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写作 学习仿写仿写,就是模仿某些文章的立意、布局、表现手法等来写文章。想要写出好的仿写作品,“勤读多写,注重积累”是基础,“一课一练,持之以恒”是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写作点拨1.模仿结构。如背影的详略安排。作者用了主要的篇幅对父亲的外貌、动作进行详细描写,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真情。而略写部分,如“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寥寥数语,一个复杂的背景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文章悲凉深沉的气氛也就此展开。2.模仿技巧。如安塞腰鼓中“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2、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喻体放在本体前面,突出喻体,渲染了安塞腰鼓的“野性”。需要注意的是:1.仿写主要是仿写例文的写作结构、顺序或方法,绝不能照抄内容,也不能改头换面。2.仿写前要认真研读例文,理解内容,总结例文的写作结构和方法,然后再仿照例文考虑自己的选材、布局和表达。3.仿写的题材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不可生搬硬套。要在叙述顺序或表现手法上符合例文的样子,其他的方面可以大胆创新,不受约束。例文引路看 戏“粽子糯米包,五月端阳到。扬州城十二门,四水关六吊桥,瘦西湖内龙船摇”我在外婆的村庄生活了十四年,虽只看过一场草台子戏,至今却记忆犹新。【旁批】开篇点题。仿照社戏
3、,开篇交代了民间风俗,富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为下文做铺垫。外婆家住后庄西头,村子口有个公用的打谷场,一到农忙收获稻麦时节,打谷场上热火朝天,家家户户收起的庄稼,都放在那里。平常这里也不停歇,是村里公共的娱乐场所。暑日里,西边的日头刚刚斜落,热气还未消散,屋内闷人得很,庄户人家不愿待在屋里,三三两两地端着饭碗走到打谷场上,在这里吃饭时吹吹牛,心里也凉爽,仿佛饭也会吃得格外香。麦场还有一个独特的用处,按庄上的风俗,无论红白喜事,都要搭台唱戏。这大块空地自然也被充分利用,有了用武之地,再加上庄里大都是本家,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了,看戏时,台上台下分外融和。草台搭在了前庄村口,看戏得走到东头过
4、桥到前庄。外婆家晚饭吃得迟,等我出来时,我的玩伴们都早已过去了。外公从厢房里扛了条长凳,慢悠悠地朝着场上走去。我搬起自己的小板凳,急匆匆往桥头跑,留下屁股后慢慢走着的外婆的叫喊声。日头完全落下去了,月光照得小路格外皎洁,黑黢黢的草垛里虫子着急地叫着,仿佛在催促人们赶快去场上进行他们的盛会。不知谁的一声兴奋的叫喊,惊起了树梢上的鸟,它们呼啦一声向野外飞去。零零星星的乡村灯火,更显出打谷场的热闹,我愈加兴奋激动,加快了自己的步伐。景物描写,给人以美的感受,衬托出去看戏时的愉悦心情。到了打谷场,戏已经鸣锣开场了。村民的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一度高过了唱曲声。我望着黑压压的人群,举着板凳,在人缝中见缝插
5、针,小心地寻找着玩伴们。“锅前灶后细寻找,仍然不见我狸猫。心儿急,放声高,左邻右舍细听好,谁人见到我家猫乔奶奶乔奶奶四面八方将猫找!”此时我的心情就好像那戏里的乔奶奶,她找的是猫,而我找的是人。“刘二,这儿!这儿,刘二!”见到何三在叫我,我的心倏地轻松了下来,身体也嗖地钻到了他身边。见到何三,也就离“大部队”不远了。他一边走,一边告诉我这出戏是乔奶奶骂猫。我、何三、冯四和朱裳躲到了戏台下,悄悄躬身进了后场,猫腰躲在一处草垛后面。这边的戏棚子里进进出出的都是人,有的拿衣服,有的拿斗篷、坎肩、箭衣甚至有的手里拿了三件,腰上缠的、肩上挂的、头上戴的旁边摆着一堆的刀叉斧钺棍棒,看得我们男孩的心里直痒痒
6、。何三趁人没在意,偷偷拿了一把三尖两刃刀耍了一通,好不威风。他过足了瘾,童年玩伴一起看戏的场景描写,一方面表现看戏人数多,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与童年玩伴之间深厚的友谊。我们又跑回了前场,听到旁边的大人在讲上回的戏:“这个老太婆狠呢,对亲生骨肉也没它亲!”“一年不还骂三年,三年不还骂九年,三九二十七,九九八十一,一天到晚骂不歇,看你着急不着急!”听乔奶奶这一骂,观众都惊住了,我们更是心里毛毛的,想着偷玩刀的何三会不会被指桑骂槐,吓得赶紧跑出了麦场。许多年过去了,我还心念着乔奶奶是否找到了她心爱的狸猫。点明中心,写出“我”对“看戏”的怀念,也表现出对美好童年的怀念。名师点评:本文模仿社戏可谓惟妙惟肖。题目是看戏,却并不实写看的是怎样一部戏,而是借看戏前后故事的叙述,表现难忘的童心童趣,这样的构思与社戏何其相似。看戏前急切心情的渲染,去看戏路上的景物描写,让我们不由得又会想起社戏。本文除了模仿,还有创造。文章最精彩之处,当是把戏里戏外串起来写的两个片段。写作实践朱自清的春语言生动优美,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请你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仿写其中的某个片段。【思路点拨】1.找出所选片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2.找出作者描写“春”时所写到的相关景物或事物,分析这些景物或事物之间的联系。例文略。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