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登岳阳楼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自主赏析”第三课。学生通过必修单元32首古诗词和选修两个单元13首古代诗词作品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本单元在诗歌理论“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发挥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体会和理解蕴含在诗歌中的思想情感。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本诗通篇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是培养学生古代诗歌鉴赏能力的好教材。同时,通过学生自主地比较鉴赏杜甫的旅夜书怀与登
2、岳阳楼,进一步品位诗歌,体会诗人创作时的思想情感。二、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高考考试说明及本文特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技能(1)了解作者,理解诗歌的内容。以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诗歌理论进一步理解本诗的旨意,了解杜甫及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2)领悟诗歌韵律,通过“炼字”(“拆”与“浮”)的分析鉴赏,领悟诗歌意境和语言特点。2.过程与方法(1)采用诵读法、自主赏析法、质疑解惑法、合作探究法、比较阅读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2)把作品放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单元学习要求中,理解作品风格,采用对比阅读的方法,比较同时代不同作家表达
3、的不同情感,拓展学生视野,获得诗歌鉴赏的更多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杜甫“伤时忧世”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思想。(2)体会古典诗词中作者的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审美情趣。4.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一是让学生体会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二是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教学难点:一是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会炼字的秒处。例如“坼”与“浮”;二是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赏析方法,体会诗作沉郁顿挫的语言风格。三、学情分析与教学方法古代诗歌阅读教学,主要是教给学生诗歌鉴赏的方法,提高答题的准确性。授课中要瞄准高考,用近三年全国高考原题,让学生熟悉考题形式,模拟训练。
4、诗歌鉴赏是学生的弱项,学生有畏难情绪,教学中要多鼓励,还要进行细致的方法指导。本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韵律、理解语言特色。走进诗歌创设的意境。(2)自主探究法和小组探究法通过自主理解和小组探讨体会作品内涵,品味诗意、诗情。(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理解作品的意境和主题思想分学生小组讨论和师生共同讨论的方式进一步鉴赏作品。(4)点拨法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特色,深入理解杜甫伤时忧世的爱国情怀。(5)比较阅读法通过与诗作旅夜书怀的比较鉴赏,理解创作时的不同心境和艺术风格,进而深入理解杜甫伤时忧世的爱国情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确定教学方法的时候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贯
5、彻新课程理念,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教学模式,同时兼顾选修课的定位和本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学习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我还依据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高考考查要求,力图使学生讲练结合,提高答题准确性,提升高考语文成绩。四、教学过程探究根据诗歌学习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学法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体现。我采用以下方式:1.导入新课用抒情的而富有诗意的导语将学生带入诗歌教学的氛围中,引出李白“豪放飘逸”引出“沉郁顿挫”的诗歌创作风格。通过回忆杜甫登高,以及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中的重要性,引出作品登岳阳楼。2.回顾杜甫师生共同回顾杜甫生平及文学常识,这个环节以学生回顾、
6、述说、识记为主,教师只做点拨、补充。3.整体感知学生诵读。结合诵读指导,采用自由朗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多种形式,有诵读全篇,又有品读名句,使学生对诗歌初步领悟。深入理解分析中不断地进行诵读,既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加深了对诗歌的印象,便于背诵,又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思维导向,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4.合作探究(1)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采用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教师引导点拨的方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充分贯彻新课程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主体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2)全诗四联,特别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例如:首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喜悦说”与“沉郁说”两种观点
7、进行辨析,组织学生在探究讨论中达成共五、作业设计及板书结合课堂训练,我对作业做如下设计:(1) 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感知杜甫的其他作品,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谈自己的心得。(2) 课后鉴赏杜甫的以上就是我讲授杜甫登岳阳楼一诗的方法和体会,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践,力图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展示学习能力的平台,提高诗歌鉴赏能力。通过实际教学的探索,体现“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杜甫登岳阳楼教案教学目标: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掌握大全景的写法,感受杜甫心中的悲凉之情,梳理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整合一个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教学重点:对比登岳阳楼与望岳,感受
8、作者心中的悲凉之情教学难点:回顾学习过的杜甫诗歌,感受忧国忧民、宽厚可亲的老杜形象教学流程:一、导入情境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唐代是诗歌史上光芒璀璨的时期,李白与杜甫在唐代诗坛可谓双峰并峙。李白与太平盛世,唱响了赋予浪漫主义特色的诗歌情怀,形成了“豪放飘逸”的风格,杜甫经历了唐由盛转衰的特殊历史时期,诗歌当中注入了更多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在乱世之中,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在登高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明确:风、天、猿、渚、沙、鸟。(分别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来描写。根据是: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既有身体的,又有心灵的。但更主要是心灵的。高天,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
9、孤单。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飞鸟,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杜甫在登高中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十四个字写六景,极种为凝练。这些景物给我们的感觉是显得十分悲凉、凄清、萧瑟。?杜甫在登高中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
10、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朗读诗歌置身诗境,初知意象1.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意象?明确:洞庭水、岳阳楼、吴楚、日夜乾坤、诗人、孤舟。这首诗营2.造了怎样的意境(这些意象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明确: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历经沧桑,本诗通篇写登岳阳楼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老师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分析诗歌,通过诗歌的意象特点,进行分析。例如:洞庭水会让我们想起“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洞庭湖”的意象特点。曹操在观沧
11、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几句关于“日月”意象,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3. 请借助联想和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将诗人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描述出来?明确:早就听闻洞庭湖水的波澜壮阔,今天有幸登上了岳阳楼来一睹洞庭湖的雄姿。只见吴楚两地被广阔浩瀚的湖水一分为二,分布于东南两边,苍茫无际的湖面上,波浪一浪掀过一浪,向天边汹涌而去,大地长天、日月星辰日日夜夜在湖里浮荡着,景象壮美极了!回头想一想自己,亲朋故旧竟无一字寄给漂泊江湖的我,衰老多病的我呀,只有生活在一只小小的舟船上
12、。透过这浩渺无边的洞庭湖,遥望关山以北,那里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一想到这,靠在窗轩之上的我不禁涕泪交流。(译文: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岳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缘景明情,质疑探究1、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哪一联写的好?好在哪里?请结合诗境进行赏析。明确:“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一句。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
13、百感交集。虚实交错,今昔对照。用“昔闻”为“今上”蓄势,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曹操的诗句通过写沧海吞吐日月,写出了自己博大的胸襟。杜甫此诗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感受到了洞庭湖的浩翰无边、吞吐日月,同样壮阔。)(意境:博大壮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月浮”写出了洞庭湖丰厚蓄积,澎湃动荡,极为有力,不仅写出其广大浩渺,还充满了活力。杜甫这一句诗的气象则更为阔大,其气度胸襟可说是“雄跨古今”。(坼、浮)“坼”字,诗人下得有力,仿佛洞庭万顷波涛、千层巨浪,把吴、楚两地的广袤区域冲开、分裂,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而“浮”字,具有十分鲜明的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洞庭几乎包容了
14、整个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而漂荡起落,一派雄浑壮阔的图景展现在读者眼前。这两句写景,表现作者对洞庭湖的礼赞,对个人身世飘零的感叹、对国家命运的担忧。)“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一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面对浩渺的洞庭湖,诗人不只是感叹自己的身世。(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如果说,前三联是句句写景,句句含情的话,那
15、么这一联则是直接抒情。此时的杜甫不只是感叹自己穷愁潦倒、漂泊无依的身世,更为正处在战火中的祖国“涕泗”横流啊。2、纵观全诗,杜甫在登岳阳楼这首诗歌当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以及杜甫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分点进行表述。明确:儒家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此时的杜甫呢?他是“穷也胸怀天下,胸怀百姓”啊,他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从他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杜甫登楼)
16、这些倾注情感的诗歌真切地感受到杜甫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心系国家的情怀。(六)迁移拓展,自主赏析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作于代宗永泰元年(),诗人由华州解职离成都去重庆途中。全诗流露了诗人奔波不遇之情。诗的前半写“旅夜”的情景。以写景展现境况和情怀,寓情于景之中。后半写“书怀”。抒发自己原有政治抱负,没有想到却是因为文章而得扬名四海,而宦途却因老病而被排挤。表现了内心飘泊无依的伤感,字字是泪,声声哀叹,感人至深。“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与李白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自主赏析旅夜书怀。
17、2.比较鉴赏登岳阳楼与旅夜书怀。作业 1、背诵登岳阳楼旅夜书怀 2.通过登岳阳楼的赏析,我们又一次学习运用了诗歌鉴赏方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请运用这种方法自主赏析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3、回忆我们学过的望岳春夜喜雨石壕吏又呈吴郎,回顾杜甫的一生,梳理杜甫给你的印象,说说你从杜甫的老泪纵横中体会到怎样的情感?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杜甫?习题小练习本课诗歌分析首联: 1、分析对仗。 2、上联反映了诗人怎能样的心情?下联呢?明确:上联:心仪已久的仰慕之情下联:如愿已偿的兴奋之情 颔联: 1、分析对仗。 2、此联主要写什么? 明确:描写洞庭湖的雄浑壮阔的景象。 明确:吴楚这片辽阔的原野从这里东 3、上下联
18、各侧重写什么内容? 明确:上联侧重写洞庭湖水面广阔,汪洋万顷;下联侧重写洞庭湖气势宏大,吞吐乾坤。 4、“浮”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明确:自然贴切,使意境更加辽阔雄浑,表现了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对比鉴赏练习 登楼 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注)北极:北极星,喻指北方的朝廷。西山寇盗:吐蕃。后主:指蜀汉的刘禅。梁甫吟:诸葛亮躬耕南阳时,常吟之歌。(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登楼览景时怎样的心情?(2分)(2)诗家认为全诗中间两联最令人动情,请从情与景的关系角度赏析其独到之处。(4分)【参考答
19、案】(1)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重的忧愤而又无可奈何的伤感之情。(2)即景抒怀,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特色杜甫登岳阳楼登楼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登楼的最后一句“日暮聊为梁甫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望国家起用贤才的心意(或:暗示自己愿像诸葛亮那样为国分忧、兼济天下,但却总是报国无门,流露出忧国忧民又无可奈何的情绪。)(2)登岳阳楼与登楼两诗,均为杜甫登临诗的代表作,分别简析二者是如何由所望之景生发内心感怀的。明确:登岳阳楼一诗中,“吴楚”一联为所望之景,岳阳楼的壮观、洞庭湖的浩荡得到强化,从而反衬出老病之人的孤独、渺小,引发诗人面对雄奇的胜景和壮阔的时代却无所作为的伤感情绪(或:忧国忧民的伤感情绪)。登楼一诗中,“锦江”一联为所望之景,分别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来表现季节变换和人世沧桑。面对花开似锦的春色,却又生活在万方多难的现实中,从而引发作者伤心又无奈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