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面对这样一篇文言文,首先应引导学生关注“言”,让学生掌握文言知识,能够明确文意,为研读“文”做好准备。在内容解读部分,立足文本,让学生揣摩精彩的细节描写,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提高鉴赏水平。同时,引领学生体味发言者的“志”背后的人文价值和人生态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 教材分析中国古代散文和诗歌欣赏第六单元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在于:感受作品的生活气息,欣赏作品笔墨省净的风格。作为一篇经典文言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不但简洁凝练,人物
2、形象也塑造得各具性格。因此,作品精炼传神的细节描写就值得欣赏品味,揣摩其丰富的内蕴。而文中师生问答的场景和学生当下每天都经历的课堂生活也有相似之处,能促使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引发思考和共鸣。同时,根据课标要求,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应当将对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担当意识的培养潜移默化地结合进对文本的理解和研读欣赏中。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实现知识能力、态度方法、情感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教学设计1课时。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必修文言文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四、五两个单元的文言文学习之后,文言文实、虚词有了一定的积累。再结合课下注释,基本能读懂侍坐文意。因此讲课之前先安排学生
3、利用自习时间熟读文本,大致理解文句意思。本课有一部分词语的意义用法学生以前未曾接触,同时本课还有几个有代表性的多义实虚词,因此知识积累不能忽视。侍坐展示的“师生对话”这个生活场景与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有相似之处,学生比较有兴趣,但是理解却浮于表面,缺少对这篇言简义丰的经典作品的深入理解。所以本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细节描写入手,品味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审视两千多年前的仁人志士的人生追求,从中汲取有益于当代中学生成长的精神营养。 总之,这篇经典之作就好比一枚橄榄,学生要品其滋味享受艺术熏陶,汲取营养感悟人生哲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掌握“以”“与”“方”“如”等重要词语的意义用法,理解文意。
4、2.欣赏本文精彩的细节描写。3.认识子路、曾皙志向的积极意义和现实价值。教学方法:教师引领,学生诵读、思考、交流; 多媒体辅助手段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中华文化有这样一副对联:东鲁_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请大家补出对联中的空白。对,“春风”。我们这篇侍坐还有一个标题就是沂水春风。沂水汤汤,春风骀荡,那一场关于理想的对话,千载而后,仍让我们浮想联翩,心驰神往! (二)分角色朗读(三)掌握文言词语,翻译文句,理解文意: “夫子问志”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因为,连词2.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用,做,动词3.翻译句子: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5、“子路言志”1.子路率尔而对:助词,的样子2.因之以饥馑:加到上 3.且知方也:是非准则4.翻译句子: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三子言志”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方圆(面积);或者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等待3.翻译句子: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4.端章甫:名动,穿礼服,戴礼帽5.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于,跟;才能,才具6.吾与点也:赞成7.翻译句子: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夫子评志” 1.为国以礼:用,拿,介词2.唯求则非邦也与:句首语气词,无实义;通“欤”,句末语气词,吗3.翻译句子: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
6、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四)细节赏析:1.“子路言志”赏析: (1)区别“嗤之”与“哂之”。(2)夫子为何“哂由”?子路的性格:课文是否少了一句“由,尔何如?” 子路的态度:“率尔而对”“为国以礼,其言不让”。子路的志向:“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的背景;“可使有勇,且知方”的目标。(3)小结:首先,以夫子对子路的了解,他的笑主要是因为子路的话不出所料的会心的微笑。不过,夫子曾经和子路有过一段对话。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子路把“勇”放到了“方”的前面,这就让孔子不以为然了,这大概也就是孔子所谓的“其言不让”
7、。所以,孔子对于子路的担当意识和进取精神并不否定,相反,子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也是来自于夫子的影响和教诲,只是夫子觉得子路对治国的认识还有未恰之处,所以发出一个略带点不以为然的微笑。2.“曾皙言志”赏析: (1)“异乎三子者之撰”的理解。(2) 夫子为何“与点”:欣赏并想象曾皙描绘的场景。时间暮春地点沂水 舞雩台人员冠者五六人 童子六七人。夫子对曾皙的话只有评判没有评价,我们来评价一下: ,是故与之。 暮春风景,其乐融融,是故与之。 少长咸集,祭祀祈福,是故与之。 太平盛世,众生和乐,是故与之。 大同世界,文化传承,是故与之。 礼乐春风,沐浴清化,是故与之。(3) 小结:曾皙的理想是一
8、幅安宁祥和的画面,没有战争,没有饥荒;人们以礼祈福,浴乎清流,风乎舞雩,吟诵诗篇,自由自在。这不就是“诗意的栖居”,这不就是理想的社会吗?这不就是夫子礼乐治国的景象吗?夫子“与之”是理所应当的! (五)内容总结: 骀荡春风 沂水春风 教育春风 礼乐春风 (六)结束语:“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是中国文化两大公案,孔子为什么“哂由”“与点”,众说纷纭,我们的认识只不过是众多说法中的一种,可是,就像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小径分叉,花园方显神秘;无穷解读,经典更添魅力。论语常读常新:今天的同学们,是18岁的公西华,雍容谦虚,对自己的志向还有所保留;40岁的我,希望自己到了50岁还能像子路一样“猛志固常在”;而更希望我们到了60岁,仍与文化经典相伴,走向夫子“老者安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理想。(七)作业设计: 1.整理积累课文中的通假、活用、一词多义、固定格式等文言知识。 2.认真阅读本文,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学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