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 据战国策记载,平原君赵豹在秦赵对峙时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水通粮不可与战”。这一记载体现出A. 先进技术能较快地增强国力B. 都江堰的修建便利了军粮运输C. 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已经成熟D. 战国儒家思想影响统治者决策2. 它在唐朝已经使用,“是古代中国耕作农具成熟的标志,其优点是深浅自如,轻便省力”。该“耕作农具”是A. B. C. D. 3. 汉唐制定土地法规,限制私有大土地的发展,宋代一改此法,“不抑兼并。据此可知宋代()A. 中央集权弱化B. 流民问题严重C. 土地
2、兼并缓和D. 自耕小农衰退4. 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 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B. 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 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D. 经济的发展程度低于印度5. 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1500年到1800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银的“秘窖”,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 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 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6. 国语齐语载:“工之子恒为工。”荀子儒效载:“工匠之子,莫不继事。”
3、唐六典载:“工商皆为家传其业以求利。”上述记载A. 表明手工业的发展为官府垄断B. 阐释了手工业技术的传承特点C. 说明手工业在家族之间的传承D. 反映了家庭手工业居从属地位7. .明代张履祥曾记载:一般人家“女工勤者,其家必兴,女工游惰,其家必落;正与男事相类男治田可十亩,女养蚕可十筐,日成布可二匹,或纺纱八两,宁复忧饥寒乎?”这反映出当时农村 ( )A. 农业商品生产已相当发达B. 以织助耕是主要经营方式C. 小农家庭生产呈现多样化D. 妇女成为小农经济的支柱8. 宋代平均每匹绢合银1.57两,明代平均每匹合银0.625两。除去白银价格降低的因素,若将绢价按当时米价折算,明代正统至嘉靖,绢
4、价比宋代低约11%。明朝绢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 货币制度趋于规范C. 经济作物广泛种植D. 手工业领域的变革9. 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但是,到明末民窑已达到二三百座,并且“官搭民烧”现象逐步增多,这反映了A.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B. 私营手工业逐步占据主导地位C. 官营手工业已经破产D. 皇室贵族瓷器需求量日益减少10.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A. 秦都咸阳B.
5、 唐都长安C. 宋代东京D. 明代苏州11. 唐诗自由奔放,诗人随意抒发个人主观感受,而宋代这种执着于自我的、感情热烈的诗歌极其罕见。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在于A. 唐代文化政策开放包容B. 宋代城市繁荣,涌现市民阶层C.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D. 宋代理学兴起,主张存理灭欲12. 明清时期,商业的繁荣催生了一批新兴工商业市镇。松江棉布有“衣被天下”之称;丝绸业市镇有著名的盛泽镇、濮院镇; 景德镇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据此可知,明清时期A. 草市开始成为地方商业中心B. 区域生产的专业化明显C. 手工业的经济主导地位日趋显现D. 市镇的规模不断扩大13.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
6、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A.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B.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C. 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D. 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14. 据统计,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道光十三年(1832),英国输华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47万余两增加到732万余两,增加了15.6倍;英国从中国输入商品总值年平均额由97万余两增加到995万余两,增加了10.26倍。这反映了A. 海禁政策未得到有效执行B. 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社会动荡C. 中国已经远远落后于英国D. 闭关锁国下外贸仍有一定发展15. 有学者
7、认为,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即郡县制、尊儒制度、科举制度、国有专营制度展开。由四大基本制度共同支撑的“大厦”是A. 儒学独尊B. 中央集权C. 君主专制D. 国家财政16. 清代中后期,北方出现了“闯关东”“走西口”的移民浪潮;南方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的迁徙浪潮。这一现象A. 加速了南北人口平衡B. 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C. 反映了地方政局动荡D. 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17. “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当时西欧()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B.
8、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C.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18. 有西方学者这样概括鸦片战争“英国决心迫使中国违背自己的意愿而进入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并且向中国出售鸦片,以此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这一做法遭到了中国的强烈反对。最后,英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据此,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 “违背自己的意愿”反映了中国人对鸦片走私的不满B. “现代的、工业化的全球经济”指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 “换取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表明英国对华严重经济依赖D. “向中国出售鸦片”是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重要目的19. 下面为19491952年中国私营工业产品的销售情况统计表(单位:%)据表
9、可知,当时的中国( )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加工订货、统购包销比重 1188 2883 71 5604 自产自销比重 8812 7117 5729 4396 A.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建立B. 国家对国民经济影响力增强C. 私营工业占据主导地位D. 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20. 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其中,钢产量为134.9万吨,比1949年增长753.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46.2%;粮食产量为16.392万吨,比1949年增长44.8%,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增长9.35%。这表
10、明当时中国A. 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B. 人民过上了富裕的生活C. 农轻重比例日趋平衡D. 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 从1953年开始,全国围绕156项工程开展全面的工业化建设,其中煤炭25项,电力25项,机械24项,有色金属11项,钢铁7项,此外还有石油、医药等,这一期间建成的工矿企业达到了1万个以上。材料反映了新中国A. 调整各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B. 独立自主的建设社会主义C. 努力改变不合理的工业结构D. 完全打破西方的经济封锁22. 下图为新中国某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从中可以看出 A. “一五”计划开局之年农业总产值呈现明显下降趋势B. “三大改造”期间的工业总产值始终不及农业
11、总产值C.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农业总产值进一步降D. 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健康发展趋势23. 下图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A. 社会主义改造导致工业产值的波动B. 工业产值波动源于中苏关系的变动C. 此次产值波动开启了经济体制改革D. 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了经济的恢复24.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改革的分水岭。“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1992年中国()A. 废除了人民公社体制B. 初步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格局C. 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 确立
12、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25. 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感到痛苦的“散伙”实质上是:A. 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变革B. 现在农业发展模式的创建C.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否定D. 生产责任制经营方式的调整26.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下列史实中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A. 建国初期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 中国
13、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 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 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措施27. 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这样做有利于A. 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 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 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D.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8.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把计划经济看成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把单一的计划调节看成经济运行的唯一机制,而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变化说明
14、()A. 经济体制发展方针得到及时纠正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C. 理论突破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D. 计划经济发展模式已经完全摒弃29. 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箭头”比喻上海浦东地区,把上海浦东比喻为“箭头”的主要原因是A. 上海浦东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位置有地理优势B. 开放浦东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战略的体现C. 上海开放时间早,经济基础好、整体实力强D. 上海是近代以来中国的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30. 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
15、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A. 电影院里正在上映国产影片B. 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C. 苏小姐正在欣赏当地电视节目D. 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0分)31. 在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英国是原发型工业化国家,中国则是后发型工业化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英国政府已颁布专利法,保护技术发明创新。资产阶级革命期间,通过航海条例,鼓励拓展海外贸易和市场。18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英国资
16、产阶级在殖民地大肆掠夺:有人统计,1757-1857年间,英国仅从印度就攫取了价值10亿英镑的财富。不仅如此,随着对外贸易的繁荣和圈地运动带来大批的雇佣劳动力,英国的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记载,当时的手工工场造一根针就要分成十八道工序,每个工人完成其中的一道工序,这样分工协作,一个工人每天能生产4800枚针。分工不但提高了劳动生产率,而且使劳动工具专门化,这就为发明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材料二: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发端于洋务运动。比之于西欧各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后进行的产业革命,中国是在缺乏产业革命条件下出现的产业革命迹象。经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
17、冲击,为挽救统治危机,洋务派引进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创办了一些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也创置了一些有益于近代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设施,但因洋务派以“中体西用”为宗旨,不论是官府出资兴办的军事工业还是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民用工业,都难以挣脱君主专制传统的羁绊。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成英国率先进行产业革命的因素。(6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英国产业革命相比,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可借鉴哪些因素?(8分)32. 阅读下
18、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启动,其意义重大。在上海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肖林看来,这是中国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立足国家战略需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更高层次推进改革开放的积极尝试。人民日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材料二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视察上海时的讲话材料三 今日浦东,不断吸引着世界一流竞技选手。7家国家级要素市场、130多家中外金融机构、4000多家贸易公司、30多家跨国公司地
19、区总部、80多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聚集,每年上百次国际性会展,使浦东初步展示出国际金融中心、物流中心、研发中心、营运管理中心和会展中心的风采。浦东,以上海市十二分之一的面积和十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市五分之一的GDP和四分之一的外贸出口o浦东GDP12年增长了18倍,人均GDP从1990年的不足1000美元上升到去年的7700美元。伟大构想变成瑰丽现实今日浦东走笔请回答:(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在哪一次重要会议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是什么?(6分)(2)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是什么?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已初步形成
20、的对外开放格局具有怎样的特点?(6分)(3)上海在近代哪一条约中被开放?据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你认为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近代中国上海的开放有何不同?自贸区的设立将给中国带来哪些新的发展机遇?(8分)答案1. A2.D3.D4.B5.B6.B7.B8.D9.B10.C11.D12.B13.B14.D15.B16.B17.C18.B19.B20.A21.C22.C23.D24.D25D.26.B27.B28.C29.B30.C31. 【答案】(1)因素:政府立法鼓励发展工商业和海外贸易;积极从事殖民掠夺和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带来自由雇佣劳动力;手工工场的分工合作。 (2)特点:起步晚,开始于19世纪中
21、期;缺乏民族工业发展的社会条件;受西方列强侵略的影响;发展受到政府的限制;只学习技术不改变制度;发展缺乏系统性、整体性。 (3)借鉴因素:政府的鼓励及扶持,主动对外开放;发展工商业,积极拓展对外贸易;思想解放,大力发展科技教育。32.【答案】(1)会议: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步:创办经济特区。(若答到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亦可)(2)重点和标志: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3)南京条约中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不同:主权不同。机遇:有利于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更好接轨;促进上海成为亚太供应链核心枢纽;有利于培育中国面向全球的竞争新优势;构建与各国合作发展的新平台;拓展经济增长的新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