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812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七单元 一、郑人有且买履者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一、单元提要本单元内容共有两节:郑人有且买履者记录了韩非子的几个片段,第一个片段旨在说明治理天下应当研究当时的社会实际,从而准备和采取相应的措施。第二个片段旨在说明对于先王的言论后人难以确切地理解,误会在所难免,根本没法拿来解决眼下的现实问题。总之,治理天下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三个片段意在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四个片段意在说明人聪明不难,难的是正确对待自己的聪明,警示人们要谨慎处置。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借寓言故事透露了韩非子对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对某些隐微的人性弱点做了精确的剖析,蕴涵着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洞察和卓

2、越智慧。二、走近“诸子”1作者简介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今河南省新郑)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王室宗族,韩王歇的儿子,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目睹了战国后期的韩国积贫积弱的状况,多次上书韩王建议变法图强,但其主张始终得不到采纳。韩非便退而著书,写出了孤愤五蠹说难等著作。韩非的书流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秦王以派兵攻打韩国相威胁,迫使韩王让韩非到秦国为其效力。韩非深受秦王赏识,引起了秦国李斯的妒忌,李斯、姚贾在秦王面前诬陷韩非,韩非遂被投入监狱,终被逼自杀。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术思想,同时又吸取了以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

3、是先秦诸子中对法律最为重视的一派。以主张“以法治国”的“法治”而闻名,而且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这为后来建立的中央集权的秦朝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集权体制以及法律体制,这就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政治与法制主体。法家在法理学方面做出了贡献,对于法律的起源、本质、作用以及法律同社会经济、时代要求、国家政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自然环境以及人口、人性的关系等基本问题都做了探讨,而且卓有成效。2时代背景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他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物权),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

4、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韩非子人主)。韩非还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韩非子问田),“以法为教”(韩非子五蠹)。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他还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封建统治才能巩固。韩非的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侯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3核心思想韩非的著作吸收了儒、墨、道诸家的一些观点,

5、以法治思想为中心。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经验,形成了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被称为“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其思想学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三、品评经典1作品解读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又称韩子。自古为帝王之学,历代帝王必学之书,主讲君主驭下之道。共五十五篇、十余万字。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保存了丰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霸道思想。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理),主张变法改革。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

6、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2名家评说韩非子的现实意义贾志刚如果纯以天才而论,战国时期最富于天才的两部书就是庄子和韩非子。如果以现实价值而论,则韩非子独占鳌头。看韩非子,首先应该看荀子,荀子有两个特点完整地传给了韩非子这个得意门生,第一是谁都不放在眼里,第二是世上无好人。整部韩非子不讲道德,因为韩非子与他老师一样认为“人性本恶”,世上本没有什么道德。对于世上这些只见利不见义的愚蠢民众,只有一个办法能够让他们老老实实,那就是法律。而且,是轻罪重罚的法律,这一点跟商鞅一脉相承。现在我们知道,法治国家除了严格的法律之外,还有公德以及宗教来规范人

7、们的行为。可惜的是,战国时期没有宗教,也没有后来的儒家。所以,韩非子只看见法律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单就法律而言,韩非子的论述登峰造极,至今无人能及。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即便不考虑道德的因素。韩非子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提出了“法、术、势”的概念。其实,整部韩非子都是在讲这三个字。什么是法?就是法律法令,这一点非常清晰。什么是术?就是某些事情无法用法来规范,于是要用到权术。权术,说白了就是阴谋诡计,但是能够绕过法律。历史上的所谓名臣们,都是玩权术的高手。然而,有的事情,靠法不行,靠术也不行,这时候靠什么?靠势。势是什么?权势。说白了,势就是不讲法不讲理,用武力暴力解决问题。从概念上说,法是简单概念

8、;术虽然操作起来复杂,概念上并不复杂。什么是势?韩非子给了几个例子,其中一个是关于当年齐国的首相晏婴,晏婴作为一代名相,在法和术的运用上出类拔萃,可是不懂得用势。为什么这样说?晏婴执政的时候,齐国田家的民望已经远远高过国君,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田家迟早要篡夺齐国。这个时候,靠法靠术都已经无法阻止田家了,要保住姜家的齐国,只能有一个办法:强行武力解决。强行武力解决,就是运用势。可惜的是,晏婴没有能够运用势,导致最终田家篡夺了齐国。权势,就是拿来用的,否则还要权势做什么?这是韩非子的看法。在韩非子看来,治理国家,就要合理运用“法、术、势”。三者中,基础是法,必要的时候使用术,实在迫不得已才使用势。但是

9、,该使用势的时候,也要毫不犹豫。三种手段,以怎样的比例运用呢?一个治理水平高的国家,法的比例在百分之九十以上,术的比例在百分之九上下,势的使用最多百分之一。如果术的比例过高,这个国家一定是权臣弄权,利用各种阴谋诡计中饱私囊;如果势的比例过高,那么这个国家一定是个暴政国家,无视百姓的利益,以暴力对待百姓的合理诉求。韩非子这部书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政权的统治水准,你只需要了解他们运用“法、术、势”的比例,就能发现这是一个法治国家、一个官僚国家,还是一个暴虐的即将灭亡的国家。实际上,“法、术、势”同样适用于国际关系,譬如美国的对外关系,通过联大谴责、制裁别国,这算是法;通过金融手段、商

10、业手段打击别国,这算是术;直接的军事干预,这就是势。不过,一个现代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应该以怎样的比例运用“法、术、势”,这就不是韩非子能够告诉我们的了,需要我们自己去总结归纳。一、郑人有且买履者名句: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韩非子喻老。释义:根据时机来办事,依靠条件来立功,利用万物的特性而在此基础上获利。运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入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

11、古人说:“随时以举事,因资而立功,用万物之能而获利其上。”我国网信事业发展要适应这个大趋势。总体上说,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应该也能够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上先行一步。习近平在网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字音辨识恶臭(xi)钻燧(su)鲧(Gn) 决渎(du)拙诚(zhu) 桀(Ji)燕说(Yn) 买履(l)啜之(chu) 释其耒(li)邻人之父(f) 吾忘持度(d)自度其足(du) 曩将罪之(nn)以其女妻胡君(q) 果蓏蚌蛤(lu)(bn)()二、通假字1而民说之“说”通“悦”,高兴2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请”通“情”,真实、实在3卜子妻写弊裤也“弊”通“敝”,破旧、破损4燕相

12、白王,王大说,国以治“说”通“悦”,高兴5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6反归取之“反”通“返”,返回7其子所以反者“反”通“返”,返回、带回8而自知其益富“知”同“智”,意动用法,以为聪明三、一词多义1书2度3治4期5因6为四、词类活用1使王天下名词作动词,统治2而自知其益富意动用法,以为聪明3故先以其女妻胡君名词作动词,以女嫁人4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用法,以为智五、古今异义1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古义:两个词,“因”,连词,从而;“为”,介词,替,给。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古义:两个词,“政”,制度;“治”,治理。今义:

13、政府、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3请许学者而行宛曼于先王古义:读书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六、特殊句式1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判断句2厚者为戮,薄者见疑被动句3治则治矣,非书意也判断句4宁信度,无自信也宾语前置句5而身为宋国笑被动句6何不试之以足状语后置句郑人有且买履者定语后置句七、熟语积累1钻燧取火:钻打火石取火。原始人类取火的方式。2不期修古:期,希望;修,遵循。不要照搬老办法。指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变革。3不法常可:法,当作模式、法则;常可,长久被人们认可的成规惯例。不把常规惯例当作永远不变的模式。4守株待兔: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树干或树桩子。原比喻希图不

14、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5智子疑邻: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智”。疑,怀疑。在主人家看来,儿子是机智的,邻人是值得怀疑的。通常拿来做交浅不能言深的世故教训。八、名句积累1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本课所录四则选文,前两则选文围绕如何对待先王之政的问题展开论述,其中心主旨是“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即治理天下不应抱定先王的教条不改,要高度重视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第3则选文的主旨是批评做官的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反对巧诈,肯定拙诚。第4则选文的主旨是警示世人

15、要合理地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1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赏析因此,圣人不希望照搬古代那一套,不墨守成规,研究当世的事情,从而给它准备相应的措施。这句话告诉施政者,政治措施要紧跟时代的变化,不要泥古于过去圣明的但不适合今天的做法,做到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因时制宜。2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赏析收获从劳动中来。我们不要因为一次偶然的收获,就放弃了勤劳的美德。3故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夫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皆归取度者也。赏析所以古代帝王留下的书就像下面说的郢人写的信,而后代的人多半像下面说的燕相解说郢人的

16、信那样来做解说。不采取适合国事的措施而考虑取法古代帝王,都是下面说的不照着脚的大小来买鞋子,却回家取尺码的人啊。这两句话概括说明了“不适国事而谋先王”的荒唐,批评了“今人”对先王的言论穿凿附会、曲解其本意以及教条主义的愚蠢行为。4郑人有且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赏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顾客观实际而墨守成规的人,常常会做出荒唐可笑的事来。5其父不自罪于教子非也,而自知其益富。今人臣之处官者皆是类也。赏析她(这个女子)的父亲不怪罪自己在教育女儿方面不对,却因为他的财

17、富增加了而自认为聪明。现在担任官职的臣子都是这类人物。卫人嫁女这个寓言刻画了卫人不惜葬送女儿的幸福来追逐财利的可鄙嘴脸,实际是批判当时的官员不顾惜君王和国家利益,贪赃枉法,追求财利,而自以为高明的自私卑劣行径。6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赏析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以亲疏来判断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误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来。1选文1,“守株待兔”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明确阐明了“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荒唐可笑。2选文2,“郑人买履”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明确讽刺了只重先王之政而不顾眼前现实的偏执和愚蠢。3选文3

18、,“卫人嫁其子”的故事说明了什么?明确对那些不顾羞耻、不择手段追财逐利却又自以为聪明的贪官污吏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4韩非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反对“法先王”,其精神实质是什么?明确总的来说,韩非清醒而实际,立足于现实寻求达到功利目的的有效手段是他最关注的。历史总是发展变化的,儒、墨、道、法各学派基本上都承认这一点。韩非认为,与其用渺茫广远的先王之道来治理当今的社会,不如依据当今社会的实际,采取适当的治理理论和方法。与其他学派的迂阔或者理想色彩浓厚不同,韩非的法家思想和理论更能切合当时社会发展的实际。韩非是立足于当时的社会实际,为统治者出谋划策。5韩非的寓言体现他怎样的人性观?明

19、确韩非师承荀子,他继承荀子的“性恶论”。他寓言中的绝大多数人物体现了人性中恶的一面。“守株待兔”中的宋人期待不劳而获;“乐羊食子”中的乐羊残忍而狡诈;“卫人嫁子”中的卫人自私自利,不择手段;“郑公伐胡”中的郑武公阴险狡诈;“智子疑邻”中的宋国富人心理阴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中的懒惰、自私、无情、丑陋。韩非以无情的笔将人性中恶的一面揭示出来,从而鞭挞了当时无情而残酷的社会现实,同时也为他的法治思想找到了理论基础。6韩非作为法家的代表,他的思想在本文中体现出怎样的先进性?明确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而且他的思想要比以前的法家人物商鞅等更为全面和先进,总结出了“法、术、势”三者相结合的法治

20、思想。在“法”这一方面,从本文可以看出,韩非反对儒家的“法先王”,以为“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这种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主张,符合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规律,是韩非进步历史观的具体体现。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他的这些思想和方法,不但对当时人们立身处世、为政治国来说具有先进的指导意义,对我们现在来说也是很有启发的。7韩非子的寓言有何特点?明确总的来说,韩非的寓言贴近现实,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取材平而不奇,实而不玄,很少以拟人化的动物或者神话、传说为题材,也很少有虚幻的想象和神乎其神的奇异描绘。它往往以较为平实可靠的历史事迹或现实生活

21、为题材,并且写得具体、真实。守株待兔、卜妻为裤、郢书燕说等寓言,尽管可能有一点夸张的成分,但基本上都有很浓厚的生活气息。韩非的寓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与文学性,是思想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请举例说明。明确韩非的寓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与戏剧情味,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卜妻为裤”中的卜妻没有听懂丈夫的话,而把新裤做成旧裤,傻得令人忍俊不禁。“郢书燕说”的故事情节安排巧妙,由不经意的误写“举烛”,而燕相却把它解释成“举贤而任之”,并告诉燕王,居然“王大说,国以治”。一些情节的巧合,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叫绝。特别是描写燕相对信的解释,望文生义,一本正经,令人发笑。“郑人买履”中的郑人不听别人的劝告,反而说:“

22、宁信度,无自信也。”显得固执而愚蠢。“乐羊食子”中的乐羊坐在帐中连吃带喝的细节描写,显得那样触目惊心,体现了乐羊的心狠狡诈、缺乏人性。“郑公伐胡”中的郑公两次设局,麻痹胡人,显得狡诈阴险,而关其思为表智慧和忠心却糊里糊涂地被杀,令人感到可怜、可悲。“卫人嫁子”中的卫人在女儿出嫁时教女儿多攒私房钱,女儿最终被休弃回家,他不仅不为女儿的下场自责,反而为女儿带回来的财物很多而沾沾自喜,体现了卫人愚蠢而自以为聪明的性格。1.(韩非子五蠹)2.(韩非子外储说左上)3.(韩非子说林上)4.(韩非子说难)【经典传承】一切从实际出发本课选文中,韩非子借助寓言故事,表达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

23、思想。回顾历史,凡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取得成功的君主或王朝,不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无一不是求真务实,结合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的结果。【现实链接】“网红”老师李永乐:做知识的“搬运工”,让学生爱上科学2017年4月,人大附中物理老师李永乐因为一段讲解“闰年是怎么回事”的视频走红网络,视频点击量超过2 000万,被网友称为“闰年哥”的李永乐迅速成为网红。在此后的一年里,他发布了将近200个短视频,它们大多以生活常识和社会热点为由头讲授科学知识: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去世,他用讲授光纤原理的视频以表悼念;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他专门分析货币体系;问题疫苗进入舆论焦点,他则讲解免疫

24、系统的工作原理。这些视频为他带来了500多万网络粉丝。现实生活中,生于1983年的李永乐是人大附中的物理老师,循规蹈矩地上课、下课,为学生构建物理世界,和学生一起“开黑”,还因为游戏玩得不错被称为“人大附中第一蔡文姬”。李永乐始终觉得,自己骨子里是个理想主义者,但当实用主义的大潮在时代中席卷而来时,他有时针锋相对,有时也只能曲线救国,用“这个知识能赚大钱”来吸引学生关注物理学科。老师因材施教,学生心无旁骛,电影无问西东中“静坐听雨”一幕表现出的气韵和风采,则是李永乐永远的“心向往之”。运用评点李永乐成为“网红”并非偶然。李永乐执教的人大附中,在坊间被称为“海淀六小强”之一。在今年6月第二届中国

25、名校校长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国百强高中”名单中,人大附中位列北京市第一名。相比之下,李永乐想起曾去过甘肃省会宁县做调研,尘土弥漫在街道上,祖厉河近乎干涸,因为自然环境恶劣,会宁县的农业和工业都不甚发达,年轻学子把高考当作唯一出路,埋头背书的学生在校园角落里随处可见。当地崇尚“三苦”精神:学生苦学、老师苦教、家长苦供。李永乐不希望教育仅仅是出路,而想让它变成一个人充分发展的途径。“从小培养科学思维,让孩子对某些东西感兴趣,并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美文“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赛总决赛正方论点: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反方论点:感情亲疏不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尊敬的主席、评委、各位老师、同学

26、:大家好!“自古多情空遗恨。”人类是情感的动物,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感情都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感情的亲疏是否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呢?我方认为,感情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理由有三:(1)何谓“感情亲疏”呢?现代汉语词典告诉我们,“感情”即由心理活动产生的“情绪倾向”,“亲疏”则是指对某人某事物的“亲近或疏远”程度。感情亲疏即指在心理层面上(或感情程度上)对某一事物的亲近或疏远。它往往会使人在潜意识里对该事物进行感情定位,进而影响人的理性思维的判断力。因此,感情亲疏常会导致对事物认识的扭曲、变相。古往今来,因感情而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

27、,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赵国的大好江山最终也因此而葬送。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的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却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集“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于一身,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2)感情是一把双刃剑。它既能造就贾生偷香的浪漫,也会招致“安史之乱”的灾患,它既能书写黛玉葬花的风流,也会造成屈平的幽怨。我们只有在看待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它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

28、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3)我们不想放弃“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诗情画意,我们不想失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温情蜜意,我们不想抛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豪情暖意。那么,选择公正吧,朋友!尽管感情的亲疏会导致错误的事物认知,但公正的灵魂一定会时刻提醒你,让你免于踏入感情的陷阱!谢谢!(4)(时间到)赏析(1)第段以契合辩论题意的名言引出辩题,并开门见山地抛出了正方的观点,简明扼要,毫不拖泥带水。(2)第段列举的李牧、诸葛亮、李白的事例都是历史上大家相当熟悉的,增强了辩论的说服力。(3)第段作者先用“感情是一把双刃剑”铺垫,自然引出“我们只有在看待

29、事物时将公正放在感情之上,用公正的空气托起感情的气球,才能使它飞向更高、更远、更美的蓝天。否则,感情必然会像美丽的毒药,引你走向毁灭与绝望的深渊”的结论,并巧妙照应了题目。(4)结尾段作者以排比的句式、磅礴的气势再次重申正方观点,使辩论具有了无可辩驳的力量。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作:产生,兴起B有其所为大而世意之小者 意:意料,猜测C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傅 罪:惩罚、治罪D为人妇而出,常也 出:出来解析:选D。出:遗弃、休掉。2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而民说之,使王天下B天雨,墙坏C其家甚智其子D故先以其女妻胡君解析

30、:选C。A、B、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C项为意动用法。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宁信度,无自信也C其姑以为多私而出之D论世之事,因为之备解析:选C。C项,均为“认为”。A项,古义:不效法。今义:违反法律的。B项,古义:相信自己的脚。今义:相信自己;对自己的信心;对自己有信心。D项,古义:从而给。今义: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部分是原因;连词,常跟“所以”搭配使用,表示因果关系。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 D.解析:选C。C项,均为介词“被”。A项,动词,以为/连词,来。B项,结构助词,的/代词,代“当世之

31、事”。D项,因果连词,于是就、因而/转折连词,却、反而。5下列各句中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B乐羊以有功见疑C王之蔽甚矣D宁信度,无自信也解析:选D。A、B、C均为被动句,D项为宾语前置句。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昔者,郑武公欲伐胡,故先以其女妻胡君,以娱其意。因问于群臣:“吾欲用兵,谁可伐者?”大夫关其思对曰:“胡可伐!”武公怒而戮之,曰:“胡,兄弟之国也。子言伐之,何也?”胡君闻之,以郑为亲己,遂不备郑。郑人袭胡,取之。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32、,而疑邻人之父。此二人说者皆当矣,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选自韩非子说难)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雨:下雨B暮而果大亡其财 亡:丢失C则非知之难也 非:错误D此二人说者皆当矣 当:恰当,对解析:选C。“非”应为“不是”。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选D。A项,结构助词,的;代词,指“胡国”。B项,介词,把;动词,认为。C项,动词,是;介词,被。D项,均为介词,向。8下列对“厚者为戮,薄者见疑,则非知之难也,处知则难也”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关系密切的被杀了,关系疏远的受到怀疑,这说明知道情况并

33、不难,而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太难了。B进谏的话说重了(君王)就要杀人,说轻了(君王)就要怀疑人,这说明不是知道情况困难,而是处理它更困难。C重者被杀,轻者被怀疑,这说明知道问题并不难,恰当地处理它是难的。D厚道的被杀,浅薄的被怀疑,这说明了解问题并不难,而是如何量刑更困难。解析:选C。注意句中“厚”“薄”的含义,后两句的语意对比。9韩非子用这两个故事表达了什么哲理?答:答案:警示人们要合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千万不要聪明反被聪明误。(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猛狗与社鼠韩非子宋人有沽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然而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倩曰

34、:“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沽,而狗迓而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故桓公问管仲曰:“治国最奚患?”对曰:“最患社鼠矣。”公曰:“何患社鼠哉?”对曰:“君亦见夫为社者乎?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掘穴托其中。熏之则恐焚木,灌之则恐涂阤,此社鼠之所以不得也。今人君之左右,出则为势重而收利于民,入则比周而蔽恶于君,内间主之情以告外,外内为重,诸臣百吏以为富。吏不诛则乱法,诛之则君不安。据而有之,此亦国之社鼠也。”故人臣执柄而擅禁,明为己者必利,而

35、不为己者必害,此亦猛狗也。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尧欲传天下于舜。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之郊。共工又谏曰:“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于是天下莫敢言无传天下于舜。仲尼闻之曰:“尧之知舜之贤,非其难者也。夫至乎诛谏者,必传之舜,乃其难也。”一曰:“不以其所疑败其所察则难也。”(节选自韩非子)【注】管仲: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齐桓公任命他为卿,尊他为“仲父”。阤(zh):崩塌。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酒甚美,县帜甚高县:通“悬”,

36、悬挂B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 明:表明C此人主之所以蔽胁 所以:的原因D故人臣执柄而擅禁 执柄:掌权解析:选B。明:使明晓。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B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C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D夫大臣为猛狗而龁有道之士矣/左右又为社鼠而间主之情/人主不觉/如此/主焉得无壅/国焉得无亡乎解析:选D。断句时要注意“矣”“乎”等句

37、末语气词,另外,还可根据“如此”的句意断句。12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借写“狗恶酒酸”“社鼠为患”的寓言故事,来揭露封建社会一种习见的丑恶现象:奸人当道,堵塞贤路,蒙蔽君主。B猛狗、社鼠的形象,喻意大体一致又各有侧重:猛狗着重比喻排挤贤能的朝廷权臣,社鼠着重比喻蒙蔽君主的左右亲信。 C最后一段举出尧传天下给舜的传说,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尧为人主而“不觉”,致使他接连错杀鲧、共工两位大臣。D两个寓言故事包含着这样的哲理,事物间常常存在着不易察觉的复杂关系,如猛狗与酒酸之间的关系,就难以判断。解析:选C。尧是为人主而善察的正面形象,他杀鲧和共工是对的。13将文言

3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怪其故,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译文:(2)树木而涂之,鼠穿其间。译文:答案:(1)(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2)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宋国有个卖酒的,卖酒器具量得很公平,接待客人态度很恭敬,酿造的酒很香醇,(店铺门前)酒旗悬挂得很高,积贮很多酒却没有人来买,(时间一久)酒都变酸了。(卖酒的)感到奇怪,不解其中缘故,他向同住里巷且知道这事的老人杨倩打探。杨倩说:“你养的狗凶恶吗?”卖酒的说:“狗凶恶,那么酒为什么就卖不出去呢?”杨倩说:“人们害怕你的狗呀。有的人

39、打发自己的小孩,揣上钱,拿着壶,前来打酒,但你的狗窜出来咬人,(谁还敢来买酒呢?)这就是你的酒卖不掉最终变酸的原因。”国家也有这样的恶狗。有才能的人怀着治国的本领想要禀陈(大国的君王),使大国的君王能够明晓(治国的方略),那些大臣像恶狗一样窜出来咬人。这就使国君受到蒙蔽和挟制,也是那些有才能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因此齐桓公问管仲说:“治理国家最担心什么?”管仲回答说:“最担心的是社坛的老鼠。”桓公说:“为什么担心社坛的老鼠呢?”管仲回答道:“君王也看见那社神吗?立起木头(做成塑像的架子),再给它涂抹上泥灰(塑成社神),老鼠穿行在中间,挖掘鼠洞寄托身子在里面。用火熏烤却怕烧毁了木头,用水浇灌却

40、怕毁坏了涂泥,这就是社坛的老鼠不能被杀除的缘故啊。现在君王身边的人(就是社鼠),他们在朝廷外为求威势重权,便从百姓中搜刮财富,他们在朝廷内就相互勾结,来对君主隐瞒他们的恶行,在朝廷内的(奸人)窥探君王的心思来传递消息给朝廷外的(权臣),朝廷外的权臣和朝廷内的奸人互相成为倚重,朝廷众多官吏都认为(这样做)是富有权势。(这样的)官吏不诛灭就会扰乱法度,诛灭了他们君王又不安逸。(他们)依靠国君的保护进而握有重大的权势,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社坛老鼠。”因此国君的臣子掌握大权,进而能行专擅或颁禁令,确实能为己用的必定使他得利,不能为己用的必定陷害,这就是(国家的)猛狗啊。那权臣成了猛狗来咬有才能的士人,身

41、边的奸人又成了社鼠来窥探君王的心思,国君还不察觉,像这样,国君怎么能不被壅塞,国家怎么能不遭灭亡呢?唐尧想要将天下传给虞舜。大臣鲧进谏说:“不吉祥啊!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发兵将鲧诛杀在羽山的郊野。共工再进谏说:“谁拿天下去传给一个匹夫呢?”唐尧不听取(这种蒙蔽君主的意见),又发兵将共工诛杀在幽州的城邑。因此天下人没有谁再敢说不要传天下给虞舜。孔子听说这件事说:“唐尧了解虞舜贤明,不见得是很难的事。到要诛杀进谏(错误意见)的人,必定要传天下给虞舜,才是真正难的事啊。”又说:“不因所怀疑的危害到所考察到的,(这)就更难啊。”- 20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