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7 ,大小:93.50KB ,
资源ID:795348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534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doc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1. 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 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2. 历史解释的要求之一是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基于下表中史实能够得出的解释是()表时间事件周襄王元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周显王三十五年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周显王四十六年韩、赵、

2、魏、燕、中山等五个诸侯国国君也同时称“王”A. 宗法破坏,等级不再B. 王室衰微,礼崩乐坏C. 分封破坏,王室内讧D. 尊王攘夷,走向统一3. 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 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B. 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 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D. 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4. 汉代时,某类官员的职责是“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下面为“六条”的主要内容,这反映出当时第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第二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倍(背)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第

3、三条二千石不恤疑狱怒则任刑,喜则淫赏为百姓所疾第四条二千石选署不平,苟阿所爱,蔽贤宠顽第五条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第六条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略割损正令也()A. 土地兼并造成社会危机B. 豪强地主势力出现恶性膨胀C. 朝廷重视对地方的控制D. 政府加强对王国的行政管理5. 汉代初年,二千石以上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在有市籍的商人之外,家资满10万(文帝时减为4万)可任郎官。中央或地方官有缺额时即可由郎官中选用。这表明汉初()A. 因长期战乱官员严重匮乏B. 依政治需要选官形式多样C. 世卿世禄体制尚未被打破D. 商人入仕优化了官僚体制6. 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

4、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到一个新的机构里。这一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A. 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B. 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C. 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D. 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7. 明代任用高级官吏,凡由在朝大臣推荐,经皇帝批准任用的,称“廷推”。明孝宗曾任命徐恪为南京工部右侍郎,“(徐)恪上疏曰,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明朝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强化B. 明朝皇帝丧失了对官员的任免权C. 徐恪淡泊名利,无意为官D. 明朝政治制度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8. 中国古代“从中央到地方,都设立行政

5、、军事、财政、监察、司法、人事等机构,这些机构有繁多的公文程式,有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它自然也就成为一种特殊技能,而掌握它的人当然也会成为一个特殊的等级”。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古代()A. 国家权力的分割已经实现B. 官僚队伍专业化趋势增强C. 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复杂D. 官员的选举和经验不可分9. 据历史记载,古代希腊城邦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雅典法律就规定,凡是在城邦陷人入纷争时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由此可知,古代雅典()A. 城邦政治凸显集体意识B. 民众个人自由道到否定C. 人民主权原则遭遇挑战D. 公民权利得到法律保障10. 下面是十二铜表

6、法第七表“房屋及土地”的部分内容。这些内容表明该法()一、建筑物周围应有二尺半宽的空地,以便通行。四、相邻田地之间,应留空地五尺,以便通行和犁地,该空地不适用时效的规定。五、土地疆界发生争执时,由长官委任仲裁员三人解决之。六、在他人土地上有通行权的,其道路的宽度,直向为八尺,拐弯处为十六尺。八、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的,受害人得诉请赔偿A. 出发点在于维护贵族利益B. 法律条文具体明晰C. 化解了贵族与平民的矛盾D. 繁琐且不具操作性11. 钱乘旦在英国王权的发展及文化与社会内涵一文中说:“革命(光荣革命)是以维护议会的权力为出发点的,由此才引申出“议会主权”与“人民主权

7、”的思想;但是当革命最终以“人民”的名义把权力放回到一个人手中时,那么革命又如何解释它的合理性呢?于是,王权在英国重建,而且恢复王权的人正是那些多多少少都曾投身革命的人这样,一方面是专制王权重现的危险,另一方面是对革命深刻的疑惧。英国人不得不试图找寻解决的方法”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光荣革命”()A. 以避免军事独裁为主要目标B. 只是反对专制并不反对王权C. 是看似合理实际并不合理的D. 使人民成为国家的主权所在12.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针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这反映了美国()A. 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

8、B. 制宪会议代表们根本诉求不同C. 宪法遵循分权制衡原则D. 1787年宪法体现实用主义精神13. 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后世有史学家将其称作“白色革命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A. 德国统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B. 经济的工业化和思想的现代化共同发展C. 国家统一的革命性和新建政体的局限性D. 社会革命的进步性和工人运动的容忍性14. 下列法律条文与“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出自同一部法律的是()A. 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

9、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B. 皇帝有权召集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D.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15. 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A. 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B. 厉行闭关锁国政策C. 同意实行“协定关税”D. 尝试维护国家权益16.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列强

10、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据图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 能让外国人到长江流域游历、经商和传教B. 使战争中获得的部分权益能得以落实C. 确保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航行D. 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17. 1876年,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这反映了清政府()A. 被迫放弃天朝观念B. 外交思想渗透“中体西用”C. 逐步接受条约体系D. 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18. 下面几则材料是西

11、方媒体对甲午战争的评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评论出处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英国每日新闻报毫不过分地讲,除直隶省外,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队美国哈珀斯周刊我们再也不能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以唤醒且极具潜能的合作对象,相反日本已经向世界证明它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英国泰晤士报A. 西方各国支持日本侵华B. 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C. 中国国家实力低于日本D. 西方各国排斥中国文化19. 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资政院决议,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

12、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A. 配合湖北新军的革命B. 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C.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D. 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20. 辛亥革命后,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1913年7月,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平均每10人就有一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这表明()A.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民主政治体制保障了言论自由C. 全国人民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起来D. 中国近代报刊业发展达到顶峰21. 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报刊中时常出

13、现的时髦名词,没有人禁止赞扬苏俄的暴力革命,以俄为师成为立志改造中国的有识之士的共同选择。这反映出当时()A. 北洋军阀政府思想控制松弛B. 知识分子救国方式达成共识C. 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D. 社会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想22. 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A. 南昌起义B. 井

14、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 北伐战争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23.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认为封建分子与资产阶级已经叛离,“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党应该“执行急进的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政权”。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A. 正确地分析了国内的基本形势B. 已对国民大革命有所总结和反思C. 彻底摆脱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 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24. 1933年1月17日,中国共产党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和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名义,发布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在三条件下与全国各军队共同抗日宣言,提出“在下列

15、三条件下,中国工农红军准备与任何武装部队订立共同作战协定,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1)立即停止进攻苏维埃区域;(2)立即保证民众的民主权利(集会。结社。言论。罢工。出版之自由等);(3)立即武装民众创立武装的义勇军,以保卫中国及争取中国的独立统一与领土完整。”该宣言()A. 标志着中共对国民党的政策已开始了转变B. 表明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已基本形成C. 导致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出台D. 促使国民党对中共政策开始发生变化25. 从全面抗战开始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党政府积极寻求苏、美、英等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首先争取到的是苏联的援助。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国民政府争取到美国

16、允诺“租借法”运用于中国。这体现了国民政府()A. 努力抗战的基本态度B. 依赖欧美列强的抗战路线C. 得到了国际大国的持续援助D. 借助抗日战争改善自身国际形象26.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B. 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C. 加强对民众的马列主义教育D. 积极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27.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用来推翻了封建制度的那个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同时它还造就

17、了将运用这武器来反对他自己的敌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以上论述()A. 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 指出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主义发展C. 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D. 揭示了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28. 巴黎公社革命胜利伊始,作为工人阶级临时政府的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就指出:“我们接受委任之际,深感责任重大,但还是毫不迟疑、毫不畏怯地力加完成。我们的目的一旦达成,就要对人民群众说: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这一主张能够体现()A. 无产阶级专政思想B. 社会主义思想C. 社会契约思想D. 人民民主思想29

18、. 2004年,俄罗斯国家杜马以325票赞成、100票反对和6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法案,将原来的11月7日“和谐与和解日”(原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11月4日,改称“人民团结日”,以纪念1612年这一天莫斯科从波兰-立陶宛干涉军手中获得解放。这一变化说明()A. 十月革命对俄国历史的影响需要重新评价B. 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因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异C. 历史结论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作出相应调整D. 突破传统束缚是俄罗斯进一步发展的前提30.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以下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

19、共和国宪法(第一部)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是()A. 分别颁布于1912、1949年、1954年B. 分别由南京临时参议院、新政协、全国人大制定C. 分别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新中国临时宪法、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性质D. 分别标志着近代民主革命高潮、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过渡时期政治建设成就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8.0分)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量入以为出”的财政思想,周礼里提出要把各地统计数据资料按月、旬、年定期汇总到中央,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秦汉时有地方定期向中央报告财政收支情况的上计制度,建立了全国制度统一、权责明晰的财政制度。唐代时,已经有了

20、比较完整的预算制度,从编制、审议、下发、执行到最后的绩效审计都有明确的规定。汉初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儿、赈恤鳏寡、放赈救灾等方面;唐代国家财政就在教育、农业生产、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开支。 材料二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赋税的原则,保护人民的私有产权等各项权利,国家财政彻底取代王室财政。又经过70年的努力,英国形成了政府行政部门必须每年向国会提交年度预算,获得批准后再执行预算的现代预算制度。在财政压力下,当时国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要求政府必须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并实行财政账目的公开透明。国

21、家还进行各种直接投资,给予殖民地的开辟、科技创新极大资助,推动经济发展。国家逐步建立了现代税收、预算和国债制度,用于对外殖民开拓,掠夺资源,对内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走向公共财政。 -以上均摘编自史卫中国古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的“类现代化”陷阱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近代财政体制与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不同,并分析其建立的历史意义。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08年发布的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是光绪新政的重要议案之一,凡九章,一百一十二条,其中第一章的自治范围一节下,罗列了作为自治行为交给民间办理的各种事业:

22、 一、学务:中小学堂、蒙养院、教育会、劝学所、宣讲所、图书馆、阅报社等; 二、卫生:清洁道路、蠲除污秽、施医药局、医院、医学堂、公园、戒烟会等; 三、道路工程:修缮道路、建筑桥梁、疏通沟渠、建筑公用房屋、路灯等; 四、农工商务:改良种植牧畜及渔业、工艺厂、工业学堂、劝工厂、改良工艺、整理商业、开设市场、防护青苗、筹办水利、整理田地等; 五、善举:救贫事业、恤嫠、保节、育婴、施衣、放粥、义仓积谷、贫民工艺、救生会、救火会、救荒、义棺义冢、保存古迹等; 六、公共营业:电车、电灯、自来水等。 -摘编自沟口雄三中国的历史脉动根据材料,概括本章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章程得以出台的历史背景。三、开

23、放性试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冯玉军(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在任何重大社会变革中,旧的制度往往发挥着非常重要,但又都不为人知的影响。”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因而,通过渐进的方式实现制度的渐变可能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的一种更好的路径选择。任何一个国家的情况都不一样,在民主化、社会转型过程当中都有面临不同问题。同样也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是,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冯玉军:民主化

24、不是国家转型的灵丹妙药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照抄材料中的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2020-2021学年下学期宣化一中高二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答案和解析1.【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可知体现的是当时民族认同意识的正在形成,C选项符合题意。 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的说法过于绝对,A选项排除。 宗族观念逐渐强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世袭制度不断延续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

25、握。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的准确把握。2.【答案】B【解析】材料“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等信息显示周王的地位大大降低;再依据材料“魏惠王与齐威王会见于徐州,互相承认为王”等明显可知B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题干没有体现“王室内讧”的相关信息,排除C。 D明显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分封制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周襄王也派代表参加。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3.【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县的官员

26、由皇帝任命,取得了分封制背景下的“贵族政治”;据此依据材料“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可知C正确。 走出并非传位贤能,排除A。 B正好相反,排除。 中国古代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法律治国,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影响。关键信息有: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4.【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法令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 材料信息并没有说明土地兼并引起社会危机,排除A; 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在材料中不明显,排除B; 材料信息显示的不只是对王国的

27、控制,更多体现是对豪强势力的约束,排除D。 故选:C。本题考查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考查汉朝对地方的管理,注意解读材料。解答本题关键是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代对地方管理强化以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5.【答案】B【解析】A材料不能看出战争对官员数量的影响。 B从材料可以看出选官的标准又取,汉朝选官的标准不一样,体现出汉朝初期由于政治环境的不同,所以选官形式多样化。 C材料能看出,官员子弟可以继续做官,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而且是倾世禄制度,在战国时期就被打破了,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D材料看不出,商人入仕能够优化官僚体制。

28、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汉朝选官制度的特征来分析。要搞清楚汉朝初期政治环境的特征,还要搞清楚汉朝选官制度的特点和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发展的特征。6.【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对于原来三个机构的分工制衡,一个机构处理事务更为高效,故C正确。 材料涉及的是君主专制,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错误。 这一措施与财政收入的增减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 D项绝对化,而且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相关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7.

29、【答案】D【解析】材料“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显示大臣对皇帝的相关做法按制度提出质疑,说明明朝政治制度对皇权形成一定制约,故D正确。 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 B项说法片面,排除。 C是对题干主旨的曲解,排除。 故选:D。本题考查明朝君主专制演进情况。关键信息有:大臣进用,宜出廷推,未闻有传奉得者。臣生平不敢由他途进,请赐罢黜。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演进情况,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8.【答案】B【解析】A、中国古代是皇权专制,不可能实现国家权力的分割,故排除A项; B、通过材料

30、可以看出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繁多,而且有着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机制运行的人需要有着专业的才能,故B项符合题意; C、该项是材料表述的一个方面,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D、该项“官员的选举”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故选:B。本题以官僚队伍专业化为考查背景,考查对古代政治制度演进知识点的掌握。解答本题掌握材料中中国古代中央和地方机构设置繁多,而且有着复杂的运行机制,掌握机制运行的人需要有着专业的才能的含义。9.【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可知,公民在城邦陷入纷争时必然加入一派,体现了公民集体意识

31、有利于维护城邦利益,故A项正确。 B项,材料未体现对公民个人自由的否定,排除。 C项,公民的城邦集体意识与人民主权并不矛盾,排除。 D项,题干未反映城邦的法制建设,排除。 故选:A。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关键信息“很少存在独立的私人团体不拿起武器跟随某一派别的人都将被剥夺其公民资格并且不得参与城邦事务”。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特点,此题应结合希腊城邦利益至上的特点进行分析解答。10.【答案】B【解析】材料相关内容体现出罗马法条文具体明晰,故B正确。 AD两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C项说法绝对化,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相关知识,依据选项对图片信息进行正确解读是解决问题的关

32、键。本题考查十二铜表法的特点,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11.【答案】B【解析】英国光荣革命是反对查理二世的专制独裁为主要目标,故A项错误; 光荣革命反对国王专制独裁,“王权在英国重建”,可见它并不反对王权,是要将王权置于议会控制下,故B项正确; 光荣革命实现了“议会主权”,完成了制度的变迁,是合理的,故C项错误; “光荣革命”只是借助“人民”的名义,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光荣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光荣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的非暴力政变。这

33、场革命未有流血,因此历史学家将其称之为“光荣革命”。说明君主立宪制政体即起源于这次光荣革命。光荣革命意义: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君主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建立开辟了道路。12.【答案】D【解析】“基于南方各州代表的坚持,最终通过的法案规定:国会在20年内无权禁止奴隶交易”体现了实用主义精神,故D正确;中央政府缺乏强制权力、根本诉求不同、分权制衡材料未体现,故ABC错误。故选:D。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的国家,很大程度上这种实用主义的精神就体现在美国宪法之中。本题难度中档,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建立了联邦

34、制总统共和制,开创了近代政体新形式,既确保了共和又加强了主权。13.【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战争逐步扫清了统一障碍,完成了德意志统一,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跻身于资本主义强国之列,这具有革命性。但他也把普鲁士的专制传统带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造成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革命家”一词说明其作为的革命性,“白色”一词说明其作为的保守性,故C说法正确。 A说法只解释了其革命性,没有解释其保守性,排除。 B说法错误,德国的经济工业化和思想现代化并没有共同发展,其思想是比较保守的,排除。 D说法错误,德国的社会革命的有限的,对工人运动是不容忍的,排除。 故选:C。

35、本题考查德国统一和德意志帝国成立。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出身容克阶层的俾斯麦,使用战争暴力手段,完成德国的统一,并把德国带入现代发达国家的行列”“白色革命家”。本题是中档题,主要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是针对阻碍德意志统一势力的,无论由谁,用什么方式来完成统一在客观上都是历史的进步,在这个大前提下,“铁血政策”应予以肯定。德意志的统一没有其他道路可供选择。当时德意志的资产阶级力量软弱,无产阶级不成熟,只有容克阶级有能力支持普鲁士国王完成统一。德国统一只有自上而下一条路,既然如此,“铁血政策”只是实现统一的手段而已。俾斯麦在领导统一运动时并非只

36、一味依赖“铁血政策”,而是把它与灵活的外交活动巧妙结合,萨多瓦战役后对奥地利的宽容就说明了这一点。14.【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法律条文属于1875年法国宪法的内容,法国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故D项正确; A项是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B项是1871年德国宪法的内容; C项是英国权利法案的内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1875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实施时间最长的一部宪法,实施达65年,是法国历史上唯一的一部并非系统完整的宪法。这部宪法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国1875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的识记,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基础题,难度

37、不大。15.【答案】D【解析】A贸易自由化与捍卫领土完整无关,排除。 B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五口通商,清政府已经打开了国门,排除。 C“协定关税”与题干无关,排除。 D材料中清政府要求去香港买卖的人“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表明清政府尝试维护国家权益,正确。 故选:D。本题以清政府针对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发布的公告为切入点,考查对鸦片战争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附件中,涉及政治权利损失的方面有割占领土、侵犯司法主权、干涉中国内政、外交等方面;经济权利损失为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主权、不平等的贸易关系等。具体来说,政治方面有:英国利用南京

38、条约割占香港岛。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得领事裁判权,以后各国纷纷效法获取此权,破坏了中国的司法独立。经济方面有: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及附件获得赔款2100万银元,东南沿海五口通商、关税协商及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16.【答案】B【解析】A外国人在中国长江流域尤利经商传教,只是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获得的一部分利益,不是他们帮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 B列强从中国获得了更多的权益,而太平天国运动要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并且不承认列强在华的侵略权益,所以危害到列强在华的利益,故而外国人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战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够落实。 C确保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行,只是列强获得

39、权力的一部分,不完整。 D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来分析。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果和影响,还要搞清楚太平天国运动的特征和影响。1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可以看出晚清政府逐步接受条约体系,体现了外交近代化的特征,故C项正确。 依据材料“清政府企图在朝鲜与各国签订的条约上写明朝鲜为中国属国,以确保列强承认自身的宗主国地位”可知,A项错误。 材

40、料没有体现“中体西用”思想,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遭受列强的政治控制加剧,故D项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近代化。考查晚清政府外交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对“朝鲜与日本签订江华条约之后,清政府在“以夷制夷”政策的主导下,催促甚至直接参与了朝鲜与美、英、德、俄、法签订的通商条约”的分析理解。本题考查对晚清政府外交的特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18.【答案】B【解析】A题干列举的报道都是关于列强对中国的看法,未能说明列强支持日本侵华,排除; B根据“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清朝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军队”“再也不能把中国当作一个可以唤醒且极具潜能的合作

41、对象”,说明西方对中国较为轻视,即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正确; C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 D题干中列强评论的是中国的实力,而非排斥中国的文化,排除。 故选:B。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国国际地位严重削弱。本题以西方媒体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19.【答案】C【解析】材料描述的是保路运动,其中体现出的是人们对铁路国有的抵制。保路运动是人们对当时政府的不满,是对封建统治的一种抵制,也是对当时帝国主义的一种打击,因此它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故C正确; A选项不是材料想要表达的含义,排除; B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排除; 材料并

42、不是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是对当时封建制度的抵抗,故D错误。 故选:C。本题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解题的关键是“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资政院决议,违背法律程序”“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答案】B【解析】A材料未体现,排除; B辛亥革命后报刊业发展体现了言论自由的发展,正确; C材料中未体现,排除; D不符合史实,排除。 故选:B。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中华民国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本题以辛亥革命后报刊业发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中华民国相关史实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21.【

43、答案】C【解析】材料中所述“社会主义”“苏俄”“以俄为师”等现象正是当时马克思主义得到迅速传播的反映,故C项正确。 北洋军阀时期虽一度思想控制松弛,但各种思想潮流都会得到宣扬,并不是进步潮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 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救国方式有多种,并未达成共识,排除B项。 社会主义此时也未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排除D项。 故选:C。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表现和影响。解题的关键信息是“社会主义”“苏俄”“以俄为师”。本题考查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的表现和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答案】C【

44、解析】解答本题首先需要注意时间信息:1926年6月-1927年6月,由此可以判断题干中现象出现在大革命时期,AB都发生于1927年,此可以直接排除A、B再由地理范围信息:湖南、湖北、江西三地的农会会员数的大幅度提升,可以判断正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结果,且湖南、湖北、江西还是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因此C符合题意,同时排除D项。 故选:C。本题利用表格材料的形式考查北伐战争的影响。本题属于图表型选择题,考查了北伐战争的影响,解题的关键在于从表格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2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时间可知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共“无产阶级将实行其领导权”“土地改良政纲和创造乡村的革命民主

45、政权”可知共产党在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意识到掌握革命的武装和革命领导权的重要性,符合题意的是B项,A项错误,C项中“彻底摆脱了”表述错误,土地革命时期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为民主革命指明了正确道路,排除D项。 故选:B。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大革命的相关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主观: 一是年幼的共产党缺乏革命理论和实践经验; 二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和共产国际代表,对蒋介石、汪精卫篡夺革命领导权的活动一再妥协退让,使党在革命后期犯了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大革命失败原因及中共从中吸取到的教训的认识,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抓

46、住题干材料时间关键词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24.【答案】A【解析】A首先从1933年可以看出当时是国共对峙时期,应该是国民党和共产党军事斗争为主,但材料中反映出的是中共要求抗日的宣言,反映出中共斗争的政策方向有所调整,这主要是由于日本侵略的加深,中日民族矛盾地位不断上升所导致的。 B中共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基本形成,应该是在1935年瓦窑堡会议上。 C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是在1932年提出的。 D.1933年国民党对中共仍然实行的是围剿政策,并没有发生改变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国共十年对峙,要求学生结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双方政策的特征以及当时的国内环境特点来进行分析。解答本

47、题要搞清楚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和国民党政策转变的表现以及影响因素,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5.【答案】A【解析】A材料能够反映出当时国民政府积极抗战的态度,所以想争取国际援助。 B材料中国民政府并不是对欧美列强进行依赖,而是争取到他们的援助。 C材料看不出持续的援助。 D当时不是为了改变国际形象,而是为了抗战胜利。 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过程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26.【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1949年”,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中共即将成

48、为执政党;依据材料“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其中包含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列宁斯大林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可知,涉及的是经济建设,由此可知,材料说明中共为新政权建设培养人才而规定了干部必须阅读的12本马列主义著作,故D项正确。A项是1945年的中共七大,排除。B项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故选D。本题考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旨在考查学生解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7.【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共产党宣言,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解答】A.题干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局限性,故不选A。B.项题干信息没

49、有体现,故不选B。C.题干强调的是生产力发展必将引发社会变革,不是工人阶级的使命,故不选C。D.依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战胜了封建制度。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弊端暴露出来,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共产党宣言提出资本主义社会必然被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故D正确。故选D。28.【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出公社革命者把人民群众当作主人,而把自己看作受人民委托和监督、为人民服务的仆人,这是一种典型的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社会契约思想的体现,故C正确; AB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C。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解题的关键是“你们当时给我们的是这样一种委托:我们

50、的个人利益开始抬头之日,就是我们克尽公职结束之时;那么听凭你们发落吧”。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巴黎公社,巴黎公社的本质是工人阶级政权,一切决策都以工人阶级的利益为出发点,但这些政策基本上不是社会主义革命性质的。29.【答案】B【解析】材料中只能体现现代人对十月革命的认识产生变化,但并不意味着十月革命需要重新评价,故A项错误; 材料中俄罗斯国家杜马将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11月4日,说明在新时代,十月革命对俄罗斯的意义产生了变化,故B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历史结论需要调整,故C项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传统束缚对俄罗斯的影响,故D项错误。 故选:B。本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解题的关键是“俄罗斯国家

51、杜马以325票赞成、100票反对和6票弃权的投票结果通过法案,将原来的11月7日“和谐与和解日”(原十月革命节)休息日移到11月4日,改称“人民团结日”,以纪念1612年这一天莫斯科从波兰-立陶宛干涉军手中获得解放”。本题为中档题,考查历史与历史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0.【答案】D【解析】图1是由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颁布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图2是第一届全国政协于1949年颁布的,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图3是全国人大于1954年通过的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因此,ABC项对三部法律的时间、颁布或制定的机构和性质表述是正确的,但不符合题意; 图1是近代中

52、国民主革命高潮之一,图2并不是标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而应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这一说法错误,图3是处于过渡时期,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以民主和法治为线索,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相关内容,此题一般解题方法为排除法。31.【答案】【小题1】(1)“特点”,根据材料一信息“周礼里提出要把各地统计数据资料按月、旬、年定期汇总到中央,作为国家管理的依据”概括得出:较

53、早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财政体系、注重对财政收支的数字量化管理;由材料信息“唐代时,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预算制度,从编制、审议、下发、执行到最后的绩效审计都有明确的规定”得出:有预算制度强调收支平衡,有完整的制度保障;由材料信息“汉初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儿、赈恤鳏寡、放赈救灾等方面;唐代国家财政就在教育、农业生产、杜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开支”概括得出:注重通过财政开支治理国家。“背景”,依据所学知识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分析。 (2)“不同”,根据材料二信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不经议会同意不

54、得征收赋税的原则,保护人民的私有产权等各项权利,国家财政彻底取代王室财政”得出:英国财政体制由议会控制,国家财政取代王室财政;由材料信息“在财政压力下,当时国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借贷和发行债券筹集资金,这要求政府必须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并实行财政账目的公开透明”得出:以资本主义经济为基础、财政体制公开透明;由材料信息“国家逐步建立了现代税收、预算和国债制度,用于对外殖民开拓,掠夺资源,对内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走向公共财政”得出:走向公共财政。“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二信息“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高于王权,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赋税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限制了国王的财政

55、权力,有利于英国近代君主立宪体制确立;由材料信息“国家还进行各种直接投资,给予殖民地的开辟、科技创新极大资助,推动经济发展”得出: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殖民扩张提供了财政支持;由材料信息“国家逐步建立了现代税收、预算和国债制度对内逐步建立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等。 故答案为: (1)特点:较早建立了全国统一的财政体系;注重对财政收支的数字量化管理;有预算制度强调收支平衡,有完整的制度保障;注重通过财政开支治理国家。形成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个体小农经济的确立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 (2)不同:英国财政体制由

56、议会控制,国家财政取代王室财政;财政体制公开透明,走向公共财政;财政体制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历史意义:限制了国王的财政权力,有利于英国近代君主立宪体制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与殖民扩张提供了财政支持;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促进了英国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小题2】【解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财政体制的特点及其形成背景。 (2)本题考查中外政治制度的比较。主要考查英国近代财政体制的特点及其意义。解答本题关键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中外两国财政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32.【答案】【小题1】(1)本小

57、问的特点,依据材料中本章程的内容可知,以公共事业为主;内容具体详尽,范围广;顺应近代化趋势,切实可行。 (2)本小问的背景,依据材料时间,结合清末新政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 故答案为: (1)特点:以公共事业为主;内容具体详尽,范围广;顺应近代化趋势,切实可行。 (2)背景: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士绅阶层的壮大和中国城市化的进程;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启蒙思想的传播;清政府为维护统治推行新政,允许地方自治;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小题2】【解析】本题考查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1)本小问,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2)本小问,依据材料时间

58、,结合清末新政的背景分析。本题考查对清末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的特点和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归纳概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3.【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题,首先依据材料提取观点,依据材料“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可以得出观点一是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可以得出观点二是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可以得出观点三是民主应当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应当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

59、、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然后结合中国古代、近代政治制度及其经济基础和时代特征、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及其时代特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注意史论结合。 故答案为: 答案一观点: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 评析:民主是好东西,因为民主可以使人民获得当家作主的地位,可以维护广大人民的利益;可以防止专制,可以减少腐败;可以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但是,民主有很大的弊端,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如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滥用,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拉丁美洲、非洲许多国家,伊拉克等国,引进了西方,特别是美国的民主制度,导致社会动乱不断。 结论: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产物,但民主是有限度的,绝对民主

60、是不存在的,民主必须与各国的国情相结合。 答案二观点: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 评析:任何新制度的建立都必须有相应的基础,否则就是空中楼阁,非倒塌不可。这个基础就是本国的国情,国情必然有旧的制度,如政治制度、土地制度,由此产生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等。如果新制度完全否定旧制度,就会产生一系列矛盾,就会难以实行。如,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设计的是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存在大量旧制度,如专制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宗法制等等。正因为相互脱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难以落实。 结论:别国的民主制度可以借鉴,可以参考,不能照搬,一定要与中国的旧制度衔接,适当保留一些旧制度,

61、新制度才能逐步落实。 答案三(整体)观点:民主应当通过渐进的方式进行,应当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 评析:民主制度受到多方因素的制约,不是所有国家和地区都具备立即建立民主制度的条件。世界民主制度运行比较成功的国家,民主制度的建立都是以渐进的方式进行,并与自己的国情相结合。如英国的民主政治经历几百年才建立和完善起来,并保留了君主、长期保留了一定的贵族政治等传统;美国建国前北美各殖民地长期运行的是民主体制,同时启蒙思想在北美殖民地深入人心。中国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种突进和照搬别国的民主制度的方式,与中国当时的国情、许多阶级、阶层的现实利益相去甚远,又受到西方

62、列强的干扰、破坏,中国的民主制度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结论:突进和照搬别国的民主制度必然与本国的现实发生冲突,民主制度不仅难以真正建立,还可能对国家带来混乱。【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政治制度。本题是开放性试题,首先依据材料提取观点,从“民主当然是好东西,但民主化不是灵丹妙药”、“新制度不可能在空白中建立,必须考虑到旧的制度”、“综合考虑到自己的国情、现实的利益分配和内外因素,应该是民主化和国家转型中三个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可以提取三个观点,然后结合中西方的政治制度及其经济基础和时代特征分析。本题考查对中西方政治制度及其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