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9 ,大小:177.50KB ,
资源ID:794878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487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四单元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四单元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 WORD版含答案.doc

1、第四单元修齐治平经典原文4大学节选大学总结了人一生实现远大理想抱负的模式,这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作为人生的第一大学问。“修身”就是我们所讲的“做人”。一个人只有先学会了做人,然后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进而才有能力去治理一个国家,达到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做人,即使他学富五年,有亿万财富,他最终也都是失败的。正如古人所说:“官品即人品,做官先做人。”美字体明德至善然后静,格物致知意乃诚。赏美文“明德”的现实意义人心善良的透露就是心光的透露,而心光就是光明的大学之道,就是光明的明德;所以学习大学的首要学问,就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光明的明

2、德。由于现实社会中,每日每时所发生的许多丑恶现象和不良的习气、习惯,慢慢地使得人们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继而麻木不仁,从此根本就不相信还有什么人之性善之说,还需要讲什么人格。大家都这样随波逐流,心光一天一天被欲望、邪恶、所遮蔽污染,如同阴暗的天气竟能将明亮的太阳光遮住一样,人的本来具有的性善之光逐日被不仁之流俗所遮盖,从而使本有的心光晦暗,光明的道德之光再也无法显现。而大学之道的学问,正是在教诲引导人们,如何去重新找回自己本有的性善之光,如何使每个人本有的光明之德再重新发出光明,并能焕发出闪亮的人格来,这就是能明亮自身道德光明的大学问“大学之道”。因而,能自觉去“明明德”改善自己的人格,并发出人

3、格之光,这就是“大学之道”;换言之,也就是大学常说的在道德实践中去净化心灵,去努力为善,发大勇知耻之心去忏悔一切不道德的行为,而使自身的真性流露,心光明亮,找回了自己人格的光明之德,这就是“明其明德”的道理。而能“明明德”应该是一个人追求最基本道德修养所必须具备的人之本能。也就是说:正因为你是个人,所以必须应按本分去做好一个人,去讲求好自己的人格,这好像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事。正如南怀瑾先生在大学微言中所说:“我们上古传统教育的主要宗旨,就是教导你做一个人,完成一个人道、人伦的本分。不是只教你知识和技能,而不管你做人做得好不好。因为做工、做农、做小贩、做官、做学者、做军人、做皇帝,那都是职业的

4、不同。职位虽不同,但都须要做人,才是本分。”而“在亲民”又是什么意思呢?人,在具备了“明明德”之修养后,又能发挥他本能的自觉之性来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就会使人产生弃旧图新的振奋。认真检讨了自身修养的不足,找回了自身的人性之光,这才是一个自新的人、明德的人。即:告别过去之晦暗旧我,迎来光明道德理性之新我,从而成为“新民”。这就是“在亲民”的内涵。这个阶段应该是非常不简单的修养阶段,而人能达到“在新民”做“新民”的境界,已很不容易了!先哲们曾讲:是有相当修养的贤者才有这做新民的本领,而“止於至善”则已到圣人地位。因此,“止於至善”应该是儒家修养最高境界。而能真正做到的,显然是凤毛麟角。正如古人所讲

5、:“修道者如牛毛,成道者如牛角。”这的确是千古实情!然而儒家认为,人生在世必须要有做人的目标。虽然境界弥高,人生也应树立起追求的勇气。正所谓:“取之于上,得之于中;取之于中,得之于下;而取之于下,则得之于下下。”倘若人格做到下下,岂不可悲哉!所以做人要讲求做人格,一定要树立起“明明德”做“新民”从而勇于追求“止於至善”的志向,此方不失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生啊!这就是修养人格、完善人格的重要性。【课内挖掘】作为一种道德修养,“慎独”见于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东汉郑玄曾注解说:“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今天,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

6、)。请以“慎独”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文字。角度君子慎独【课外运用】示例:“慎独”是一种高境界的道德修养。我国古代的贤者很早就明白:君子处世,所慎在独。历览前贤,历史上道德彰显之人莫不慎独。圣人孔子,不仅在朝堂之上严遵“君君臣臣”之仪,在颠沛流离之途也坚守君子之礼,席不正不坐,语非礼不言。“君子慎独”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诚实。五元灯会上曾载有这样一则故事:由于战乱,普陀寺的众禅者决定迁移庙址。在迁徙途中,只有豫通大师一人坚持早课,从不荒废。有人劝曰:“此处无佛,大师可不必如此。”豫通大师答一偈子曰:“此处无佛,我心有佛。既诚我心,是诚我佛。”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尊佛自己的良心。大庭

7、广众之下的君子是众人的君子,只有独处一室之时的君子,才是自我的君子。“君子慎独”还是一种对自己的审视。每当夜深人静、独处一室之时,抬头仰望窗外的星图,你能够因为无须顾及旁人而放纵身心吗?不,灿烂的星空遥望着你,皎洁的月亮守望着你。在这独处的静谧里,隐隐地,有一种声音,仿佛是灵魂对自己的拷问。君子慎独,他的灵魂始终谨慎不苟。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句是()A此之谓自谦B如恶恶臭C故谚有之曰 D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解析:A项,“谦”通“慊”。答案:A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无误的一句是()A知止而后有定 定:决定B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掩盖、掩藏C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开辟D无诸己

8、而后非诸人 非:不对的解析:A项,“定”:目标、志向;C项,“辟”:有偏向;D项,“非”:批评。答案:B3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古之人不余欺也A尧、舜帅天下以仁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C未之有也 D故治国在齐其家解析:C项与例句都是宾语前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判断句;D项,普通陈述句式。答案: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所含词类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例句:上老老而民兴孝A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B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先诚其意解析:A项与例句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项,名词用作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答案:A5

9、解释下列虚词“以”的意义和用法(1)壹是皆以修身为本()(2)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3)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斧斤以时入山林()(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答案:(1)把、用(2)因为,“是以”连用,解释为“因此”(3)因为(4)按照(5)表目的,用来6填空。(1)古代所说的“四书”是_、_论语孟子。(2)_,_,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答案:(1)大学中庸(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711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

10、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句是()A致知在格物格:推究B在止于至善 止:只C虑而后能得 得:收获D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道:事物发展的规律解析:B项,止:达到。答案:B8下列各项中,“而”的用法和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虑而后能得B意诚而后心正C身修而

11、后家齐D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解析:D项表并列,其余三项表因果。答案:D9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为”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为:作为B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给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是D为天下笑者,何也 为:被解析:B项“为”应理解为“向”。答案:B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此三者为儒家所强调的“三纲”,这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B作者认为君子只有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详;思虑周详才能够有所收获

12、。此“止、定、静、安、虑、得”为儒学“六意”,次序不容紊乱。C文章认为上自国君,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养自身品性为根本。其实,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也不是没有可能的。D以上文段强调“格物”和“修身”是治家和治国的根本。作者在阐述观点时,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解析:C项“也不是没有可能的”错误,应为“不可能”。答案:C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译文:_(2)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译文:_答案:(1)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家庭、家族、国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2)所看重的反而疏远了,所疏远的却加以重视,这样的事情是没有

13、的。 三、迁移发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7题。得道之士,外化而内不化。外化,所以入人也;内不化,所以全其身也。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赢缩、卷舒,与物推移,故万举而不陷。所以贵圣人者,以其能龙变也。今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此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也。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荆佽非犯河中之难,不失其守,而天下称勇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其御曰:“此何马也?”其御曰:“此故公家畜也。老罢而不为用,出而鬻之。”田子方曰:“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束帛以赎之。罢武闻之,知所归心矣。齐庄公出猎,有一虫举足

14、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对曰:“此所谓螳螂者也。其为虫也,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庄公曰:“此为人而必为天下勇武矣。”回车而避之。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文王葬死人之骸,而九夷归之;武王荫暍人于樾下,左拥而右扇之,而天下怀其德;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援龙渊而切其股,血流至足,以自罚也,而战武士必其死。故圣人行之于小,则可以覆大矣;审之于近,则可以怀远矣。(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注:入人:与世人和谐。捲(qun)捲然:勤苦貌。佽(c)非:人名。罢(p):通“疲”,疲劳,病弱。下同。暍(y)人:中暑的人。龙渊:

15、宝剑名。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内有一定之操,而外能诎伸诎:同“屈”B故田子方隐一老马而魏国载之 载:拥戴C武王荫暍人于樾下 荫:树荫D越王勾践一决狱无辜 狱:案件解析:C项,荫:把安置到树荫下。答案:C1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虽”,都是连词,表假设,即使。B项,“故”,连词,所以;名词,事情。C项,“与”,介词,跟,同;动词,送给。D项,“为”,动词,是;介词,替。答案:A14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不失其守,而天下称(之)勇焉B罢武闻之,知(田子方)所归心矣

16、C(齐庄公)回车而避之D汤教祝网者,而四十国朝(焉)解析:B项,应是“罢武”。答案:B15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能具体表现“行小覆大”“审近怀远”的一组是()捲捲然守一节,推一行,虽以毁碎灭沉,犹且弗易者赵宣孟活饥人于委桑之下,而天下称仁焉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田子方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齐庄公避一螳螂而勇武归之武王荫暍人于樾下而天下怀其德ABC D解析:是“察于小好,而塞于大道”的人的表现;是对第一段内容的总结,包括正反两个方面;只是表明田子方见到老马表示感慨,还没见到他的行为。答案:D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内有操守,外能与物推移,即使处在千变万化的环境中,也不

17、会陷于失败的境地。B田子方用丝绸赎回了病弱的老马,表现了他的怜悯之心,老弱的军人因此归附于他。C作者用螳臂当车的故事,表现了齐庄公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行为的否定。D文王葬死人之骸、勾践自罚等事例表现了圣人慎重对待身边的事,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解析:C项,“知进而不知却,不量力而轻敌”是御者说的话;齐庄公并没有否定螳螂的做法,反而赞赏它的勇气。答案:C17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见小行则可以论大体矣。译文:_(2)少而贪其力,老而弃其身,仁者弗为也。译文:_(3)勇武闻之,知所尽死矣。译文:_解析:在这三句中,翻译的重点是“小行”“大体”“尽死”等的古今异义。答案

18、:(1)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2)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3)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参考译文:通晓事理的人,外在的行为会发生变化而内心思想不会变化。外在的行为变化,是为了与世人和谐相处;内在思想不变化是用来保全他的身心。因此内心有了固定的操守,外部就能够屈伸变化,或长或短,或卷曲或舒展,与外物一起变迁,因此即使有一万次举动也不会陷入失败之中。(人们)尊重圣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能像龙一样善于变化。现在的人,苦苦地恪守一种节操,推行一种德行,即使达到粉身碎骨的程度,也还不能改变初衷,是因为他们对小的利益

19、看得很清楚,而在大的道理上却被壅蔽了。赵宣孟在桑树荫下救活了饥饿的人,天下称颂他的仁惠;楚国的佽非面对江中的恶龙果敢地冲了上去,没有失去他的勇气,天下人称赞他的勇敢。因此看一个人具体的行为,就可以评价他的思想了。田子方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深有感触地叹息了一声,问他的车夫说:“这是一匹什么马?”车夫回答说:“这原是您家里喂养的一匹马,因为年老体衰,不中用了,所以把它拉出来卖了。”田子方说:“年轻的时候贪图它的力气,老了就抛弃它,这是仁德的人所不愿做的。”于是用五匹丝绸把它赎了回来。老病军人听到这件事,都衷心地归附田子方。齐庄公出外打猎,看到有一只昆虫举起它的脚要击打他的车轮。庄公问他的车夫说:“

20、这是什么虫子?”回答说:“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螳螂。这种虫子,知道前进而不知道后退,它不自量力并且轻敌。”庄公说:“这要是一个人的话,必定是天下最勇敢的人了。”于是齐庄公便掉转车头躲开了它。那些勇敢的人听到这件事,都知道自己应该为谁效死力了。因此田子方同情一匹老马,而魏国人拥戴他;齐庄公避开一只螳螂,而天下勇士归附他。商汤王让祷告的捕鸟人把网撤去三面,而四十个国家朝拜他;周文王用礼节安葬死人骨骸,而九夷都来归附;周武王把中暑的人安置在树荫之下,左手抱着他,右手给他扇扇子,而天下的人怀念他的恩德;越王勾践一次断案错杀无罪之人,拿起龙渊之剑切开自己的大腿,血流至脚,用来自我惩罚,而战斗的武士有了必死的决心。因此圣人在小的地方的行为,就可以影响到大众;慎重地对待身边的事情,就可以使远方的人归附了。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