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1月调研(期中)试题(含解析)班级类型:重点班;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上;请将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对中医药的认识,古人是十分明确的。早在西周时期就提出了“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乃医官也”;到汉代,班固撰著的目录学文献汉书艺文志中,将医学作为“方技”,与“六艺”、“诸子”
2、、“诗赋”、“兵书”、“数术”并列为“一路”,反映了当时古人对医学的重视。但鸦片战争前后,中医药的命运发生了重大变化。1903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药被边缘化。1912年,北洋政府对医学教育只提西医,只字不提中医,发生了“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1929年,国民政府通过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列出“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与医学宣传”,“禁止成立旧医学校”等条目,形成了震动全国的“废止中医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了第一次飞跃:一是鲜明突破了古人把中医药作为“六路”之一的“方技”思想,明确指出中医药是中华文明中的“伟大
3、宝库”“文化遗产”,“对全世界有贡献”;二是有力回击了近代以来产生并延续的“废医论”;三是彰显了历经苦难站起来的中华民族,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下对全世界做出重大贡献的伟大形象。这次飞跃,促使中医药的医疗、科研、制药、高等教育和管理形成了体系,中医药事业向好向上健康发展起来。第二次飞跃是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从中医药与中国古代科学、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应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贡献力量。这次飞跃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鲜明的时
4、代意义。(摘编自苟天林新中国、新时代对中医药认识的两次飞跃)材料二:奚肇庆教授告诉记者,通过专家组的临床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以发热、乏力、咳嗽为主要症状,也有一些病人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差、大便溏稀等,主要还是湿邪为主,同时湿邪可以挟热,挟湿,可以挟疫毒,后期转变也会很快。中医在此次新冠肺炎的治疗中,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轻症患者辨证施治,可以很快改善症状,缩短病毒核酸检测转阴的时间;二是对中期、进展期乃至重病的患者,可以帮助往普通型转化,中期注重宣肺清热解毒,对病情“降级”起到了一定作用;三是对一些年龄偏大、本身抵抗力偏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疾病感染过程中加强了扶正祛
5、邪的方法,稳定病情,避免往重症转化。驰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史锁芳主任医师介绍,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就是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在武汉江夏区大花山方舱医院,很多患者吃了中药,效果非常好。(摘编自新华网2020年2月20日)材料三: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也就是说,西医如果
6、不能被中国人接受,症结在于中国人用西医防病、治病效果不佳。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当前正在发展中的近现代西方医学,是在摒弃古代西方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全新的医学体系。尤其是随着近几个世纪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西方医学吸取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营养,产生了一系列成体系的基础学科。在这些基础学科支撑下,西医的诊断水平和治疗技术有了质的飞跃。较西医而言,中医还没有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原因在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不发达,近代自然科学自国外传入的时间不长,中医界还没能使之很好地为中医所用。中医要科学化和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医要成为世界医学
7、,需要更快速地发展,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自15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发展。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文明一旦离开其产生地,被其他区域人群所认识、所接受、所应用,这种文明就不再仅属于最早的创造者和产生地,而变成了所有参与该种文明创造、分享的人们所共有的成果,从而隶属于更大区域乃至全世界。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如印度的佛教、中国的四大发明、西医、中医,等等。因此,今天中国人所称的西医,只是说明这种医学产生于西方,自西方
8、传入中国,并不包含归西方人所有的意思。今天,西医既属于西方,也属于东方,是实至名归的世界医学。中医亦然。中医泰斗邓铁涛教授曾说过:“即使中医在中国消亡了,在国外还是会存在的。”中医历经时间的考验,长存不亡,同样取决于他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只是就目前应用的程度来看,中医世界化的程度还比不上西医而已。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如旧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对于历史流传下来的概念和名词,今天的人们应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来看待。今天的我们,对于中西医之争有着更为理性、科学的判断,并不是因为我们比前人聪明、智慧,而在于随着历史的发展、
9、实践的验迹、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及中西医在碰撞融合的结果日渐清晰地呈现出来。(据编自张玲、张勇文化竞争视域下的中西医之争)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医药在几千年的中华古代文明史上一直受到重视,但从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前,其价值被全面否定。B. 中医被误认为是“慢郎中”,实际上中医药见效快,疗效好,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就可以退烧。C. 材料二列举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从实践的角度佐证了中医药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D. 历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谓很多,但往往表明其发生地,不代表归谁所有,也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无关。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
10、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将中医药归为“方技”固然体现了他对中医药的重视,但对中医药价值的认识和发掘还不够透彻。B. 材料一引用典籍、陈述事实、列举重要论述,意在说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人们对中医药的认识不同。C. 材料三中的“一般规律”是指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段长路要走。D. 材料一列举了近代以来官方尊西贬中的一些做法,作者对此类做法持否定态度,材料三表达了相似态度。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的一项是( )A. “中西医要打破宗派主义。中医学习点西医是好的。”(毛泽东)B. “将来的医学定是
11、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钱学森)C. 药王孙思邈强调“为医者,当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以此为治养原则。D. 屠呦呦60多年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结构。5. 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中医方面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 C 2. C 3. D 4. 总分结构。首段提出观点“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第二段从竞争过程的角度,(通过中西医发展的对比)论证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各自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第三段从竞争结
12、局的角度,(通过例证、引证等)论证中西医成果一旦拥有了科学性和有效性,就具有了世界性意义。 5. 加强中医研究,提升防病治病效果,进而提升中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好理性、科学判断,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中西医之争,加强中西医的碰撞融。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了解中医及其实际疗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其价值被全面否定”错。由原文“1903年,清政府制定大学堂章程,中医中药被边缘化”可知,这里面中医中药并没有被全面否定。B项,“一般的感冒、高烧,一服药就可以退烧”错。由原文“中医药自古以来对外感热病疗效就非常好,就是
13、平时的感冒、高热,只要辨证准确,往往一服药就可以退烧”可知,首先是要对症下药,而且“往往是一服药就可以退烧”,注意“往往”,并不是所有都是。D项,“也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无关”错。由原文“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如旧医、新医、洋医、科学医、非科学医、国医等,受制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可知,历史上有关中西医的称谓是历史进化历程中的人们对中西医学持有价值判断的观念标签,也就是与对它们的价值判断有关。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C项,“一般规律”是指“西医已基本完成科学化和现代化,而中医由于历史原因还有一段长路要走”错。由原文“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
14、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可知,材料三中的“一般规律”是指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材料三的观点为: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毛泽东的观点是要在中医中融合西医。钱学森的观点是新医要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孙思邈的观点是治病要找到病源,并且要先食疗再药疗。而屠呦呦之所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因为青蒿素在治疗疟疾方面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结构的把握能力。材料三一共有三段,第一段提出中西医之争的过程和结局遵循文化交流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观点。第二段是在说
15、某种文化因为其产生的地域不属于某特定区域,而被某特定区域人们拒绝接受,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其产生的地域性,而在于这种文化科学性不强、适用性不够,不能运用于该特定区域。也就是中西医竞争,主要取决于中西医各自的科学性及有效性。第三段是在说从伴随世界整体化的脚步,区域性的文明成果向全球扩散,被更大区域的人们所接受,得到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所以材料三第一段提出观点,然后第二段和第三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采用的是总分式的论证结构。【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概括、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本题答题区间主要在材料一第二段,材料二后半部分中医医疗队队长史锁芳主任医师的介绍,材料三中西医之争,这
16、三部分。由材料一第二段“第二次飞跃是习近平关于发展中医药的重要论述。习近平从中医药与中国古代科学、中医药与中华文明的关系上,明确了中医药学的先进性,科学性,指出了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可知,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国家要明确中西药学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指出中医药学在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作用。由材料二史锁芳的介绍“很多人对中医不了解,觉得中医是慢郎中,其实只要用对了药,见效可以很快,疗效是肯定的”可知,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中医药学本身要加强宣传。由材料三第二段“中医要成为世界医学,需要更快速地发展,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
17、优的服务,进而被更多的人们所接受,所使用”可知,在中西医之争依旧存在的今天,中医药需要在防病、治病等方面有更大的效用,要更多的发挥公共卫生功能,提供性价比更优的服务。(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风吹端午南风一吹,端午就近了。南风徐来,穿枝拂叶,高的艾草,低的菖蒲,还有屋后的粽叶,门前的小雏菊层层浸染之后,空气也变得密密匝匝起来,氤氲开来,猛吸一口,那叫一个舒坦!故乡的端午,总和艾草连在一起。风把艾草味儿,从春弥漫到夏。艾草生命力旺盛,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一丛丛,一簇簇,郁郁葱葱地长成一片。掐一片艾叶,放在鼻尖,馥郁的芬芳,一下子钻进肺腑,人就会变得格外
18、安静,仿佛连空气都一点点变了颜色,有一种清朗的明净。夏至来临,百毒之虫、湿气浊气开始横行。端阳佳节,艾蒲簪门,虎符系臂,这是家乡的传统习俗。艾草和菖蒲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个带有浓郁的香味,一个是青绿的宝剑,有它们驻守门楣,大鬼小鬼都会退避三舍。每临近端午,奶奶都会早早起床,趁太阳还没出来去割艾草。新鲜的艾草挂着露珠,散发出浓郁的清香。奶奶教我用绳子一捆一捆地绑好,挂在门的两边,每个房间的门上都挂,连厨房也不例外。端午近了,梅雨季节也随即到来,正是捂豆豉的季节。奶奶煮熟黄豆,准备做豆豉了。她把割回来的艾草,在木屉上铺开一层,再在上面铺一层厚厚的黄豆,之后再盖上一层艾草。煮熟了的黄豆像躺在舒
19、服的温床上,开始抽出丝丝缕缕的霉菌,把艾草顶得高高的。失了水分的艾草散发出一种异香,一直渗透并融进豆子里去。奶奶笑眯眯地说:“艾草这东西,透气性好,霉东西时不会变得黏乎乎的。”奶奶用一物降一物的自然之法,集天地之灵气,把豆豉做得喷香喷香。有谚语说:“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艾叶在门楣上收了水分,敛了绿气,一日日淡白。奶奶会把叶子摘下来,用一个干净袋子收好;把艾秆折成小段,用稻草捆成一小把一小把。每逢阴雨天,奶奶的风湿必发,腿就疼得走不动路。这时候,艾就派上了大用场。奶奶把艾叶塞进竹筒里,然后点燃,一缕细小的烟缓缓上升。奶奶将腿平搁在椅背上,拿艾烟在腿下熏。屋里弥漫着艾香,奶奶半闭着眼,说这艾
20、一熏,骨头缝里的虫子就吓跑了。那艾火沿着穴位游走,穿透肌肤深入每一道经络,消融那些痛点与病灶里的血滞淤堵,唤醒全身的能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它们以修行的耐性抵达,水滴石穿,才有修复完整的那一天。奶奶真是深谙其中之道,才能活得如此从容。高中时感染上了疥疮。买了硫磺皂洗,抹了疥疮膏,痒还是止不住,恨不得把身上这层皮扒了。我不得已请假回家。奶奶一见我消瘦得脱了形,皮肉溃烂,心疼得不行。她连忙去屋里取了艾草来,熬了一大锅水,等水煮成深褐色,倒在木盆里,让我泡在里面,还用艾水煮了几个鸡蛋,让我吃下蛋,喝下水。几天下来,那痒痒劲还真就神奇地消失了。如今,再没有人给我收艾叶了。每年的端午,我都会买一把回家,
21、挂在门上。顺着艾草的清香,思绪就漫溯回旧日时光:晴空之下,软软的河滩上一片葱茏。奶奶麻利地割倒艾草,用野草打个绺子,捆好,我背着,她握着镰刀跟在我身后。我放慢了脚步,回头瞥见她步履蹒跚,满头的银发在风中飘舞,像极了枯萎的艾草。艾草黄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奶奶不能。千阳灿烂,我只能循着风的踪迹,追寻她为我们倾尽了一生的爱。端午到了,奶奶又要忙碌起来了。糯米要提前淘洗干净,然后泡上几个时辰。趁此间隙,奶奶赶快清洗粽叶,又宽又亮的叶子,青葱逼人。一直忙到糯米泡好沥干,她才直起腰,拽着筲箕边走边喊,快来包粽子哟!听到喊声,我们连忙搬来几把木椅,排在院子中间。此刻,风摇动一朵花撞到另一朵花,阳光轻挪它的脚,
22、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木椅长长的斜影和花影交织,浓淡相宜,错落有致。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看她用拇指与食指从一叠洗刷得干干净净的粽叶中抽出绿油油的一片,然后轻轻一旋一转,便卷成了喇叭状,抓些糯米放进去,再用手指压了压,收口,紧扎,一气呵成,一个漂亮的粽子就诞生了。奶奶的巧手,随着飘香的粽子,齐齐留在了小院光影静谧的午后。有一年,旱灾席卷了家乡,远远近近的田地荒得厉害,第二年村子里吃饭都成了问题。我们家因吃商品粮而得以勉强维持。那年端午前夕,奶奶要我和弟弟去粮库买五十斤糯米。日落时分,又差我去喊隔壁的阿姨们来包粽子。粽子包好了,奶奶给每人都送上二十个粽子。另外,奶奶还用两只木桶装了粽子,专门送给彭奶
23、奶。彭奶奶八十多岁了,家里人口多,总是吃了上顿愁下顿。他们一家大小吃着我奶奶送的粽子,说不出有几多欢喜。几十年后,彭奶奶的几个孙子先后发迹。有一年,在出差的路上,我碰到了彭家的三华。他乡遇故人,我激动地拍了拍他的肩,说:“三华,还认识我吗?”三华把我的手从他肩上拿下,说:“拍我肩干什么,你不就是万家的老大吗?”说完,转身就走了我愤愤不平,把这事告诉了奶奶,后悔当年给彭家送粽子。奶奶却笑了:“你帮助过的人现在过得很好,这就是让人高兴的事,善良何必求人回报!人哪,别把好的东西泄漏了,跟包粽子漏米似的”奶奶的话,像阳光,也像风。(取材于万华伟的同名散文,有删节)6.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
24、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密密匝匝:指空气中弥漫着艾草、菖蒲、粽叶等各种植物的清香。B. 郁郁葱葱:指对生长环境要求不高的艾草到处都是,生命力旺盛。C. 水滴石穿:指奶奶每年端午坚持熏艾,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D. 一气呵成:指奶奶包粽子时的手法极为娴熟,粽子包得又快又好。7.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艾草形似宝剑,又有浓郁的香味,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祈福祛毒的佳物。B. 文中引用谚语,既提示了艾草的药效,也表明这样的认识其实由来已久。C. 如今“我”还会在端午时往门上挂艾草,其中包含着一种对奶奶的思念。D. 文中把奶奶的话比作“阳光”“风”,是说这些话能给人以温暖和
25、抚慰。8. 结合文意,分析作品中画线文句的表达效果。9. 作品中奶奶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依据作品内容概括并作简要分析。【答案】6. C 7. A 8. 细腻的描写突出了生活环境的清新怡人,诗情画意的语言渲染了家庭氛围的温馨和谐,烘托了奶奶带领一家人包粽子时的其乐融融。 9. 勤劳能干:早起割艾草;端午节操劳不得闲;包粽子又快又好。善良慈爱:疼爱孩子;荒年给邻居家送粽子,帮助彭奶奶一家。从容智慧:深谙自然之法,熟悉艾草的妙用;施恩却不图回报。【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考查理解词语的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首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重点阅读
26、词语所在的段落和前后相关语境,捕捉该词语的含义。C项,“水滴石穿:指奶奶每年端午坚持熏艾,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分析有误。文中是说“它们以修行的耐性抵达,水滴石穿,才有修复完整的那一天”,这个“它们”是指艾火,水滴石穿,是说艾火不停地熏烤病灶处。并且这个成语只体现过程,并不必然包括结果一定是能治好。因此“最终治好了多年的风湿病”也不对。故选C。7题详解】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理解散文作品的内容,语言,表现手法,散文主旨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首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作品内容及主旨。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
27、对,看看是否有出入。A项,“艾草形似宝剑”赏析有误。文中说“艾草和菖蒲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一个带有浓郁的香味,一个是青绿的宝剑”,可知,“青绿的宝剑”说的是菖蒲。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语言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领悟作品的主旨。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理解句子的内容,分析使用的手法,表达的效果,传达的情感等角度分析。本题画线的句子是“此刻,风摇动一朵花撞到另一朵花,阳光轻挪它的脚,与我们撞了一个满怀。木椅长长的斜影和花影交织,浓淡相宜,错落有致”,句中“轻挪它的脚”“撞了一个满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包粽子时温暖的感受。整体看,这句是描写当
28、时清新令人舒适的环境,语言优美,具有诗情画意之美感,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来表现我们围坐在奶奶身边,看她包粽子时的美好画面,渲染出家人在一起和睦、相亲相爱的氛围。【9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散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散文的内容。散文分析概括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既要抓住正面描写,比如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描写等直接描写人物形象的内容,还有侧面描写,包括正衬、反衬等。另外还有关注文中是否有直接评价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本文要求概括并分析奶奶这个形象的特点。作答时,要有要有形容词概括人物特点,还要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加以分析。文中写奶奶做豆豉,“煮熟黄豆,准备做豆豉了。她把割回来
29、的艾草,在木屉上铺开一层”,准备包粽子“端午到了,奶奶又要忙碌起来了。糯米要提前淘洗干净,然后泡上几个时辰。趁此间隙,奶奶赶快清洗粽叶”,奶奶不停忙碌的这些情节都能她的勤劳能干。奶奶亲手做豆豉包粽子给我们吃,我得了疥疮,她心疼我,亲自煮艾叶帮我治病,表明奶奶疼爱孩子; 奶奶不光疼爱我们,每到端午,她还包粽子送给生活艰难的彭奶奶一家,这能表明奶奶的善良慈爱。奶奶能想到用艾叶煮水给治疥疮,熏艾叶来治她的风湿腿,这些都能表明她是个有智慧的老人。当我告诉奶奶,我们当年帮助过的人现在对我们很冷情,我愤愤不平时,奶奶说,“善良何必求人回报!人哪,别把好的东西泄漏了,跟包粽子漏米似的”,也能表明她是个有智慧
30、的老人,帮助别人,不求回报。【点睛】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内容,人物,作品主旨,作品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散文的内容。明确文章的环境背景,文中所的人和事,领悟散文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
31、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 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
32、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弃疾时年二十三。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侔矣。”故以“稼”名轩。(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33、,有删节)注释:侔,mu,均衡、等同。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B.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C.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D. 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代男子20岁成人时举行加冠礼取字,以表示对本人的尊重或供朋友称呼。如苏武字子卿,张衡字平子。B
34、. 节度使是宋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节是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印信者,可全权调度。C. 筮,古代用蓍草的茎占卦的一种活动。古人将做官时会占卜问吉凶,故后也称刚做官为“筮仕”。D. 辟,征辟制是自汉代推行的自上而下的选拔官吏制度,皇帝征召称“征”,公府征召称“辟”。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辛弃疾雄豪英迈,叛徒义端窃印投金,辛弃疾陷于被杀的危险之中,最终辛弃疾斩义端之首,完成壮举。B. 辛弃疾义气干云,耿京被张安国杀害,辛弃疾义不容辞为耿京报仇,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C. 辛弃疾对南北时局有着深刻认识,写出了多篇有价值的分析形势的文
35、章,因为当时朝廷的方针问题,最后没被采纳。D. 辛弃疾注重农业生产,他认为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2)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14. 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辛弃疾处理军务方面的特点?【答案】10. D 11. B 12. B 13. (1)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 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 14. 忠君爱国;一诺千金;深谋远虑;智勇过人;不徇私情。【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京军”意思是 “耿京的军队”,“京”是“军”的定语,二
36、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两项;“窃印以逃”的主语是“义端”,所以“义端”应放在后一句中,排除B项。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节度使是宋代开始设立”错。节度使开始于唐代。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B项,“直入金营,趁张安国与金将酣饮之际,将其斩杀”错误,文中说的是“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杀张安国是回到宋朝,不是在金营。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本题得分点有:(1)缘,因为;归朝,归顺朝廷;不期,没有想到,没有料到;何以,宾语前置句,以何,拿什么,凭什么。(2)即,就;缚,捆绑;不及,没追上
37、。【14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筛选相关信息并概括要点的能力。题干是:根据第二段,简要概括辛弃疾处理军务方面的特点。此段开头即写“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再联系第一段他下决心南归大宋,可见其“忠君爱国”;接着文章写发生变故“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再看辛弃疾的做法,他先是考虑“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足见其“深谋远虑”;接着“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径趋”“即众中缚之以归”可见其“智勇过人”;“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可见其“一诺千金”“不徇私情”。【点睛】文言文语句
38、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 辛弃疾,字幼安,山东历城人。当初(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
39、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效忠大宋王朝的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早先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等到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为期,不抓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测义端一定将义军的虚实报告金帅,马上行动抓住了他。义端(用计)道:“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量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并不理会),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来报告。从此以后,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 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命令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
40、建康慰劳军,召见了他,嘉奖了他,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度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而归顺朝廷,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当时他二十三岁。 当时虞允文掌管国事,孝宗帝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乘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不被(孝宗帝)采纳。(辛弃疾)写了九议和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给朝廷,论述(敌我)
41、不利和有利的条件,形势的变化发展,战术的长处短处,地形的有利有害,极为详细。因为朝廷和金主讲和刚成定局,(所以他的)建议不能实行。改任司农主簿,出任滁州知府。滁州遭战火毁坏严重,村落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回逃难流散的百姓,教练民兵,提议军队屯垦,于是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很看重他,叶衡入朝为相,竭力推荐胸有大志谋略过人的辛弃疾。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他曾说:“人生在于勤劳,当以务农为先。北方人,养生的手段不求助于别人,故无大富大贫之家。南方有许多工商业不愿意务农,再加上兼并的祸患兴起,就有贫
42、富不均了。”故以“稼”名轩。(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诗是诗人在夔州期间写的一首即景伤怀的律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B. 本诗是诗人在垂暮之年、深秋时节登高望远的个人咏怀之作,不涉及忧国忧民之情。C. 本诗用字精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被赞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D. 本诗写出了诗人晚年离开成都以后生活艰辛,内心的凄苦。16. 登高前四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熔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43、答案】15. B 16. 前四句选用了风、天、猿、渚、沙、落木、长江等景象组成的凄凉的秋景图。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B项,“不涉及忧国忧民”分析错误。“艰难苦恨”不仅仅是自己的艰难,还有世道民生的艰难。诗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国家百姓的命运融合在一起。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具体考查景物形象。登高首联写景,开门见山,渲染悲凉气氛。诗中如是写到: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
44、飞回。这两句都是动静结合,寓静于动中构造了一幅以冷色调着墨的绝妙的水墨画。“风急天高猿啸哀”,一个“急”,一个“哀”字非常有代入感,使人立马进入作者所营造的令人忧伤的情境里不可自拔。接着,苦闷情绪溢满于胸,无处排遣,诗人将其浓缩寄托于鸟的处境下,这样写道:渚清沙白鸟飞回,它构造的是一幅冷淡惨白的画面,“渚”是“清”的,“沙”是“白”的,“鸟”是“飞回”的,在一片萧瑟肃杀的荒无人烟的“渚沙”之中飞舞盘旋,可见其孤独。此句选用了风、天、猿、渚、沙,鸟等意象,渲染秋景的悲凉。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便深沉地抒发了
45、自己的情怀。落木、长江,“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现诗人高洁傲岸、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特点的诗句是:“_,_”。(2)琵琶行中表现琵琶女与作者自己的不幸身世,进而表达互相同情的深厚情意的句子是:“_,_”。(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周瑜沉着应战、指挥若定并大败曹军的诗句是:“_,_”。【答案】 (1).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2).
46、 使我不得开心颜 (3). 同是天涯沦落人, (4). 相逢何必曾相识。 (5). 谈笑间, (6). 樯橹灰飞烟灭。【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默写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摧、沦、樯橹”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II卷(语言表达题2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少人知道构树。在南方, :青褐邑的枝干,浓密的树叶,蓬生的树体,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但 。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一律地往前生长,叶片肥大,自
47、中间主茎向两边各开两个岔口。美感便在这岔口上呈现出来。你再仔细端详,那就是汉服啊青色的汉服,凝结了许多时间。我甚至觉得,那叶片背后,还正行走着一个个身影。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很多时候,草木只是草木,相视只是相视。时光带走了一切,只有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我们才可能发现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A. 对比、比喻、对偶、排比B. 拟人、比喻、借代、对比C. 借代、比喻、对偶、夸张D. 排比、夸张、借代、拟人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为“当草木模
48、糊成了影像,它所赋予的微妙而惊心动魄的情感被我们发现”好不好?为什么?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18. A 19. 不好。根据上文“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人”“相视只是相视”的内容,这里应该强调“我们”主动“发现”,改句强调的是“草木”被动“发现”。原文有“只有才”构成条件关系,强化了“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去掉关联词语,就成为一般的叙述句,缺少了原句的严密准确性。 20. 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我却时常走到树边【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准确判断修辞手法的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规定
49、: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高考中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不考概念,而是考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对常用修辞手法进行判定、评价以及运用的能力。如“雨季来临,夹竹桃在一夜之间,将颓废之美写到了极致。而构树这小小的满枝头的绿叶,依然青翠”使用对比;如“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自然是指它的叶子”使用比喻;如“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对偶;如“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使用排比。文段中没有借代、夸张的修辞手法,故排除B、C、D三项。故选A。【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阅读这两个句子,找到两者的不同点
50、,从句子间关系、句式的使用、以及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的原因。回答时,首先要回答“原句好”或者“改句不好”,然后指出原句与改句哪些地方不同,最后分析出原句好在哪里,并指出改写的句子在表达效果上不如原句的地方,最后得出结论是“原句好”或“改句不好”。比较这两个句子发现,原句与改句相比有两处改动:一是原句的第一小句比改句的第一小句多了关联词语“只有才”;二是原句的第二小句是主动句,而改句的第二小句用被动句。这样改动不好。原文用“只有才”的关联词语,表示的是这两句之间是条件关系,表示“当草木模糊成了影像”这个条件下产生的结果,而改句去掉“只有才”关联词语后,就变成一般叙述句,从语言运用的
51、严密性、准确性来看,不如原句的表达。此外,联系上文内容看,上文说的是“北窗正对着构树,或许也有同我一样远视的人”“相视只是相视”,此处应用主动句,应强调“我们”主动“发现”,而不应是改句强调的“草木”被动“发现”。所以,综上分析,从关联词语的运用和句式的运用两个方面分析改句不好。【20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性的能力。这是一道补写题,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
52、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本题,第处,结合后句“论形体,不足以观瞻;论气味,无香无臭;论身姿,散倚无态。而且常常生在僻静处,无花无蝶,恰如乡里人家,无酒无肉,便冷清寂寥”理解,此处是说构树不惹人注意,它是并不起眼的树木。第处,句中的“但”可知语意转折,可知此句说的是它引起了“我”的注意,结合后句“我喜欢端详那一片片汉服”理解,可推知此处填写“我却时常走到树边”。【点睛】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
53、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
54、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汹涌而来的疫情,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更是对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重考验。从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勇挑重担,到兄弟省市守望相助对口支援;从企业的不遗余力捐钱送物,到增援医生带着治愈病人的血浆“上一线”救人;基层民警和社区挺身而出,排查消杀;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筑起一道道守卫生命、维护安全的坚实屏障不放松举国上下戮力同心,14亿中国人民风雨同舟,展现出一个国家强大的凝聚力和“软实力”,我们向全世界再次展示出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55、。【答案】在“国家”前加“对”。“严重”改为“严峻”。在“社区”后面加上“人员”或“工作者”。删掉“不放松”。【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得体,就是适合语言环境,用语恰如其分。具体说,就是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同某个或某些有关系的人说一件事,怎样说最恰当,合乎这种场合的要求,合乎听话人和说话人相互关系的要求。是运用语言的一项重要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
56、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不仅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一句,缺少介词,可以在“国家”前加“对”;“更是对民族意志和民族精神的一次严重考验” 一句中,“严重”与“考验”搭配不当,可以将“严重”改为“严峻”。“基层民警和社区挺身而出” 一句中,“社区”与“挺身而出”搭配不当,可以在“社区”后面加上“人员”或“工作者”。“各级党员干部坚守岗位,筑起一道道守卫生命、维护安全的坚实屏障不放松” 一句中,“筑起不放松”句式杂糅,可以删掉“不放松”。22. 把下面文字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段话。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5个字。由自
57、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第二轮试采日前取得成功并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水深1225米的南海神狐海域,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86.1年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在产业化进程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答案】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试采创造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要有较强的语言转换能力,解答本类题目第一步要从总体上把握文段大意,第二步
58、抓住关键句,第三部对以上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注意字数限制。本题第一个分句可以概括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第二个分句可以概括为:试采创造了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攻克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井钻采核心技术,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然后筛选信息,删除枝叶信息,保留并概括主干信息得出正确答案: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取得成功,试采创造产气总量和日均产气量两项新的世界纪录,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十步之间,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浴血奋战功勋赫赫的革命老兵,艰苦攻关毕生奉献的科学泰斗,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大国工匠,顽
59、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女排姑娘,熊熊大火逆行捐躯的消防战士,严峻疫情挺身而出的快递小哥哪一个不是我们眼中的英雄?学校要举办以“新时代,我崇拜这样的英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完成一篇演讲稿。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时代有新风,英雄出凡尘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每一个民族都有“英雄崇拜”情结,中华民族也不例外。风流人物,古今共仰;豪杰之士,青史留芳,我们的过往因这些杰出生命而大放异彩,我们的未来因这些卓越灵魂而光明无限。时代在进步,观念在革新,新时代有新风尚,新一辈的英雄人物也许就来
60、自凡尘世间,以平凡而伟大的姿态赢得我们的崇拜与尊重。“英”为植物之精粹,“雄”为动物之强者。英雄人物的姿态纷繁多彩,英雄内涵的定义层出不穷。英雄为王者,便是兴师伐纣开基立业的周武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齐桓公;英雄为贤士,便是完璧归赵不辱使命的蔺相如、抗击匈奴直捣王庭的霍去病;英雄为文豪,便是文武兼备开创心学的王阳明、呕心沥血十年著书的曹雪芹。英雄的桂冠属于个人,也属于千百年来无数为反抗暴政、追求正义而奉献生命的无名百姓。诗经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两千多年前的周王朝尚有勇敢革新的魄力和胸襟,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绳武前贤,将英雄的精神发扬光大,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活出英雄的风采。年迈的钟南山挺直
61、了脊梁,扛起了逆行抗疫的旗帜;伤病缠身的郎平,用辉煌的胜利唤起了国人的斗志;“航空手艺人”胡双钱,以难以想象的耐心和毅力创造了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记录。还有那些为建设雷神山、火神山医院昼夜加班的工人们,为维和事业只身涉险的战士们,为抢救生命奋战火海的消防官兵,都是新时代良好风气的树立者,都是人民心中耀眼的英雄。众志成城,英雄出自凡间;掀天揭地,人民创造历史。快意恩仇的江湖好汉,一掷千金的豪门子弟,他们豪饮的姿势和挥霍的眼神固然别有一番迷人的风度,但那些为了民族复兴砥砺前行的劳动者,那些为了祖国繁荣默默付出的耕耘者,才是我们应该崇拜学习的楷模。也许他们的衣着和身影过于平凡,平凡到置于茫茫人海而
62、难以辨认的地步,就像不是每一条溪水都有名字,不是每一方土石都有个性,但沧海和高山就是由它们汇聚而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的词句激励着新时代的我们承担起民族振兴的大业,以当仁不让的身姿向古人表态,以傲人的成绩向历史交出满意的答卷。九万里风鹏正举,看人间英雄辈出,让我们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沿着平凡英雄的足迹,慷慨高歌,勇攀高峰。谢谢大家!2020年11月2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很明确,“以新时代,我崇拜这样的英雄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既有命题方向的任务,即“我们眼中的英雄”,也有文体方面的任务“演讲稿”。材料中列举了身份职业各不相同的
63、时代英雄,他们都分别具有极其可贵的美德:为国奋战、艰苦攻关、默默奉献、顽强拼搏、不畏牺牲、挺身而出作文的主题指向应体现时代精神、核心价值,展现青年人的精神风貌和理想追求。首先,要确定“新时代英雄”的标准,厘清在当今时代洪流中英雄的概念:为国奉献是英雄,见义勇为是英雄,科研专家是英雄,大国工匠是英雄,干出经天纬地的大事业者是英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默默奉献者也是英雄。只要怀揣一颗积极追求、不断超越的心,只要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精益求精、不断突破,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英雄。可以从各个时代的历史人物入手分析,还可以对现实人物进行分析,或在对比分析中感受英雄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英
64、雄观。各式各样的英雄让我们拥有英雄情结,为我们战胜困难找到动力。其次,从行文构思方面来看,可以指出自己崇拜的具体英雄人物,并阐明选择缘由,从而坚定自己的选择。也可以先破后立,表明态度,确立观点。可先批评当下某些青年人崇拜低俗偶像或者影视明星的做法,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及危害,或这种选择折射出的青年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然后提出应崇拜的英雄,并阐明缘由。写作的时候还要注意符合上述写作提示的内容和写作思路;行文落实“新时代”“英雄”的内容要求,注意落实对“时代与英雄”的思考,符合演讲稿的行文特点。立意:(1)平凡而伟大的英雄:疫情中的“逆行者”。(2)观念与技能与时俱进的英雄更可贵。(3)无私奉献
65、、不计名利才是英雄。(4)对生活无比热爱的英雄更可爱。素材:(1)阮籍来到了河南荥阳的广武山,这里是楚汉相争的地方,东城屯过西楚霸王项羽,西城屯过汉朝开创者刘邦,中间相隔二百步,像极了今天中国象棋的布局。阮籍行走在废弛的城基上,战争的嘶鸣犹然在耳,英雄的剑戟恍然在目,他徘徊良久,发出了千古一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2)以史光柱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英雄依然健在,他们是英雄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民族精神的传承者。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史光柱在四次负伤、八处重伤、双目失明的情况下,带领全排出色完成任务,荣立一等功,被中央军委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和平时期,史光柱以笔为枪,在诗歌、散文的战场屡
66、获胜利,创造出了一系列惠及芸芸大众的精神食粮。史光柱一直在战斗,为国家战斗、为民族战斗、为人民战斗,他是这个时代的真英雄!(3)为了应对高原地区的体能训练,一餐能吃20个包子;常年与雪山为伍风沙做伴,脸上晒出了“高原红”。西藏高原上90后女兵袁远的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我爱你,中国!”为了这句朴素的告白,为了那份像火一样藏在心底的信念,多少军人像袁远一样,在和平年代默默守卫边疆,付出青春年华、奉献一腔热血?近期走红荧屏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爱你,中国,记录着激情燃烧的当代军旅传奇,向人们诉说我们时代的英雄故事。“沙场之花”袁远、“雪域雄鹰”周宇峰、“草原战狼”满广志、“雷达兵王”刘卫民、“冰花男神
67、”张书辉有血有肉的人物,心有大我的情怀,至诚报国的志向,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出强烈的“英雄的气息”,让这部纪录片产生如此撼人的情感、引来如此强烈的共鸣,上线10天就获得3300多万次点击。(4)中国空军第一人王文常,随身携带着与妻子谈恋爱时收到的百余封情书;驻守黑河的“冰花男神”张书辉,已13年没有回家过春节,每年冬天带着战士们建冰哨、刻冰雕以解乡愁。这是记录更是唤醒,是表达更是传递,它激发了人们心中深藏的种子,以一组负重前行的时代英雄群像,焕发出整个社会的爱国情怀与英雄精神。“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谭清泉在大山深处坚守40年,是导弹发射场上的“定海神针
68、”,被人誉为“年龄越来越长,贡献越来越大”,这是精忠报国的价值血脉;王文常29年翱翔长空,3次与死神擦身,却驾驶歼击机安全飞行5000小时,刷新中国空军的纪录,这是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5)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这些身着戎装的当代英雄,传承的是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民族英雄的火种,是中共一大、八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以来一代代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今天,无论是攻关核心技术还是脱贫攻坚,无论是推动转型升级还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仍需要征服“雪山”“草地”、跨越“娄山关”“腊子口”,需要用爱国情怀和英雄精神汇
69、聚起磅礴力量。(6)公交司机吴斌心系民众的安危,忍住钻心的疼痛,保住了一车人的性命,他是我们的英雄;天津爆炸事件中,年轻的消防队员忍受毒气的侵袭,冲进灼人的火焰,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歌,他也是英雄;南海领空被非法入侵时,是心系国家权益的王伟撞向敌机玉石俱焚震慑了敌人,他也同样是英雄危难时刻,平凡人心底的星火被点燃了,瞬间划破了危难的阴霾,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这时候他们是觉醒的、伟大的,成为大众意志甚至国家意志的代言人。(7)10月19日,2018年女排世锦赛半决赛打响,中国女排苦战五局,最终以2比3惜败意大利队,止步半决赛。尽管输掉了这场关键比赛,但中国女排虽败犹荣,让中国观众不能不动容,
70、她们在关键时刻的呐喊,临危之际的爆发,时时唤起国人内心熟悉的感觉女排精神。从1981年夺冠至今,37年来,女排精神总是与国家每个历史发展的节点相契合,女排顽强的拼搏精神最终汇聚成为一种民族的精神。从几十年的发展道路看,女排也经历了跌宕起伏。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但依然坚持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结构层次:文章首先体现了演讲稿的格式,明确地提出了观点:新时代的英雄是平凡而伟大的。接下来,文章列举了周武王、齐桓公、蔺相如、霍去病、王阳明、曹雪芹等古人的事例作论据,阐释了“英雄”的内涵;然后,文章联系当今实际,列举了钟南山、郎平、胡双钱、工人们、战士们、消防官兵作论据,论证了在新时代条件下,“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活出英雄的风采”的人,就是英雄;再进一步地用“快意恩仇的江湖好汉,一掷千金的豪门子弟”的例子进行对比,深刻地论证了“为了祖国繁荣默默付出的耕耘者,才是我们应该崇拜学习的楷模”。最后,引用毛主席的词句,总结全文,呼吁我们沿着平凡英雄的足迹一路前行,深化主题,回扣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