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9592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2020.1一、单项选择1.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分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出A. 宗法观念使国家长盛不衰B. 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C. 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D. 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材料可知“封建”即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与残留的氏族势力妥协,从而达到巩固国家政权,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思想,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封建”的作用,不是血缘政治的特点,B错误。材料没有体

2、现贵族特殊的政治地位,C错误。【点睛】西周通过分封功臣、宗亲的手段扩大了自己的统治区域的制度是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2.据统计,唐代官绅墓葬中,80%的墓志署名只写官衔,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署名,不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多数署郡望。这说明了A. 民族交融淡化了族群之间的差异B. 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C. 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D. 藩镇割据摧垮了世

3、代荫袭的家族【答案】B【解析】由于唐代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软官绅墓葬中大多墓志署名只写官衔,极少写郡望,故B正确;民族交融与门阀士族衰落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大一统局面改变人们的家国意识,故C错误;藩镇割据并不是世代荫袭的家族衰落的主要原因,故D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仅有8%的以郡望世家大族的籍贯族源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科举制度导致旧的门阀士族衰落的角度出发,即可得出正确答案。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纵论汉唐宰相制度的差异时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需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

4、先由政事堂开会决议,送进皇宫画一欶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则材料说明A. 宰相权力被分散削弱B. 皇帝权力被严格限制C. 机构设置重叠,官员冗滥D. 政事堂不掌握实际的权力【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指出在汉代宰相是首长制,权力大,而到了唐朝,则成为委员会制,宰相需要在政事堂议事,这体现了宰相的权力逐渐被削弱,故A正确。在封建王朝,专制集权主义在不断的加强,而不是被削弱,故B错误。材料只是描写了政事堂,没有体现机构重叠的含义,故排除C。材料中指出政事堂是最高的议事机构,是宰相议事的部门,材料没有涉及是否掌握实际权力,故D错误【点睛】本题以汉唐时期宰相制度的差异为考查切入点,

5、考查对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度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4.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由于州县额定行政费用之外,所收赋税“不留盈余”。或者“水旱洊至,闾里萧然,农民菜色。而郡县且不能以赈救,而坐至流亡”。这说明了A. 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划调整B. 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C. 中央集权制阻碍社会进步D 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后,地方无财权,当水涝灾害来临时,只能“坐至流亡”,说明过分削弱地方权力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故D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地方行政区划导致经济发展不利,故A项错误;经济手段

6、并不都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地方权力过于弱小导致现象,并不是说中央集权阻碍社会进步,故C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与本题相关的知识点如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产生的影响要掌握。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北宋朝廷尽收州县之财,州县日常开支全仰上司批拨”切入,结合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思考。5.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然后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这反映出A.

7、审判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 法庭判决主要依据的是法律和事实C. 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D. 法官判案具有很大的主观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可见当时的判案有较大的主观性,选项D正确;从材料来看,当时的审判并不是形式主义,期间有辩论以及试图影响审判的哭戏,选项A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根据材料可知,当时的审判很容易受到辩论或者其它因素影响,其依据并不主要是法律和事实,选项B排除。6.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宣誓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正审判,年满18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

8、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A. 限制权力滥用B. 防止官员腐败C. 培育权利观念D. 增强责任意识【答案】D【解析】“限制权力滥用”应当是在权利行使机制上要有约束制度,或是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材料说的是官员在就职前和18岁男子在行使公民权利前,材料“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审判”体现了古代雅典的这些宣誓旨在增强公民的责任意识,所以D项正确、A项不正确。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了公民行使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故C项说法不全面。【考点定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学生很容易选择A项。初读材

9、料感觉题目并不难,但本题不能用排除法来完成,完全依靠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它与以往的考查点有所不同,不是简单的以雅典民主制度的相关内容为切入点,而是通过设置材料情境,这个情境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学生需要正确的理解A、D两项才能得出答案。7.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反映出罗马法A. 道德意识融入法律B. 重形式且程序繁琐C. 注重调解商业纠纷D. 保留习惯法的痕迹【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

10、为,是无效的行为”等信息可知,这说明古罗马法强调诚信原则,没有诚信是不道德的行为,道德意识融入法律,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没有涉及法律的形式和程序繁琐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注重调解商业纠纷的信息,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保留习惯法的痕迹,而是强调罗马法将道德意识融入法律。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8.著名历史学家钱乘旦认为:“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也就是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英国这次转型的标志是A. 查理一世被处死B. 权利法案的颁布C

11、.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 1832年议会改革【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英国迈出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实现了立法权由国王向议会转移,确立了议会主权,故B项正确。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与材料强调王权被削弱的信息不符,排除A。1721年责任内阁制确立实现了行政权由国王向内阁转移,与材料“权力的第一次扩散”不符,排除C。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议会席位,选举权扩大,与材料“权力的第一次扩散”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本题的题眼是“英国迈出

12、了政治转型的第一步”“克服了专制王权,把国家的权力从一个人(国王)手里转到一群人(贵族)手里,实现了权力的第一次扩散”,根据对题眼的了解,结合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的相关史实,逐一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知道答案。9.有学者评论某个国家“创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进步方式,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这种模式,成为它给后世留下的最独特的遗产。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这个国家采取的“和平变革方式”是A. 光荣革命B. 一票共和C. 制宪会议D. 炉边谈话【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用和平变革的方式实现社会进步”、“随之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永远地结束了”等

13、信息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史称不流血的政变,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故A项正确。1875年,在法国国民议会中,共和派仅以1之差战胜君主派,与材料不符,排除B。1787年,在美国费城的制宪会议中,制定了1787年宪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与材料不符,排除D。10.当国家元首与行政首脑合一以后,阶级利益、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就会通过政党政策和政党利益来委婉、间接地表现出来。最能体现这一政治状况的近代西方国家是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因

14、政体的不同而存在比较大的差异。在总统制国家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公布法律、发布命令。美国是总统制国家,符合上述内容,故答案为D。英国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分开,不符合题意,A错误。法国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不符题意,B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皇帝是国家元首也,首相是政府首脑,C错误。11.1829年工业家阿特伍德创立了“伯明翰政治同盟”,同盟明确提出,只有使工业家和贸易家的代表入选国会,才能“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1830年3月伦敦工业资产阶级组织了“首都政治联盟”。由激进派领导

15、的有广大工人参加的民主运动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英国A. 颁布权利法案B. 确立责任内阁制C 限制国王行政权力D. 进行了议会改革【答案】D【解析】【详解】英国的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这与材料给定的时间点明显不相符,故A项错误;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确立于1721年,这也与材料中给定的时间点不相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英王的介绍且在这一时期英王早已沦为了“统而不治”虚位国家元首,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时间可知当时正值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因此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政治权力“恰当地维护和保障工业阶级的权利和利益”,在此背景下英国议会改革蓬勃兴起,故D项正确。【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时间

16、和涉及到的群体的把握,即这一时期正值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因此要求获得政治权力。12.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并非想象中那么平和,成千上万民众发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迅速波及英伦三岛,这是革命得以成功的保证。这实际上说明“光荣革命”A. 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B. 使议会成为唯一权力机构C. 暴力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D.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成千上万民众发动起的暴力行动和他们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叛浪潮”反映了光荣革命有大量民众的参与,说明光荣革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议会的地位和权力,故B错误;光荣革命

17、是不流血的革命,不是“暴力剥夺国王的行政权”,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君主立宪制确立的问题,故D错误。故选A。13.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持久竞争力的灵魂,17、18世纪,英国和美国在政治制度上都进行了创新,分别开创了君主立宪制和总统制共和制政体。以下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A. 美国的总统和英国的首相都掌握行政大权B. 美国和英国的国会议员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 美国的国会和英国的议会都有立法权和司法权D. 美国的共和制政体优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故A项正确

18、;英国的贵族院议员不是民主选举产生,排除B项;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排除C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共和政体都立足于本国国情,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无优劣之分,排除D项。故选A14.1781年的一天,约克镇大败英军的捷报传来,国库竟然连支付递报佳音的信差的费用都拿不出来,参加大陆会议的代表们只好各自掏腰包,每人拿出一块钱才应付过去。该事件表明,这个国家需要A. 确立分权制衡原则B. 大力发展海外贸易C. 扩大中央政府权力D. 建立责任内阁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当时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根据材料“1781年的一天,约克镇大败英军的捷报传来,国库竟然连支付递报

19、佳音的信差的费用都拿不出来”可知,体现了美国中央政府的软弱无力,强调的是中央权力需要加强,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与分权制衡无关,确立分权制衡原则是通过1787年宪法,A选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了当时美国中央政府无实权的现象,与发展海外贸易无关,B选项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没有责任内阁制,D选项排除;15.“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基于此,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规定A. 总统享有最大的行政权力B. 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机制C. 民主党与共和党联合执政D. 国会是国家真正权力中心【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

20、材料“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侵犯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可知,这反映了权力制衡的思想主张,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总统拥有最大的行政权力无法体现权力的制衡;C选项错误,美国是民主党与共和党轮流执政,不是联合执政;D选项错误,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三权相互制衡,国会不是国家权力中心。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6.有学者说:“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但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A. 使法国完成政治民主化进程B. 实现了法国各政党间的妥协C. 消除了各派别间的矛盾D. 受到了美国宪法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

21、依据材料中“这样一个七拼八凑的宪法不符合任何政党的理想”等结合所学可知,这部宪法是各利益集团相互妥协的结果,实现了各政党间的妥协,所以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1875年宪法的颁布而巩固,为了巩固共和政体,共和派人士还需进行长期的顽强斗争,法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并未完成;C选项错误,各派别间的矛盾并未因为这部宪法的制定而消除;D选项不是“它是唯一能持久的宪法”的原因。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7.德意志帝国宪法虽带有较大的保守性和落后性,但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时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条文中,能够体现上述“趋势”的是A. “建议并公布帝国

22、法律及监督执行之权属于皇帝”B. “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C. “联邦议会的主席职务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D. “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答案】B【解析】【详解】19世纪70年代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是政治民主化不断发展,“秘密投票”和“直接选举”体现出民主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都反映了德意志宪法带有强烈的专制色彩,是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局限性的表现,不能体现民主化潮流,排除A、C、D项。【点睛】普鲁士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专制色

23、彩浓厚是统一后的德国政体的局限性之一。18.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半殖民地的体现是A. 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D. 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840年后,中国逐步的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已经不完整,但是还保留有中央政府,名义上行使管理全国的权力。BC项是说的半封建的含义;D项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故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9.有人在评价领事裁判权时说:“它直接触发了近代中国

24、诉讼法制的改革,也促使西方的各种部门法传入中国,从而开阔了中国人的法律视野,导致了近代中国诉讼法律观念和思想的深刻变化。”对领事裁判权理解正确的是:A.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司法与国际接轨B. 是一项符合时代需要的法律规定C. 实现了中国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进程D. 直接引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的“领事裁判权”反映了中国传统司法制度与近代西方的司法制度有着很大的差异,从而推动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的改革,已向国际司法制度接轨,故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适应列强侵略需要不能说是时代需要;C项“由人治走向法治”夸大了这一规定的作用;D项说法也不符合史实。所以答

25、案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领事裁判权20.国学大师钱穆曾指出,“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他之所以这样评价太平天国,主要依据是A.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进步性B. 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C. 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D. 太平天国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答案】C【解析】【详解】农民阶级由于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不是先进的生产力代表,无法领导中国走向进步,故C正确;材料反映出太平天国的局限性,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是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分析,不能说明“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排除;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

26、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D错误。21.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句话主要反映了A. 鸦片战争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 列强侵略激化了国内早已尖锐的阶级矛盾C. 太平天国是鸦片战争前阶级矛盾积累的结果D. 太平天国运动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答案】B【解析】列强侵略(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业已尖锐的阶级矛盾,1851年,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故“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故选B;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鸦片战争不可能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直接原因,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关

27、系,CD与“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无关,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过“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明确材料主要反映的是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2.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基本特征是A. 大量倾销工业品和资本输出B. 开设银行和迫使清政府借款C. 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同”D. 大量资本输出和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经济上由商品输出为主进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列强也采取了同样的手段对中

28、国进行侵略, A、B、C三项都没有全面反映列强侵华的基本特征,因此都不正确。正确选项为D项。考点:帝国主义阶段侵华特征点评:19世纪末以前,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侵华主要是商品输出,而19世纪末后,侵华主要特征是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23.近日,甲午海战中战沉的战舰“经远号”被考古队发现,这是甲午海战遗迹考古的又一成果。这场战争结束后,发生了一系列事情,下列哪项描述是在此战之后发生的A. 九龙司地区成为殖民地B. 外国可以在华投资设厂C.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D. 上海等地成为通商口岸【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此次战争是甲午中日战争,战后签订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再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B正

29、确;九龙司成为殖民地是1860年的北京条约,故A错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是1856年天津条约,故C错误;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1842年南京条约,故D错误。24.据记载:“山东义和团,非欲谋乱也。平日受侮教堂,久已痛深骨髓。自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借以捍卫身家。”这表明A. 中西文化领域矛盾尤为激烈B. 清政府严控列强的传教活动C. 地方官纵容义和团抵抗侵略D. 民族危机引发了义和团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开始之初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有

30、着相当的民族正义性质和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性质,这一运动的重要起因之一是“自德(国)人占据胶州湾,教焰益张,宵小恃为护符,借端扰害乡里民间不堪其苦”就是反抗占领胶州湾的德国洋教士的不法活动和对某些恶徒的包庇,而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反而一味包庇洋教士而抑制民众,因此义和团运动的产生是民族危机严重的产物,故D选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是民族危机严重,没有体现中西文化领域矛盾尤为激烈的问题,故A选项错误;“地方官不论曲直,一味庇教而抑民”“遂令控诉无门,保全无术,不得已自为团练,借以捍卫身家”说明统治阶级对洋教士的不法活动无动于衷,故B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地方官纵

31、容洋教士的不法活动,没有体现地方官纵容义和团抵抗侵略,故C选项错误。25.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下列对如图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A. 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B. 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 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D. 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答案】D【解析】【详解】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和解放战争的革命任务一致,都是为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故答案为D项;只有解放战争胜利后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排除A项;辛亥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排除B项;辛亥革命爆发前没有建立起统一战线

32、,排除C项。【点睛】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中国的双重社会矛盾,即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本国封建势力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从而中国人民在反抗本国封建势力追求民主进步的同时,还要进行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即反侵略(反帝)反封建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26.官话报曾经是北京各报中最反对共和支持清廷的报纸,但1912年1月4日该报的社论完全改变了立场,敦促清帝接受必不可免的事情并逊位。这表明A. 清末新政失败B. 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C. 清朝统治覆灭D. 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

33、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官话报也支持共和,这是由于民主共和思想影响扩大而造成的,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清末新政,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未体现出清朝统治覆灭,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封建思想统治地位动摇是后来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官话报的立场是支持共和。27.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有机社会建设的序幕,紧随其后的应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地进行社会改造,但必须铲除中国的专制制度。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该学者意在说明五四运动A. 践行了

3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B. 使革命成为了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C. 成为新旧民主革命之间的桥梁D. 推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真正的社会改造运动必须从改造自己做起,以对自己言行充分负责的精神来推动社会的进步”可知,五四运动对社会的变革是从个人改造开始做起的,即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进行了有机地结合,故选D。五四运动促使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但并没有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排除A;革命成为社会变革的主流方式,是从辛亥革命开始,排除B;材料中提及社会建设、社会改造、个人改造,却没有提及五四运动对革命进程的推动作用,C选项排除。28.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

35、,提出“组建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一年之后召开的中共二大上,却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最低纲领”。上述目标的变化,缘于()A. 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B. 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C. 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中共二大时间是1922年,排除A。中共二大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中国国情并提出了相应的革命目标,B项正确。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一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C。中共一大到二大期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一

36、直是中国人民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排除D。29.美国史学家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A. 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B. 保留了火种,使革命转危为安C.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D. 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中国共产党人”、“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解決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结合所学可知,该事件是红军长征。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

37、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故B项正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是遵义会议,毛泽东思想正式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是抗日战争的胜利,故排除ACD。项30.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曾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井冈山“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A. 是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B. 点燃“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C. 是我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根据地D. 是抗战时期的革命根据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干给出了生动的历史情境,关于井冈山的“历史红”,应该主要考虑其相关史实,联系教材所学,国民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领导进行了多次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领导起义队伍

38、创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并在实践基础上确立了中国革命道路,其伟大历史功绩是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中国革命军队的诞生地是南昌,A不对。我党在整个革命时期的根据地有过多次转移,所以CD说法都不对,答案为B。考点: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点评: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要求学生灵活迁移所学基础知识,和具体历史情境密切结合。31.1935年12月,中共领导人谈到政权性质时指出:“我们的政府不但代表了工农的利益,同时也代表了民族的利益。但现在的情况,使得我们要把这个口号改变一下,改变为人民共和国,促使这一改变的主要原因是A. 七七事变的爆发B. 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C. 社

39、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 国民党的国内政策转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时间“1935年12月”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日本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日益成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矛盾成为次要矛盾,中共领导人之所以把政权的性质改变为人民共和国旨在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故C项正确;七七事变发生于1937年,排除A项;中共成功实现战略转移是长征,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此时国民党的国内政策仍未改变,排除D项。故选C32.全面抗战初期,华北抗日根据地儿童喜欢的大多还是玩球、跳绳之类传统游戏。到了中后期,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等儿童游戏产生并逐渐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40、A. 儿童身心饱受战争摧残B. 儿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C. 敌后战场取得辉煌战果D. 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地儿童游戏由初期的玩球、跳绳到中后期的军事游戏、反日爱国游戏和学习游戏的变化,说明中共甚至通过儿童游戏进行抗战动员,体现了中共抗战动员的广泛性,故选D项;题干反映了根据地儿童游戏种类的变化,没有体现战争对儿童身心的摧残,排除A项;题干中只反映了儿童做游戏的娱乐方式,没有体现其他的娱乐方式,不能说明娱乐方式多样化,排除B项;题干中未涉及抗战成果的内容,故排除C项。故选D33.1938年,创办于武汉的救亡刊物国民公论中写道:“战争是个大熔炉,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民

41、族才能打成坚强的不可分的一片。也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独立自由的国家才能在新的铸型上面建造起来。”据此可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 武汉成为民族救亡的大本营B. 中华民族救亡思潮正式开启C. 中国已经成为独立自由国家D. 抗战强化了中华民族认同感【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1938年”、“战争是个大熔炉,只有通过这个熔炉,一个民族才能打成坚强不可分的一片”结合所学可知,抗战强化了中华民族认同感,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38年国民政府已经迁往重庆,全民族救亡的大本营应该是在重庆;B选项错误,中华民族救亡思潮伴随着列强的入侵早已出现;C选项错误,1938年中国已经遭受日本侵略,不是一个

42、独立自由的国家。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34.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独目将军”刘伯承,率领大军在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这一军事行动A. 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B. 发生在解放战争第一年C. 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D. 基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刘伯承率领大军“鲁西南渡过黄河,越过陇海铁路,在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可知,此次军事行动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结合所学,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故选A;解

43、放战争第一年是1946年,排除B;三大战役结束,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排除C;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基本上推翻国民党统治,排除D。35.19世纪30-40年代,欧洲相继发生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和英国工人争取普选权的宪章运动。三大工人运动的先后兴起表明当时A. 工人阶级拥有完善的组织机构B. 资本主义制度失去多数人支持C. 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重大缺陷D. 工人阶级拥有成熟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突出,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矛盾,选项C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多是自发组织而起,因此选项A排

44、除;资本主义正处于发展上升阶段,不可能失去多数人的支持,因此选项B排除;当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因此工人并没有成熟的指导思想,因此选项D排除。36.马克思出身于富有的犹太律师家庭,恩格斯出身于工厂主家庭,在深入调查了解工人的生活和斗争情况后,两人立志为改善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而斗争,逐渐转变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由此可知A. 家庭出身不能完全决定政治立场B. 家庭出身对政治立场没有影响C. 政治立场的选择具有很大偶然性D. 两人选择是基于国家发展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出身不同,但是志向和政治立场相同,可见家庭出身不能完全决定政治立场,选项A正确;选项B表述绝对,排除;材料无法

45、反映出偶然性,排除C;两人的选择是基于其对社会底层群体的同情,因此选项D排除。【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恩格斯和马克思出身以及最终立场选择的准确解读,即出身不能决定政治立场。37.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列宁谈及的“革命”是指A. 十月革命B. “七月流血事件”C. 巴黎公社革命D. 二月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可知,当时俄国处在沙皇专制统治之下,这反映了二月革命前的俄国状况,故D项正确;十月革命和七月事件发生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统治时期,故AB

46、项排除;C项是指1871年法国巴黎公社革命,排除。【点睛】关键信息在于“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38.罗宾W温克在牛津欧洲史中记载了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亲爱的同志们、战士们、海员们、工人们!我很高兴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向你们致意由你们完成的俄国革命已为此铺平了道路,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该演讲认为俄国A. 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B. 现在的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C. 革命胜利主要归功于农民斗争D. 革命胜利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17年4月列宁在彼得格勒的芬兰火车站的演讲”“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万岁

47、!”,结合所学可知,1917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革命任务需要发生重要转变,故B正确;1917年11月,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成功,A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信息与开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无关,排除D。39.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中国大趋势中认为,民主的含义就是“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着国家”。下列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A.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

48、主意味着人民统治者国家”可知,反映的是人民当家作主,结合所学可知,这符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故C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基层民主制度,不符合题意,应排除;B项涉及的是民族问题,不符合题意,应排除;D项涉及的是民主党派的问题,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对“人民说了算”、“人民是统治者”、“民主意味着人民统治者国家”的分析理解。4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进行“基本制度选择”提供了条件。当时中国建立或选择的政治制度不包括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 村民自治制度C.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

49、学生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CD不符合题意;村民自治是是1998年,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选B项。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民主政治制度41.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这反映出新政权A. 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 实行包容性的民主C. 是无产阶级的政权D. 得到全国人民拥护【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

50、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可以发现涉及各个方面,各个领域,表明是实行包容性的民主,故答案为B。材料没有反映实行多党执政方式、是无产阶级的政权、得到全国人民拥护,故排除ACD。42.2015年11月,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了历史性会面,双方都强调要坚持“九二共识”,深化两岸合作。“九二共识”指海峡两岸A. 践行“一国两制”的构想B. 实行通邮、通航、通商C.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D. 允许居民相互探亲和旅游【答案】C【解析】【详解】1992年10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

51、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史称“九二共识”,故选C;ABD均非“九二共识”的内容,排除ABD。43.2018年10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顺利完工并通车从根本上反映( )A. 中国的桥梁建设领先于世界B. 有利于香港、澳门和内地的交往C. 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D. “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澳门和珠海的桥隧工程”可知,这一工程的顺利完工反映了“一国两制”的实践推向更大成功,选项D正确;材料并未涉及桥梁技术,排除A;选项B、C是工程的作用,不属于根本上的

52、反映,排除。44.1983年,邓小平说:“要实行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是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A. 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 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 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行第三次合作”可知邓小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谈判解决台湾问题,故C项正确;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说法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一国两制”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两岸均坚持

53、一个中国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C45.清政府时期,国力衰落,列强侵略,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导下顺利收回香港。材料表明A. 综合国力是衡量一切的标准B. 香港回归顺应历史的潮流C. 香港的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D. 国家屈辱的历史已经改写【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清政府时期,国力衰落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收回香港”可知,香港的命运和中国的综合国力息息相关,故C正确;A项“衡量一切”说法绝对,故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的综合国力与香港的命运相连,B项与此无关,故B错误;D项与材料主

54、旨不符,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4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工商界以及学界的人何以不起来反对军阀呢?他们在专制政权下作了几千年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忽然要他们起来做国家的主人翁,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游泳,势非淹死不可。中国近代史大纲材料二 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民国时期的政党在社会结构中真正起到扭转乾坤作用的,是中国共产党。中国通史材料三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材料四 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紧紧

55、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中共在民主革命进程中遭遇多次危机,最终取得了革命的成功。习近平建党95周年讲话完成下列要求:(1)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一,20世纪初“工商界及学界”起来进行反抗的表现是什么?结果如何?(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为“扭转乾坤”制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它的成立有何意义?(3)据材料三,指出在孙中山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政治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影响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遭遇重大危机进行长征。长征途中,中共为摆脱危机召开了什么会议?有何意义?针对一个政党在危机中的转折,你有何认识?【答案】(1)表现:五四运

56、动。取得反帝反封建的初步胜利,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2)奋斗目标: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3)政治: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影响:促进了国民大革命的到来。(4)会议:遵义会议。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认识:党的政策需要与时俱进,与国情相符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解析】【详解】(1)一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五四运动的兴起;二问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的成果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2)一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共一大的

57、内容进行回答;二问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进行阐述即可。(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开始促成国共合作,发起国民大革命。(4)一问结合所学可知为1935年的遵义会议;二问结合遵义会议召开的内容及意义进行分析阐述;三问结合所学从中国国情进行分析。4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

58、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美)费正清、费维恺

59、编剑桥中华民国史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怎样的作用?(2)国共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2)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

60、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当时我国的国情和主要矛盾作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反帝反封和统一中国,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民族独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第一次国共合作虽然以关系破裂收场,但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第二次国共合作建立了比较牢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

61、了日本法西斯,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第一次国共合作以失败告终,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第二小问,结合材料来看,国共合作符合国共两党的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48.问答题(1)结合中国近代史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说明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2)列举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为民族独立和复兴前赴后继的进行了哪些探索和抗争?【答案】(1)鸦片战争,英国强迫中国签订南京条约,首先打开中国的大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列强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从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即可。(2)结合所学知识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相关努力进行回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