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69.50KB ,
资源ID:796997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699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四月份测试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四月份测试试题.doc

1、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衡水一中联合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四月份测试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分)1. 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B. 推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C.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D. 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2. 在中国封建社会,女子应恪守“三从四德”。但到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一)入学之权利;(二)交友之权利;(三)营业之权利;(四)

2、掌握财产之权利;(五)出入自由之权利;(六)婚姻自由之权利。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 辛亥革命的推动C.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3. 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4. 外国资本主义一直是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座大山,民族资本主义常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人侵加剧而遭受重挫。下列

3、可以突出证明这一观点的两个时期是()A. 一战时期、一战后初期B. 一战后初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 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D.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5. 早婚是古代社会的一种风尚,城乡皆然。清末民初,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这反映了A.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B. 妇女地位提高C. 清政府推动社会习俗变革D.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促进思想解放6. 1940年,欧洲英吉利海峡曾有过一场惊心动魄的军事转移“敦刻尔克大撤退”。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堪称“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

4、场“生死大撤退”的影响是A. 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B. 为敌后战场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保障C. 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D. 使民族工业得到前所未有协调发展7.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C.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D.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8. 江阴县,“素业织土布。自洋布盛行,其利已薄。光绪中,西人始至内地市茧。乡人获利,育蚕者骤增,不数年,境内每岁售茧所获逾百万金,且

5、递增不已”。材料表明()A. 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C. 中国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D. 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迅速9. 有人统计过,在1872年到1913年之间,近代企业的创办人中地主占559%,商人占183%,买办占248%,而且“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这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民族工业对封建政府保持妥协性B. 民族工业的结构和地区分布不协调C. 民族工业所需的市场得到了一定的保障D. 民族工业得到封建政府的大力支持10.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

6、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11. 民国末期,上海市民经常拥挤在米店门口抢购大米,有人抱怨说:拿着一口袋钱买不到一口袋米。甚至有报刊以醒目标题六十亿元值几何?仅买七十七粒米刊出相关报道。这在本质上反映了A. 上海市场上粮食和食品奇缺B. 这一时期通货膨胀极其严重C. 社会动荡推动米价居高不下D. 国民政府统治下的经济崩溃12. 张謇自称兴办实业可谓是“幸而利,幸

7、而成”,却又“至于钝,几于败”,感叹自己“不幸而生中国,不幸而生今之时代”。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是()A.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C. 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D.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13. 1886年,驻厦门的英国领事在报告中提到:曾经询问下层中国人不穿洋布而穿土布的原因,有中国人说穷人穿土布衣服,因为这种衣服比洋布耐穿三到五倍,还因为穿了它在冬天暖和 得多。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A. 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下降B. 中国人服饰思想观念守旧C. 中国近代化的速度较缓慢D. 洋货并没有冲击自然经济14. 某城市既是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港口,又是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窗口,还是现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

8、沿。这座城市是()A. 长沙B. 广州C. 南京D. 武汉15. 1983年,国家有关部门指出,去年国有企业首钢创利润4.1亿,交国家2.862亿元后,在当年新增利润中拿的太多。首钢领导则认为,企业去年上交利润又递增了6%,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材料说明当时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急需()A. 政企分开,建立企业承包责任制B. 简政放权,扩大企业的自主权C. 搞活企业,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 释放活力,取消计划管理体制16. 1958年4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规定:在工业品价格方面,除棉纱、棉布、呢绒、食盐、食糖、煤炭、石油等7种商品外,其他一切工业品现在所定的市场价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

9、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这一规定有利于()A. 实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B. 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C. 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D. 减少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17.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8.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A.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B. 总体上已经达到

10、小康水平C. 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19. 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这种做法在本质上()A. 标志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B. 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C. 切断了农民与市场的有机联系D. 杜绝了贱买贵卖的剥削方式20. 列宁曾经指出:“国家资本主义,就是我们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范围的资本主义,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从性质上和做法上符合该材料的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斯大林及赫鲁晓夫改革

11、、勃烈日涅夫改革时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中国过渡时期的做法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A. B. C. D. 21. 1985年,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首个破产的公有制企业,企业职工在工厂门口哭成一片,难以接受;而十年之后,一些大中型企业在被宣告破产时,却得到了职工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现象说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活力B. 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走向成熟C. 社会保障的完善减轻了改革的阻力D. 市场经济观念已成为社会共识22. 海南成为经济特区后,省政府决定把洋浦30平方公里的土地租给外商投资开发,租期为70年。虽然邓小平曾经在1989年4月给予批示支持,但仍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划一块地

12、给外国人,被认为是姓“资”。在这种情况下,洋浦出租开发的方案搁浅,直到1992年后才得以落实。这得益于A.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南方谈话的发表D.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23.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其描述反映的是()A. 农业合作化B.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 人民公社化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4.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

13、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B.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C.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D.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25.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

14、为神奇D. 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分)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近代工业发端于19世纪40年代,从1843年上海出现第一家现代企业开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因此,外国资本的投资集中在采矿业和轻纺工业,而钢铁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得不到发展。摘自陈向东毛泽东五十年代在天津调查研究的实践与思想材料二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

15、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材料三下表反映的是19791981年我国农轻重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百分比的变化。年份 农业(%) 工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79年 26.6 32.1 41.3 1980年 27.2 34.3 38.5 1981年 28.8 36.7 34.5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特点。(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概括1979年后

16、国民经济比例发展的趋向,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趋向所产生的主要影响。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材料中提到了中国古代商人“以末置业,以本守之”和让子女积极参与科举的现象和价值观,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古代中国的经济模式,中国古代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始终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社会财富,加上商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商人有钱后还是希望子女能够走科举之路。故A正确。 B从根本上看是自然经济引起的。故B错误。 C材料不能体现。故C错误。 D只是表面现象。故D错误。 故选:A。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小农经济具有封闭的特点,这个问题直接影响了近代

17、中国工业化时期劳动力的问题。一。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二。自给自足,生产经营模式老套,老旧,技术难以革新三。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清末和民国初年,女子却享有六种权利”的与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有关,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的根本原因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D正确,排除A;辛亥革命的推动只是原因之一,故排除B;新文化运动在1915年开始,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排除。故选D。3.【答案】D【解析】依据题干“邮政、银行、铁路,直

18、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有了发展,以天津、湖南等成效较为明显,由此可知,题干材料的时间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结合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1898年6月开始的,材料的时间是1897年,此时戊戌变法还没开始,故A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官督商办企业,故B项错误。C项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需要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状况对“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

19、小轮,风气之开”的分析判断出时间,结合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解答即可。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对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一战期间由于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得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战后初期,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指1927-1937年,这一时期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由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使得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进行疯狂的经济掠夺,使得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由此可知,民族工业发展受

20、到帝国主义压迫最突出的两个时期是一战后初期、抗日战争时期,故C项正确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考查民族工业发展受到帝国主义压迫最突出的两个时期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迁移能力和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掌握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衰线索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获得了一个初步发展的机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列强的侵略放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发展的机会,进入黄金时代;一战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紧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再次衰落;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四大家族的统治,民族工商业几乎崩溃;新中国成立后,对民族工商业实行扶持,民族工业有了

21、一定的发展;1953年又实行了三大改造,改造成了社会主义企业,民族工商业消失,对这些历史知识,同学们要注意归纳5.【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小农经济的演变对中国婚姻习俗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早婚可以使劳动力快速增加。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随着自然经济解题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的婚姻习俗也发生变化;再有,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和程度的不均衡也导致变化程度有差距,据此依据材料“上海等大都市出现了婚龄推迟的现象。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农村传统的早婚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抑制”可知A合题意,故A正确。B.与题干无关,故排除B。CD.两项不

22、能说明城乡婚姻时间方面的差异,故排除CD。故选A。6.【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抗战时期民族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依据材料“在中国抗战初期,也上演了一场争分夺秒的生死大撤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涉及的工业大量迁往西南地区,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布局,故A正确;B“充足”有夸大其词的嫌疑,故排除B;C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故排除C;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民族工业受到空前残酷的打击,故排除D。故选A。7.【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刘鸿生从大老板变成大老板的伙计的原

23、因,从材料中“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可以看出是官僚资本的投资使他受到排挤和打击,故A正确,B错误;CD所述在材料中无法体现,且表述错误,可排除。故选A。8.【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可知,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蚕茧商品化程度提高,说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C项正确 A项不符合史实,应排除 BD两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需要掌握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对题干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列强入侵对中国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分析理解的能力9.【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

24、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对材料的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从材料“投资于近代企业的地主,大都有某种官僚身份;很多是二、三流的洋务派或洋务派的幕僚,绝少是大地主”可以看出我国民族工业在诞生时期和封建势力联系密切,决定了我国民族工业对封建政权保持妥协性,故A项正确;BCD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故选A。10.【答案】A【解析】A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民营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故而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到

25、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C开平煤矿,有利于抵制洋煤对中国的影响,但选项说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太绝对,不准确。D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创办的基本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来分析。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采用的是官督商办的模式,企业产品全部投放市场,企业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故而政府可以利用特权为洋务企业发展提供税收便利,提高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现象。1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的金融状况,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材料并未体现,排

26、除;材料反映了国民党统治末期,通货膨胀严重,但从本质上看是国民党统治下经济的崩溃,排除B项,D项符合题意;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故选D。12.【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及再认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解答】A.注意题干限定信息“根源”,结合所学可知,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艰难,造成张謇“不幸”的根源就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故D项正确。BCD.这三项不是“根源”,故排除BCD。故选A。1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旨在考查运用所学

27、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穷人不穿洋布衣服而穿土布衣服”造成洋布在中国销售不畅,而反过来讲却维护了中国手工织布业的规模和发展。由于受到销售市场的限制,洋布生产和销售发展缓慢。材料说明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近代化的机器生产因找不到市场而发展缓慢,C符合题意。AB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说法太绝对,也不符合历史史实。故选C。1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今中国的对外贸易,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清朝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国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1842年南京条约

28、的签订,使得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天津、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排除均与此说法不符的ACD三项,故选B。15.【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首钢领导则认为,不应该“只知取蛋,不想养鸡”说明企业想简政放权,扩大企业自主权,故 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本题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解答关键是对材料“只知取蛋,不想养鸡”准确解读,并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国有企业的改革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内容:(1)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

29、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2)所有制: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3)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4)产权制度:1992年中共十四大以后,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16.【答案】C【解析】A项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主导,还没出现市场资源优化配置,不符合题意; B项当时还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题意; C项材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不恰当的,都有权加以调整”赋予地方一定的自主权,有利于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符合题意; D项地方政府的调整会带来国内工业产品价格的波动,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考查了

30、20世纪50到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20世纪50到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解题的关键在于首先掌握20世纪50至70年代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然后根据材料正确分析17.【答案】A【解析】“一五”计划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造”,重点发展重工业。因此为了重点投资重工业,在国家经济还很困难时期,其它方面的投资必然不足或减少。故A符合; 当时大力发展重工业,工业发展远远超过农业,所以国民经济结构肯定不是平衡。故B排除; 重工业发展同样需要基本建设,C项与史实不符合,故排除; D项中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有悖史实,

31、当时东北三省的许多工业城市得到迅速发展。故D排除。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一五计划”,要求了解“一五计划”建立的内容和成就,理解重点发展重工业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一五计划”实施成就和影响,联系苏联工业化建设,正确认识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道路的方式。18.【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B说法缺乏依据,故排除。1992中共十四大只是确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

32、C说法错误,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应该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关。故排除D。故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9.【答案】C【解析】题干叙述的是粮食的购销政策,不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不属于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A错误; 1953年的中国还未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故B错误; 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指由国家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意味着农民的粮食通过政府渠道进行统一

33、收购,不能面向市场出卖,因此不与市场发生联系,故C正确; 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粮食的统购统销政策是指由国家对粮食实行统一收购统一销售。2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苏俄(联)和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这种国家资本主义是同国家联系着的,国家资本主义是我们应当将之纳入一定范围的资本主义

34、”等反映的是列宁允许一定范围内资本主义的存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体现这点;中国过渡时期允许资本主义工商业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策引入市场经济;故正确。明显错误;题干涉及的三次改革均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错误。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2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工人对于企业改制不理解,十年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职工变化说明人们对于市场经济的发展非常理解和认知,D项正确;A项属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影响,不符合题意;B项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C项中“社会保障”

35、不是材料反映主旨的原因,排除。故选D。22.【答案】C【解析】略23.【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等信息可得出材料主要阐述的是三大改造中对农业的改造,即农业合作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全国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但农业仍然以个体生产为主,随后,人民政府领导农民组织互助组、试办初级社,三大改造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A符合题意,BCD的表述均与题意无关。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相关知识点

36、的理解。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切入点。24.【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清末的维新派、实业家和革命党人,要求理解掌握重要史实和人物信息。【解答】A.1895年,因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署马关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中国人尝试通过不同的途径救国,分别是改良维新、反清革命和实业救国,故A正确。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后,晚于康梁的维新变法和张謇创办南通大生纱厂(均在1890年代后半期),故B错误。C.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不属于主要原因,且和张謇的实业救国无关,故C错误。D.资产阶级力量是否强大与不同的救国途径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7、,故D错误。故选A。25.【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综合考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思想、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邓小平理论的共性,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A.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并不是学习资本主义,故 A错误。B.材料并不体现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优劣比较,故B错误。C.材料不是强调历史人物的贡献,夸大了历史人物的作用,忽视了客观条件和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故C错误。D.结合所学知识和题意可知,20世纪20年代列宁“新经济政策”的提出是在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而提出的;毛泽东是根据中国国情选择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

38、市”的道路; 30年代的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是在自由经济政策失败的情况下提出来的;90年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的,所有这些都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故D正确。故选D。材料题(25分)1.【答案】(1)特点: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行业发展不平衡。(6分)(2)原因: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8分)(3)趋向: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6分)影响: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5分

39、)【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信息“虽然经历了100多年,但是现代工业十分薄弱”、“外国资本在中国投资工业,主要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和榨取廉价劳动力”等分析、认知,不难得出答案,即历时长而成效低、受外国资本的控制以及行业发展不平衡等。(2)本题是考查的是现代中国的工业化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准确归因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信息“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根据建国初期的历史背景可概括为:中国原有的工业基础严重薄弱;重工业是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基础;加强国防建设急需重工业的发展;受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影响。(3)本题考查的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读取材料数据、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图表信息,可知农业和轻工业比重上升;重工业比重下降;国民经济发展比例趋向平衡。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和背景分析和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保证了消费市场的商品供应、改善了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平衡发展等,所组织的答案符合相关史实,言之有理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