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受传统思想影响B. 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C. 农村经济发展快D. 农村道路设施完善9. 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短暂离开大城市后的影响有改善市民居住条件 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 减轻农村环境压力A. B. C. D. 【答案】7. B 8. A 9.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口移动,学生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点,分析人口移动类型和人口移动带来的影响。【7题详解】春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人们都要回家过年,十大城市人口变化主要是打工人员回答过年,跨过省界,但没有跨过国界属于国内人口流
9、动,选择B。【8题详解】导致这十大“空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受传统思想影响回家过年,A对;这种现象是短时间的,春节过后他们又回到原地方,不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外迁、农村经济发展快、农村道路设施迅速完善等原因造成的,BCD错误。【9题详解】春节期间,大量人口离开大城市,城市人口减少,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劳动力回家,导致部分生产暂时性停滞,对;市民原来住什么地方还住什么地方,没有改善市民居住条件,错误;很多人回到农村,增加农村环境压力,错误,选择B。下图为“我国人口和劳动力人口(15-64岁)增长率变化(含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 我国劳动力人口最大值出现的时间段是A. 198619
10、90年B. 20162020年C. 20202025年D. 20262030年11. 据图推测,20362040年我国的人口状况最可能的是A. 人口总量逐年下降B. 人口出生率低C. 劳动力严重过剩D. 老龄化现象趋缓【答案】10. C 11. B【解析】【10题详解】我国劳动力人口增长率大于0表示劳动力人口增加,从图中可以看出从2026年开始出现了负值,说明劳动力人口出现了减少。而此前一直增加,故20202025年劳动力人口出现了最大值。【11题详解】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低, 2036204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说明人口出生率也低,人口总量保持不变,A错,B对;这个阶段劳动力人口增长率是负值,
11、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减少,且由于持续的时间较长,说明劳动力人口数量已经不足,C错;我国目前的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而20362040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比现在还低,老龄化现象更为严重,D错。我国台湾省的人口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台湾省许多男女的传宗欲望是避开虎宝宝,偏爱兔宝宝,更期待龙宝宝。下图是台湾省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2. 推测台湾省下一轮人口出生高峰期与低谷期可能分别出现在( )A. 2023年、2022年B. 2024年、2025年C. .2026年、2025年D. 2024年、2022年13. 据图可知,2
12、010-2014年台湾省( )A. 人口出生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B. 人口死亡率波动幅度比人口出生率大C. 人口总量先上升、后下降D. 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上升【答案】12. D 13. A【解析】【12题详解】从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行判读。目前人口出生高峰是2012年,低谷期是2010年,再经过12年又会出现一次。12年后,分别是2024年和2022年。故D对,其余选项可排除。【13题详解】考查分析图能力。台湾省人口增长类型是现代型,死亡率很低,要注意材料中所给的台湾出生率受到传统思想观念影响有“虎兔龙现象”。从图中可看出从2010年-2012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增长,反映了人口出生
13、率也在增长,到2013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也下降;到20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说明了人口出生率上升,故A项正确。台湾的死亡率很低,波动不大,但受“虎兔龙现象”影响,人口出生率波动大,B错。当地人口自然增长率始终是正值,反映了人口总量一直是上升的,C项错误。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122013年下降。D项错误。【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下图根据联合国预测资料绘制的,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A. 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
14、移B. 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C. 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D. 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15. 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是寻求( )A. 更高的社会地位B. 更多的休闲时间C. 更高的收入D. 更优的自然环境16. 下列关于人口迁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减轻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B. 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C. 加重迁出地环境压力D. 不利于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答案】14. A 15. C 16. B【解析】【14题详解】根据图中数据进行分析,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从发展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A正确。
15、据图看不出人口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的趋势,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经济发达地区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经济收入。C正确。更高的社会地位、更多的休闲时间、更优的自然环境不是移民外迁的主要动因,AB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随着人口的迁出,利于缓解迁出地的环境压力,促进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利于迁出地人们生活观念的更新,但会造成劳动力流失,对迁入地而言,随着人口的迁入,加剧迁入地就业压力,减轻迁出地环境压力,但会为迁入地提供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
16、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造成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数年龄,是指某时期某地区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位,位于最中间的人的年龄或最中间两人的年龄平均值,中位数年龄以上的人数和以下的人数相等。下表示意我国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中位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 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 )A. 人口数量变化B. 人口合理容量C. 人口平均年龄D. 人口老龄化程度18. 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是( )A. 波动上升,医疗水平B. 波动上升,人口政策C. 波动下降,性别比例D. 波动下降,教育程度19. 未来应
17、对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可行的对策有( )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 完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 大力发展母婴护理产业A. B. C. D. 【答案】17. D 18. B 19. C【解析】【17题详解】年龄中位数将总人口分成两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上,一半在年龄中位数以下。年龄中位数可以反映人口年龄的集中趋势和分布特征,是考察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通常用年龄中位数指标作为划分人口年龄构成类型的标准。年龄中位数在20岁以下为年轻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2030岁之间为成年型人口;年龄中位数在30岁以上为老年型人口。图中1953-2050年人口年龄中位数上升,反映人口年
18、龄有向中老年集中的趋势,年龄中位数能够反映人口老龄化程度,D正确。据以上分析,年龄中位数不能直接反映人口数量变化、人口合理容量、人口平均年龄,ABC错误。故选D。【18题详解】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我国年龄中位数1953-1970年先减小,之后上升,是波动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人口政策,中国20世纪60年代开始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了出生率,进而影响年龄中位数,B正确。故选B。【19题详解】我国年龄中位数波动上升,老龄化逐渐加重。未来应对我国年龄中位数变化趋势可行的对策有渐进式延长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完善医疗、社会保障制度,保障老年人医疗条件;正确。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大力发展母婴护理产业对
19、中国老龄化缓解作用不大,错误。C错误。故选C。【点睛】1962年开始,此前受大饥荒影响的出生率大幅度回弹,1963年甚至达到43.6。中共领导人开始考虑重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62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认真提倡计划生育的指示。“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可婚男性将过剩2400万,贫困地区该问题会更加突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0. 造成我国“婚姻贫困”现象的原因是( )生育率低 区域间经济水平差异 “养儿防老”思想 年龄结构失衡A. B. C. D. 21. 缓解我国“婚姻贫困”的主要
20、途径是( )限制城乡人口流动 适度调整生育政策 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 加强胎儿性别选择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宣传,革新观念A. B. C. D. 【答案】20. A 21. D【解析】【20题详解】“婚姻贫困”是我国在强制性计划生育政策、低生育率及传统生育思想等影响下产生的性别比例失衡现象;我国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生育率低;传统生育思想为“养儿防老”,重男轻女;贫困地区“养儿防老”问题会更加突出,说明该问题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情况不同;年龄结构失衡并不一定导致性别失衡,因此年龄结构失衡不是我国“婚姻贫困”的原因。选A正确。【21题详解】“婚姻贫困”与长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有关,因而要适度
21、调整生育政策;与传统的思想有关,加强宣传,革新观念,应防治胎儿性别选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让老有所养;限制城乡人口流动、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并不能解决“婚姻贫困”的问题。选D正确。人口高龄化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80岁及以上人口占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率越来越高。某课题组研究我囯人口高龄化状况,发现东、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演变速度及増长态势存在差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2. 20102015年,东部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A. 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B. 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C 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D. 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23. 据图中预测,
22、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A. 20152020年B. 20202030年C. 20302040年D. 20402050年【答案】22. A 23. D【解析】【22题详解】图中显示,20102015年,东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高于中部地地区,这与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条件好有密切关系,相对于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老年人生活条件好,医疗卫生条件较完善,利于寿命延长,因此东部高龄人口数量更多,导致人口高龄化率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A符合题意;相对中部地区,东部地区人口众多,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人口老龄化较重,老龄人口基数大,B不符合题意;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自然环境差异不大,且自然环
23、境条件对人口高龄化率影响不大,C不符合题意;与中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经济更发达,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更高,D不符合题意。故选A。【23题详解】读图中人口高龄化率预测值曲线可知,中部地区20152020年人口高龄化率约从17%增长为22%,5年增长了5%,20202030年人口高龄化率约从22%增长为31%,10年增长了9%,20302040年人口高龄化率约从31%增长为39%,10年增长了8%,20402050年人口高龄化率约从39%增长为55%,10年增长了16%,且从图中折线的斜率变化来看,20402050年间中部地区折线斜率最大,因此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20
24、402050年,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年)里指出,到2020年,天津市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450km2以内,天津市常住人口控制在1350万人。这“1350万”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4. 天津市提出的“1350万”被称为“临界点”,“1350万”是指( )A. 环境人口容量B. 人口合理容量C. 环境承载力D. 土地承载力25. 针对天津市的人口状况,天津市今后应该( )A. 挖掘自然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 鼓励无限制生育,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C. 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D. 鼓励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25、【答案】24. B 25. C【解析】【24题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由材料可知,1350万人口是让天津人活得舒服的指标,这表明是指当地的合理人口容量,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25题详解】天津经济发达,面临产业升级改造,不应该积极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故A错,天津应在计划生育的前提下,鼓励生二孩,来缓解老龄化问题,故B错,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是保证人们活得舒服的前提,故C正确,天津经济发达,外来人口较多,劳动力不缺,鼓励移民会带来很多社会问题,故D错。故选C。【点睛】本题
26、总体难度适中,重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下图为西藏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6. 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A. 宽阔的平原地区B. 深切的河谷地带C. 平坦的高原面D. 凉爽的高山地区27. 影响图中城镇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与水源B. 植被与土壤C. 土壤与降水D. 日照与海拔【答案】26. B 27. A【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分布。【26题详解】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由于河谷地带气温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也较发达,所以城镇多分布在深切的河谷地带。选择B项。【27题详解】因为河谷地带海拔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河谷
27、地区降水量不一定多,日照时间相对较短,结合四个选项,可知A项正确。城市的各项活动为竞争城市土地而在空间上高度集聚,形成了各种城市功能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28. 南京市是江苏省的省会城市,其各种城市功能区中,占地面积最广的是()A. 商业区B. 住宅区C. 工业区D. 行政区29. 如果某著名金融公司想要在南京市设立一办事机构,其最佳的选址应首先考虑A. 中心商务区B. 高级住宅区C. 工业区D. 行政区【答案】28. B 29.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要求学生熟悉城市职能和主要功能区的特点。【28题详解】城市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来居住,所以南京市最主要的功能区,占地面积最广的是住宅
28、区,选择B。【29题详解】金融公司付租能力强,而且主要为商业服务,所以其最佳的选址应首先考虑中心商务区,选择A。下图为南方某特大城市居住、工业仓储、商业办公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与城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完成各题。30. 图中、代表的三条曲线分别是A. 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商业办公区B. 居民住宅区、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C. 商业办公区、工业仓储区、居民住宅区D. 商业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工业仓储区31. 下列关于三类土地利用类型相对比例的描述,正确的是A. 4千米范围内,三类用地比例均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B. 47千米,三类用地比例呈现减少趋势,工业仓储用地开始超过居
29、住用地C. 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于工业用地D. 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且居住用地大于商业用地【答案】30. D 31. C【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地租理论,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变化趋势。【30题详解】根据城市地租理论,商业付租能力最高,距市中心最近,对应线。工业付租能力最低,距市中心最远,对应。住宅区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对应线。所以D对。【31题详解】读图判断,在4千米范围内,商业用地比例呈增加趋势,居住用地大于工业仓储用地,A错。47千米,工业仓储用地比例呈现上升趋势,B错。810千米,居住用地相对比例最高,趋势先增后减,商业用地高
30、于工业用地,C对。1119千米,工业用地比例超过商业和居住用地,在11-13千米,居住用地小于商业用地,D错。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各国城市化的特点不同。据图,回答下面小题。32. 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33.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大城市发展的特点是()A. 城市职能单一化B. 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C. 限制重工业的发展D. 积极在新区建设新城市【答案】32. C 33. 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发展。【32题详解】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城市往往由乡村发展而来;而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城市的周围出现
31、卫星城,故选C项。【33题详解】许多发展中国家处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焦,重工业发展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大城市城市职能多样化,出现了郊区城市化城市化的现象,B正确。积极在新区建设新城市是城市化后期阶段,也是大多数发达国家出现的现象。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34.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A. 蒸发量增加B. 地下径流量增加C. 降水量增加D. 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35. 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减少土壤侵蚀 补充地下水
32、增加下渗量解决城市洪灾 解决城市缺水问题A. B. C. D. 【答案】34. D 35. D【解析】【分析】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貌)改变原有下垫面性质;(水文)破坏原有河网系统;(植被)破坏原有环境生态;(气候)改变小气候;(土壤)混凝土全面取代天然表土等产生了大气、水、生态等方面的环境问题【34题详解】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逐渐硬化,使用不透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实际蒸发量减少,对降水量影响不大,故D正确。【35题详解】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伸径流汇聚的时间,缓解城市内
33、涝,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D正确。【点睛】本题以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城市化过程对水循环的影响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人口倒挂”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户籍人口数)的现象。近年来,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海市的外来流动人口明显增多。其中,Q区成为主要外来人员迁入地之一,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6. 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A. 主要为高档住宅集中区B. 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高C. 主要为高科技产业园区D. 加工业
34、和制造业发展迅速37. 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A 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B. 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C. 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D. 城市化进程开始加快【答案】36. D 37. C【解析】【分析】结合材料,上海市的人口倒挂区是指外来人口数量超过本地居民数量的地区,且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属于廉价劳动力。【36题详解】人口倒挂区迁入人员以低学历青壮年为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业和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些迁入人员收入相对较低,主要为低级住宅集中区;劳动力成本比中心城区低。D正确。【37题详解】上海市出现人口倒挂现象,表明该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迁入,C正确;人口倒挂不能表
35、示环境承载力逐渐增大,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有资源、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等,A错误;上海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B错误;该现象表示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不是开始,D错误。【点睛】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人口的迁移,解题的关键是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和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随着我国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人口在城市间的流动越来越频繁。下表为2019年10月12日某城市人口迁入目的地城市排名及出行方式所占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8. 推测该城市最可能是( )A. 石家庄市B. 南京市C. 北京市D. 武汉市39. 随着区域一体化发展,该城市人口流入廊坊市的主要目的是( )A. 从事第二产业B. 从事旅
36、游业C. 返乡探亲D. 返回居住地40. 上海成为该城市人口迁入的首要目的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距离最近B. 经贸最频繁C. 交通最便捷D. 文化最接近【答案】38. C 39. D 40. B【解析】【3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该城市去往廊坊市、保定市的出行方式以汽车为主,公路以短途运输为主,说明该城市距离两市较近,不需要飞机出行,且火车比例较低,该市应为北京,C正确。故选C。【39题详解】廊坊市位于河北省,距离北京较近,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中,工作在北京, 居住在廊坊成为可能,人口出现钟摆式流动,D 正确。故选D。【40题详解】现代社会,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据上题分析
37、可知,该市为北京市,北京和上海一为首都一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间经贸频繁,导致大量人口流动,而交通条件、文化及位置都不是主要原因,B正确。故选B。【点睛】京津冀一体化带来的好处是多方面的,除了空气污染减轻,还能为缓解北京房价高、交通堵、人口过多的大城市病等带来良效。二、综合题。(本部分共4小题,共40分)41. 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读“世界各大洲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1)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么?(2)欧洲西部与其他大洲相比,水旱灾害较少,其原因是什么?(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试简述其原因。(4)南美洲西部是地震多发区,该地
38、区多地震的原因是_。(5)近年来,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化现象严重,试分析该灾害加剧的原因。【答案】(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2)欧洲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较均匀,不易引起水旱灾害。(3)与北美的地形有关,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是平原,有利于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4)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解析】
39、【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各大洲主要灾害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主要灾害的分布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详解】(1)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多时易形成水灾,降水少时晚形成旱灾;且我国季风环流不稳定,有些年份降水偏多,多水灾,有些年份降水偏少,易形成旱灾;我国东部平原区,地势低平,排洪不畅,易形成水灾。(2欧洲西部水旱灾害相对较少的原因主要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受西风带影响,大部分地区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或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不
40、易引起水旱灾害。(3)寒潮能够长驱直入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的原因应从大气环流、地形两方面进行分析。冬季,北美大陆形成较强大的冷高压,在它的推动下,常出现势力较强的寒潮;北美地形南北纵列分布,中部平原贯通南北,对寒潮阻挡作用弱,使得北方冷空气长驱南下,影响北美大部分地区。(4)南美洲西部多地震主要从其板块交界的位置分析。根据板块学说的原理,板块交界处板块活动频繁,该地区正好处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因此地震频繁(5)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的荒漠化主要从自然原因(大气环流和洋流等因素)和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等)方面分析。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气候干燥;过度耕作和放牧、土壤表
41、层缺乏植被的覆盖,造成土地沙漠化严重。42.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其中X、Y、Z分别表示某国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个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_;_。(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_;_。【答案】 (1). A国少年儿童比重大 (2). B国人口严重老龄化 (3). A国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快,导致经济、教育、就业、环境等社会问题,甚至陷入恶性循环 (4). B国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劳力不足,社会
42、负担过重。 (5). A国鼓励生育或移民 (6). B国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增长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不同国家人口年龄结构的判断及人口问题。【详解】(1)读图A国014岁人口比重为60%,少年儿童比例大,人口增长快;B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50%,老龄化严重。(2)A国的人口问题是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大,导致人口增长过快,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人均资源减少,就业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下降。B国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对人口增长的影响是导致死亡率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3)针对发展中国家少年儿童比重过大,人口增长过速,主要通过实
43、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方式解决。针对老龄化问题,发达国家主要是通过鼓励生育和接纳外来移民等途径解决。【点睛】人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方法(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a、b、c。(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个箭头,如上图的e、f、g。(3)读出箭头e、f、g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为27%,1564岁约为56%,65岁及以上约为17%。(4)验证一下三个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43.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例、为四大功能区,表
44、示图中下列功能区的序号依次是:商业和住宅区_;工业区_;科技开发区_;重点环境整治区_(2)分析图中化肥厂、石油化工厂等布局不合理的原因。(3)为了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在重点环境整治区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案】(1);(2)这些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靠近商业和住宅区;位于7月盛行风的上风向,会污染商业和住宅区等;会污染河流水质(3)关停搬迁污染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大环保设备投入,达标排放;设立绿化(防护)带;推行清洁生产(任意四点)【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城市污染整治、城市道路合理规划,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详解】(1)读图,根据图示,商
45、业住宅区适宜靠近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对应。工业区也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对应。科技开发区就靠近大学城,对应。预留工业环境功能区分布位置,要重点进行环境政治,对应。(2)化肥厂、石油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不适合在河流上游、上风向;石油化工厂靠近商业和住宅区,会带来较严重污染;化肥厂、石油化工厂位于7月盛行风的上风向,会污染商业和住宅区等;化肥厂接近上游会污染河流水质。因此布局不合理。(3)重点环境整治区里的工业是有严重大气、水污染的重工业,且又位于夏季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对城市大气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整治的措施一是把它搬走;二是进行技术改造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三是推行清洁生产把污染物再生
46、资源化;或在该区与城市之间设立绿化(卫生防护)带以减少其对城市的影响。44.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地坑院(图)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其建造技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地坑院是向下深挖土层而建的,多分布在平坦的黄土塬面上。地坑院窑洞内冬暖夏凉,院心往往会栽种一株树冠高出地表的高大落叶乔木,院内还挖有一口深井。近年来,地坑院数量不断减少。(1)推测地坑院院心栽种高大落叶乔木的主要作用。(2)说明地坑院院内多挖有一口深井的原因。(3)分析近年来地坑院数量不断减少的原因。【答案】(1)可以警示行人此处有坑,防止行人坠入;落叶乔木夏季遮荫纳凉;冬季可让阳光进入,有利保暖。(任答2
47、点即可)(2)可排水防涝;蓄水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 (3)地坑院光线昏暗,通讯信号不佳,通风、排烟排水不便,夏季潮湿,居住条件差;外出务工定居人口增多,地坑院被废弃,年久失修塌陷;砖瓦结构房屋不断替代地坑院;人口增长,为缓解耕地短缺,填埋地坑院,退宅还耕等。(任答3点)【解析】【分析】豫西黄土高原地区地下水位较低,地下挖坑,四壁凿润,这种民居形式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属于半干旱性气候,凉爽干燥,四季分明,降雨量偏少;很少有大暴雨发生。【详解】(1)“地坑院”是古代人们的一种穴居建筑,人们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地坑院”的正中面栽种一棵大树,树冠露出可防外人跌入,起到安全警示的作用。栽种高大落叶乔木利于地坑院夏季遮荫纳凉;高大落叶乔木冬季落叶可让阳光进入,有利地坑院保暖。(2)“地坑院”是人们在在深坑的四壁开凿洞穴用来居住,易积水,因此院内多挖有一口深井,可以可排水防涝;当地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深井可以蓄水储水,缓解水资源短缺。(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地坑院占用土地过多,本着“退宅还耕”的要求,为缓解耕地紧缺,开始填埋地坑院。地坑院位于地面以下,光线昏暗,通讯信号不佳,不便于联系;通风、排烟排水不便,夏季潮湿,居住条件差,影响身体健康;当地经济落后,外出务工定居人口增多,地坑院被废弃,年久失修塌陷;经济发展导致砖瓦结构房屋不断替代地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