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20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曲折(一)已考视角1命题点:60年代国民经济调整(2019高考海南卷)1963196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约11%;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燃料、原材料工业建设的步伐加快。上述变化反映了 ()A经济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改变B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就C合作化运动促进了生产力发展D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解析:据材料可知,19631965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发展迅速,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就的实际相符,故选B项;材料主要是经济结构变化而不是所有制变化,排除A项;合作化运动是19531956年,时间不符,排
2、除C项;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步解决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D项。答案:B2命题点:“一五”计划(2019高考江苏卷)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解析:B对:1957年我国的“一五”计划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A错:“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C错:我国的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491952年。D错:
3、“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答案:B3命题点:“一五”计划(2018高考全国卷)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解析:A项与题干出现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中“开始”说法有误,故排除;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对矿产资源需求极大,漫画反映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故D项正确。答案:D4命题点:女性积极
4、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2018高考全国卷)下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解析:材料只是提及建设社会主义,无法体现以工业化为中心,故A项错误;由材料“1956年”可知三大改造完成后,要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由材料“奶奶的尺”“阿姨的尺”可知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故B项正确;人民公社化运动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漫画中只是提及“奶奶”和“阿姨”的作用,无法体现城乡差别,故D项错误。
5、答案:B5命题点:建国初期社会矛盾的变化迫切需要健全法制(2018高考全国卷)1956年,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解析:A项时间不符,故排除;1949年组建新政权的任务已经完成,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1956年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国内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材料法制建设推动经济建设,与国内主要矛
6、盾的变化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依法治国才全面实行,材料与政治体制改革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C6命题点:“一五”计划的背景(2015高考全国卷)如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 ()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美国和英国早就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工业基础相当薄弱。由图示信息可知,中国的钢、生铁、发电量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英快,有的指标甚
7、至超过美国和英国好几倍,这符合当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实际,故选A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故B、D两项说法错误;1958年中国在“左”的思想指导下掀起“大跃进”运动,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C项。答案:A7命题点:“一五”计划与粮食供应政策的关系(2014高考全国卷)“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8、题干材料反映了“一五”计划期间的粮食计划供应问题。粮食供应不涉及工商业改造,故排除A项;“一五”计划期间没有发生大规模自然灾害,故排除C项;国民经济恢复在1952年年底已基本完成,故排除D项。答案:B8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2014高考全国卷)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 ()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解析:“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
9、场”,对于A项“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农村的政权建设”、D项“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不会起到促进作用。粮食的统购统销本身就是国家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据此判断C项正确。答案:C(二)待考视角9命题点:“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的发展读表,表中数据主要体现了 ()“一五”计划主要轻工业产品产量指标表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棉纱361.8万件500万件138 棉布11 163.4万匹16 372.1万匹14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214面粉299万吨467万吨156盐346万吨593.2万吨171A.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特点B重点建设、兼
10、顾民生的指导思想C已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D农业领域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完成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轻工业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以得出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在“一五”期间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结合所学“一五”计划中除了轻工业发展,重工业也取得显著提升,故B项正确;这一时期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表格无法反映农业领域生产关系社会改造的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B10命题点:苏联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建设的影响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促进这一
11、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应当是()A苏联模式的影响B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C西方国家的封锁 D计划经济体制的优势解析:根据材料“1953年国家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并宣布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过渡以后,到1956年底,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最终形成了以指令性计划为主、指导性计划为辅的计划经济体制”可以看出苏联模式对中国经济建设影响很大,故A项正确。答案:A11命题点:十年探索时期对经济建设问题的应对措施1962年2月,七千人大会在北京召开。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经济发展措施,包括:压缩基本建设规模,降低工业发展速度,精简职工人数,压缩教育事业规模等。这些措施 ()A确立了“八字方针”B清除了“左”倾错误C反
12、思了“三面红旗”D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解析:因为“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的“三面红旗”造成了19591961年三年严重的经济困难,1962年的七千人会议是反思“三面红旗”的,故C项正确。答案:C12命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明确指出:“新的工业大部分应当摆在内地,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并且利于备战,这是毫无疑问的。”据此说明当时国家 ()A提出西部大开发经济发展战略B注重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C解决了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D看中内地、西部工业发展的优势解析:内地,不仅仅指代西部地区,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工业布局逐步平衡”,有利于缩小地区间差距,故B项正确;有利于解决工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并非“解决了”,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使工业布局逐步平衡”“利于备战”,得出是出于工业布局平衡和备战考虑,故D项错误。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