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物体的浮与沉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密度计、潜水艇、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2.观察物体的浮沉现象,学会由现象分析其本质,之后总结规律;3.了解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学会用沉与浮的知识解决与浮力有关的知识。重点:正确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物体下沉、悬浮、漂浮的原理难点:结合物体的密度、液体密度理解浮沉条件及密度计、潜水艇、热汽球、轮船的工作原理教具:烧杯 水 小空瓶 密度计2支 盐水 农作物种子 潜水艇模型酒精灯塑料袋 火柴、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实心橡皮泥、硬币等教法:观察法、 分析法、 实验法、 自学指导法、 讲授法、 练习法、 讨论法等课时安排:
2、1 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浮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2.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什么?二、导入课文我们都知道泡沫或木头被压入水中,放手后要上浮铁块在水中要下沉潜水艇或鱼儿在水中就更自由了,可以下沉,又可上浮,还可以停在水中任一浓度处,那么,物体是怎样实现浮沉的?这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一) 物体的浮沉条件实验探究A:怎样使物体上浮或下沉猜一猜:把一些物品,如橡皮泥、硬币、泡沫塑料、小玻璃瓶和自备的各种小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它们如何运动?试一试:通过动手探究得出结论:上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密封的小玻璃瓶、蜡块下沉的物体有:实心橡皮泥、硬币、内装许多配重的小玻璃瓶1、那么物体的浮沉要什么条件呢?请
3、看浮沉的现象,想一想,说出你知道的一些浮沉现象,并与同学交流2、让学生自己总结物体的浮与沉的条件得出:物体的上浮或下沉是由重力和浮力的相互关系决定的。因此,使物体液体中上浮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减小重力。如,减少玻璃瓶中的配重、或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将实心物体挖成空心;其二是增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如,增大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或增大液体的密度(向水中撒盐)。所采用方法的实质是:改变了物体的重力或浮力。实验探究B: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首先根据活动(一)实验结论:可以通过改变物体所受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来控制物体的浮与沉来提出问题。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探究物体浮沉的条件。设计实验方案:测出浮力和重力进行比
4、较。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水、小瓶、配重物。本活动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自主探究归纳出物体的浮沉条件。本活动中物体和重力是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来的。它是影响本实验准确度的主要因素。3、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其浮沉取决于它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1) 当浮力大于重力时,物体上浮;(2) 当浮力等于重力时,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3) 当 浮力小于重力时,物体下沉;4、物体的上浮与下沉都是不平衡状态,下沉的最后物体将处于平衡状态,此时浮力与底面的支持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上浮的最终结果是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此时浮力与重力相等并结合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讨论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结论:当物体所受重力大于浮力时,
5、物体下沉;当物体所受重力小于浮力时,物体上浮;当物体所受重力等于浮力时,物体漂浮。这就是物体浮沉的条件。(二)沉浮条件的应用1、密度计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的密度工具。用密度计测量液体的密度时,它报受的浮力总是等于它受到的重力。2、盐水选种选取饱满、结实的种子,我国农民常常采用盐水浸泡法来选种。3、潜水艇的运用4、热气球、孔明灯(三)探究活动1、让学生举例,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利用浮力解决问题的实例,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2、补充作业:你煮过饺子吗?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下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反凉的熟饺子放入锅中,又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三).小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知识,强调重要内容及注意事项,特别强调要从受力分析的角度让学生弄清分析密度计、潜水艇等的工作原理。(四)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