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5017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3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7页
第27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8页
第28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29页
第29页 / 共30页
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doc_第30页
第3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郑州市2022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质量预测试题(一模)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和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B. DNA分子在细胞核中合成,RNA分子在细胞质中合成C. 同一种tR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不同D. 相同的DNA分子在不同的细胞中转录产物可能不同【答案】D【解析】【分析】DNA主要存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RNA主要存在细胞质中,DNA通过复制形成DNA,RNA主要通过转录形成。tRNA搬运氨基酸具有特异性。【详解】A、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A错误;B、DNA主要

2、在细胞核内通过复制形成,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有合成,RNA主要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B错误;C、同一种tRNA分子的反密码子一致,所对应的密码子一致,因此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相同,C错误;D、同一DNA上含有多个基因,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相同的DNA分子在不同的细胞中转录产物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D。2. 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所含核酸的种类相同B. 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有机物都是生物大分子C. 磷脂分子水解的产物为甘油、脂肪酸和磷酸D. 叶绿素、甲状腺激素、核酸和腺苷均含有氮元素【答案】D【解析】【分析】在构成细胞

3、的化合物中,多糖、蛋白质、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详解】A、细胞质基质含有RNA,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都含有少量DNA和RNA,A错误;B、糖类中的多糖是大分子物质,单糖和二糖不是生物大分子,脂质不是生物大分子,B错误;C、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磷酸等分子构成,因此水解的产物不只甘油、脂肪酸和磷酸,C错误;D、叶绿素(C、H、O、N、Mg)、甲状腺激素(含碘的氨基酸衍生物)、核酸(C、H、O、N、P)和腺苷(腺嘌呤和核苷构成)均含有氮元素,D正确。故选D。3. 酵母菌是一种模式生物,下列有关酵母菌的叙述

4、,错误的是()A.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B.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均可产生CO2C. 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均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D. 细胞膜和细胞质基质中均有运输氨基酸的载体蛋白【答案】D【解析】【分析】酵母菌是真核多细胞生物,是兼性厌氧微生物,酵母菌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生物膜系统: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功能:(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

5、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膜上的多糖链,有的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有的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中含有DNA 和RNA,它们含有五碳糖;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含有脱氧核糖,故酵母菌的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含有糖参与形成的化合物,A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无氧条件下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存在时,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B正确;C、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广阔的生物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

6、应的场所,C正确;D、细胞膜中负责转运氨基酸载体是载体蛋白,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D错误。故选D。4.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有关蛋白质或多肽的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可由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B. 蛋白质变性或水解均可使空间结构破坏C. 20种氨基酸构成的十肽最多可达100种D. 生物体中肽键的形成发生在核糖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机体生命活动的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

7、体蛋白。【详解】A、蛋白质可由一条或几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A正确;B、蛋白质变性或水解均可使空间结构破坏,变性过程中肽键没有断裂,水解过程中肽键断裂,B正确;C、20种氨基酸构成的十肽最多包含10种氨基酸,此十肽的种类取决于构成此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和排列顺序,构成此十肽的每个基酸均可从参与的10种氨基酸中任选一种,即每个氨基酸都有10种选法,因此10个氨基酸的总的选择方法是1010,C错误;D、蛋白质脱水缩合形成肽键发生在核糖体上,D正确。故选C。5.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主要有图示三种途径: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8、)A. 由图可知,自由扩散不需要膜转运蛋白协助,而协助扩散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B. 载体蛋白既能够执行被动运输,又能够执行主动运输,而通道蛋白只能执行被动运输C. 主动运输过程中溶质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D. 氨基酸只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与浓度无关【答案】D【解析】【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前者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详解】A、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均需要载体协助,A正确;B、由图可知,载体蛋白既可以参与物质的顺浓度梯度的被动运输,又可以参与物质的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而通道蛋白只能参与物质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B正

9、确;C、主动运输中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既需要载体,又需要消耗能量,能量主要来自细胞呼吸,C正确;D、氨基酸可以通过主动运输或协助扩散进入细胞,与浓度有关,D错误故选D。6.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时,选择了三种实验材料: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洋葱鳞片叶内表皮;黑藻成熟叶片。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选用和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来处理实验材料B. 选用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红色染液(染料不易跨膜)来处理实验材料C. 的紫色部分是液泡,的绿色部分为细胞质D. 发生质壁分离的,滴加清水引流后,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直至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相等【答案】D【解析

10、】【分析】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失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现象;当细胞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逐渐表现出质壁分离后又复原的现象。【详解】A、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现象,因此选用和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来处理实验材料,A正确;B、洋葱内表皮细胞没有颜色,选用进行实验时,可用一定浓度的红色染液(染料不易跨膜)来处理实验材料,根据无色区域体积的变化判断质壁分离的程度,B正确;C、紫色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大液泡内含有紫色素,因此的紫色部分是液泡,黑藻成熟叶片的叶肉

11、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叶绿体分布在细胞质中,因此的绿色部分为细胞质,C正确;D、发生质壁分离的,滴加清水引流后,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但由于细胞壁的限制作用,细胞不能无限吸水,因此最终细胞液的浓度仍大于外界清水浓度,D错误。故选D。7. 酶具有专一性,但并非绝对的严格,如胃蛋白酶一般水解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间的肽键,胰蛋白酶一般水解赖氨酸或精氨酸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而肽酶则从蛋白质的氨基端或羧基端逐一水解肽键,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 同一种蛋白质分别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可能不同B. 氨基酸种类、数目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的蛋白质经肽酶水解后产物相同C. 蛋白质经胃蛋白酶处理后经

12、双缩脲试剂检测仍可显紫色D. 蛋白质依次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后产物中都是二肽或多肽【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多样性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及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2、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结合的方式是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结合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是叫作肽键的化学键。3、有关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需要温和的条件。【详解】A、由题干可知,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一般水解不同氨基酸形成的肽键,故同一种蛋白质分别用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产物可能不同,A正确;

13、B、肽酶能从蛋白质的氨基端或羧基端逐一水解肽键,故氨基酸种类、数目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的蛋白质经肽酶水解后,形成的氨基酸相同,即产物相同,B正确;C、胃蛋白酶一般水解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间的肽键,而蛋白质中含有的其它氨基酸形成的肽键不能被胃蛋白酶水解,故蛋白质经胃蛋白酶水解后产生的多肽,经双缩脲试剂检测仍可显紫色,C正确;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使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若某蛋白质的酪氨酸和色氨酸位于一端,经胃蛋白酶水解后产物中会有单个的氨基酸,故蛋白质依次经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水解后产物中,不一定都是二肽或多肽,D错误。故选D。8. 图1和图2表示2种生物膜及其发生

14、的部分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在图1中发生,产生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合成ATPB. 图2中产生ATP的部位位于类囊体薄膜的外侧C. 图2中H+的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D. 图1和图2中H为同一种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图1表示H+与O2反应生成H2O,该生物膜结构属于线粒体内膜,表示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2、图2表示在光下,H2O分解成H与O2,合成ATP的过程,属于光反应,发生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详解】A、图1表示在生物膜完成氧和氢反应生成水,以及合成ATP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三个阶段,该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A错误;B、由图

15、2可知,光反应产生ATP的部位位于类囊体薄膜的外侧,B正确;C、图2中H+的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没有消耗能量,且促进了ATP的合成,故其方式为协助扩散,C错误;D、图1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为NADH;图2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H为NADPH,故图1和图2中H不是同一种物质,D错误。故选B。9.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错误的是()A. 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故酸奶胀袋后不能饮用B. 花生种子相对于玉米种子播种时要浅播,是因为二者种子形态不同C. 种子人库前往往需要风干处理,这可以使种子细胞呼吸的强度降低D. 农业生产采用间作可以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

16、率【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详解】A、乳酸菌无氧呼吸不产生二氧化碳,酸奶涨袋说明有其他微生物滋生,故不能再饮用,A正确;B、油料作物种子适宜浅播,原因是脂肪中含H较多,萌发时呼吸作用需要大量氧气,B错误;C、种子入库前往往需要风干处理,以降低自由水的含量,这可以使种子细胞呼吸的强度降低,C正确;D、间作是在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这样可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D正确。故选B。10.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其寿命有120天左右,然后衰老凋亡,被吞噬细胞清除掉,下列叙述正

17、确的是()A.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B.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可以通过骨髓移植来治疗C. 红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变小,细胞核变大D. 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细胞免疫【答案】B【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造血干细胞先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排除细胞核后形成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丧失细胞器后形成成熟的红细胞,所以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2、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18、;(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A、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已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因此控制成熟红细胞凋亡的基因可能在未成熟的红细胞期就开始表达,A错误;B、骨髓移植是将健康人的造血干细胞输入患者体内,以全部替代患者的骨髓造血干细胞;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患者的红细胞异常引起的,通过骨髓移植,使新产生的红细胞正常,因而达到治疗目的,B正确;C、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是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故其衰老的过程中不能出现细胞核变大的现象,C错误;D、红细胞被吞噬细胞清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故选B。11

19、. TGF-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TGF-1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指导合成某种蛋白质,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甲胎蛋白等糖蛋白减少,易分散转移B. 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原癌基因C. 上述信息阐明了细胞核和细胞质能够进行双向的信息传递D. 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癌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特征为:(1)能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20、3)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于在体内扩散转移。【详解】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使细胞之间的黏着性降低,因此它们易分散转移,但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增加,A错误;B、由题意“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可知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错误;C、胞内信号分子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就不能使信息传到细胞核诱导靶基因的表达,就不能抑制靶细胞的不正常分裂,所以靶细胞不能正常凋亡,D错误。故选C。

21、12. 玉米和豌豆的茎秆都有高矮之分,分别将两者的纯种高茎和矮茎植株间行种植并进行相关研究。若不考虑变异,可能出现的结果和相关推断,正确的是()A. 矮茎玉米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矮茎对高茎为显性B. 高茎玉米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有高茎和矮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C. 矮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矮茎对高茎为显性D. 高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高茎,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答案】A【解析】【分析】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的植株,自然状态下,容易自交和杂交;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授粉植物,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详解】A、矮茎

22、玉米植株既能自花传粉,也能接受高茎植株传来的花粉,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则矮茎对高茎为显性,A正确;B、高茎玉米植株可以自花传粉,也能接受矮茎植株传来的花粉,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有高茎和矮茎,则矮茎对高茎为显性,B错误;C、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自花传粉且为纯合体,矮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矮茎,无论矮茎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会出现该现象,故无法判断显隐性,C错误;D、豌豆自然状态下只能自花传粉且为纯合体,纯种高茎豌豆植株中所结种子种到地上,长出的植株只有高茎,无论高茎是显性还是隐性,都会出现该现象,故无法判断显隐性,D错误。故选A。13. 某植物为XY型性

23、别决定的雌雄异株植物,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研究发现,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雌株的比例为()A. 9/28B. 3/28C. 13/28D. 5/16【答案】A【解析】【分析】依题意可知:杂合的宽叶雌株的基因型为XBXb,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XBXb11;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XbY。【详解】因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所以亲本窄叶雄株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XbY(150%)112。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XBXbXbXb

24、XBYXbY1122。可见,F1的雌株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产生的雌配子及其比例为1/4XB、3/4Xb;F1的雄株的基因型为1/2XBY、1/2XbY,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XBXbY1/41/4(150%)2/4114,即可育雄配子为2/7XB、1/7Xb、4/7Y。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宽叶雌株的比例为1/42/71/41/7+2/73/49/28,A正确,B、C、D均错误。故选A。14. 如图甲、乙、丙三个精原细胞,其中甲为正常细胞,乙、丙细胞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丙细胞中染色体1部分片段转移到染色体3上,不考虑其他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细胞减数

25、分裂过程中发生自由组合产生4种基因型的配子B. 乙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配子,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C. 丙中发生的变异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 乙和丙的变异类型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若倒位则观察不到【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示: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乙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a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与甲正常细胞相比,丙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片段的交换,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甲只是一个细胞,正常减数分裂,不考虑其他变异,最终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即RA、ra或Ra、rA,A错误;

26、B、乙细胞中多了一条含a的染色体,不考虑其他变异,经减数分裂形成2种配子,即RAa、ra或Raa、rA或RA、raa或Ra、rAa,不论哪一种配子组合,都是一种配子正常,一种配子不正常,B正确;C、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既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C错误;D、乙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都属于染色体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倒位也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D错误。故选B。15. 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2米左右,下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家族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显

27、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B. 若II1和II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概率为1/2C. 若IV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一个男孩,这个男孩身材矮小的概率为1/8D. I1、II2、IV2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8【答案】C【解析】【分析】据遗传系谱分析,-1和-2表现正常,子代出现身材矮小的个体,且都是男性,而女性都正常,可推断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体,该基因可能是来自-1的基因突变,设致病基因为b。【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该家族决定身材矮小的基因是隐性基因且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B、根据代存在患病个体可知,II-1和I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

28、,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XBXB)概率为1/4,B错误;C、IV-3的舅舅中有患者XbY,说明表现正常的外祖母为携带者,即-3的外祖母基因型为XBXb,则-3的母亲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故-3的基因型为3/4XBXB、1/4XBXb,-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生男孩,这个男孩成年时身材矮小的概率为1/41/21/8,C正确;D、I-1、II-2、IV-2都是表现正常的男性,基因型均为XBY,即他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D错误。故选C。16. 下图为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的原理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甲将得不到任何细菌类型,因为混合物中的DNA均被酶水

29、解B.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 转化后的丙出现多糖荚膜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接控制D. 乙和丙在体外混合培养的条件下,丙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大【答案】C【解析】【分析】S型菌中含有某种物质可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DNA酶可水解DNA。【详解】A、甲中加入的水解DNA的酶可将S型菌的DNA水解,但不能水解R型菌内的DNA,因此甲中会含有R型菌,A错误;B、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错误;C、基因表达的产物为蛋白质,多糖不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但多糖的合成受基因的间接控制,因此转化后的丙出现多糖荚膜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间

30、接控制,C正确;D、据图可知,乙为R型菌,丙为转化形成的S型菌,由于S型菌可以繁殖,因此S型菌会逐渐增加,但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会加剧,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且根据题意不能判断S型菌和R型菌的生存能力哪个更强,因此丙所占的比例不一定越来越大,D错误。故选C。17. 真核生物的DNA复制时,从多个复制起点开始双向进行,母链从多个起始位点局部解开为两条单链,然后通过半保留复制最终形成两条子链,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中至少可以看到两个启动子来起始复制过程B. 若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子代DNA中嘌呤核苷酸的比例会随之改变C. 图中双向复制是指一条子链的延伸的方向是53

31、,而另一条子链则相反D. 一个细胞周期中,图中每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可知,DNA的两个复制起点不是同时开始进行复制的,DNA复制时两条链都做模板,且形成子链时一条子链时连续合成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详解】A、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可启动基因的转录过程,图示开始复制是从复制起点开始的,A错误;B、由于复制时遵循A-T、G-C配对原则,因此若复制过程中发生基因突变,子代DNA中嘌呤(A+G)核苷酸的比例不会随之改变,B错误;C、图中双向复制是指从复制起点可同时向两侧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都是53,C错误;D、一个细胞周期中DNA只复制一次,因此一

32、个细胞周期中,图中每个复制起点只使用一次,D正确。故选D。18. 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生物变异类型,其中丙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乙都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 图丙中的变异能够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图丁中的变异有可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 图甲、乙、丁中的变异都不会产生新基因【答案】A【解析】【分析】图甲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图乙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属于易位,图丙表示碱基对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图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或缺失。【详解】A、图甲表示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的

33、四分体时期,图乙表示易位,A错误;B、图丙中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中的碱基对的缺失,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图丁中,若上面的染色体正常,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若下面的染色体正常,则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C正确;D、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图甲、乙、丁都不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A。19.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进化地位越高等的生物不意味着越适应环境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环境对有利变异的定向选择C. 捕食者通过将一种生物消灭为其他物种的生存提供机会D.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进

34、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由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方向。【详解】 A、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各有不同的环境适应能力,故地位高等的生物不意味着越适应环境,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错误;C、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一般不会将所有猎物吃掉,否则会影响自己的生存,C错误;D、共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黑色桦尺蠖和灰色桦尺蠖为同种生物,不属于共同进化,D错误。故选A。【点睛】20. 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及人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人的大脑皮层有水平衡的调节中枢和听觉、视觉、痛觉等中枢B. 运动员走平衡木时主要受脑干中维持身体

35、平衡的中枢控制C. 某人大脑皮层的H区受损,则对别人的谈话无法理解D. 下丘脑能感受血糖的变化,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胰岛分级调节血糖浓度【答案】C【解析】【分析】 1、各级中枢的分布与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水平衡中枢)、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w区(书写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写字(失写症) ;

36、s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讲话(运动性失语症); H区(听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听懂话(听觉性失语症) ;V区(视觉性语言中枢):此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失读症)。【详解】A、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B、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B错误;C、大脑皮层H区受损,听不懂别人讲话,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C正确;D、胰岛的分泌与垂体无关,D错误故选C。【点睛】21. 渐冻症的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使Na+过度内流,最终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而逐

37、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了一样。下图为患者病变部位的有关生理过程,NMDA既是一种受体,又是一种离子通道,其功能可被氯胺酮抑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递质,其吸收和释放是两种不同的方式B. 运动神经元受损可能是因为细胞渗透压上升引起水肿破裂C. NMDA 识别谷氨酸后引起突触后膜膜电位发生变化D. 静脉注射氯胺酮会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突触的结构: 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详解】A、据图判断,谷氨酸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38、合后,能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内流,所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通过胞吐方式释放,而被突触前膜吸收不是通过胞吐方式,故谷氨酸的吸收和释放是两种不同的方式,A正确;B、由于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神经细胞内渗透压升高,最终导致运动神经元水肿破裂,B正确;C、据图分析,NMDA的作用有识别谷氨酸、运输Na+,即NMDA 识别谷氨酸后引起突触后膜Na+内流,使突触后膜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C正确;D、分析题干信息可知,氯胺酮可抑制NMDA的功能,既抑制NMDA 识别谷氨酸,也抑制Na+内流,故静脉注射氯胺酮不会使突触后膜动作电位的电位差增大,D错误。故选D。22. 胰岛素

39、浓度升高时,葡萄糖转运载体从靶细胞内的囊泡膜转移到细胞膜上;胰岛素浓度降低时,葡萄糖转运载体通过靶细胞膜内陷重新回到囊泡。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加速靶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B. 靶细胞通过胞吞、胞吐调节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数量的变化C.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分解及非糖类物质的转化D. 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数量增加【答案】C【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

40、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A正确;B、由题干信息可知,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转运载体通过胞吐从靶细胞内的囊泡膜转移到细胞膜上,利于葡萄糖的吸收;血糖浓度低时,葡萄糖转运载体通过靶细胞膜内陷胞吞,重新回到囊泡,减少运输葡萄糖,故靶细胞通过胞吞、胞吐调节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数量的变化,B正确;C、空腹时,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类物质转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肌糖原分解不能形成血糖,C错误;D、进食后,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引起靶细胞膜上葡

41、萄糖转运载体数量增加,促进葡萄糖的摄取,D正确。故选C。23. 斯他林等在发现了促胰液素之后,继续进行研究:把一条狗的小肠黏膜刮下来,加入稀盐酸研磨后将滤液注射给另一条狗,后者在胰液分泌明显增加的同时,血压还骤然下降。下列推测或叙述合理的是()A. 本实验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B. 胰液的增加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C. 该研究说明促胰液素还具有降血压的作用D. 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答案】B【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第一条狗的小肠黏膜注射到第二条狗体内,引发第二条狗的生理活动发生

42、改变,原因是小肠黏膜内含有相关物质或激素。【详解】A、本实验的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稀盐酸,控制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B、促胰液素是人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故第二条狗的胰液分泌明显增加可能是小肠分泌促胰液素的结果,B正确;C、小肠黏膜除了能分泌促胰液素,还有多种酶和其他物质,故第二条狗的血压下降不能得出促胰液素具有降血压的作用,C错误;D、滤液中物质的作用效果多样,可能是多种物质的作用结果,故不能说明激素不具有专一性,D错误。故选B。24.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表面的刺突蛋白与人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膜上的ACE2受体结合,侵入人体,引起肺炎。下图为病毒侵人人体

43、后,人体内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病毒的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B. 在M细胞分泌的物质和病毒的双重作用下,N细胞才能增殖分化为ZC. 图中Z细胞识别病毒后通过分泌抗体完成体液免疫D. 机体仅通过上述过程便可以消灭病毒【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中M是辅助性T细胞,可释放淋巴因子,N是B细胞,Z是浆细胞,可产生抗体。【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的刺突蛋白与ACE2受体结合不能体现细胞膜实现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A错误;B、据图可知,在M细胞(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和病毒的双重刺激下,N细胞(B细胞)才能

44、增殖分化为Z细胞(浆细胞),B正确;C、Z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上述过程为体液免疫,只能清除内环境中的病原体,对于侵入细胞内的病原体还需要细胞免疫的参与,D错误。故选B。25. 为探究生长素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研究人员剪取生长状况相似的月季枝条若干,随机均等分成6组,分别使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浸泡一段时间,观察枝条的生根情况,实验的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生长素浓度相对值处理枝条数生根枝条数10501220.5504031.0504341.5504152.0503863.05033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1组有些枝条也生根,但生根的数量较少,可能是因为枝条自身产生的生长素较

45、少B. 若探索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可以在0515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C. 生长素浓度为30时抑制生根可能与高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乙烯的产生有关D. 枝条的生理状况、枝条上芽和叶的多少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该实验为探究生长素对月季枝条生根的影响,自变量为生长素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枝条数,无关变量各组应相同且适宜。【详解】A、幼叶、茎尖等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不用外源生长素处理的枝条在自身生长素的作用下也会生根,但由于生长素含量低,因此生根的数量较少,A正确;B、根据表格数据可知,第3组的生根枝条数最多,因此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接近最适,故若探索月季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46、,可以在0515之间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一步探究,B正确;C、与1组(生根数为12)对比,生长素浓度为30时(生根数为33),对生根为促进作用,C错误;D、枝条的生理状况、枝条上芽和叶的多少都属于无关变量,都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各组应相同且适宜,D正确。故选C。26. 在自然界,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的模型。下列关于该图所示二者数量变化的关系及影响因素的分析,错误的是()A. 捕食者种群数量和猎物种群数量总是此消彼长B. 捕食者种群数量和猎物种群数量相互制约、互为因果C. 若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则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的增长D. 若该捕食者种群有多种猎物或

47、该猎物种群有多种捕食者,则二者数量变化并不都符合该模型【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图示为捕食者和猎物种群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数量变化有周期性波动,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互为互为因果,存在反馈调节,相互制约。【详解】A、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并非总是此消彼长,当捕食者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被捕食者数量的减少,A错误;B、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相互制约、互为因果,被捕食者数量增加,引起捕食者数量增加,捕食者数量增加,又会引起被捕食者数量减少,B正确;C、如果捕食者种群数量过小,捕食的猎物有限,不足以制约猎物种群增长,猎物数量还会出现升高,C正确;D、捕食者有多种猎物或该猎物有多种捕

48、食者,都会使二者之间的制约因素受到影响,都有可能导致两者数量变化不符合该模型,D正确。故选A。27.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 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循环利用B.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C.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在同一物种内,也可在不同物种间,还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传递D.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答案】A【解析】【分析】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输入: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太阳

49、能开始的。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而流入到各级消费者的总能量是指各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不计入排便生物所同化的能量中。2、能量的传递:(1)传递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2)传递的形式: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释放的能量。3、能量的转化:光能生物体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4、能量的散失: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终归宿。(热能不能重复利用,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详解】A、物质循环是指

50、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不断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循环利用,A错误;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正确;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既可以来自生物,也可来自非生物,既可在同一物种内,也可在不同物种间,还可以在非生物环境与生物体之间传递,C正确;D、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D正确。故选A。28. 由于农田的存在,某种松鼠被分隔在若干森林斑块中。人工生态通道可以起到将森林斑块彼此连接起来的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农田的存在,增加了松鼠的活动空间B. 生态通道有利于保护该种松

51、鼠遗传多样性C. 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生殖隔离D. 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根据提供信息分析,森林斑块指的是农田中的森林,并通过人工通道相连;松鼠是适宜生存在树林中的动物,农田不适宜其生存。【详解】松鼠适宜生存的环境是森林,因此农田的存在不利于松鼠的活动,缩小了其活动空间,A错误;生态通道有利于松鼠从农田进入适宜其生存的森林中去,因此利于保护该种松鼠的遗传多样性,B正确;不同森林斑块中的松鼠属于不同种群,存在地理隔离,C错误;林木密度相同的不同斑块中松鼠的种群密度不一定相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分析与

52、了解森林斑块的含义,明确松鼠的生活习性是喜欢在树上活动,进而判断农田对其的影响。29. 朋友圈中时常会有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说法,请利用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中有科学依据的是()A. 人类目前有条件让熟鸡蛋返生并孵化出小鸡B. 常吃猪蹄可以美容,其中的胶原蛋白便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C. 食用被植物激素催熟的水果并不会引起儿童早熟D. 如果孩子的血型和父母都不一样,就不是亲生的【答案】C【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一般需要经过消化形成小分子物质才可以被人体吸收;信息分子发挥作用必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详解】A、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鸡蛋经高温加热煮熟后,其中的蛋白质结构发生改变,导致蛋

53、白质的功能丧失,生命活动不能正常地进行,所以熟鸡蛋不能返生孵出小鸡,A错误;B、食用的胶原蛋白需要被分解为小分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B错误;C、人体细胞内不含植物激素的受体,因此食用被植物激素催熟的水果并不会引起儿童早熟,C正确;D、由于杂合子的后代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因此子女的血型可能和父母不同,如均为A型血的父母可能生出O型血的子女,D错误。故选C。30.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选取低温诱导处理的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联会现象B. 观察叶绿体时可以直接镊取黑藻幼嫩的小叶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C. 若用甲基绿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染色,可观察到呈蓝绿色的

54、线粒体D. 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能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原理:1、正常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在纺锤丝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2、低温可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阻止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洋葱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在显微镜下不会观察到联会现象,A错误;B、观察叶绿体时需要选择富含叶绿体的材料,所以可以直接镊取黑藻幼嫩的小叶制作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B正确;C、甲基绿可以使DNA呈现绿色,C错误;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植

55、物细胞已经死亡,不能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细胞壁的过程,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31.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玉米幼苗若干,随机均等分成A、B两组,将A组幼苗放在完全培养液中,将B组幼苗放在缺镁的“完全”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30)下培养。(1)一段时间后,发现两组玉米幼苗下部叶片(老叶)颜色不同,A组呈绿色,B组呈黄色,而两组幼苗的上部叶片(新叶)都呈绿色,已知Mg2+是可再度被利用的元素,推测B组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_。(2)为验证上述现象发生的原因,可以对两组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加以探索,实验结果是使用下部叶片为实验材料B组滤纸条_(填颜色)色素带宽度与A组相比几乎没有或

56、较窄,而使用上部叶片为实验材料两组所得实验结果基本相同。(3)科学家进一步研究A组玉米苗的根对培养液中Mg2+吸收与温度的关系。在氧含量等条件稳定、适宜的情况下,研究1040范围内温度变化对玉米幼苗根吸收Mg2+速率的影响,预期Mg2+吸收速率变化的趋势是_。(4)为了研究缺Mg对玉米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将A组和B组下部叶片均置于pH与_(填细胞结构)相同且等渗的环境中破碎,用_法将叶绿体分离出来。将分离得到的两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只有_组有氧气释放,说明缺Mg最终影响了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答案】(1)老叶因叶绿素分解呈现黄色,新叶获得了来自老叶的Mg2+后颜色不受影响(2

57、)蓝绿色和黄绿色黄绿色和蓝绿色(3)10到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30到4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降低(4) . 细胞质基质 . 差速离心 . A【解析】【分析】1、分析题意可知,A为完全培养液,B培养液为缺Mg培养液,Mg是叶绿素合成的元素,缺镁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少,叶片呈现黄色或黄绿色,验证某元素是否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没有该矿质元素,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加入该矿质元素,植物恢复正常生长。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

58、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小问1详解】Mg2+是可再度被利用的元素,老叶因叶绿素分解呈现黄色,新叶获得了来自老叶的Mg2+后颜色不受影响,呈现绿色,故一段时间后,A组老叶呈绿色,B组老叶呈黄色,而两组幼苗的上部叶片(新叶)都呈绿色。【小问2详解】为了证明发生此现象的原因,分别取两组下部不同颜色的等量叶片进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层析结果表明,两组叶片的类胡萝卜颜色相同,但是B组蓝绿色和黄绿色色素带宽度与A组相比几乎没有或较窄,而使用上部叶片为实验材料两组所得实验结果基本相同。因为Mg2+是可再度利用的元素,老叶中的叶绿素分解后能够将Mg2+转

59、移到新叶中,从而导致下部叶片叶绿素含量减少而呈现黄色。【小问3详解】植物体进行各种生理活动需要酶的参与,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玉米幼苗生长最适温度为30,因此在1040范围内的温度变化对玉米幼苗Mg2+吸收速率的影响是,在1030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Mg2+吸收速率加快,超过30,30到40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Mg2+吸收速率降低。【小问4详解】分离细胞器用的是差数离心法,若研究缺Mg对玉米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获得完整的叶绿体需要将A组和B组下部叶片均置于pH与细胞质基质相同且等渗的环境中破碎,用差速离心法将叶绿体分离出来。离体的叶绿体不影响其功能,因此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

60、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说明能进行光合作用,若照光后只有A组有氧气释放,说明缺Mg最终影响了叶绿体的光合作用。【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无机盐的作用、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光合作用的过程,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32. 抗利尿激素(ADH)是一种九肽激素,其释放受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的影响,当循环血量增多时,ADH的释放会减少。ADH的受体由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当该基因缺陷时,会引起尿崩症(尿量增加,尿液渗透压降低)。请利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ADH由_(填器官)合成经_(填器官)释放至血液中

61、,作用于_细胞上的受体。该受体基因缺陷时,会引起尿崩症,请分析原因:_。(2)血浆渗透压和循环血量会影响ADH的释放,而ADH的释放量又会对机体排尿量造成影响。下面是正常人分别快速饮用1L清水、1L生理盐水后排尿量和血浆渗透压变化情况。曲线a表示_,b表示_。请对比曲线b和曲线d,结合相关信息,分析曲线d为何随时间推移会有所上升?_。【答案】(1) . 下丘脑 . 垂体 . 肾小管和集合管 . ADH受体基因缺陷使ADH受体无法正常合成,ADH无法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进行信息交流,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2) . 正常人快速饮用1L清水后排尿量的变化 . 正常人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

62、渗透压的变化 . 尽管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循环血量增加使ADH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多【解析】【分析】饮食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小问1详解】ADH是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和集合管上的抗利尿激素的受体,降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缺陷时,ADH受体无法正常合成,ADH无法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进行信息交流,不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导致水的重吸收减弱,尿量增加,会出现尿崩症。【小问2详解】正常人饮用1L清水后,尿量明显增多,对应曲线a;正常人饮用1

63、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几乎不变,对应曲线b;尽管快速饮用1L生理盐水后血浆渗透压不变,但循环血量增加使ADH分泌减少,排尿量增多,故曲线d会随时间推移而有所上升。【点睛】抗利尿激素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无论是缺乏抗利尿激素还是缺乏抗利尿激素的受体,都会导致尿量增多。33. 为深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郑州市编制了郑州都市圈生态保护与建设规划(2020-2035年)。假如你是一个生态学家,请利用所学知识对郑州市生态保护和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1)下图是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净化作用示意图。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

64、量是_,在该河流的AB段,溶解氧大量减少的原因是_,BC段藻类大量繁殖的原因是_。若酿造厂或味精厂将大量废水排入该河流,河流中的生物会大量死亡,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将遭到破坏,对比轻度污染时的结果,可说明_。(2)下图是郑州市某湿地生态系统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沼蟹会破坏大米草的根系,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请据图回答问题。图中有_条食物链,若在食草虫幼虫阶段喷洒只杀灭该虫的含磷的杀虫剂,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量不增反降,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1) .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 . 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 . 有机物分解后形成的大量的NH4+,有利于藻类繁殖 . 生态系统的

65、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2) . 3 . 含磷的杀虫剂促进藻类数量增加,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使沼蟹数量增加,沼蟹破坏了大米草的根系【解析】【分析】分析图示:污水排放进入河流,在该河的AB段,藻类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使溶解氧大量消耗,BC段,藻类大量繁殖,通过光合作用释放O2,水体中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使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小问1详解】该生态系统流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含有能量,因此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的化学能。据图可知,AB段藻类减少,释放的氧气减少,(需氧型)细菌大量繁殖,消耗了更多的

66、氧气,因此水体中溶解氧减少。由于AB段细菌将有机物分解形成了较多的NH4+,为藻类生长繁殖提供的无机盐增加,因此BC段藻类大量繁殖。由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轻度污染的河流可通过自身调节而使河流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严重污染后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被破坏,导致河流中的生物会大量死亡。【小问2详解】细菌属于分解者,不进入食物链,因此图中含有藻类田螺;藻类线虫沼蟹;大米草食草虫蜘蛛,共三条食物量。根据题意“土壤中的磷可促进藻类生长”,所以含磷的杀虫剂可促进了藻类数量增加,进而通过食物链的关系使沼蟹数量增加,而沼蟹会破坏大米草的根系,因此一段时间后大米草的数

67、量不增反降。【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再对各小题作出准确的解答,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4. 果蝇的黄身和灰身、长翅和残翅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有两种纯合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到F2,F2出现4种表现型,其中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黄身和灰身、长翅和残翅两对相对性状能够独立遗传,需要满足的条件是_。(2)初步推断,果蝇的某种精子不育导致了题干实验结果的出现,该精子的基因型是_。进一步推断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_。(3)若上述推断成

68、立且黄身由A基因控制,则F2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_,其中黄身长翅果蝇有_种基因型。请以题目中各种果蝇为材料,设计实验判断是否由上述原因造成,写出实验的大致思路:_。【答案】(1)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 . AB . aaBBAAbbAAbbaaBB(3) . 5/12 . 3 . 让F1雄果蝇测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及比例【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69、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决。2、按照自由组合定律,基因型为AaBb个体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四种,比例是1:1:1:1,相互交配后代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四种表现型,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9:3:3:1。【小问1详解】控制果蝇的黄身和灰身、长翅和残翅两对性状的基因(A/a、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时,两对相对性状能够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由题意知,两种纯合果蝇杂交,子二代中黄身残翅果蝇和灰身长翅果蝇各占25%,推知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5:3:3:1,组合方式是12种,相当于34,又知某

70、种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由此推测基因型为AB的精子不能进行受精,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则可进一步推断纯合亲本中没有AABB基因型,故纯合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AAbb。【小问3详解】若上述推断成立且黄身由A基因控制,则F2中关于黄身和灰身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2:6:4,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是2/12+6/121/2=5/12;由于基因型为AB的精子不能进行受精,故黄身长翅果蝇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共3种,没有AABB基因型的个体。由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验证不能完成受精的精子的基因型,可以用测交实验进行验证,实验的大致思路:让F1雄果蝇测交, 观察并统计子代的性状及比例。如果AB不能完成受精,则基因型为AaBb的F1雄性亲本产生的能受精的精子的类型及比例是Ab:aB:ab=1:1:1,基因型为aabb的母本产生的配子的类型是ab,测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1:1,分别表现为黄身残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关系推测遵循的遗传规律和致死配子的基因型,并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验证假说,学会按照分离定律自交后代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