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0008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全国统考)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7讲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罗仲辉印刷史话中记述:“各地书坊按照朝廷颁布钦定历书的月份朔晦和节令变化翻刻印刷,往往还有对全年的旱涝灾情、农事丰歉、瘟疫饥馁的预测,很受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的欢迎。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导致日期有误差,甚至发生争执而对簿公堂。”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材料中“翻刻印刷”指活字印刷B印刷业开始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C印刷行业有商业化、市场化趋向D书坊实为朝廷控制的官营手工业解析:根据材料各地书坊为迎合农民和市井工商业者,往往会对旱涝灾情等大众关注的事物预测,而且还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都是为了迎合市场以图利,故选C项;按常

2、理看历书的形式决定雕版印刷更方便,排除A项;“书坊往往在朝廷历书未颁之前争相编印”表明有编有印,未体现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排除B项;“书坊争相编印”表明不是朝廷控制,排除D项。答案:C2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难经本草经,数学的算经十书,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A项正确。答案:A3中国古代天文学认为天

3、是一个有意志和情感的、至高无上的存在者,以某种神秘的方式与地上的人事发生关联,于是了解天象、破解天意成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这一倾向导致古代天文学的发展 ()A缺失探究天体运行规律的科学精神B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C崇拜上天忽视自然而极具神秘色彩D为专制政治服务与生产实际相脱离解析: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被统治者控制,成为其维护统治的手段,导致我国的天文学研究缺少科学精神,故A项正确;题干材料说明我国的天文学研究是为统治阶级的需要,不是专注于对“天时”“农时”的关注,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中并未体现对自然的态度,故C项错误;我国古代的天文学研究也为农业生产服务,故D项错误。答案:A4两千多年

4、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B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循C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D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可知遵循了自然规律来总结节气,故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题干材料,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体现“重农抑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意思是“二十四节气”指导农业生产,并不是说农业生产具有可控性,故D项错误。答案:A5汉

5、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 ()A理念发生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C具有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解析:题干材料涉及中医方剂名的变化,未涉及理念的变化,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由“汉代大小青龙汤”到“宋代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可知深受主流思想影响,故B项正确;C项符合汉代,不符合宋代,故C项错误;主要关注人的品行有一定表现,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答案:B6下表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

6、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中医针灸2010年11月中国珠算2013年12月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解析:题干材料只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未体现出技术先进的特点,故A项错误;从题干材料中申遗科技类涉及纺织、制纸、印刷、珠算、针灸等门类,都是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可知反映的是古代科技实用性强的特点,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涉及门类众多,未体现科技体系完整,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科技不具有注重实验的特点,故D项错误。答案:B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7、”“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这些诗句表明中华民族历来具有 ()A勤劳勇敢的精神 B艰苦奋斗的精神C耕读情怀 D家国情怀解析: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和耕读情怀,故A项、B项和C项错误;“哀民生之多艰”“家祭无忘告乃翁”“一片丹心图报国”“苟利国家生死以”体现了对国家民族的热爱,故D项正确。答案:D8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仙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 ()A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B文学的

8、内容在不断变化C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D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的社会地位低下,故A项错误;文学内容的变化是现象,题目考查的是现象反映的实质,故B项错误;材料“唐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仙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说明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弱化,这是受到了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故选C项,男主人公身份的变化不能体现社会等级观念的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C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郭守敬编订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之大成元代科技成就全面领先世界B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随后与湖北汉剧

9、融合,形成京剧。后来涌现了程长庚、谭鑫培等著名艺人同治、光绪年间,京剧走向成熟C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完全取代了雕版印刷D明清小说的蓬勃发展市民阶层兴起解析:A项从郭守敬的成就不能推断它在世界上的地位,故A项错误;B项由京剧著名艺人的涌现,可以推断出京剧走向成熟,故B项正确;由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不能推断雕版印刷术的消亡,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兴起是明清小说蓬勃发展的原因,D项颠倒因果关系,故排除。答案:B101926年,王国维先生作桐乡徐氏印谱序指出,近代出土的兵器、陶器、玺印、货币等古物上的六国文字(见下图),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这实际是那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这

10、反映出()A小篆是战国时期各国通用文字B战国文字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C夏商周历史都有传世文献可证D战乱导致了部分区域文明消失解析:由材料中六国文字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属于当时当地的通用文字,说明战国文字还未统一,存在多元化发展现象,故选B项;由材料内容可知六国通用文字并非小篆,排除A项;材料未说明夏商周的历史是否有传世文献,且根据史学常识可知夏历史未有传世文献考证,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六国文字与殷周的古文、秦国的文字和秦统一后的小篆不同,未说明部分区域文明的消失,排除D项。答案:B11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

11、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解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中国山水画的特点,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可以得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意在笔先,以形写神”,故B项正确;“笔意奔放,体势连绵”说的是草书的结构特点,故C项错误;“真景实现,返璞归真”更多的是一种写实的手法,故D项错误。答案:B12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

12、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B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C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D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提供的信息判断,清廷的做法客观上为京剧产生提供了空间,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C项正确;使京剧在当时具有雅俗共赏性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改变了戏曲的教化和娱乐功能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北京是印刷中心。中央政府印书事属内务府,所刊本均称“内务本”。康熙、乾隆时代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到封建时代的顶峰,两帝均致力于文化事业。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

13、武英殿设修书处,掌管刊印装潢书籍。所刊书为“武英殿本”,简称“殿本”。殿本书甚多,如今流传的重要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水经注等大部分著作都有殿本,殿本校刊、写刻、纸墨均精,为木版书中上品。清代北京城内除了内府官刻外,还有许多书坊刻书,所刻除一般经史和八股文试卷外,还刻小说、民歌、俗曲、鼓词、字典、法律、医书及初级满文课本等。苏州因地方经济发达,自明代以来即为出版印刷业的中心之一后起的有广州,当地从事海外贸易的富商注重文化事业,开设书坊刻书。佛山镇印书业是清末才兴起的,开始用木版印制,后多用石印和铅字机印刷。佛山版多为通俗小说,这是近代市民社会的需要。摘编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印刷术的出

14、现有时被看作是现代世界的首次民主革命。这种观点突出了印刷术本身具有的对权威的挑战;任何压抑民众的政权都清楚,文字非同小可到16世纪末期,肯定有很多欧洲王室成员和主教们希望印刷术不应那么普及,因为作为印刷术奉献给世界的第一个奇迹的社会运动就是宗教改革;对天主教会宗教权威的成功挑战,其影响至今还在改变这个世界确实,对许多社会学家而言,特别是对马克思韦伯来说,宗教改革如同其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所说的那样,产生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摘编自玛丽伊万丝社会简史现代世界的诞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印刷业的特点,分析清代印刷业兴盛的原因。(2)根据材料

15、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印刷术的历史作用。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进行划分层次,分别从地域分布状况、印刷业的主办形式、印刷的题材、印刷业的内容、印刷技术等方面进行归纳概括。第二小问原因,也从材料中进行归纳,即从政府的重视、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印刷技术的发展等方面。(2)结合所学从促进教育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思想、市民阶层需要、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1)特点:印刷业分布广泛;形式上官办(殿本)、私办(书坊)均有;印刷内容覆盖面广;印刷水平(印刷技术)高超。原因:政府(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商品经济)推动印刷业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与市民

16、文化的发展需求;印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2)作用:普及文化教育;促进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发展(或答推动社会变革);有利于解放思想(或答向权威挑战);满足市民阶层需要(或答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为明朝画家丁云鹏(15471628年)的想象画三教图。画中的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左边的孔子儒雅敦厚,循循善诱,正发表言论;右下的老子谨慎而善辩,他注视着对方,似乎准备随时发问;居中的红衣罗汉双目低垂,安详而平静,从他紧锁的眉头可以看出他已沉于思索之中。这一情景正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推崇“儒家治世、

17、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的现状。画作的人物造型也脱离了以往宗教程式化的因素,有了世俗化的倾向,体现了明后期文人画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解读材料,提取此图画中包含的任意一个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根据材料提取信息。根据三教图,“孔子、老子、红衣罗汉正同坐于树下在探究玄理”,可以提取: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进行论述。如:宋明理学吸收佛、道思想,通过佛道思想寻求精神寄托等。最后,对这一现象作简要总结。如:三教在相互辩驳中逐渐融合,成为中国古代思想的主流。答案:示例一:信息:此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儒、道、佛三教合一的思想状况。(或明朝时本土的儒道与外来的佛教和谐共处)说明:宋明理学思想融合了佛、道的大量思想和修行方法,使三者关系密切起来;明代三教合一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统治者利用宗教思想麻痹人民群众、巩固统治,推动了三教走向合一;百姓从宗教思想中去寻求精神寄托。示例二:信息:明代绘画具有世俗化倾向。说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其注重表现个性的风尚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绘画从高雅艺术逐渐走向平民化。(考生如选取其他信息,如:表达了作者对佛、道思想的膜拜以及对儒家学说的尊崇;明代的宗教观影响到了绘画。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