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基础考查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B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C励其匪功之节,盖亦难矣D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解析:选A。B项,“寘”同“置”,放置;C项,“匪”同“非”,不;D项,“嘿”同“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则秽迹彰于一朝彰:彰显B彼我无忤,行之不疑 忤:违反,抵触C然世多趋邪而弃正 趋:快走D言之若是,吁可畏乎 吁:叹词,表惊叹解析:选C。趋:倾向于。3下列加点的“之”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不践君子之迹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言之若是,吁可畏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马迁之述汉非虽周身之防有所不足A/B/C/ D/解析:选B。结
2、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指“直书”这件事;结构助词,的。4下列句子中,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贯三光而洞九泉A若邪曲者,人之所贱B正直者,人之所贵C案金行在历D乃申以死葛走达之说解析:选C。C项与例句都是名词用作动词,考察;埋。A、B两项,形容词用作动词,轻视,看不起;重视(崇尚);D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走。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夫人禀五常 B盖烈士徇名C其有贼臣逆子 D其叙述当时解析:选C。A项,古义是两个词,夫,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B项,古义是刚烈之士;今义是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人。D项,
3、古义是当时历史;今义是指过去某件事情发生的那个时候,当初。二、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
4、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
5、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
6、/且贻书劝镇以死争B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C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D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解析:选A。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画波浪线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国嗣”和“天下”是主语,领起下面的句子,排除B、D两项。“光在并州闻而继之”的意思是“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意见”,故选A。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
7、的一项是()A左氏春秋,简称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C“昆弟”指兄弟,这里是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就特指兄弟情深。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现多指一种叙述类的文学体裁。解析:选C。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琴瑟和鸣”特指夫妻感情。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司马光性情不喜华靡,禀赋迥异。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
8、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受牵连后,他能连续上书承担罪责,庞籍死后又能善待其家人。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忠尽职。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解析:选B。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设譬引喻”错,异兽事件并没有提到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译文:(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
9、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译文:答案:(1)修筑两个城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2)我先前所进陈的说法,心想立即就会实行,现在却寂静而听不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司马光,字君实,是陕州夏县人。他的父亲司马池,为天章阁待制。司马光长到七岁,严肃如同成年人,听别人讲左氏春秋,他特别喜爱,回家后(将所听到的)讲给家人,就明了其中的大意。此后,他整天手不离书。宋仁宗宝元初年,司马光考中进士甲等,这年他刚二十岁。他生性不喜欢华丽奢侈,在庆贺考中进士
10、的闻喜宴上唯独不戴花,同中进士的人告诉他说:“君王赏赐的花,不可违背。”司马光才戴上一枝。司马光听从庞籍的征召,担任并州通判。麟州屈野河以西良田颇多,西夏人蚕食这一带土地,成为河东的祸患。庞籍命令司马光去巡视,司马光建议:“修筑两个城堡来制服西夏人,招募老百姓去耕种土地,耕种的人多,买入粮食的价格就低,也就可以慢慢缓解河东粮食价格昂贵而依赖远处供给的忧虑。”庞籍听从了他的计策。麟州将领郭恩勇敢却有点狂妄,率兵在夜间渡河,不设防备,被敌方消灭,庞籍因此获罪,离开了麟州。司马光三次上书说是自己的责任,但没有得到答复。庞籍死后,司马光登堂拜见他的妻子,待她像母亲一样,抚养他的儿子就像自己的兄弟一样,
11、当时的人都认为他贤良。(后来)司马光改任直秘阁、开封府推官。这时,交趾进贡一种奇异的野兽,说是麒麟,司马光说:“真假不得而知,即使是真的,不是自己来的也不能说明是吉祥的征兆,希望送还他们的所献之物。”他又写了一篇赋进行讽谏。他修撰起居注,供职礼部。有关部门说有日食,按惯例,日食不满度数,或京师看不见,都应当上表祝贺。司马光说:“四方都看得见,京师看不见,这说明君王为阴险邪恶的小人所蒙蔽。天下的人都知道,唯独朝廷不知道,它所带来的灾害会更厉害,不应当庆贺。”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仁宗开始有病,可皇位的继承人还没有确定,天下的人都很忧虑却不敢说话。谏官范镇首先发表自己的看法,司马光在并州听说后也发表
12、意见,并且写信给范镇,劝他以死抗争。到这时,司马光又当面上奏:“我过去在并州任通判,所上的三个奏章,希望陛下果断地大力实行。”皇帝深思了好久,然后说:“莫非想要挑选宗室后代作为继承人吗?这的确是忠臣说的话,只是别人不敢说罢了。”司马光说:“我说这些,自己认为一定会招来死罪,没想到皇上竟然接受了。”皇上说:“这有什么害处,古今都有这类事。”司马光退朝后没有听说有诏令,就又上书说:“我先前所进陈的说法,心想立即就会实行,现在却寂静而听不到什么,这中间一定有小人说陛下正当壮年,何必立即(就)做不吉祥的事。那些小人没有长远的考虑,只是想在仓促之间,拉拢他们所结交深厚的人而已。过去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
13、能说得完吗?”皇帝大为感动,说:“将司马光的奏章送到中书省。”司马光见到韩琦等说:“诸公不趁早商定,他日宫中半夜传出一寸长的纸,把某人作为继承人,天下人没有敢违背的。”韩琦等双手作揖说:“不敢不尽力。”不久,仁宗下诏让英宗负责宗正事务,英宗一再推辞,不肯答应,于是被立为皇子,英宗又说自己有病,不肯入宫。司马光说:“皇子推辞富贵,到了一个月,可见他比一般人贤惠得多。然而,对父亲的召唤不答应,君王征召,却不肯应征,希望以臣下的道义来责备皇子,想必他一定会入宫。”英宗果然接受了命令。三、语言表达10直书一文中,刘知几对“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容”的史家给予高度评价,称其“遗芳余烈”,
14、精神可嘉!试结合课文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_下联:以身作则,百姓疾苦挂心头解析:对对联是仿写题中的一类。做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所写上联与下联字数要相等,结构一致;二是所拟上联应是对据实直书的史家的评价。答案:秉笔直书,社会道义担肩上11把下面四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杨朱的贵我人格,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再一种便是庄子式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锋芒毕露,正义在胸平和公正,循规蹈矩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15、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解析:“苦行侠”和“赴汤蹈火”照应;“贵我”照应“绝对自我”;“大丈夫”一般和“正义”联系在一起;“平和公正”“循规蹈矩”是“君子”的表现,故答案应为。答案:12下面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历程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内容,补充文段中的两处空缺内容。要求语意完整,句式连贯,语言简洁。中国古代小说经历了一个长期演变、不断发展的历程。先秦两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萌芽时期,神话、寓言等作品已具备小说的某些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志人小说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正式产生;_;话本、拟话本小说在宋元时期大量涌现,是中国古代小说继续发展的具体表现;_。答案:到了唐朝,传奇小说的产生意味着中国古代小说已经成熟长篇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先后问世,这是中国古代小说进入繁盛期的证明13下面是某作者给编辑部回信的内容片段, 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您日理万机,却仍然不辞辛苦,批阅了我的拙作并给予指正,我很欣慰。虽然小说莫被采用,但我不会丧失信心。我一定改正缺点,卷土重来,写出成功的作品来回报您的垂爱。答:答案:“日理万机”改为“工作繁忙”;“我的拙作”改为“拙作”;“欣慰”改为“感激”;“莫”改为“没有”;“卷土重来”改为“更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