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增分练9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卡尔纽波特在他的深度工作中表达了对于网络的批判,也展示了对于当代人“互联网化生存”的担忧。以此形成一个不良后果,人们总是在做一些不痛不痒(yng)的肤浅工作,形成一种毫无价值的“表面性忙碌”。B.这是一个荒谬(mi)的螺旋,它无非验证了人类是多么脑子不清楚的生物。对于未有之物心向往之,对于已有之物嗤之以鼻。每一次对当下的忽视,都是在糟塌这个不断流逝的当下。每一次思绪上的分裂,都在暗示一件事:那个人从未真正拥有过他的生命。C.雪越来越大。棉絮般的雪花旋转(zhun)着飘落下来。透过雪层,阿隆靴子触到一大块新翻过的松软的土
2、地。他敏感地感觉到他们迷路了,而且也分不清东西南北了。D.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回顾片”的导演和剪缉。未来的人生你预期不了,过往的日子你却可以自我编排诠(qun)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3题。【甲】仁、礼、中庸,都有促进和谐的意味,它们根植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时代和社会变化。当真正认识儒家文化时,我们都会叹服中华民族儒家文化之璀璨,从而想把儒家的思想精髓传达下去,将之广泛运用到自己的工作、生活实践中去,不断给自己“充电”,通过感悟提升自己的素养。【乙】我深信,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儒家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定会使儒家文化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进入21世
3、纪,中国出现了官方与民间儒学研究相呼应、相促进、相补充、相互动的大好形势,以发掘儒学现代价值、全球价值和未来价值为主旨的儒学现代化、当代化运动呈现出勃勃生机。【丙】孔子热、儒学热、中华经典诵读热正在兴起;儒商、儒将等字词频见报刊;“四书五经”等儒学典籍热销;仁义、礼信、孝悌等传统美德引起人们的怀念和追思;有关孔子和儒学的研究机构、活动、书籍、网站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2.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而B.传达C.勃勃生机D.雨后春笋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学习沙龙是集学习、交流、讨论等为一体的学
4、习空间,其特点是有固定的人群、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高中生组织学习沙龙,人数不宜过多,以五六人一组即可。B.就在命悬一线的时刻,出租车司机陶小红停下车,众人把徐志琴抬上车,就近赶往余杭区人民医院。C.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同学们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象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D.暑假里,我独自前往内蒙古旅游,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那雄鹰展翅形态的成吉思汗陵,还有那高亢悠扬的内蒙古民歌。5.使用下面的词语,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写一段不少于60字且意思完整的话。节俭幸福行动务实中国梦6.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
5、)(2)题。(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论语八佾)(2)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论语子罕)注麻冕:用麻布做的帽子。纯:黑色的丝。拜下:古时臣民面见君上时,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泰:骄纵。(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材料(2)中,孔子既“从众”又“违众”,你如何理解?基础增分练91.CA项,“痒”应读“yng”;B项,“塌”应为“蹋”;D项,“缉”应为“辑”。2.BB项,传达: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用于此处不合语境。可改为“传承”。3.BB项,两个顿号均应改为逗号。4.C
6、A项,“以为宜”与“即可”杂糅。B项,句子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可在“众人”前加上“让”。D项,“看到了”与“民歌”动宾搭配不当。5.示例节俭是一种美德,像摇曳的花朵,用无声的语言阐释民族复兴的幸福;务实是一种踏实的作风,似沉静的高山,用实际行动解读中国梦的内涵。6.(1)礼崩乐坏(或“越礼犯上”“名实不符”“君不君臣不臣”)。(2)“从众”,是因为孔子赞同世人戒奢以俭(崇尚俭省)的风气。“违众”,是因为孔子反对臣下越礼犯上(骄纵傲慢,有失恭敬谨慎)的态度。这矛盾表明了孔子重视礼与仁;麻冕、纯冕、堂下拜、堂上拜,属于外在形式的礼仪,俭(爱物)、拜(虔敬)属于内核本质的仁德。对于涉及原则性的(关乎内心情感的),则须坚持;对纯属外在形式的(无关道德伦理规范的),则可变通。这体现了孔子中庸或知权达变的思想(或处世的灵活性)。参考译文(1)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规格的八行乐舞队伍在庭院中表演,如果这种僭礼的事情可以容忍的话,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容忍的呢?”论语八佾(2)孔子说:“麻布做的礼帽,是符合礼的。如今都用丝来做,这样俭省,我跟从大家的做法。臣子拜见君主,先在堂下行礼,是符合礼的。如今都在堂上拜,太骄纵了。虽然违背大家的做法,我还是在堂下行礼。”礼语子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