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十五)一、选择题北极海冰冰层较薄的区域容易断裂形成裂缝,这种裂缝进一步发展会形成狭长的冰间水道(如下图)。尽管冰间水道所占的面积较小,但会影响极区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冰间水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气温海浪风力降水ABCD2冰间水道形成后会使气温上升,原因是水面()A蒸发放热B反射率小C比热容大D吸热率小1A2B解析:第1题,气温上升会使海冰融化形成裂隙,海冰裂隙形成后,受大风和海浪影响将海冰吹向别处,露出底部海水,从而形成冰间水道,正确。北极地区降水少,且以降雪为主,对冰间水道的形成影响较小,错误。故选A。第2题,蒸发吸热,会使周围温度降低,A错误。冰间
2、水道形成后,地表冰雪减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降低,吸收热量增多,使地表升温,地面辐射增强又会使大气增温,B正确。比热容大,升温慢,C错误。水的吸热率更高,D错误。故选B。下图为世界三大洋热量平衡沿纬度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3根据各大洋的特点可以推测,三条曲线代表的大洋分别是()AE为太平洋、F为印度洋、G为大西洋BE为印度洋、F为太平洋、G为大西洋CE为大西洋、F为印度洋、G为太平洋DE为太平洋、F为大西洋、G为印度洋4其中太平洋能量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是()A50S20N海域B30S20N海域C15S以北海域D赤道地区的海域3B4D解析:第3题,三条曲线中E曲线在北半球中高纬度无分布
3、,可判断为印度洋。F曲线和G曲线的区别主要在于北半球中高纬度,太平洋北部受北冰洋冷海水影响小,而大西洋北部受北冰洋冷海水影响较大。所以,F曲线为太平洋,G曲线为大西洋。第4题,F曲线为太平洋,能量收入大于支出的地区大约在南北纬20之间的海域。北黄海冷水团是出现在渤海海峡口东侧深层和底部的季节性水团,具有低温高盐、温差大、盐差小、较长时间几乎恒定不变的性质,其底层水温与上层水温差异明显。下图为北黄海冷水团底层温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甲处水温可能是()A4.5 B5.5 C6 D7.5 6北黄海冷水团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5B6B解析:第5题,图中相邻等温线相差1,
4、水温自甲处向四周逐渐升高,因此甲处为冷水团中心,则甲处外围的等温线是6,故甲处水温在56之间。第6题,该冷水团是由冬季进入北黄海的外海水与沿岸水混合形成,并下沉到北黄海的洼地上。夏季,上层海水因温度上升、盐度降低而逐渐分层,下层海水仍保持其低温高盐特性,从而形成冷水团,78月冷水团达到鼎盛。(2021珠海模拟)茎柔鱼亦称“美洲大鱿鱼”,属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敏感而易发生迁徙,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是秘鲁最重要的水产资源之一。下图为东太平洋强厄尔尼诺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强厄尔尼诺年时,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ABCD8当秘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下列地理事件
5、发生概率增大的是()A澳大利亚山火频发 B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C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增多 D秘鲁当年降水量偏多7C8B解析:第7题,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海域,受信风影响,赤道暖流向西流,太平洋东部高纬度寒流补充使太平洋东部海区温度低于同纬度太平洋西部。茎柔鱼属于喜冷水鱼类,对海水温度上升敏感并易发生迁徙。当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迁徙方向是年表层海水距平等温线1.2闭合等值线内迁徙,属于温度较高地区内迁徙。迁徙方向是从1.2迁到0.81.0;迁徙方向是从1.01.2迁到0.60.8。迁徙方向是从0.81迁徙到0.60.8。相比较而言,是向高纬度低温区迁徙,因此茎柔鱼迁徙的方向最可能是。第8题,当秘
6、鲁喜迎茎柔鱼丰收大年时,说明东南信风势力比较强,秘鲁寒流的上升补偿流比较强,B正确;上升流带来的硅酸盐类和磷酸盐类比较多,藻类营养物质比较多,鱼类食物比较充足。澳大利亚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山火少;茎柔鱼的天敌种类少;秘鲁盛行下沉气流,当年降水量偏少。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主要取决于其蒸散量、降水量以及黄河来水量的动态平衡。蒸散量是指植被蒸腾、水面蒸发以及土壤蒸发的水量。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处于缺水状态,为保持湿地水量平衡,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需增加黄河来水进行补充(生态补水)。下图是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湿地各月降水量与蒸散量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黄河三角洲湿
7、地最需要生态补水的年份是()A2002年B2003年C2004年D2005年10.20022005年黄河三角洲生态补水需求存在年际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A湿地植被B降水量C太阳辐射D蒸散量9A10B解析:第9题,据图可知,2002年黄河三角洲的降水量最少,蒸散量比降水量大,并且蒸散量与降水量的差值最大,故最需要生态补水。故选A。第10题,黄河三角洲下游流经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受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年际变化大,导致降水量年际变化大,黄河三角洲的水量变化大。故选B。二、非选择题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和西岸水温存在差异,从而在上空形成接近东西向的大气热力环流。环
8、流强弱的变化,是判断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重要依据。图1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的大气环流示意图,图2为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海温分布图。图1图2(1)简析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说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的异常降低(拉尼娜现象)对环流强度的影响及原因。(3)请从海洋与大气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岸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解析: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赤道附近表层暖海水在信风吹拂下向西流动,使西侧暖海水堆积,水温升高,使洋面温度偏高,而东侧冷海水上涌,表面温度偏低。所以太平洋东岸温度低,气流下沉,太平洋西
9、岸温度高,气流上升,从而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第(2)题,当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异常降低时,信风势力异常变强,使更大规模的海水向西流,从而使西侧水温异常偏高。而东侧水温异常偏低,使西部上升气流和东部下沉气流增强,从而使对流强度增大,环流变强。第(3)题,拉尼娜现象发生后,太平洋西岸温度更高,对流更强,降水更多,更容易发生台风,造成洪涝灾害;太平洋东岸温度更低,对流更弱,降水更少,容易发生旱灾。答案:(1)太平洋西岸气流上升,太平洋东岸气流下沉,形成顺时针大气环流。(2)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海水温度降低,太平洋东、西岸温差变大,热力环流势力加强,西岸的上升气流和东岸的下沉气流都会增强。(3)拉尼娜现象发生后,该环流增强,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降水减少,发生旱灾,赤道附近太平洋西岸降水增加,发生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