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忧愤孤苦朝圣路 百折不回赤子心 探杜甫诗中的悲情元素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意境形象,学习领会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三首诗的思想内容。2、探寻诗中闪光的悲情元素及其产生的原因。3、了解杜甫生平及伟大的爱国情操。教学设想:做好预学案,提前疏通诗文内容,课上结合小组讨论,完成授课。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 导入:(幻灯)今天我们走近杜甫,领略这位忧愤孤苦一路朝圣,百折不回赤子心胸的伟大诗人和他的伟大诗作,并探寻杜诗中闪光的悲情元素。二、【检查预习情况】1、杜甫生平。(幻灯)通过课前学习,他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请同学简要概括。三十五岁以前漫游祖国大地,所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生活较为安
2、逸。三十五到四十四这十年间,他困居长安,仕途凄凉,倍感悲辛。四十五到四十八岁他在安史之乱中挣扎,做了皇帝的言官。四十八到五十九岁,弃官不做,这是杜甫苦难最为深重的十年,很长时间里,他只有一条小船,在西南一带漂泊无依。2、 检查旅夜书怀。765年6月因朋友去世,杜甫离开了曾一度带给他温暖的成都草堂,顺江而东,希望回到长安,回到他的家乡。三个月后,他抵达云安,因病停留,写下了著名旅夜书怀。(1)请同学朗读诗文。(表扬,加分)你读完这首诗有什么感受?(前四句荒阔,后四句凄凉)(2)我们应该把这种意境写进画面之中,请同学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优点+缺点,给小组加分。) (3)诗人用自己的生命来书写诗
3、篇,透过画面,我们来品评一下这种荒阔凉之中蕴含了怎样的悲情元素?请结合诗句回答。夜舟羁旅漂泊, 官应老病休仕途失意, 一沙鸥孤独愁苦。三、 课堂探究。随着病情的好转,767年秋,杜甫来的夔州,在这里住了一年零九个月,写下了大量的诗篇,其中有著名的登高和阁夜。但夔州并非故土,一旦听得故乡的消息,杜甫就放弃了一切,急匆匆地登上小船,继续向东。768年岁末,杜甫登上的心驰已久的岳阳楼,面对国家破败更是悲从中来。本堂课我们聚焦阁夜登岳阳楼,重点探究杜甫诗中的悲情元素。 下面我们14组探究登岳阳楼,58组探究阁夜,可以在朗读中品悟,也可以在讨论中交流。完成学案。(一)1、请同学朗读诗文。(表扬,加分)2
4、、这首诗比较难理解,我问几个字的意思。“短景”指什么?(短暂的白天)“跃马”指谁?(跃马而称帝的公孙述)。看来同学们自学得很好,请再现画面。(抽签作答)(点评,加分)3、诗歌是穷而后工,他用枯瘦的手去蘸起人民墨汁般浓黑的悲哀,这首诗的悲情元素十分丰富。结合诗句,请同学来分析一下。岁暮阴阳催短景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天涯霜雪霁寒宵客居天涯的凄寒五更鼓角,闻战伐对国事动荡之忧虑,星河动摇,野哭千家对百姓因战争而劳顿的痛惜卧龙跃马终黄土宇宙永恒、人生无常的悲哀人事音书漫寂寥老病孤独、亲朋音信断绝的寂寥和无奈。(二)1、请同学朗读登岳阳楼。2、请再现画面。这首诗那几句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情感?(亲朋无一字,老病
5、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3、哪些悲情被赋予其中?结合诗句,请同学来分析一下。 (思念亲人 老病孤独 忧虑国事 怜惜百姓)2、 思考,诗人在想到什么的时候流下的泪水?(杜甫并未因个人的孤苦哭泣,却在念及国家动荡,人民流离失所之际落下泪来。他的爱国已到达忘我之境。)四、 知识总结杜甫是一个孤苦无依的行吟者,漫漫长路上下求索,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历程里依然高歌(幻灯)770年,杜甫五十九岁,终因贫病交加,怀着对亲人的挂牵对故土的依恋,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一个对中国诗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诗人,就这样凄然地消逝了。没有人为他送葬,没有人为他默哀,只有滔滔江水永远鸣奏着他诗中诉说不尽的悲情。通过以
6、上三首诗的学习,我们来总结一下杜诗中常见的悲情元素。小组讨论一下,填写下表。请同学回答。自然之理人生之情家国之恨韶华易逝宇宙无穷人生无常羁旅漂泊思乡怀人壮志难酬忧虑国事反对战争痛惜百姓天道难违而悲际遇坎坷而苦国事动荡而恨五、 拓展延伸天道难违所以悲,际遇坎坷因而苦,国事动荡恨无穷,其理也诚,其情也哀,其志也壮。那么,杜甫因何有如此多的悲伤之情呢?让我们一起来探源溯因。小组讨论,请同学回答。教师明确:有社会原因也有他个人的因素。(幻灯)社会因素:(唐之韵视频)安史之乱 个人因素:“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崇高的人生理想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忧国忧民的情怀 “济时肯杀身”“受冻死亦足”自我
7、牺牲的精神 同学齐读(幻灯)“杜甫背负着沉郁顿挫”一段。扣题:他一路向东,无谓孤苦,朝着故土,朝着长安 他赤诚歌唱,百折不回,为了社稷,为了黎民!六、 课后作业鲁迅说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今年正好是杜甫诞辰一千三百周年,我们作为后来人应该怎样对待杜甫及杜甫留下的文化呢?前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宁可失去英国的国土,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对此你有何感悟?作业:请就杜甫生平或杜甫精神书写感悟,300字左右。教学反思:本堂课通过“检查预习课堂探究知识总结拓展延伸”四个主要环节,来研究杜甫诗中的悲情元素。学生的理解能力比预想中好,只有个别诗句如“卧龙跃马终黄土”理解的不是很到位,其余都能表达的很好。所以只要充分预习,课上用15分钟左右的讨论交流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对于一节四十分钟的课,本节课的内容安排有些多,很多环节处理仓促,缺乏留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