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建议用时:45分钟)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组是()A号之“驼”(称)名我固当(恰当)硕茂(硕大) 早实以蕃(茂盛)B移之官理(统治) 长人者(治理)烦其令(让人厌烦) 若甚怜焉(怜爱)C而卒以祸(带来灾祸) 促尔耕(你们)勖尔植(勉励) 早缫而绪(丝的头绪)D字而幼孩(养育) 遂而鸡豚(成,指喂大)故病且怠(生病) 以为官戒(鉴戒)解析:选C。A.蕃:多;B.烦:繁多,使多;D.病:穷困。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私见张良,具告以事A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B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C爪其肤以验其生枯D而木之性日以
2、离矣解析:选A。A.介词“把”,与例句相同;B.表因果连词“因而”;C.表目的连词“来”;D.连词,连接状语与中心词。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故乡人号之“驼” 若不过焉则不及B既然已,勿动勿虑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C不抑耗其实而已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D驼业种树 我何面目见之解析:选D。A项“故乡”是两个词,“所以乡人”的意思;B项“既然”是两个词,“已经这样”;C项“其实”指“它的果实”,“小人”指“小民”。4下列句子的特殊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B故不我若也C吾又何能为哉D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解析:选A。A项是定语后置句,其余三项
3、是宾语前置句。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叙述郭橐驼善于种树之事,借题发挥出以其法治民的道理。B本文阐明“任其自然,顺其本性”的意义,反对政令烦苛,胥吏扰民。C本文用郭橐驼种树和“他植者”种树相对比,用种树类比治民,设比精巧。D本文揭露了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阐发了作者“以德治国”的进步思想。解析:选D。“以德治国”错,应为“养民治国”(原文“养人术”中“人”即“民”的讳说)。6翻译下列句子。(1)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译文:(2)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译文:答案:(1)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治民的官吏喜好多发政令,好像是
4、很怜爱百姓啊,但最终给他们造成了灾祸。(2)如果我说的这些切中事实,那就和我所从事的职业大概也有相似之处吧?7阅读下面的文字,从中找出能概括寒江独钓图主要特点的三个词语。我在那幅寒江独钓图前伫立良久,沃雪千里,地老天荒,只有一只孤影,一叶篷舟想起明人胡应麟所说,“独钓寒江雪,五字极闹”,这个“闹”字很刁,一下子就点化了柳公江雪一诗中昂扬的活力。我钦佩胡应麟,他分明是将柳宗元心底的世界,玩味透彻了。原来,画中的枯寂,不过是一种表象。那恍若轻绸的溪泉正在冰雪下面漾动,诱人的芭蕉正在雪天里挺立,而渚上的小舟,亦正在无声中悠然地划行。或许只有雪天的凄冷空旷,方能突显生命的温热充实。那片苍茫空阔,并非一
5、无所有,而是国画中的留白。答: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全段共七句话,在第二句话中,可以找出“活力”,下面内容是强调“活力”的原因,其中第四句话中可找出“枯寂”,末句中可找出“留白”。答案:活力、枯寂、留白8请为下面一段话写一个结语。要求能够和上文相衔接,体现作者的思想态度。柳宗元始终认为人的价值只有被国家、被朝廷重用才能显现,所以他虽然信佛但又无法超脱现实。他没有陶渊明的恬然,也不会像王维去皈依佛门,他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于是,他在游山玩水中求乐,借诗文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后人对柳宗元信佛多有贬义,我却能理解他的无奈选择。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去观察中国古代士人阶层,就
6、不难发现,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题目要求为所给文段写结语,答题时,要在梳理作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从而得出最后的总结语。答案:当他们的救国济民理想无法付诸实施或仕途不达时,宗教信仰无疑是最好的一种精神支柱。9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句子,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_,它一般指社会要求的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一定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_,早在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在古代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在历代思想家,特别是儒家的不断发展补充下,“孝”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文化,成为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历史上讨论到“孝”的著作很多,_。论语
7、中多次讨论到“孝”的真谛,通过孔子和学生们的对话,体现了儒家“孝”文化的精髓。解析:第处是对“孝”所下的定义,主要依据后文的内容总结得出;第处从后文来看是说“孝”的渊源;而第处紧承上文而来,结合下文来看是强调论语中的“孝”。答案:“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而其中最为出名的便是论语(大意对、表达连贯即可)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梓 人 传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
8、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太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群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
9、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不炫能,不矜名,不亲小劳,不侵众官,日与天下之英才,讨论其大经,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
10、彼相之才也!”其不知体要者反此。以恪勤为公,以簿书为尊,炫能矜名,亲小劳,侵众官,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府庭,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犹梓人而不知绳墨之曲直,规矩之方圆,寻引之短长,姑夺众工之斧斤刀锯以佐其艺,又不能备其工,以至败绩,用而无所成也,不亦谬欤!或曰:“彼主为室者,傥或发其私智,牵制梓人之虑,夺其世守,而道谋是用。虽不能成功,岂其罪耶?亦在任之而已!”余曰:“不然!夫绳墨诚陈,规矩诚设,高者不可抑而下也,狭者不可张而广也。由我则固,不由我则圮。彼将乐去固而就圮也,则卷其术,默其智,悠尔而去。不屈吾道,是诚良梓人耳!其或嗜其货利,忍而不能舍也,丧其制量,屈而不能守也,
11、栋桡屋坏,则曰:非我罪也!可乎哉?可乎哉?”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梓人,盖古之审曲面势者,今谓之“都料匠”云。余所遇者,杨氏,潜其名。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
12、绳墨以定制也解析:选B。根据文意和句间标志停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梓人,古代木匠。木匠有七,其一为梓人,专造饮器、箭靶和钟磬的架子。后世亦称建筑工人为“梓人”。B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相当于今日首都的市长。C规矩:量平直的工具;绳墨:画圆、方的工具。D都料匠:古代称营造师、总工匠,是唐代出现的专门从事建筑设计、施工的阶层。解析:选C。规矩、绳墨二者功能说反。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文中细致地叙述了一个普通工匠的品德和技能,并且把他和宰相相比,这是很难得的
13、。 B作者开始认为木匠是一个无能而贪禄嗜货的人,后来发现自己的错误,他为此做了深刻的反省。 C作者借木匠的故事阐述了宰相的治国之道。他认为宰相应坚守其道,合则用,不合则去,不必屈就;宰相应抓大事,顾全局,不宜事必躬亲,陷入一般的事务。 D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为官之道,在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解析:选B。B项表述错误,作者在文中并没有“深刻的反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译文:(2)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译文:答案:(1)不一会儿,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2)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
14、有一点怨恨。裴封叔的家宅在光德里。有位木匠敲他的门,希望租间空屋子居住,用替屋主人服役来代替房租。他随身携带的是些度量长短、规划方圆和校正曲直的工具,家里不储备磨砺和砍削的器具。问他有什么能耐,他说:“我善于计算,测量木材,观看房屋的式样和高深、圆方、短长适合不适合,我指挥驱使,而由众工匠去干。离了我,大家就不能建成一栋房子。所以被官府供养,我得到的俸禄比别人多三倍;在私人家里干活,我取全部报酬的一大半。”后来有一天,我进了他的住所,他的床缺了腿却不修理,说:“将要请别的工匠来修理。”我很耻笑他,说他是没有才能却贪图俸禄、喜爱钱财的人。后来,京兆尹将要修饰官衙的房屋,我到过那里。(在那里)蓄积
15、了大量木材,召集了许多工匠,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一圈站着,面朝着(那位)木匠。木匠左手拿着长尺,右手拿着木杖,站在中间。他衡量房屋的承担情况,察看木料的性能酌情选用,挥动他的木杖,说:“用斧子砍!”那拿斧子的就跑到右边去砍;回头指着木材说:“用锯子锯!”那拿锯的就跑到左边去锯。不一会儿,拿斧子的砍,拿刀的削,全都看着他的脸色,等待他发话,没有一个敢自做主张的。那些不能胜任的人,被他愤怒地斥退了,也不敢有一点怨恨。他在墙上绘了官署房子的图样,刚满一尺大小的图样却细致详尽地画出了它的建筑构造,按照图上微小的尺寸计算,建造起的高楼大厦,没有一点误差的地方。已建成后,在上栋上写道:“某年
16、某月某日某某修建。”原来是他的姓名。凡是被他役使的工匠都不在上面列名。我围绕着一看,感到非常惊讶,然后我才知道他技术的精湛和伟大啊!接着我就感叹地说:他大概是放弃了他的手艺,专门使用他的思想智慧,能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吧!我听说“劳心的人役使别人,劳力的人被别人役使”。他大概是劳心的人吧!有一般技艺的人出力劳动,有才智的人出谋划策,他大概是有才智的人吧!这足够为辅佐天子,做天下宰相的人所效法学习的呀!事情没有比这再相近的了。那辅佐天子,做天下宰相的人,推荐人才,委任职责,发出命令,指派任务,整顿纲纪,进行增减,统一法治,这就好像木匠有正方圆和定曲直的工具而绘制出图样似的。选择天下的官吏,使他们适合
17、自己的职务;安置天下的老百姓,使他们安居乐业。看了国都就了解了郊外,看了郊外就了解了诸侯国,看了诸侯国就了解了整个天下,那些远近大小的国事,可以根据手中的图本来研究了解,这就好像木匠在墙上绘画官署房子的图样而完成工程一样。把有才能的人提拔上来,并充分发挥他的本领,使他不必对任何人感恩戴德;把没有才能的人辞退,让他休息,他也不敢恼恨。不夸耀自己的才能,不自尊自大,虚图功名,不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不干涉众官的工作,每天和天下的杰出的人才一起讨论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这就像木匠善于运用众工匠而不自夸手艺,这样以后,才算懂得做宰相的道理,各诸侯国才能得到治理。做宰相的道理真正掌握好了,全国各地真
18、正治理好了,天下的人就会抬头仰望着说:“这是我们宰相的功劳啊!”后人也会根据史书记载的事迹说:“这是那个宰相的才能啊!”那些不知道全局要领的人却与此相反。(他们)以谨小慎微、忙忙碌碌为大事,以抄写官署中的文书、簿册为重责,夸耀自己的才能,自尊自大,亲自去做那些微小琐碎的事情,干涉众官的工作,侵夺部下应做的事拿来自己做,并扬扬得意地在相府夸耀自己,却丢掉了那些重大的、长远的事情。这就是所说的不懂得做宰相的道理的人。这就像木匠不懂得绳墨可正曲直,规矩可画方圆,寻引可量短长,暂且夺取工匠们的斧子刀锯来帮助他们发挥技艺,却又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以至于事情失败,使用了(他们)却没有成功,这不也是错误的吗
19、!有人说:“如果房子的主人,依凭他的知识,而干涉木匠的规划,不采用木匠世代相传的悠久经验,导致房子垮了,难道是木匠的过错吗?那是因为主人不信任木匠的才能造成的呀!”我说:“不是这样!因为绳子、墨汁、圆规和尺的测量都很明确,高的地方不能随意变低,狭小的不能随意扩大。如果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很坚固,反之(不按照我的设计图),房子就会倾倒。如果主人甘于房舍不坚而易坍塌,木匠只好带着自己的技术和智慧,欣然离去。坚持自己的主张,不妥协,才是真正的好木匠呀!反之,如果贪图钱财,容忍主人的干涉,不愿意离去,不坚持房子的建筑原则,(有一天,)栋柱或横梁歪了,房子倾倒了,木匠就推卸说:这不是我的过错呀!可以这样吗?可以这样吗?”我认为木匠之道与宰相之道很类似,所以特别写下来,然后收藏起来。在古代,木匠又称呼为“审曲面势”的人,在今天,则被称为“监督建筑之人”。我所遇到的这位木匠姓杨,隐去了他的名字。- 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