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 姓名 联考证号忻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 文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第卷共70分,其中第三、四两大题只选做一大题;第卷共80分。全卷共150分,16小题、1315小题为选择题,涂在机读卡相应位置上,其余题答在试卷上。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注意事项:1考生答卷前务必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将学校名称、姓名、联考证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上,并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规定位置涂黑自己的联考证号和考试科目。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涂黑机读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3交卷时只交试卷和机读卡,不交试题,答案写在试题上的无效。第I卷 阅读题
2、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010年,“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19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
3、指出:“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与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 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中
4、国性”,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美“共管”,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这个方向渗透。于是2009年时代杂志肯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
5、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非好几代人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哪!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东方主义”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1下列关于“东方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西方文化理论中,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B“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强弱不对等造成的。C弱者“自认劣等意识”的存在,使得“东方主义”话语方式建构成了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D“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强者对于弱者的
6、话语方式,它是由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等途径向全球扩散的。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中的处境。B美国学者透纳的观点,正说明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C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于伊斯兰世界,中国似乎有一种较为劣等的“中国性”元素存在,它造成中国的落后、停滞。D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和西方国家的主观期待也有关系,西方国家有何企图,我们不得而知。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不挑剔,这看似困难,实则容易。B西方对中
7、国的话语方式的逐渐改变,使中国人不再有“自认劣等的意识”,并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西方开始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比如时代杂志对中国的肯定,这说明弱者现实权力发生改变必然会向话语权方向渗透。D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还需要很长时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凌策字子奇,宣州泾人。世给事州县。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雍熙二年举进士,起家广安军判官。改西川节度推官,以强干闻。淳化三年,就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拜定州通判。李顺之乱,川陕
8、选官多惮行,策自陈三莅蜀境,谙其民俗,即命知蜀州。还朝,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为户部判官。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诏策规制之,策请陆运至南安,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卢之翰任广州,无廉称,以策有干名,命代之,赐金紫。广、英路自吉河趣板步二百里,当盛夏时瘴起,行旅死者十八九。策请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人以为便。 后知青州。东封,以供亿之勤,入判三司三勾院,出知扬州。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以策领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秩司封。时洪州水,知州李玄病,上与宰相历选朝士,将徙策代之。上曰:“南昌水潦艰殆,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王旦言:“策莅
9、事和平,可寄方面,望即以江南转运使授之。”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人甚便之。五年,召拜右谏议大夫、知益州。初,策登第,梦人以六印加剑上遗之,其后往剑外凡六任,时以为异。策勤吏职,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九年,自蜀代还。真宗尝对王旦言:“策有才用,治蜀敏而有断。”旦曰:“策性淳质和,临事强济。”上深然之。是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时榷茶之法注弊甚,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同议经制,稍宽其旧。明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天禧二年卒,年六十二。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注:榷茶之法:茶叶专卖法。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
10、确的一项是(3分)A属江、淮岁俭,颇有盗贼 俭:歉收B策请纵民贩市,官责其算 责:责问 C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治:治理得好D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 存:看望,问候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明凌策处事与人为便的一组是(3分)泛舟而北,止役卒八百,大省转送之费 由英州大源洞伐山开道,直抵曲江长吏当便宜从事,不必禀于外计也 纵民贩市,官责其算处事精审,所至有治迹 同议经制,稍宽其旧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后来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不久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 B洪州发生水灾
11、时,知州李玄病重,皇上准备调凌策接任,并认为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应该节俭行事。宰相王旦认为凌策去洪州就能使事情缓和。C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D由于凌策在蜀地工作勤奋,处事精审,深得皇帝赏识,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在此期间他和几位大臣又共同改革了茶叶专卖之法。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先是,岭南输香药,涂邮置卒万人,负担抵京师,以烦役为患。(5分)译文: (2)饶州产金,尝禁商阴市鬻,或有论告,逮系满狱。(5分)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
12、题。春日京中有怀杜审言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注】唐代洛阳为东都。杜审言曾任洛阳丞,后任膳部员外郎及著作佐郎时亦多在洛阳供职,其家在洛阳西巩县。本诗大约作于长安二年或三年的春天,当时杜审言随驾在长安。南桥,洛阳游览胜地。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府第在洛阳城西。8清人吴乔说:“景物无自生,惟情所化。”请结合颔联中“徒”“漫”二字对本联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作简要赏析。(5分)答: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何种感情?结合任意一联谈谈这种感情是怎样表现的?(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
13、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沧海月明珠有泪, 。(2)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 ,奉命于危难之间。(6)入则无法家拂士, 者,国恒亡。乙 选考题 (三、四两大题只能选择一个大题下面的小题作答。如选择两个大题下面的小题作答,只给前一个大题的小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一小时的故事美国凯特乔宾知道马勒太太心脏有毛病,将她丈夫的死讯透露给她时,尽量婉转也相当费了一番心思。她姐姐约瑟芬吞吞吐吐告诉她时,遮遮掩掩,透露了一半真相。 她丈夫的朋友理查也在她身旁。
14、火车出事惨剧的消息传到时,他看见“死亡名单”中,布伦特利马勒的名字是第一个。她不像许多女人获知同样的凶讯时,那样全身瘫痪无法接受这种事实。她顿时,突发性、毫无顾及地哭倒在姐姐的怀中。一阵伤恸过去后,她独自回到自己房中。不准任何人跟随。敞开的窗户前,她将身子沉进一张舒适、宽大的靠背椅中去,她的身躯感觉疲惫。她看见家门前广场上的树梢无不震颤着新春的声息,空气中嗅得到春雨的甜香,窗下街头传来小贩的叫卖声,远处不知谁的歌声袅袅飘到她的耳际,无数的燕子在屋檐下呢喃。面对她窗户的西方天边,相遇又相叠的云层中这里、那里地绽出几块青空。她一动也不动,偶尔一阵啜泣。她还年轻,脸容白皙、平静、带着压抑。但此刻她眼
15、中的凝视却是无神的,盯伫在远处天边的一块青空上。有些什么在向她逼近,而她正怯怯地等待。是什么?她不知道。但她感觉得到,自天空中钻出,经由弥漫在空气中的声音、香味与色彩,向她逼近。此刻,她的胸口紊乱地上下起伏,开始认出了向她逼近且要占有她的是什么,她奋力地想用无力的意志将它击退。一个渺小、悄然的字眼自她微启的唇间溜了出来:“自由、自由,自由!”空洞的凝视与恐怖的神色也随着这个字眼自她眼中流失。她的双眸变得炯锐而明亮。她的脉搏加快,循流的血液温暖也松弛了她每一寸的肉体。她知道,在那悲愤的一刻过后,决然属于她自己的长远年华就要到来。她张开并伸出臂膀去迎接它们。今后,她不会再为另外一个人活;她要为自己
16、活,不会再有一种强烈的意志迫使她向那种盲目的坚守屈服。然而,她终归是爱过他有的时候。多半的时候,她并不爱他。“自由!肉体与灵魂的解放!”她不停地悄声念祷。约瑟芬跪在紧闭的房门前,恳求她:“开门啊!我求你;把门开开你这样会病倒的。看在老天的面上,开门吧。”“走开。我没有病倒。”的确没有;靠着敞开的窗户,她正痛饮长生不老的琼浆。她的幻想如脱缰之马,在未来的日子里狂奔。她吐出了一句明快的祷言:但愿人生长久。就在昨天当她想到人生可能长久时,她还打了个冷颤呢。她终于立起身来,在姐姐的强求下打开了房门。她的眼中透着炽热的凯旋光芒,不自觉地摆出了一副胜利女神的姿态。她的手环抱在姐姐的腰间,两人走下了楼梯。理
17、查在下面等候她们。有人在用钥匙开启大门的弹簧锁。进来的是布伦特利马勒,略带旅途的倦容,手里却很从容地提着旅行袋与雨伞。他的旅程离火车出事地点遥不可及,他根本不知道会有车祸发生。约瑟芬刺耳地尖叫,理查飞快地要挡住他,不让他妻子看见他,马勒感到错愕。然而,理查动作已经太迟了。医生到来时,说她死于心脏病乐极生悲的结果。(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讲述了马勒太太在听到丈夫伦特利马勒因火车出事死亡的消息到丈夫活着回来这一小时之内发生的她一个人的故事。B“就在昨天当她想到人生可能长久时,她还打了个冷颤呢。”是对马勒太太因为要与并不相爱的丈夫生活一辈子而痛苦。C“决然属于
18、她自己的长远年华”指的是女主人公感受到即将获得的永远自由。D“她吐出了一句明快的祷言:但愿人生长久。”这是女主人公对误传为火车出事而死去的丈夫的祈祷。E最后一段写女主人公的表情(“她眼中透着姿态”)、动作(“她的手环抱”)说明女主人公能够克服丈夫去世的痛苦,正视现实,决心化悲痛为力量。(2)第二段画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答: (3)小说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来表现主人公马勒太太的内心世界,请就第三段的心理描写部分加以分析,说说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 答: (4)小说的结尾写道:“医生到来时,说她死于心脏病乐极生悲的结果”。你对“乐极生悲”怎样看?说说你
19、的理解和认识。(8分) 答: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25分)通俗史学家蔡东藩来新夏 蔡东藩(18771945)的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了甲午战争到八年抗日等惊天动地的事件。世事纷扰,山河破碎,不能不使其日益加深其忧患意识,而不自觉地熔铸了他具有儒学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他出身贫寒,如果降志辱身混迹官场,也许能博取富贵。但他看到官场各种蝇营狗苟的无耻恶习,决意敝荣华,告病归里,重回“君子固穷”的旧日生活。他不过一介书生,但能临危不惧,铁骨铮铮。民国演义问世后,因秉笔直书,触犯军阀,遂遭武夫恐吓,弹头威胁,有人亦劝其曲笔,“
20、隐恶扬善”,但他决不为动,宁愿搁笔,决不曲笔。蔡东藩的种种立身行事,称得起是一位善于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真正儒者。蔡东藩最能享盛名而传之久远的,是历朝通俗演义。他能以极大的毅力完成这套通俗历史著述,有一定的思想基础。他身经国运艰危,目击风雨飘摇,不可避免地会像同时代有些知识分子那样,受到“救国图存”时代潮流的冲击。当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富国强兵”等等课题,流传于社会。蔡东藩要用自己的文史知识和秃笔凹砚写出两千多年中国历史的兴衰治乱,用以警觉民众,振奋精神,以实现其“演义救国”的素志。辛亥革命爆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但迎来的却是北洋军阀集团的统治和袁世凯的帝制自为。清史演义着手于民国
21、四年秋,正是袁世凯等帝制甚嚣尘上的时候,而成书的次年秋,又是袁世凯自毙之时。这不是巧合,而是作者有意识的行为。撰者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对“洪宪帝制”作历史鞭挞。民国十年正是“直皖战争”给民众带来兵祸之际,蔡东藩更运其如橡之笔,历数民元以来的动乱不宁,明确表达正直的史德:“谨据民国纪元以来之事实,借说部之体载,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不敢虚诬。”史家风骨,于此可见,亦无怪乎军阀武夫为之惧,出以威胁之劣行!蔡东藩在历史编纂法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著作虽以“演义”为名,并不相沿所谓“演义体”。他不满意三国演义之类的演义书,说:“若罗氏所著作之三国志演义则脍炙人口价值益增。然与陈寿三国志
22、相勘证,则粉饰者十居五六。罗氏第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处不少也。”蔡氏“新演义”体的特色是,博览群籍,广搜史料,文笔力求通俗,叙事端在真实,间入稗史遗闻,不过修饰文字,敷衍情节,要不得脱离历史正轨。很适于普及历史知识,供社会教化之助。对“新演义”体固不得以小道视之,而当誉之通俗史类,并堂皇列位于史部之一目。后之以历史为题材而着笔为历史小说者,何不取法乎此?等而下之,其戏说历史,亵渎历史者流,亦当自愧于先贤!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余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其有功史学自不待言!(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23、A蔡东藩一生正处在中国近代历史发生巨变的时代,他经历丰富,对一些惊天动地的事件目见耳闻,不然,历朝通俗演义无法具有真实性。B由于蔡东藩在写民国演义时坚持其正直的史德秉笔直书,“写当代之状况”、“语皆有本”,使“军阀武夫为之惧”,而遭到军阀的恐吓。C蔡东藩的“新演义”体与传统的三国演义等“演义体”历史小说不同,他完全采自正史,力求通俗,毫不修饰文字。D蔡东藩认为罗贯中的三国志演义“巧为烘染,悦人耳目,而不知以伪乱真,愈传愈讹,其误人亦不少也,”不适合“供社会教化之助。”E作者认为历朝通俗演义应列入史学著作之中,作为历史小说的范例,应该效法,而那些戏说历史、亵渎历史的人相比之下应当惭愧。(2)作者
24、认为蔡东藩“具有儒家学者三项标准的优秀品格”,请结合文章作简要概括。(6分)答: (3)蔡东藩把清史演义的写作提到第一位,并在写书的时间上有意安排,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答: (4)蔡东藩以十年寒窗之功,囊括两千年史事,成历朝通俗演义11部600余万字,你认为影响他写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8分)答: 第卷 表达题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不久以前,京藏高速公路内蒙段发生严重堵车现象,长达百里路段,上万车辆被堵,交通一度瘫痪,令人叹为观止。B老大的幸福播出后,有人希望马上来个续集,但制片方表示,与其仓促上马抢效益做个质量
25、低的续集,被观众说是狗尾续貂,还不如暂时不动。C2010年入冬以来,忻州市几无降雪,而上年冬天连降大雪,银装素裹,冰清玉洁,成了人们记忆中的风景。D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只有以冷静的心态沉着应付,等闲视之,才能开拓创新,化危机为机遇,找到一条新的发展之路。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制造”受到较大冲击,然而,大部分有品牌的实体经济 表现出强大的“抗跌性”,品牌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砝码。B2011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一个高考,从考试说明来看,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将遵循以“平稳过渡”为原则,将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着重考查考生
26、的语文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C“小虎队”这个演唱组合的名字,对80后的年轻人,是再熟悉不过的了,那是他们青春岁月所无法抹去的集体记忆。 D30个有特殊编号的“世博币”在上海结束了网络竞价,以总价253.65万元成交, 每个纪念币的均价都超过了14万元。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春节里延续至今的各种风俗, 。 , 。 , , 。带有浓郁中国味儿的春节习俗也随之播撒到世界各地凸显自己的文化身份赋予了这个千百年来华夏民族最重要的节日万种风情体现本民族的文化认同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海外华人更是通过对传统习俗的呵护A B C D16“杯具”,一般指生
27、活中的盛水器具杯子,但我们发现不仅如此:(1)刚刚过完今年光棍节的李超心情还不错,他觉得自己十分有希望结束多年的“杯具”恋爱史,因为他发现,身边的“校园红娘”越来越多了!(中国青年报)(2)医学免疫博士却缺乏受挫免疫能力,敢跳楼却不敢面对现实,确实是杯具。(南方都市报)“杯具”是“悲剧”在电脑输入过程中的词语变异形式,本身属于别字,是对语言规范形式的偏离。但自2009年10月以来,“杯具”一词在网络、报刊等媒体上广泛流行。请你从积极的角度对“杯具”一词的使用进行评述。(6分)答: 17仿照下面的句式,续写两个恰当的比喻句,使之构成一组排比。(5分)总以为幸福是高高在上的云朵,可望而不可即; ,
28、 ; , 。可是幸福就在你身边。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在英国最古老的建筑物威斯敏斯特教堂旁边,矗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刻着一段著名的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以后,我发现我不能够改变我们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现在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全面理解
29、材料,选准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拟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内涵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要书写清楚,出现错别字扣分。忻州市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9(6分)诗人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2分)首联:“独游秦”三字,表现了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寂寥情怀。“愁思看春不当春”,诗人直呼“这春天的景色多么美好,我却因为乡愁无心赏玩”!这联诗十四个字,生动地塑造出一个满怀乡愁的诗人自我形象。颔联:“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描绘长安景色,上林苑里鲜花盛开却无人欣赏,细柳营前,柳枝新绿却无人看顾。以乐写哀
30、,形象地表现诗人睹物感伤的惆怅心绪。颈联:“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描绘的是诗人想象中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情景。他们在南桥群游兴尽而归,又在西第集宴豪饮。这欢畅的场面,正与自己“独游秦”形成鲜明的对照。诗人运用这一虚笔来反衬自己的孤寂,突出对友人怀念的深沉和思归之切。尾联:“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写出了诗人对洛城友人的思念,对洛城的风日(风日:春光风物)的眷念与热爱.10(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1、。(6)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1)(5分)BC(A不是“她一个人的故事”。 D说“这是女主人公对误传为火车出事而死去的丈夫的祈祷”错。 E女主人公并非战胜痛苦,化悲痛为力量,而是丈夫的去世使她摆脱了束缚,获得了自由。)(2)(6分)烘托了女主人公逐渐平静、逐渐欣喜的内心世界,与其他人物构成对比、形成反差,产生悬念。通过描写一系列美好而充满希望的景象,为下文写女主人公由伤痛转为因获得自由而快乐以及最后“乐极生悲”设伏笔做铺垫。(3)(6分)刚开始马勒太太还因丈夫的死而伤感、但她逐渐感受到自己可以重获自由,并流露出些许期待,同时又有些紧张。起初她还是抵抗、不让自己被自由的
32、欢愉所占据。但她最终还是因自由而变得快乐、轻松、欣喜,这段心理描写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由伤感到挣扎、抵抗再到完全被自由带来的喜悦、欢愉占据的过程。(4)(8分)参考答案:我认为这里的“乐极生悲”既指马勒太太高兴得过度而引发心脏病,也指死去反而能让马勒太太开心的丈夫还活着而她却死去。对马勒太太的“乐极生悲”之“乐”与“悲”,我既有同情又有憎恶,我同情她的家庭生活的不自由、不幸福、丈夫的死可以让她重新获得自由和幸福。但我也对她对丈夫的死没有人之常情而憎恶。(提倡个性化阅读,本题可以有多种解答,只要不脱离文本,合乎情理即可。)14A(B“2011年是我省课改后的第一个高考”不通,“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将
33、遵循以平稳过渡为原则”杂糅,“遵循”、“以为”留一个。C“小虎队”对“年轻人熟悉”不合逻辑,主客颠倒。D“每个”和“均价”在表达上有赘余,“均价”就是每个的价格。)15C16“杯具”采用了谐音修辞,有特殊的修辞效果它亦庄亦谐,一般戏谑的味道比较强,“悲剧”所包含的那份沉重和低落在谐音词“杯具”中得到强有力的消解。“杯具”反映的是一种自嘲而积极的双面人生态度。为不良情绪的宣泄、排遣提供了极好的渠道。(自嘲或积极答出一点即可)它在表达“悲剧”词义的同时更具娱乐和乐观精神,成为表达自我、张扬个性的语言手段。(第1点必须回答,2、3点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也可,每点3分。)17示例:总以为
34、幸福是那默默的含羞草,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总以为幸福是那虚幻的海市蜃楼,可眺望而不可徜徉其间。(比喻恰当,一句2分;句意连贯合适,1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凌策字子奇,宣州泾县人。世代在州县任职,凌策幼年丧父,独自奋发学习,同族人起初不以礼相待,于是他决定渡江,和姚铉一起在庐州求学。雍熙二年考取进士,初次任职为广安军判官。改任西川节度推官,以能力强闻名。淳化三年,被任命为签书两使判官。后任定州通判。李顺作乱时,选派到川陕的官员大多害怕到任,凌策自己表示曾三次到过蜀地。熟悉当地民俗,朝廷就任命他为蜀州知州。回朝后,被任命为广南西路转运使。又入朝为户部判官。此前,岭南运送香药,沿途驿站安排士兵万人,由
35、士兵肩挑背负抵达京师,因为繁杂的劳役成为灾祸。诏令凌策筹划这件事,凌策请求先由陆路运到南安,然后向北改为水运,只用士兵八百人,大大节省了运费。卢之翰在广州任职,没有廉洁的名声,因凌策能力很强,就命他接替,并赏赐金紫。广州、英州地区从吉河到板步二百里,每年盛夏瘴气四起,来往过客十死八九。凌策请求从英州大源洞开山修路,直抵曲江,人们觉得很方便。后来任青州知州。东岳封禅时,因勤于供给,入京任判三司三勾院,出朝任扬州知州。适逢江、淮歉收,盗贼很多,朝廷任命凌策兼任淮南东路安抚使。进级为司封。这时洪州发生水灾,知州李玄病重,皇上与宰相逐个挑选朝中大臣,准备调凌策接任。皇上说:“南昌常年水患严重,地方长官
36、可以相机行事,不必事事向上级禀报。”王旦说:“凌策做事平和公正,可以把一个地区交给他,希望随即将江南转运使职也授予他。”饶州出产金子,曾有令禁止私人买卖,有时接到拳报,逮捕关押的人挤满监狱。凌策请求允许自由买卖,由官府索取利税,人们感到很方便。(大中祥符)五年,任命为右谏议大夫、益州知州。起初,凌策刚刚考中进士时,梦见有人把六枚印放在剑上送给他,他后来到剑外任职总共六次,当时的人们都感到惊奇。凌策勤奋工作,处事精细审慎,所到之处有政绩。(大中祥符)九年,从蜀地被接替还京。真宗曾对王旦说:“凌策有才干,治理蜀地时机敏而又果断。”王旦说:“凌策性情淳朴温和,办事精明干练。”皇上很赞同他的意见。当年秋天,任命凌策为给事中、代理御史中丞。当时的茶叶专卖之法弊端很多,凌策与翰林学士李迪、知杂御史吕夷简共同负责修订,使旧法稍稍放宽。第二年病重,不能上朝,皇帝多次派宦官带医生前来探望,赏赐名贵药物。天禧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