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师说》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8226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师说》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师说》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师说》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师说》2017届高三生物人教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2016山西大学附中模拟)下列各项生物进化的观点中,不是达尔文提出的是()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B有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与加强C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之一,A项正确;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中心内容是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在特定环境的选择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留,并通过遗传积累起来,通过自然选择,逐渐产生出生物新类型,因此有

2、利变异可通过遗传与自然选择逐步积累与加强、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都是达尔文学说的基本观点,B、C、D三项均错误。【答案】A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B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C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是因为农药对害虫进行了定向选择D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解析】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A项正确;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项正确;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C项正确;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

3、变异,基因突变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不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染色体变异能改变核苷酸序列,也能改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D项错误。【答案】D3(2016山东华侨中学检测)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可以作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它们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自然选择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基因型而不是它的表现型D若两个动物可以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则说明这两个动物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解析】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一片树林中的全部猕猴为一个猕猴种群,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错。自然选择

4、的直接对象是生物的表现型而不是它的基因型,C错。生殖隔离指个体之间不能进行交配并产生后代,或者交配成功产生的子代不育,D错。【答案】A4(2016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在某岛屿上相互隔绝的甲、乙两个水潭中,都生活着一种小型淡水鱼虹鳉。研究发现,甲中的虹鳉(天敌是狗鱼,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比乙中的虹鳉(天敌是花鳉,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常常早熟,即在体重较低时就能繁殖后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鳉种群因环境不同而产生了生殖隔离B狗鱼对甲水潭中虹鳉的捕食,使甲水潭中虹鳉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下降C虹鳉种群中如果没有新基因的产生,则不会发生进化D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

5、中共同饲养,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的平均体重将会增加【解析】甲乙两个水潭中的虹鳉种群因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会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向着不同的方向改变,但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A项错误;狗鱼对甲水潭中虹鳉的捕食,以大而成熟的虹鳉为食,即通过自然选择选择了早熟个体生存下来,会使甲水潭中虹鳉种群的早熟基因的频率上升,B项错误;生物是否发生进化不是看是否产生了新的基因,而是看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改变,C项错误;若将甲中的虹鳉和乙中的花鳉转移到一个新水潭中共同饲养,以幼小的虹鳉为食,多年后虹鳉成熟个体比在甲中的虹鳉年龄大,所以其平均体重将会增加,D项正确。【答案】D5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

6、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A50%B60%C40% D100%【解析】纯合的雄虫(BBEF)与雌虫(bbee)交配,F1(BbEe)自交得F2,其中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余下的F2为4BbEe、BBEE、2BBEe、2BbEE、bbee,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4224)/(82442)60%。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答案】B6(2016黄石月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

7、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C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解析】突变是自发的,青霉素对细菌只起到选择作用,A错误;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B正确;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C正确;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答案】A7(2016马鞍山联考)现有两个非常大的某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

8、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 A 和 a基因控制的性状没有作用。种群 1的 A基因频率为 80%,a 基因频率为 20% ;种群 2 的 A基因频率为 60%,a 基因频率为 40%。假设这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地理隔离不再存在,两个种群完全合并为一个可随机交配的种群,则下一代中 Aa的基因型频率是()A75% B50%C42% D21%【解析】种群1AA频率80%80%64%,aa频率20%20%4%,Aa频率164%4%32%;种群2AA频率60%60%36%,aa频率40%40%16%,Aa频率136%16%48%。两个种群大小相等,合并后新种群AA频率(64%36%)/250%,aa频率(

9、4%16%)/210%,Aa频率150%10%40%,故新种群A频率(50240)/20070%,a频率170%30%,Aa频率270%30%42%,C正确。【答案】C8(2016定州中学月考)“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科学家研究发现,“超级细菌”的产生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如图表示抗生素的使用与细菌数量的关系,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细菌与抗生素发生了共同进化BC点时细菌的种群抗性基因频率增加,则一定发生了进化C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人们使用抗生素的结果D抗生素的使用导致B点细菌数量较少【解析】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

10、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人类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所以C项错误。【答案】C9(2016江西三校联考)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

11、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方面B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表现为固定太阳能、调节气候、吸收分解污染物等方面C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物种灭绝速度远超过自然物种形成D保护生物多样性也要根据“S”型曲线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解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故A正确;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体现在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生态方面,故B正确;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直接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的减少,故C正确。【答案】D10(2016湖南师大附中月考)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B自然选择导致有利变异不断定向积累C人为

12、因素和物种入侵都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D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解析】隔离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意味着新物种形成,A项错误;自然选择使有利变异得到定向积累和加强,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B项正确;人为因素和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C项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因此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趋势能反映生物进化的方向,但不能反映可遗传变异的方向,D项正确。【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4分)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到14种地雀

13、,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场所和食物也不同,其种间杂交一般不育。据研究,它们是由一种祖地雀进化来的。(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_,阻止了种群间的_,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 _,这便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_,它是生物进化的_。(3)由于不同岛屿的食物种类和栖息场所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存活,有的得不到食物而死亡,这个过程叫_。(4)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经过长期的 _,其中不利变异不断被_ ,有利变

14、异则不断_,从而使种群的_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方向是由 _决定的。【解析】由于这些鸟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使它们无法相遇不能交配,因而属于地理隔离,从而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以后,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变化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就产生了生殖隔离,形成了不同品种的地雀。根据现代进化论可知,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产生的不同的变异经过自然选择的作用,使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1)地理隔离基因交流生殖隔离(2)变异原材料 (3)自然选择(4)不定向的

15、自然选择淘汰积累基因频率自然选择12(2016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16分)分析有关生物进化的资料,回答问题。(1)下图表示自然选择对种群的3种作用类型,图代表长颈鹿种群的选择类型。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_代表。这三种选择类型中,最易产生新种的是图_。上图表示某种两栖动物3个种群在某山脉的分布。在夏季,种群A与B、种群A与C的成员间可以通过山脉迁移。有人研究了1900至2000年间3个种群的变化过程。资料显示1915年,在种群A和B的栖息地之间建了矿,1920年在种群A和C的栖息地之间修了路。100年来气温逐渐升高,降雨逐渐减少。(2)建矿之后,种群B可能消失,

16、也可能成为与种群A、C不同的新种。分析种群B可能形成新种的原因:_。下表是种群A、C的规模、等位基因1(T/t)和2(W/w)频率的数据,表中为各自隐性基因的频率。年份种群A种群C规模t(%)w(%)规模t(%)w(%)190046 000511 00051192045 0005.5185071194048 0007185090.8196044 00081800120.6198042 00061600100.8200040 00051550111(3)依据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对种群C的描述,更为准确的是_。A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 B与种群A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未来发展趋势是增长D受气候影响

17、更大(4)据表中数据分析,种群C的基因库比种群A_;种群规模与基因_的频率变化关系密切。【解析】(1)三个坐标图表示的是对不同表现型的选择比例不同,图表示对某种性状的选择过程中,某种性状占中等比例或该表现型处于中间状态,所以具有中等体型的麻雀个体被选择保留下来,该选择类型可由图代表;图中选择的两种生物类型的表现型差异加大,即进化方向不同,所以也最容易发生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2)物种形成的常见模式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产生生殖隔离。开始A和B之间、A和C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但由于A和B之间后来建了矿,使种群B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的基因交流,进而与种群C之间也无法进行基因交流,

18、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渐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3)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种群C中基因1(t)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由于杂合子(Tt)的基因型频率2t的基因频率T 的基因频率,T的基因频率1t 的基因频率,代入计算可得出种群C等位基因1的杂合子逐渐增多,当两者的基因频率分别达到0.5 时,杂合子的比例最大,A项正确;种群C与种群A之间,等位基因1和2在100年内仍然都存在,因此两种群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即种群C与种群A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B项错误;从表中数据和上述资料不能判断种群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哪一个种群受气候影响更大,C、D项错误。(4)基因库是指种群中所有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由于种群C的规模仅有550,远少于种群A的规模40 000,因此种群C的基因库(种群内的全部基因)比种群A小;比较两个等位基因的频率变化,可以发现种群C的规模越来越小,与t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有关,即种群规模与等位基因 1(T/t)的基因频率变化密切相关。【答案】(1)(2)由于与种群A之间的地理隔离,阻断了种群B与种群A的基因交流,因此种群B内的基因突变积累,且产生的变异被环境选择保留下来;种群逐渐适应了生存环境,种群规模开始扩张,并形成生殖隔离,新种形成(3)A(4)小1(T/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