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群的特征 教案(6)【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举例说明种群的定义。2.列举种群的特征。3.尝试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野外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掌握样方法的实际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2.通过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理解迁入率和迁出率对种群密度的决定作用,通过图表分析,了解我国人口各阶段的增长情况及各阶段形成的原因。情感目标:1.通过了解种群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同意整体等观点。2.通过了解种群特征,对学生进行适应、整体等生命科学观点教育,并注意联系人类种群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
2、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教学策略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本节主要内容有种群的定义,种群的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在讲授过层中可以定义结合实例来讨论分析。加深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结合实例更凸显知识的应用。具体知识点处理建议如下:本节课的难点是用样方法测定种群的密度,对于样方法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着重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和对实际问题的探讨,注重生物学现象和讲解数学问题的结合,尤其是对样方
3、中边缘个体数量的取舍规律,注重讲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种群的特征,并不能单纯的描述性的讲,而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用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一般可以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 本节课讲授了种群的多个特征,但是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是种群密度,以及样方法在种群密度测定中的实际应用,其他的特征都可以与种群密度相联系的讲解。画出一个图表来表明
4、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迁出率以及性别比例等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对种群各个特征的整体把握和记忆,对于特征的讲解要多引用实例,尽量给学生以感官的认识不要过分强调概念。比如年龄组成这一特征完全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如我国)和不发达国家间进行比较分析,问题甚至可以深入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各自不同的年龄组成,这一年龄组成对这个社会的将来有什么影响。 导入设计一教师展示新闻报道: 植物杀手 薇甘菊广东省珠江的伶仃洋上有一个小岛叫内伶仃岛。岛上森林覆盖面积达百分之九十五,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岛上生活着近600只猕猴,还有其它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 但近两年来,岛上出现大片森林死亡现象,这些可
5、爱的小生灵在岛上很难找到食用的各类果实,只能靠人来喂养。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恶果呢?这场灾难来临即不是天灾,也不是人祸,而是一种草本植物在岛上“疯”长所造成的。这种现象植物学家称它为“生态入侵”。 外来有害生物侵入适宜生长的新区后,其种群会迅速繁殖,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新的“优势种群”,严重破坏当地的生态安全。教师引导:我们要防治外来物种的生态入侵就要学习生态学原理,首先请大家回顾什么叫种群?学生: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教师总结概念的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构成全部个体教师:请同学们预习回答种群有什么特征?学生:导入设计二教师:多媒体展示蚂蚁一起找食物、狼追羊、豹追鹿等图片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找出图片中有几种生物?它们又构成多少个种群?学生讨论回答图中有四种生物,分别构成四个种群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种群的定义是什么?学生: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教师:试分析下列描述是不是一个种群?为什么?1.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蛇。 2.某集市上卖的全部的同种白菜。3.某村子中全部青年男女。学生分析思考回答:都不是,原因:1不是同一物种。2不是自然区域3一定区域内全部个体教师总结概念的要点: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构成全部个体 当从群体水平来看,种群是个体的简单累加吗?个体的特征能代表种群的特征吗?学生讨论回答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