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7 ,大小:39.50KB ,
资源ID:793803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380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二).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二).doc

1、山西省平遥二中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周练试题(二)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45分)题项123456789111213答案一、现代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

2、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

3、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

4、”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旧

5、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C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D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B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C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

6、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D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二、古文阅读劝学( 50分)4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虽

7、有槁暴,不复挺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D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余嘉其能行古道5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心备焉 备:具备 而闻者彰 彰:清楚B不积跬步 跬:一步 金就砺则利 砺:磨刀石C吾从而师之 师:以为师 圣益圣,愚益愚 益:更加D吾未见其明也 明:明智 郯子之徒 徒:同类的人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B木直中绳,輮以为轮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8、()A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8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C马之千里者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下列有关文学或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自其弟子之手,现存32篇。B“青,取之于蓝”中的“青”为“靛青”,是一种染料。“蓝”,也叫蓼蓝,叶子可提取靛青。C句读,古人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文辞语意已尽处

9、为读,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句。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巫的职业以占卜、祝祷等为主,也用药物等为人治病。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二分,错一字无分)(1)荀子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句子是“_,_”。(2)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_,_,_”。(3)古代诗人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4)韩愈在师说中用对比手法揭示了古代圣人和时下一般人形成巨大差距的原因:古代圣人敏而好学,尊师重教,虚心向别人请教学习,而现在的一般人“_,_”,怎能不更加

10、愚昧?(5)韩愈在师说中将士大夫对自己与对儿子的不同要求进行对比,指出了“士大夫之族”行为的自相矛盾,其中有关重视孩子教育的两句是“_,_”。(6)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_,_”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7)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的观点是相同的。(8)韩愈在师说中说明不必苛求老师一定要比弟子强的原因的句子是“_,_”。(9)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10)韩愈在师说中慨叹从师风尚长久不传、人难免产生疑惑的两句是“_!_”。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学校 黄

11、宗羲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非谓班朝,布令,养老,恤孤,讯馘,大师旅则会将士,大狱讼则期吏民,大祭祀则享始祖,行之自辟雍也。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于朝廷。天子荣之,则群趋以为是;天子辱之,则群擿以为非。簿书、期会、钱谷、戎狱,一切委之俗吏。时风众势之外,稍有人焉,便以为学校中无当于缓急之习气。而其所谓学校者,科举嚣争,富贵熏心,亦遂以朝廷之势利一变其本领

12、,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于是学校变而为书院。有所非也,则朝廷必以为是而荣之;有所是也,则朝廷必以为非而辱之。伪学之禁,书院之毁,必欲以朝廷之权与之争胜。其不仕者有刑,曰:“此率天下士大夫而背朝廷者也。”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宋诸生伏阙搥鼓,请起李纲。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使当日之在朝廷者,以其所非是为非是,将见盗贼奸邪慑心于正气霜雪之下!君安而国可保也。论者乃目之为衰世之事,不知其所以亡者,收捕党人,编管陈、欧,正坐破坏学校

13、所致,而反咎学校之人乎!(节选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注】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浙江宁波余姚人,曾为东林党人,是“复社”领导人之一。讯馘:战争结束后,计检战功。辟雍:本指周天子所设的太学。李纲:字伯纪,北宋邵武人,曾因力主抗金被罢官。编管:宋代官吏得罪谪放,编入当地户籍加以管束。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B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C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

14、/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D其始也/学校与朝廷无/与其继也/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且至于害士犹然/循其名而立之/何与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始祖”指得姓的祖先,也指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的远祖。它还用于开国君主追尊的先祖庙号。B“朝廷”指封建社会(分封制)下,被王国、诸侯国拥戴为共主,共主建立的统治机构的总称。在这种统治制度下,共主通常被称为皇帝。C“书院”是中国古代各民族的民间教育机构。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发展于宋代。D“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或两者同

15、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宗羲认为学校除了养士的职责外,更重要的任务是独立地评判政治是非。政策、措施及施政的是非不能由天子一人裁断,而应交由学校评议而定。B在“学校”篇中,黄宗羲对学校职能和作用的认识,摆脱了一般士大夫忠君思想的约束,使学校承担了重要的社会责任,显示了其思想的“革命性”。C黄宗羲引用东汉时太学兴盛和宋代诸生干预朝政的事例,既论证了学校应该具有议政功能,实际上也是对自己所处“衰世”政治的影射与抨击。D黄宗羲关于学校职能的思想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只能是一种理想,但是他的让庶人议政的观点,对封建专制制度是一个很大的冲击。

16、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而士之有才能学术者,且往往自拔于草野之间,于学校初无与也。究竟养士一事亦失之矣。_ _(2)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_ 平遥二中高一年级周练语文试题(二)答案选择题每个5分(合计60分)题项123456789111213答案DCDDBDACCBCB一、 现代文阅读( 15分)1. D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都如此。2. C“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夸大作用。3. DA项,“只有才能”太绝对。B项,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C

17、项,无中生有。二、古文阅读劝学(50分)4. DA项,“有”同“又”;B项,“生”同“性”;C项,“受”同“授”,传授。5. BB项,跬: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6. DA、B、C三项均为使动用法,意思分别为“使走得快”“使弯曲”“使学习”。D项为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耻”。7. AB项,古义:寄身,托身。今义: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C项,古义:传播道理,文中指传播儒家思想。今义:通常指传播宗教思想。D项,古义:在文中指对小的方面学习。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8. C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状语后置句;B项,宾语前置句;D项,判断句。9

18、. CC项,应为“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的地方为读”。10.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8)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三语言文字运用(35分)11.B“其始也其继也”陈述“开始”与“后来”的情形,应单独断开;“学校与朝廷无与”意思是“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因此可以排除A、D两项。“朝廷与学校相反不特不能养士”意思是“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

19、不但不能培养人才”,显然应在“朝廷与学校相反”后断开,排除C项。 12. D画线句存在两处语病,一是“规模”与“提高”搭配不当,排除A项;二是关联词使用不当,“由于”与“反而”不搭配,且整体码洋规模与出版效率和销售毛利率本应是正相关关系,此处表转折关系,用“因而”不当,故B、C两项错误。故选D项。12. C“书院”是汉族民间教育机构。13. BB项的分析理解是错误的,文中的“君安而国可保也”,可看出黄宗羲思想的局限性。14. 答案(1)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2)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

20、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参考译文】学校,是用来培养人才的。不过古代圣王设置学校的用意不止如此,还要让治理天下的手段都出自学校,这样设置学校的意图才能得到完全实现。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朝廷会议、发布政令、尊养老人、抚恤孤儿、计检战功,以及出兵征伐之时检阅将士、审理重要案件时召集吏民、举行重要祭祀之时祭奠始祖,这些事情自古都要在辟雍举行。而且无论朝廷之上,还是民间之中,都要经过学校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大家都有诗书中所蕴含的那种宽厚的气象。天子认可的未必对,天子否定的未必错,因此天子也不敢以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是非,而把判断是非的任务交给学校的公论。

21、所以培养士人固然是学校的职责之一,但是学校并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士人而设置的。三代以后,天下事的是非对错完全由朝廷来判断。天子赞扬过的,大家就全都认为是对的;天子贬抑的,大家就全都指摘是错的。文书、限期、赋税、司法,全都交给庸俗的胥吏去处理。在这种风气之外,偶尔有稍具才干的人出现,也会认为学校这种地方不算什么要紧的事情。其实他们所说的学校,不过是为了科举考试而喧嚣争竞,一心想争取功名富贵之地,所以他们才能利用朝廷掌握的权势和利益改变了学校的本来意义,而真正具有才能的有学问的读书人,往往从民间自行崛起,与学校压根就没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学校就连培养人才这一点作用也失掉了。于是学校一变而为书院。可是,

22、书院中人认为不对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对的并且加以表彰;书院中认为正确的,朝廷一定会认为是错的并且加以羞辱。或者禁止所谓“伪学”,或者禁毁天下书院,都是用政治权力来与书院争胜。就连不肯出来做官的,朝廷也要施以刑罚,指责这些人:“这是带领天下的士大夫背叛朝廷。”开始的时候,学校与朝廷没有关系,后来,朝廷跟学校事事相反。学校不但不能培养人才,反而成了迫害人才的场所,这样的话,朝廷还要沿袭前代的名目而设立学校干什么呢?东汉有太学生三万人,敢于发表正直深刻的言论,即使是面对豪强也从不隐瞒回避,朝廷的公卿大臣都畏惧他们的批评。宋代的太学生聚集到宫门之外,擂鼓上书,请求起用李纲。这两件事还算接近于三代的风气。如果当时在朝廷当政的那些人,认同太学生的是非判断,一定可以使盗贼奸邪们屈从于正气的权威!皇位得以安稳,国家能够保全。但是很多人却把东汉、宋代太学生做的这些事情看成是亡国的表现,却不知道国之所以灭亡,正是由于收捕党人、打压言论、拘禁异议人士、破坏学校追求真知真理造成的,怎么能责备学校的学生呢!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