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张家口市尚义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了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儒学思想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五经的内容在孔子之前就已有之,其比论语产生的时间还要早,因此也才会被汉代学者所尊崇,这说明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五经虽是孔子所编订,但五经并不是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即所谓孔子的述而不作,排除A;
2、五经也是儒家经典,因此B项背离的说法是错误的,排除;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正统,这说明儒学传统并未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排除D。2. 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 儒家的思想B. 道家的思想C. 墨家的思想D. 法家的思想【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得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意思是教学的内容是法律,有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体现法家思想。选D项。3.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
3、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点睛:对古代科技的考查彰显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考查了历史学科唯物史观的核心素养。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楚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重经验、重实用”的特
4、点。本题中的D项容易误选,应结合墨家代表的阶级利益考虑。4.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反映了A. 孟子的“仁政”学说B. 墨子的“兼爱”思想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 老子的“无为”观点【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老子认为“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等这些现象都是由统治者造成的,正是因为统治者的过多干预才出现了种种社会问题,故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孟子的“仁政”学说,而是强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A项错误。材料强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没有涉及墨子的“兼爱”思想
5、,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而是强调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C项错误。5. 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董仲舒改造之后的儒学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B. 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C. 提出“为政以德”的观点D.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的儒家的学者针砭时弊,批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儒学受到打击。汉代经过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称为新儒学,它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的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大一统”的要求,因此B项正确;董仲舒的新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阴阳家
6、的学说,A错误;“为政以德”是孔子的思想,C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吸收佛、道两家学说之长,D项错误。6. 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 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 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 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
7、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7. 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 三纲五常B. 格物致知C. 发明本心D. 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朱熹是理学家,看到山中的贝壳,就想到“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是在探求贝壳的理,故选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8.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 孟子的“
8、仁政”B. 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 王阳明的“心学”D.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答案】C【解析】【详解】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理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突破了程朱理学的理论。诗歌后半句嘲笑以前从外头入手的求理方法。故C项符合题意。9.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儒帽裹僧头”“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信息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9、故C项正确;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追求超然物外的自由,故D项错误。10. 史学家陈旭麓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写道:“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但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下列思想中属于材料中所说的“转变迹象”的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 “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C. “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结合所学,“为天下之大害
10、者,君而已矣”是明末清初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具有“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故D项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民本思想,时间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南宋时期陆九渊的心学主张,时间不符合题意,B项错误;“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是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提倡民主,反对孔教的主张,时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在明清之际,中国社会一度出现过比较明显的转变迹象”,结合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分析解答。【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 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
11、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怎么读过书的人,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D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是书籍的普及,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A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故排除B、C。点
12、睛: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以说明、表明、反映等为设问词语的试题年年都有。从能力要求看,这类题目往往考查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和探究事物内在规律的能力。考查方式主要有二:一是从一个现象(情境)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或者文化等任何一个方面,解题时需要准确理解题目提供的现象(情境),透过这一现象(情境)并结合时代背景做综合分析,看到现象(情境)所关联的问题的实质,才能得出符合题意的答案;二是以一类或者多种历史现象(情境)为切入点,考查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一方面,解题时需要透过这些现象(情境)再结合时代背景或者历史环境综合分析,找出其共性或差异,得出相关的规律、趋势。12. 1900年,在甘肃敦煌发
13、现的木刻印刷物金刚经,末尾题有唐“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等字样。扉页上是释迦牟尼说法图。印品雕刻精美,图文浑朴凝重,印刷浓厚匀称,清晰显明。由此判断正确的是A. 印刷术推动佛教在中国传播B. 唐代雕版印刷进入黄金时代C. 此经书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D. 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用雕版印刷佛经,有利于佛经内容的传播,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故A正确。从材料上看,唐代的雕版印刷技术成熟但无法体现进入黄金时代,故B排除。从所学知识可知,此经书是现存我国发现最早标有确切时间的印刷品,但不一定是我国最早的印刷品,故C错误。活字印刷出现在北宋,不是唐代,故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我国
14、古代科技中的四大发明。了解四大发明的出现和西传,以及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促进作用。13. 有人对书法字体的特色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秦朝标准字体的评述是A. “状如龙蛇,钩连不断”B. “结体扁平,方劲古拙”C. “笔画圆弧,富有奇趣”D. “不真不草,流动奔放”【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的标准字体是小篆。“笔画圆弧,富有奇趣”是对小篆的评述,故C项符合题意; “状如龙蛇,幻连不断”形容字迹潦草,是对草书的评述,故A项不符合题意;“结体扁平,方劲古拙”是对隶书的评述,故B项不符合题意,“不真不草,流动奔放”说明该书体在楷书和草书之间,是对行书的评述,故D项不符合题意。14. 下表是明代小
15、说家冯梦龙作品中的部分章节,它可以作为个例来说明喻世明言第八卷吴保安弃家赎友喻世明言第十六卷范巨卿鸡黍死生交警世通言第八卷俞伯牙摔琴谢知音醒世恒言第二十卷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西湖二集第六卷姚伯子至孝受显荣A. 民间文学注重彰显个性B. 八股取士抑制文学形式C. 小说冲击了传统的价值观念D. 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答案】D【解析】【详解】分析表格信息可知,其中“弃家赎友”“鸡黍死生交”“摔琴谢知音”“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至孝受显荣”等内容都与儒家思想中的孝、义等观念有关,说明市民文学具有一定教化功能,传播了儒家孝义观念,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明代小说宣扬儒家孝义等观念,并未彰显
16、个性;B选项错误,明清时期小说等市民文学形式流行,并未体现八股取士对文学形式的抑制;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明清小说中传播的依然是传统儒家主流价值观,并未冲击传统价值观念。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15. 墨梅图是写意画中的精品,画中题诗为:“吾家洗砚池头数,个个花开淡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在人间。”观察绘画和题诗可以得知( )A. 宋代花鸟画艺术造诣高超B. 风俗画是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象C. 中西间文化交流源远流长D. 理学对个人道德修养影响深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体现了注重个人正义、责任的道德修养,体现了宋明理学的影响,D项正确;墨梅图是
17、元代王冕创作的纸本墨笔画,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墨梅,反映的是文人画,不是风俗画,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C项错误。16. 徐明同学设计的历史手抄报,选取了如下图个人物和他们的代表著作(刊物).下列为该手抄报设计的主题,恰当的是A. 师夷长技、尊孔复古B. 优胜劣汰、民主科学C. 思想解放、救国图强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这三位都是近代思想解放的先驱,他们的思想都反映着资产阶级的进步性。A项错误,师夷长技的思想只是符合魏源的情况;B项只是符合严复和陈独秀的思想;D项则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故选C选项。考点:近代思想解放
18、运动戊戌变法思想解放;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陈独秀17. 阅读以下对某一著述的评论:评论一:“百年喜读樽前兆,万里惊看海外文”;评论二:“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评论三:“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A. 孔子改制考B. 海国图志C. 天演论D. 变法通议【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欲制夷患,比筹夷情,尤为有用之书”反映出该书的目的是制夷患,是师夷长技以制夷,学的是技术,内容多为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因此选B。ACD都是学制
19、度,所以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家康有为、梁启超孔子改制考 【名师点睛】历史材料浩如烟海,你不可能完全理解每一个材料。如何去解决这一难题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在不熟悉的材料中寻找熟悉的字眼,也就是寻找我们常说的核心词、关键词。一段材料,即使再生涩难懂,也总会有我们熟悉的个别字、词。而这些字、词,恰恰就是解题的金钥匙。掌握了钥匙,锁自然就打开了,所以说抓住核心词就是做历史试题的关键所在,例如本题的“夷患、夷情”等关键字眼。18. 陈旭麓:“把西用放在中体的轨道上,使它有个晋身之阶,有个用武之地,这就是一个进步。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
20、的。”这表明作者强调A. “西用”与“中体”本身就相互矛盾B. “中体西用”思想推动了向西方学习进程C. “中体西用”就是只强调经济改革D. 用西方的技术维护中国体制是难以做到的【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中“而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之内,是很难完全如愿的”等信息可知:作者认为中体西用必然会冲击中体,即向西方学习会深入到政治领域,故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19.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21、”这一主流思想是指A. 师夷长技以制夷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 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鲁迅的一段材料设题,考查对洋务思想“中体西用”的理解。抓住材料“子曰诗云也要昌明”,“子曰诗云”指的是封建伦理道德,“西哲本领”指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A项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的思想;C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是维新派的思想;D项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为严复的思想。故本题选B项考点:中体西用点评:对于中体西用思想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要明确其含义体(中学)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用(西学)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技文化。其次要认识到,从开眼看世界,到
22、中体西用,再到维新思想,翻译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人是逐渐加深。20. 从19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20世纪20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政治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照此说法,“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的事件应该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洋务运动C. 维新变法运动D. 新文化运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是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正确;A项是农民运动,
23、没有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项只是“影响器物的技术”;D项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所以答案选C。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维新思想21.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A. 从技术到器物B. 从制度到思想C. 从制度到文化D. 从器物到制度【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分析,洋务运动引进西方近代军事工业技术,在甲午战争后并没有改变中国落后面貌,之后掀起了戊戌变法,提出了进行政治制度改革,因此应选D项。22. 中华文
24、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B. 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是为挽救民族危机而进行的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它以失败而告终,没能阻止中国民族危机继续加深,A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以失败告终,也没改变中国的君主专制体制,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B项错误:戊戌变法运动虽然失败但对激发人民的爱国感情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是新文化
25、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D项不是戊戌变法的作用,D项错误;应选C。23. 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A. 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B. 学习西方,全盘西化C. 变革制度,实行民主共和D. 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康有为在维新变法期间主张托古改制实行君主立宪制,要求变革封建专制制度,故遭到顽固派的阻挠,而新文化运动期间,激进派要求全盘西化,所以对
26、康有为把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文化结合起来表示不满,故排除ACD,选B。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的潮流维新变法思想24. 戊戌变法期间,湖南湘报发表了醒世歌:“若把地球来参详,中国并不在中央,地球本来是浑圆物,谁是中央谁四旁。”这首诗歌所表达的主要思想是A. 提倡维新变法B. 鼓励人们向西方学习C. 宣传科学救国D. 劝导国人放弃天朝观念【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历史史料,解读历史史料的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大都认为“天圆地方”,中国处于世界的中心,是“天朝上国”。鸦片战争,惊醒了中国人的迷梦,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解世界,摒弃“天朝”观念,学习西方。本题材料“中国并不在中央”就是
27、要劝导中国人放弃天朝观念。25. 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认为进化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这表明严复宣扬进化论的目的是A. 发展近代科技B. 提倡自由平等C. 反对专制迷信D. 推动社会变革【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严复强调进化论在推动社会变革进程的作用,在天演论中将进化论从自然界引申到人类社会,认为人类社会也要遵循“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这使国人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蒙,为维新变法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武器,故选D。如果选A项,严复则会强调牛顿的作用,这与材料不符,
28、故排除;严复重在强调进化论在社会变革层面的运用,以此为武器激发国人自强的心理,挽救民族危机,而自由与平等的提法不能从进化论的内容中引申出,排除B;反对专制迷信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与材料无关,排除C。【点睛】本题考查维新变法的相关知识点,重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26. 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的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B. 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C. 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D. 甲午战争后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
29、面转向制度层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入的渐进过程。题干的奏折中说“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说明先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仅学习西方的科技不能救中国,开始转向社会科学领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故选D。考点: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27. 20世纪20年代有历史教科书在介绍儒家思想时写道:“其宗主为孔丘”,不仅直呼孔子为孔丘,而且对孔子整理典籍的说法也表示了很大怀疑。这种暗含批评孔子之意的做法受到了()A. 洋务运动的影响B. 维新运动的影响C. 抗日战争的影响D. 新
30、文化运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由时间“20世纪20年代”和孔子地位下降可知,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新文化运动严重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故选D项。28. 民国时期有人撰文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人应该是A. 王韬B. 康有为C. 粱启超D. 陈独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史实。新文化运动以“打倒孔家店”为口号,斗争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儒家思想,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是陈独秀,故D项正确;A项是早期维新派;
31、BC项是维新派。所以答案选D。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陈独秀【名师点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1、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2、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为新思想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3、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4、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上给专制主义以空前沉重的打击,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思想启蒙和文化革新运动,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
32、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29. 是他发表文章,指出十月革命是人类文明的新曙光;又是他发表文章,提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也是劳工的胜;还是他信心十足的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这位在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是A. B. C. D.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他在十月革命之后发表庶民的胜利等文章,在中国介绍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因此本题选C选项。毛泽东是受到李大钊的影响才学习到的马克思主义,所以排除A选项。B选项不是最早的;D选项没有宣传过社会主义。30. 翻开某一时期的报
33、纸,你会发现当时所有西洋的东西都被冠以“文明”两个字。手杖是文明棍,西式礼帽是文明帽,自行车是文明车,连火柴都是文明火。话剧是文明戏,京剧则叫旧戏。“某一时期”应是A. 洋务运动时期B. 新文化运动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期【答案】B【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此时期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有些激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待西方文明持绝对肯定态度,对待传统文化则持绝对否定态度,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点睛:D项是误选项。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指的是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不是对外来文化的态度。31. 以下是19191921年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所发
34、表文章主题统计,观察图例,结合所学知识,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的思潮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C. 为每周评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D. 每周评论和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每周评论和新青年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最多来看,说明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故答案为A项。B项“唯一途径”和C项“都是马克思主义者”说法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信息来看,每周评论和新青年发表的西方习俗礼仪为主题的文章较少,排除D项。32. 中国近代史中经常提到“近代化”一词。从生
35、产力的角度来说,是指采用机器生产;从政治方面来说,是要求建立民主政治;从思想文化来说,是主张民主与科学。从这一观点出发,下列言论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有“还我江山还我权,刀山火海爷敢钻。哪怕皇上服了外,不杀洋人誓不完。”“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打乱然则必欲予民权自由,何必定出于革命乎?”“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A. B C. D. 【答案】B【解析】反映义和团“扶清灭洋”的思想,但是盲目排外,与题干不符;反映维新
36、派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反映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因此排除后选B。33.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文章,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这一时期A. 明确提出了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B. 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C. 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体系D. 马克思主义逐渐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涉及到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注意本题给出的是时期是“井冈山时期”,这一时期还没有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成功的保障,所以A选项排除;这一时期毛泽东还没有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所以排除B选
37、项;毛泽东思想形成比较完整体系要到抗日战争时期,因此排除C选项。D选项说法正确,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初步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34. 下列著作,可以反映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程。其先后顺序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作于井冈山斗争时期;新民主主义论写作于年,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于年;论十大关系发表于年月.故此题应选项。35. 1992年4月,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艺术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
38、读,全国各地很多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A. 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B. 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C. 明确了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D. 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答案】D【解析】【详解】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所以该书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他解决了当时困扰人们的改革进程的方向问题,故选D;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个长期过程,该书不可能确立最终目标,排除A;该书是解决了当时困扰人们的问题,而非是肯定深圳改革开放的成就,排除B;该书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而非政治体制改革方向,排除C。故选D。36. 1952年
39、我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如调整后的天津大学下设土木建筑、电信、机械等7个工程系,20个专业和13个专修科,从综合型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这种调整主要是为了A.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 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C. 提升国民的科技素养D. 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2年”“从综合大学转变为多科性工业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我国即将开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高校进行院系调整,特别是多科性工业大学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培养经济建设专门人才,故B项正确;1952年国民经济已经恢
40、复,故A项错误;C项与当时的时代背景不符,排除;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不单单是推动天津经济建设发展,故D项错误。考点: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校院系调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一五计划37. 新中国成立后,曾出现许多有深刻社会影响的口号、标语等。下列口号接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人民公社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科教兴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 B. C. D. 【答案】D【解析】是1958年;是1956年提出;是1995年提出;是1985年,依据时间排序D项正确。38. 我国经济建设
41、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39. 公元前8前3世纪,在几个古老的文明中心,首次出现了一些对人类进行
42、反省的哲人。下列经典语句能够表明在此期间人的精神觉醒的有()美德即知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认识你自己”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前8前3世纪”。苏格拉底针对古希腊雅典道德沦丧的雅典,提出“美德即知识”“认识你自己”,故项正确。春秋晚期孔子针对人与人之间的处世原则,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故项正确。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提出“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时间不符。故项错误。故正确,故排除BCD,A符合题意。40. 古希腊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包含着一条血缘纽带,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这些在一定程度
43、上体现了古希腊A. 民主思想B. 无神论思想C. 科学思想D. 人文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众神与人类一样具有明显的家族色彩”“ 诸神形象也与凡人形象没有差别”, 古希腊人将神的形象赋予人性化的特色,是朴素人文主义思想的典型体现,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及其内涵不符。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人文思想二、非选择题41.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
44、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下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三 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女子,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第二百一十三条云:“凡为妇者,应为其夫者所管属。”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倡
45、导者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的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适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董仲舒哪些思想主张?有何影响?(2)材料二作者提出了哪些新的观点?这些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的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于儒家思想的态度,并说明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特点。(4)依据材料四,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
46、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儒家思想的?【答案】(1)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有利于以思想的一统来巩固政治一统(有利于加强皇权或中央集权);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结束百家争鸣的局面。(2)观点: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工商皆本思想;经济根源: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3)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思想。(4)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与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解析】【详解】(1)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一中“春秋大一统者,天地
47、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可得出“大一统”思想;依据材料一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得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巩固统治、提高儒学地位等角度回答即可;(2)观点:依据材料二中“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可得出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主权力;依据材料二中“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得出工商皆本;经济根源:结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来分析;(3)态度:依据材料三中“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东西律历,以法为宗”可知,维新派认为儒家思想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与西方的法律精神是一致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结合以宣传维新思想;(4)认识:依据材料四中“以孔子学说为代表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与社会进步”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与科学的实现;依据材料四中“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以及“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等信息可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认为,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