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9778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2014版高中生物《复习方略》福建专用 课时提升作业(十八)必修2 第3章 第1节.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提升作业(十八)(45分钟 100分)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四种病毒中,遗传信息贮存在DNA分子中的是()A.引发禽流感的病原体B.烟草花叶病毒C.T2噬菌体D.引起AIDS的病原体HIV2.20世纪30年代之前,人们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但通过实验充分证明了DNA才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遗传物质DNA的实验发现的表述,正确的是()A.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烟草花叶病毒的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

2、实验、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的实验B.要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必须设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C.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D.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3.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在细菌体内合成蛋白质的错误叙述是()A.原料和酶来自细菌而模板来自噬菌体B.模板和酶来自噬菌体,核糖体和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C.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氨基酸原料来自细菌D.指导蛋白质合成的DNA来自噬菌体,核糖体、氨基酸原料和酶由细菌提供4.(2013哈尔滨模拟)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

3、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35S5.(2013长春模拟)完成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后,一些科学家认为“DNA可能只是在细胞表面起化学作用,形成荚膜,而不是起遗传作用”。同时代的生物学家哈赤基斯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了一种抗青霉素的突变型(记为抗S),提取出它的DNA,将DNA与对青霉素敏感的R型菌(记为非抗R)共同培养。结果发现,某些非抗R型菌已被转化为抗S型菌并能稳定遗传。下列关于哈赤基斯实验的分析中,

4、错误的是()A.实验证明:细菌中一些与荚膜形成无关的性状(如抗药性)也会发生转化B.抗S型菌的DNA中存在抗青霉素的基因和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C.实验结果表明:上述对肺炎双球菌离体转化实验所得结论的怀疑是错误的D.非抗R型菌转化为抗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6.(2013芜湖模拟)为证明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T2噬菌体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如下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下列关于本实验及噬菌体、细菌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

5、盐B.若要达到实验目的,还要再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C.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7.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哪种()8.(2013温州模拟)S型肺炎双球菌菌株是人类肺炎和小鼠败血症的病原体,而R型菌株却无致病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肺炎双球菌利用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B.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C.S型菌再次进

6、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中某些基因的表达D.S型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仍然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9.(2013华安六校联考)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A.RNA甲和蛋白质乙 B.RNA甲和蛋白质甲C.RNA乙和蛋白质甲 D.RNA乙和蛋白质乙10.(能力挑战题)(2013泉州模拟)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若b中含有放射性,说明与过程中培养

7、时间的长短有关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二、非选择题(包括2小题,共50分)11.(24分)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等人为了弄清“转化因子”为何物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作用实验。他们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将其分别加入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培养,主要过程如下图所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将A、C过程的预测结果参照图解填在图中空格内。(2)写出A、B、C的实验结果表明的问题:A. 。B. 。C. 。(3)综上所述转化因子就是 ,_才有转化作用,从而证明_。(4)某同学通过学习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认识到,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原因是

8、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在发挥作用,那么反过来R型细菌能使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吗?他模仿格里菲思等科学家的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即探究R型细菌是否有转化因子。将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将加热杀死后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正常。将S型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实验结论:R型细菌体内没有“转化因子”。该同学的实验有不足之处,请尝试说明理由。_。12.(26分)(能力挑战题)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1)写出以上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第一步:_。

9、第二步:_。(2)以上实验结果说明_。(3)某科研小组为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一、实验原理:略。二、实验目的: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三、材料用具:显微注射器、禽流感病毒的核酸提取物、活鸡胚、DNA酶、RNA酶等。四、实验步骤:第一步:取活鸡胚均分两组,分别标号A、B。第二步:用显微注射技术,分别向A、B两组活鸡胚细胞中注射有关物质。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A、B两组。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分别从A、B两组鸡胚中抽取样品,检测是否产生禽流感病毒。请将与实验相关的内容填入下表:注射的物质实验现象预测(有无禽流感病毒产生)相关结论(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

10、)A组:_是遗传物质_是遗传物质B组:_是遗传物质_RNA是遗传物质从注射的物质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从实验结果的检测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答案解析1.【解析】选C。流感病毒、烟草花叶病毒、HIV的遗传物质都是RNA,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2.【解析】选B。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必须设法将蛋白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提出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具有“转化因子”,艾弗里等的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3.【解析】选B。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

11、板,利用细菌的原料、场所等复制自身的DNA、合成自身的蛋白质外壳。4.【解析】选B。噬菌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中含有C、H、O、N、P,而蛋白质含有C、H、O、N、S。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中,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没有进入细菌内,只有DNA进入细菌内,并以细菌的化学成分为原料(氨基酸、核苷酸)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DNA。合成子代噬菌体所需的原料中无放射性元素,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放射性元素为3H、15N、32P。5.【解析】选D。抗S型菌的DNA中同时具有控制荚膜合成的基因和抗青霉素的基因。非抗R型菌是因为直接获得了抗S型菌的相关基因才转化为抗S型菌的,所

12、以转化为抗S型菌并不是基因突变的结果。6.【解题指南】(1)考查实质: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分析。(2)解题关键:分别用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形成相互对照。噬菌体、大肠杆菌均为非真核生物,无染色体,其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解析】选B。从题干中可知,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因此本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让噬菌体侵染的大肠杆菌的,其内的营养成分中不能加入32P。根据题干中给出的实验目的,是要探究蛋白质和DNA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是一个“不知”结果的探究性实验,因此,两组相互对照,都是实验组。噬菌体和细菌都没有染色体,也没有等位基因,所以都不遵循遗传定律。

13、本组实验离心后得到的B(上清液)中正常情况下也会出现少量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培养时间较短,有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入大肠杆菌,仍存在于培养液中,也可能是培养时间过长,噬菌体从大肠杆菌体内释放出来造成的。7.【解析】选B。无毒性的R型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转化为有毒性的S型细菌。S型细菌数量应该先增加后稳定;开始小鼠的免疫能力较强,R型细菌数量减少,后来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R型细菌逐渐增加后稳定。【方法技巧】两种肺炎双球菌在小鼠体内的数量变化(1)适量的R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减少,最后几乎降为0,原因是小鼠具有免疫系统,能将少量的R型细菌清除。(2)适量的S型

14、细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有毒,会使小鼠的免疫力大大下降。(3)适量的混合菌注入小鼠体内,数量都会增加,因为S型细菌的存在,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使R型细菌的数量也增加。(4)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正常的R型细菌混合注入小鼠体内,R型细菌数量会暂时下降,但一旦S型细菌的DNA将R型细菌转化成有活性的S型细菌,小鼠的免疫力会崩溃,接下来两种细菌的数量都会增加。8.【解析】选C。肺炎双球菌利用自己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S型菌与R型菌致病性的差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S型菌再次进入人体后可刺激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使其中的某些基因表达;S型菌的DNA用相关的酶水解后,不再有DN

15、A,就不会使R型菌发生转化。9.【解析】选B。由于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的病毒丙的遗传物质核酸是病毒甲提供的,所以其子代病毒就是由RNA甲及其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甲组成的。10.【解析】选C。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DNA进入大肠杆菌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理论上沉淀物b不具有放射性,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大肠杆菌表面,随大肠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所以沉淀物中出现放射性,这与培养时间的长短无关,而且该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1.【解析】(1)艾弗里等人进行的转化实验,称为体外转化实验。其过程是将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多糖等分离开,单独、直接地去感染R型细菌,

16、只有DNA具有转化作用,因此A、C均为只有粗糙型细胞。(2)A、B、C的实验结果依次表明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DNA有转化作用、DNA降解物没有转化作用。(3)由实验分析知转化因子是DNA,而且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才能行使其遗传功能。(4)分析该实验设计的思路和方法,依据该同学的实验的不足之处可以提出下列理由:a.组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不能证明S型细菌没有转化为R型细菌。因为即使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另一部分未转化的S型细菌仍会导致小鼠死亡;b.即使知道了小鼠体内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这种转化作用是不是R型死细菌所起的作用仍然无从知晓,也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突

17、变。所以,该实验逻辑推理过程错误,科学性欠佳。答案:(1) A. C.(2)蛋白质没有转化作用DNA有转化作用DNA降解物没有转化作用(3)DNADNA只有保持分子结构的稳定性DNA是遗传物质(4)a.组的小鼠患败血症死亡,并不能证明S型细菌没有转化为R型细菌,因为即使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另一部分未转化的S型细菌仍会导致小鼠死亡;b.即使知道了小鼠体内有部分S型细菌转化为R型细菌,这种转化作用不能确定是否是R型死细菌所起的作用,也可能是其他因素造成的,如突变。所以,该实验逻辑推理过程错误,科学性欠佳12.【解题指南】(1)知识储备:病毒营寄生生活,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35S标记蛋白

18、质外壳,32P标记DNA。搅拌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并分层。(2)解题关键:由图例中上清液放射性强判断出该实验是利用同位素35S标记蛋白质外壳后来侵染大肠杆菌。明确实验目的是探究禽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因此利用酶的专一性设计对照实验。【解析】(1)由图解分析知,图示实验是利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因此实验的操作步骤中的第一步是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第二步是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2)实验结果说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3)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对照原则。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酶的专一性,从实验结果的检测看,该实验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是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答案:(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把35S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内(3)A组:核酸提取液+DNA酶有RNA无DNAB组:核酸提取液+RNA酶有DNA无酶具有专一性核酸控制生物的性状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