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7 ,大小:1MB ,
资源ID:79726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72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六)(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六)(含解析).doc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六)(含解析)一、单选题1. 在殷人的观念中,他们的祖先与上帝有着紧密而亲近的关系,其远祖就是上帝的化身。周人虽然仍认为其先祖与天神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神的世界与祖的世界是分立的,将“德”作为这两个不同世界中的链接桥梁,周人“有德,因而上帝授其命。这一变化反映出周初A. 神权政治色彩加剧B. 人文理性色彩增强C. 宗法制度初具雏形D. 家国一体观念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周人虽然仍认为其先祖与天神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但神的世界与祖先的世界是分立的,将德作为这两个不同世界中的链接桥梁,周人有德,因而上帝授其命”可知,周

2、人突破了殷人只重神的局限,将神与“德”联系起来,体现了人文理性色彩的增强,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周初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而不是加剧,故A选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宗法制度,故C选项错误;材料信息与家国一体观念无关,故D选项错误。2. 下图为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这反映了A. 民间风俗和习惯对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决定作用B. 基层社会的矛盾体现出明代阶级矛盾十分尖锐C. 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D. 明朝徽州地方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已失效【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朝徽州地区部分乡村纠纷处理方式比例图”可以看出多数纠纷是“经乡村各种调停和仲裁解决”和“

3、提起诉讼后经调停和解解决”,真正“提起诉讼后经地方官裁定解决”的较少,说明民间纠纷多数由基层治理中根据习惯法处理完毕,只有难以处理的才经过诉讼由国家法裁定解决,体现了国家法与习惯法在基层治理中相互配合与交融,故选C;民间风俗和习惯也是以法律为基准的,不能说风俗习惯起决定作用,A错误;基层社会的矛盾不能说就是阶级矛盾,B错误;D说法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排除。3. 当代学者顾准认为: (古希腊)殖民子邦对母邦在政治制度上的影响是很大的,无论是以何种方式出离母邦殖民,他们的政治大多都不再以血族为基础,新制度的原则要以契约为基础。这揭示出古希腊A. 经济活动必须以殖民为基础B. 母邦政治对殖民子邦起决定

4、作用C. 小国寡民城邦体制的狭隘性D. 海外殖民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反映的子邦“政治大多都不再以血族为基础,新制度的原则要以契约为基础”来看,古希腊的海外殖民影响到雅典城邦政治活动中血缘因素的逐渐减弱,从而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故答案为D项;材料反映的是政治活动,不是经济活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子邦政治对母邦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小国寡民城邦体制的局限性,排除C项。4. 十二铜表法规定:如被告因疾病或年老不能出庭,原告应提供交通工具;如诉讼当事人为富有者,则担保其按时出庭的保证人,应为具有同等财力的人;如为贫民,则任何人都可充任。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A

5、. 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B. 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C. 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D. 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答案】B【解析】【详解】要求原告为疾病或年老的被告提供交通工具,对于为贫民当事人提供担保者不作财力限制等,反映了十二铜表法适当照顾弱势群体利益,B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十二铜表法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A项错误;侧重维护平民合法权益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错误;重视保护公民私有财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5. 美国最高法院在裁决是否允许公开所谓的“五角大楼文件”的案子时,站在报纸而不是政府一边。美国最高法院还裁决说,新闻媒体应该受到“第一修正案”的某些保护使之不受诽谤罪威胁,从而避免媒体业主因害

6、怕受到诉讼和财产损失而不愿意对公共事务做充分报导。材料反映了A. 最高法院拥有媒体审核权B. 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独立性C. 媒体影响最高法院审判D. 新闻自由在美同存在争议【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美国最高法院在审理新闻媒体案件时强调保护媒体以充分保障对公共事务的监督,实质上体现了联邦法院和美国政府之间的权力制衡,体现了最高法院拥有较高的独立性,故B选项正确;最高法院拥有的是司法审核权,排除A项;题干中并未体现媒体影响司法审判,排除C项;题干并非以美国新闻自由与否为议题,排除D项。故选B。6. 1902年,江南乡试有一考题为:“中外刑律互有异同,自各口通商日繁交涉、应如何参酌损益,

7、妥定章程,令收回治外法权策?”浙江乡试有一考题为:“西国法律原于罗马,沿革如何?今法律之学,为科凡几?自治外法权行于通商口岸,受病甚深,规复主权,宜有良策?”这些考题反映出A. 各地力图通过科举为新政造势B. 清末科举考试致力于践行西学C. 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空前增强D. 变法修律成为朝野上下的共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1902年江南浙江考题明确使用“治外法权”概念,可见当时朝野上下积极从事政治知识传播和法律近代化的改革导向,反映了时论呼应新政改革诉求,故A项正确;题干不能说明清末科举考试以西学为重点,排除B项;材料并未突出当下的民族意识,排除C项;材料不能说明变法修律成为共

8、识,排除D项。故选A。7. 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1920年8月在上海初版一千册,9月再版千册。为了满足读者需求,其他出版机构也纷纷再版,仅平民书社在1926年1月至5月就累计重印达17次之多。“到北伐战争时印得更多”,“几乎人手一册”。这一现象表明( )A. 国人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B. 中共重视革命理论的创新工作C. 马克思主义受到各阶层推崇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影响加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20年8月在上海初版一千册,9月再版千册”“几乎人手一册”可知,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逐渐扩大,D项正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9、取政权“才是国人正确的革命道路,A项错误;仅仅是翻译共产党宣言,不是理论创新,B项错误;”各阶层“的表达绝对化了,C项错误。8. 1933年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提出红军愿意“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作战协定”,前提条件是:“(一)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二)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三)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的完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 确立实施战略转移军事方针B. 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意在通过军事手段实现逼蒋抗日D. 认识到民族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的提议并结合当时的国家状况可知,面

10、临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共产党呼吁停止内战,转变对国民党的政策,尝试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正确;战略转移的军事方针指的是1934年开始的长征,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共产党采取和平的手段联蒋抗日,而不是军事手段,C错误;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错误。故选B。9. 1853年,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称,英国殖民者对印度土地公有制和村社制度的破坏是一场“革命”,认为它充当了印度社会发展的“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1879 年,马克思在笔记中指出,印度村社等传统制度存在着发展动力,英国殖民者的破坏行为“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可见,马克思A. 批判了资本主义文明的

11、扩张性B. 认识到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C. 揭示了传统文明消亡的危害性D. 强调了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答案】B【解析】【详解】关于英国殖民活动对印度社会发展的影响,从1853年肯定其 “革命”性,到1879 年认识到“印度村社等传统制度存在着发展动力”,英国殖民者的行为“不是使当地人民前进,而是使他们后退”,可知,马克思的认识有了发展,看到了现代化道路具有多样性,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文明扩张性的“批判”,A项错误;材料没有揭示出传统文明消亡的危害性,C项错误;材料的整体和核心不是要强调殖民主义影响的“进步性”,D项错误。10. 1944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国民参政

12、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由此可知A. 结束国民党专政成为当时革命的重心B. 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C. 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提供了契机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能力。1944年,林伯渠代表中共中央在第三届国民参政会上正式提出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的积极响应和拥护,这为抗日民主运动甚至战后中国民主运动的历史向指明了方向,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宪政

13、提供了历史契机,故选C项;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重心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故排除A项;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集团坚持内战和独裁的方针,故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标志是1949年9月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故排除D项。11. 新中国“驱蒋纳我”提案在联大中投票数统计表,如表所示现象()时间通过反对弃权1961(第16届)38482019624256121966465717196948562119705149251971763517A. 反映资本主义阵营矛盾重重B. 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C. 说明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共识D. 表明中国已经打破外交僵局【答案】B【解析】

14、【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国家数量在增加,反对的在减少,这预示着中国重返联合国大势所趋,所以在1971年中国重返了联合国,而在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故B正确;材料中仅仅涉及关于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投票的表现,并不能反映出资本主义阵营的矛盾,故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能够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亚非拉国家的支持,所以不能得出中国重返联合国导致求同存异成为共识,故排除C;中苏的建交就表明了中国外交僵局的打破,故排除D。12. 据统计,2002年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冲,使用“自由“民主”等词汇就达到80多次,时任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将积极致力于把民主

15、、发展、自由市场和自由贸易的希望带到世界每个角落。”材料折射出A. 一超多强”趋势加强B. 全球化进程加快C. 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D. 世界形势相对缓和【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当今美国的霸权主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美国极力向世界推行其民主价值观,这折射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一超多强”趋势加强,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与全球化无关,故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积极向世界推行其民主价值观,不利于世界形势的缓和,故排除D项。13. 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之比达到了 3:2,那么这两个国家之

16、间的关系往往随之发生深刻且朝向冲突对抗的变化日本和苏联的GDP都曾经达到过美国的2/3。然而,不管是日本还是苏联,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国家实力变化推动国际格局演进B. 日本和苏联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C. 国家实力的消长导致战争的爆发D. 美国政策的调整是基于谋求霸权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由“如果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之比达到了3:2,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随之发生深刻且朝向冲突对抗的变化”和“当其经济规模达到美国的23的时候,美国对其政策都迅速做出了重大调整”可得出国家实力变化推动国际格局调整演进,A正确;苏联属于两极中

17、的一极,B说法错误;C的说法过于绝对且片面;材料主要强调国家实力的变化与国际格局的关系,D的说法不能准确反应两者关系,排除D。14. 明朝万历年间常熟县令根据吴中风俗总结经验:“农事之获利倍而劳最,愚懦之民为之;工之获利二而劳多,雕巧之民为之;商贾之获利三而劳轻,心计之民为之;贩盐之获利五而无劳,豪猾之民为之。”这一材料表明当地A. 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B.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C.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D. 独具特色的地域分工已初步形成【答案】B【解析】【详解】明朝后期,在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吴中地区,根据农、工、商贾、盐贩等行业的劳动获利由少到 多,将社会成员分为愚懦、雕巧、心计、豪

18、猾等不同类型,表明当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面临重新分配,B项正确;“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质变”,C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地域分工”无关,D项错误。15. 明清时期,包租制的租佃关系取得了支配地位。地租数额固定,主佃双方恪守“丰歉两无加减”的约定,佃户甚至逐渐获得了永久耕佃即“永佃”的权利。他们还要求获得转让所佃耕土地的权利,形成了事实上的“一田二主”甚至“一田多主”现象。这A. 改变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 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C. 巩固了封建的小农经济D. 消除了佃农的人身依附【答案】C【解析】【详解】“一田多主”的现象反映出明清时期租佃制的不断

19、发展,农民有更多的选择自主权,以及人身依附关系放松, 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土地所有制没有变,排除A;B项过于夸大,排除B;人身依附只是放宽,排除D。16. 在达:伽马航行的佚名笔记中有这样一段记教,当达.伽马航船行驶到印度向卡利库特王公呈递信件之后,这位印度王公曾问及葡萄牙有些什么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有很多粮食呢绒、铁铜等。”王公又问他是否带来了一些商品,达.伽马回答说:“总数不多,都是样品。”这可以用来说明A. 资本主义对外扩张本性B. 东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明显扩大C.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D. 不同文明的交往存在观念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考查学

20、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既然达伽马的船上带有货物样品,就说明其在寻求商品销售市场,故选C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故排除A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东西方国家贫富差距,故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双方观念不同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17. 如图是近代开埠通商后中国国内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折线图。据此可以推知A. 近代小农经济逐渐丧失主导地位B.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C. 国内市场规模变化主要取决于外国进口产品D. 民族工业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我国本地产品增速

21、高于进口产品,国内市场不断扩大,主要原因在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增加了本国产品数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经济侵略,故D项正确;近代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的,排除A项;题干不能反映中国在外贸中的优势,排除B项;题干显示中国国内市场规模扩大与本国产品增多关系密切,排除C项。故选D。18. 18731892年,轮船招商局与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四次签订合同,规定了三公司在中国各航线的营业份额。这些合同的签订航线次数份额单位长江北洋上海宁波上海福州招商局55423840604444375550505055505050太古4538353528283245505050怡和20272540282831505050

22、50A. 暴露了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B. 提高了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C. 反映了洋务派的妥协与退让D. 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轮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英国的太古、怡和公司对航运业的垄断,达到了与洋商争利的效果,在客观上有维护中国权益的意义,D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缺陷是未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材料未涉及,A排除;材料未涉及轮船招商局的行业地位,B排除;英国的太古、怡和轮船公司是在轮船招商局的冲击下才签署的相关协议,C排除。故选D。19. 在“一五”计划时期,我国工业产量整体上升了130%,生产资料的产量翻了两番以上,但消费品的产量只增长了83%。导致这种状况的

23、主要原因是A. 人民的物资生活需求较低B. 国家计划方针的指导C. 照搬苏联的建设经验D. 政府忽视经济协调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工业产量和生产资料产量都在大幅度上升,而轻工业和农业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导致消费品的产量只增长了83%,这是国家计划方针指导的结果,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照搬苏联的建设经验是在国家计划方针指导下进行的,C不是主要原因,排除;当时的消费品产量也在上升,只是上升幅度较小而已,因此不能说政府忽视经济协调发展,排除D。20. 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太阳远近问题: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

24、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 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B. 儒家思想在当时社会地位不高C. 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烈D. 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已经有人对于太阳的远近的问题提出相关的看法,虽然当时还无法解答,但是却可以反映出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已经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故A项正确;从材料中无法看出儒家的地位如何,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诸子百家的信息,排除C项;从材料中看不出这些儿童受私学的教育,排除D项。21. 1930年,联共(布)十六大决

25、定在所有企业中实行经济核算制,给予企业一定的的独立性,企业在完成国家计划的前提下,有权自由支配自由流动资金,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这说明苏联A. 突破了斯大林模式的束缚B. 仍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此做法C. 尝试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 利用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工业化【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给予企业一定的的独立性,有权建立奖励基金和特别经理基金”并结合苏联的经济政策可知,新经济政策承认企业是独立的经营单位,与材料中的规定相同,可见当时的苏联仍然采取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内容。B正确;此时苏联正处于向斯大林模式过渡的过程之中,不能谈及突破,A错误;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50年代的赫鲁晓

26、夫当政时期,C错误;1930年时期的苏联并没有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合史实,D错误。故选B。22. 15世纪前后,意大利的许多市民虽然十分蔑视和反感腐败的教会.但是对日常生活中的的宗教仪式却采取了默认态度并坚决维持,他们的生活方式就是以世俗享乐满足肉体需要,以宗教活动满足精神需要。这说明当时A. 教会放松对市民生活的控制B. 人文主义思想广泛传播C. 文艺复兴运动缺乏社会基础D. 社会观念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15世纪前后,意大利正处于中世纪后期、文艺复兴时期:整个欧洲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题干信息显示,当时的意大利市民既没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又追求世俗的肉体享乐,正折射出当时的社

27、会观念正处于转型时期,故D项说法正确;当时的教会势力对世俗的控制正处于最严的时候,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不能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故B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题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市民在思想上的解放,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23. 1555年,德意志的新教诸侯终于战胜旧教诸侯,并在奥格斯堡和约中规定,各地诸侯和帝国城市有选择自已的宗教的权利,从而确立了“谁的国家信仰谁的宗教”的原则。从和约的签订可知,德意志宗教改革A. 使得新教演变为专制制度的工具B. 基本结束了诸侯纷争局面C. 标志德意志民族主义狂潮的到来D. 严重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德意志的宗

28、教改革确立了“谁的国家信仰谁的宗教”的原则,使宗教信仰成为各地诸侯手中维护专制权力的工具,故选A;宗教改革并没有结束德意志的诸侯纷争,排除B;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这一改革是削弱了教会的影响力,而非宗教的影响力,排除D。故选A。24. 1922年普鲁斯特完成的追忆似水年华,记述了一个因疾病而失眠的敏感脆弱小男孩马赛尔如何认识自我、探索个人和他人的心灵世界,小说以其出色的对心灵追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而风靡世界。此类作品反映了A. 写实是西方文学创作原则B. 情感发掘是西方文学特色C. 科技革命改变了文学风格D. 精神危机与反传统的色彩【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对心灵追

29、索的描写和卓越的意识流技巧”,结合所学可知,该小说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精神危机与反传统的色彩,故选D;A是现实主义,B是浪漫主义,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点睛】二、材料解析题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内容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即从四书五经原文中择句命题,敷衍成文。作文时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而且要遵循固定的格式。四书义、经义的写作格式日益严格,由一些规定的段落组成,其主体为四段对偶排比文字、八个部分,有“八股”之称。各省乡试中试者为举人,举人可直接赴吏部授官,也可继续参加会试。会试

30、于乡试次年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中试者随即参加由皇帝举行的殿试,重新排定名次,分三甲发榜,统称进士。进士大部分直接授官,二甲三甲中的一部分人经考选再入翰林院学习深造三年,然后授职,称为庶吉士。洪武三十年(1397年)发生“南北榜案”,后来科举会试遂分南、北两榜分别录取。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材料二 1903年,袁世凯、张之洞认为科举不废,“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后,严复、梁启超等学者对此表达过不同的意见。严复道:“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造因如此,结果如何,非吾党浅学微识者所敢妄道”。1910

31、年,曾经激烈批判过科举的梁启超在游历欧美,亲眼目睹西方国家借助科举制度改造成的西方文官考试制度的成效之后感叹说:“夫科举非恶制也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摘编自陈兴德理性评价科举推进考试制度建设一兼论科举、八股的联系与区别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科举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影响明代官员选拔制度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中国社会各界对废除科举制度持不同观点的原因。【答案】(1)特点:分级取士(形成层级考试体系);考试内容单一(或以程朱理学为指导思想;或重考查儒家经典);选拔程式化和规范化,体现公平公正;八股取士(

32、或格式化),逐渐走向僵化;科举考试与授官相结合;强化专制制度;重视区域平衡。因素:君主专制的强化或巩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或加强思想控制;)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或经济重心在南方。封建制度日趋走向衰落。(2)原因: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废除科举是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涉及范围广而影响复杂多样;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客观形势和自身经历等方面的影响,人们看待废除科举这一问题的立场不同、侧重点不同等。【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明代科举考试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可归纳出分级取士;根据材料“考试内容最重要的是四书义、经义,即从四书五经

33、原文中择句命题”可归纳出考试内容单一;根据材料“各省乡试中试者为举人,举人可直接赴吏部授官,也可继续参加会试”可归纳出选拔程式化和规范化,体现公平公正;根据材料“作文时必须根据程朱理学的注疏,模仿古人语气进行发挥,而且要遵循固定的格式”可归纳出八股取士(或格式化),逐渐走向僵化;根据材料“进士大部分直接授官,二甲三甲中的一部分人经考选再入翰林院学习深造三年,然后授职”可归纳出科举考试与授官相结合;根据材料“后来科举会试遂分南、北两榜分别录取”可归纳出重视区域平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因素:结合上述分析的特点可归纳出影响因素有君主专制的强化或巩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成为统治

34、思想;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或经济重心在南方;封建制度日趋走向衰落等因素。(2)原因:根据材料“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可归纳出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在不同时期发挥了不同作用;根据材料“此事乃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可归纳出废除科举是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其涉及范围广而影响复杂多样;结合上述分析可知,受主观因素的制约、客观形势和自身经历等方面的影响,人们看待废除科举这一问题的立场不同、侧重点不同等。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1和图2分别为16世纪初中国和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情况据武志社会经济制度变迁的政治

35、经济学分析一以英国和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对比为例等绘制材料二 图3和图4分别为18世纪晚期中国、英国商品贸易情况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张亚东(18世纪英第一帝国的贸易与经济成功等绘制(1)观察图1和图2,概据中国和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及发展的相同点。(2)观察图3和图4,指出中国和英国商品经济发展有何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答案】(1)具有地城性,分布不平街;在多种行业出现,主要集中在纺织业;集中在工商业市镇;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2)特点:中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或国内长途贩运);英国主要注重开拓海外市场(或海外贸易发达)。原因:经济基础:中国以自然经济为主,英国以

36、资本主义经济为主;对外政策:中国实行闭关政策,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政策;社会观念:中国重农抑商,英国重商主义、新教伦理;交通运输:中国商帮形成,长途贩运繁荣,英国交通工具先进,海运发达;生产组织:中国是传统手工业,规模较小,英国实行工厂制度,规模大。【解析】【详解】(1)根据“图1和图2”,可从中国和英国资本主义萌芽都具有地域分布不平衡,多种行业出现,主要行业有纺织业,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16世纪初)等分析总结。(2)特点:根据图3和图4,可从中国主要集中在国内市场,英国主要注重开拓海外市场分析回答。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角度分析,中国可从自然经济为主,实行闭关政策,长途贩运

37、繁荣,重农抑商政策,传统手工业等分析总结;英国可从资本主义经济为主,英国实行殖民扩张政策,重商主义,海运发达,实行工厂制度等角度分析总结。27. 对外授助是美国实现其战略意图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如表是二战后美国政府主要对外援助情况时间颁布的法案内容1947年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由美国出钱出枪,重新武装和改编两国政府的军队,帮助其镇压人民革命运动。1948年经济合作法案成立经济合作署来管理对外经济援助,先后向西欧各国提供131亿美元的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于,10%为贷款。1961年对外援助法案削减军事援助,强调经济援助,

38、新设国际开发署负责向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提供更优惠的资金援助,帮助其同共产主义的蔓延及贫因所导致的威胁与不稳定作斗争。1980年非洲开发基金法案授权设立非洲开发基金会,生要向那些难这从政府升划、非政府纽织获得资助的非洲社区团体和小企出提供无偿提助。1989年支持东欧民主法案授权总统对波兰、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2亿多美元的经济援助,以推动当地的新自由主义经济进程。1992年支持俄罗斯和欧业新兴民主国家自由和开放市场法案授权总统给予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4.25亿美元援助,期望以此推动新独立的独联体国家推行市场经济和实现民主。据刘恩东美国民主输出的法律体系与对华民主输出法律支持机制采用一个合理的时空尺度,

39、对二战后美国主要对外授助情况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说明。【答案】二战后初期,主要援助对象是希腊、上耳其和西欧国家。美国推行称霸世界的战略,提出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企图稳定资本主义秩序,控制西欧,遏制共产主义。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主要援助对象是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为了争夺“中间地带”,美国不断增加对新兴独立国家的援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援助对象是东欧与前苏联国家,美国加大“和平演变”力度,颠覆社会主义,输出资本主义模式【解析】【详解】题干中的“对外援助是美国实现其战略意图的重要手段”,旗帜鲜明地点出了本题的核心主旨;题目要求考生“采用一个合适的时空尺

40、度”进行阶段划分并加以说明,合理地整合表格中的时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生可以采用归纳法或者以合并同类项的思维方式重新整合材料,从表格中的“1947、1978、19611992”等时间点可以将表格中的内容概括为二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几个阶段;阶段划分之后,要求考生结合时代背景点出美国的援助方式和战略意图即可;此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的核心素养是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方面。三、开放性试题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里的重要成分,是支撑祖国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精神支柱。下表是不同时期思想家或政治力量对此认识的摘要。

41、高骈(唐朝)“万里驱兵过海门,此生今日报君恩。”顾炎武(明清之际)“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收回利权运动主张文明排外,通过“合法”手段并付出高昂代价收回部分路权。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国民革命运动提出“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口号。中华民族抗日战争中共提出了建立中华民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还同美英帝国主义结成反法西斯的国际统一战线。解读材料,从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论题例举:近代的爱

42、国主义是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对于历史上的爱国主义要作客观、历史的评价,辨证地认识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示例一:论题:近代国人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有深刻的时代烙印阐述:中国历史上不乏爱国主义的传统。近代以来,“救亡图存”成为了中华民族面临的重大时代主题,爱国主义由此被赋予了时代烙印。甲午战后西方国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义和团运动便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义和团运动中,农民阶级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团结清政府抵抗外来侵略,掀起了近代史一次大规模的爱国反帝浪潮。帝国主义国家也以此为借口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结束后清政府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

43、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便让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认识到清政府反动,更加坚定了他们希望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实现民族、民主革命。于是便出现了材料中“孙中山提出: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小结:综上,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每次“救亡图存”时代背景具体性,致使每一阶段人民爱国主义的具体表现不一。但无论有何不同,我们都能感受到近代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示例二:论题: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材料中反映反映不同时期的爱国主义的表现。爱国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可以比较古代与近代的爱国主义的时代变迁,也可以从近代不同时期爱国主义进行共性的提炼。由材料可见近代的爱国主义是与“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紧密联系,从近代爱国主义运动的经验来看,爱国主义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