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十单元第52讲一、选择题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东汉太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太学祭酒,推择当世大儒,其重与宰相等,或宰相退处为之祭酒南面讲学,天子亦就弟子之列。”据此可知,东汉时的太学()A发挥了一定的舆论监督职能B是国家的最高学府C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D限制了君主的集权【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郡县公议,请名儒主之”可知,太学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官员,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太学是国家的最高学府,排除B项;材料表明太学可以发挥舆论监督职能,但无法体现它是社会是非公道的判定机构,排除C项;太学可以发挥舆论监督职
2、能,与限制君主的集权无关,排除D项。21857年,英国议会通过关于工业学校(儿童教育学校)的第一个立法工业学校法,规定那些犯了流浪罪的714岁儿童,可由两名或两名以上治安法官决定是否将其送入工业学校。据此可知()A工业革命推动法律体系完善B英国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干预C英国社会教育模式发生变革D工业革命亟须培养技术人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英国议会通过立法保障儿童教育,这体现了英国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干预,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英国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干预,不是强调工业革命对法律体系的影响,故A项错误;材料只体现了英国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干预,没有反映英国社会教育模式发生变革,故C项错误;当时英国
3、工业革命已经完成,而且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议会通过立法保障儿童教育,不是对技术人才的培养,故D项错误。3(2021四川绵阳模拟)清末之际,时人评论“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入;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更有论者指出“长此不改,一二年后”,乡间恐怕“除百一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作为直接证据,这可以用来说明()A科举改革阻碍思想解放B国人接受西学历史进程C士绅阶层影响乡村秩序D近代教育转型的复杂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式学堂没有惠及农村贫民子弟,凸显了近代教育转型的复杂性,故D项正确;科举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排除A项;材料仅提及新式学堂的影响,未提及国人接受西学的
4、历史进程,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士绅阶层在乡村的影响力,排除C项。4(2021山东日照模拟)从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起,短短5年里,我国密集召开高等教育、工农教育、中等教育、中等技术教育、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民族教育等全国会议,会议文件大都转化为教育政策。这表明中国()A重视教育发展的顶层设计B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确定C形成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D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国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多次召开全国性的教育大会,反映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故A项正确;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确定的,排除B项;中国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2
5、0世纪60年代,排除C项;中国确立优先发展教育的国策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排除D项。5(2021广西北海模拟)下表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开办法学专业的大学数量和法学专业在校学生数量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时间大学数量学生数量1977年3所200多人2006年603所30多万人A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完善B法学成为教育中最热门的学科C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已深入人心D高等教育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后,法学教育在我国高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D项正确;仅凭开办法学专业的大学数
6、量和学生数量的变化不能得出社会主义法制完善的结论,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法学与其他专业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法学成为教育中最热门学科的结论,排除B项;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出于1995年,排除C项。6苏轼曾有这样的感慨:“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从“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到“多且易致”的原因是()A造纸术的革新B雕版印刷的应用C抄书人数的增多D科举取士的需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
7、”可知,雕版印刷术的广泛应用使宋朝书籍大量增多,更容易得到,故选B项。7(2021广东广州模拟)15世纪晚期,印刷术传入英格兰。英语印刷品的生产和广泛传播,使英语逐步摆脱中古时期的口语化和地方性,而且印刷书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生产和传播,使得书写英语迅速固定化,并催生了阅读群体的出现。这一状况()A使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B是宗教改革广泛发展的结果C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基础D推动英国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印刷术传入英格兰后,促进了英语的传播,这就有利于英国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感的形成,故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印刷术传入英格兰后促进英语在英格兰的传播,不能说明英语成为世界性语言,故
8、A项错误;宗教改革发生在16世纪,故B项错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17世纪,故C项错误。8(2021山东烟台质检)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种状况()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起源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C有助于公众文化水平的提高D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答案】C【解析】18世纪时,欧洲图书馆和印刷所的增加迎合了当时对书刊需求量大幅增加的潮流,有利于传播文化和提高公众文化水平,故C项正确;欧洲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排除A项;文艺复兴发生于1417世
9、纪,排除B项;近代科学在18世纪之前已经兴起,排除D项。9某地有一个著名的古建筑群,因不注意保护,建筑物已遭到极大损坏。当地政府决定将这个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此进行了全面翻修,并加以扩建。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应具有的()A真实性原则B普遍性原则C突出性原则D完整性原则【答案】A【解析】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指的是必须保持遗产形成时和后来历史形成的特征,即历史的原貌。材料中当地政府在古建筑群已经损坏的前提下进行全面翻修和扩建,破坏了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原则,故选A项。10中国境内各民族既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传播者。以气贯苍穹之势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达拉宫,以其藏汉
10、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这一精神的是()A因地制宜,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B鲜明的红白色彩与高低错落的布局和谐组合C木雕伏兽与人面狮身巧妙融合D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与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机结合【答案】D【解析】布达拉宫采用的木石结构的碉楼建筑体现藏族建筑风格,而藻井、斗拱体现汉族建筑风格,两者的结合体现了“藏汉合璧的风格有力地佐证了民族团结协作的精神”,故选D项。11法国1887年颁布的纪念物保护法要求国家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历史纪念物进行保护;1913年又颁布法律,要求国家对从历史或艺术角度符合公共利益的建筑进行列级保护,甚至可以不经产权人同意就对有的私人建筑进行列
11、级保护。这些做法()A阻碍法国城市化进程B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C意在增强民族自豪感D注重彰显城市的个性【答案】C【解析】法国强化对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文物的保护,旨在增强民众的民族自豪感,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城市化进程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中保护文物的做法没有体现出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彰显城市个性的有效信息,排除D项。12世界文化遗产受到的威胁是多种多样的。希腊的某古迹在20世纪70年代曾经有过一次失败的修复,由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古迹遭到了破坏。这提示我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A避免自然灾害侵蚀B加强科学研究C减少人为开发因素D强化保护意识【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由
12、于使用黏合剂等材料不恰当,古迹遭到了破坏”可知,文化遗产修复要注意修复材料的使用,需要加强对材料的科学研究,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自然灾害和人为开发因素,故A、C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对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修复体现了保护意识,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2021广东广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代在官学制度上照袭前朝,并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国子监在设施、制度与管理上较为完备,府州县学在各地的分布更为广泛,布局亦更为合理。清代官学集尊孔、科举、礼仪、养士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新旧递嬗之际,作为清代官学核心的国子监也不得不改办新式教育,先是在原有知识框架内增设算学,终至完
13、全按照新式学堂规制来办学,在南学开办新式学堂,由完全讲求中国传统之学的中央官学转而努力成为新式教育中的正式一员,但在新教育中已不具有其在传统教育中的尊崇地位。科举制度废除后,国子监并归学部,除原有礼仪职能仍予保留外,教育职能则完全归于新式学校。霍红伟清代官学在近代教育转型中的改制与变迁(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子监发生的变化。(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原因。【答案】(1)变化:教学内容从儒家经典变为近代科学;地位从中央官学变为新式教育中的一员;科举制废除后,国子监仅保留礼仪职能,不再有教育职能。(2)原因:民族危机严重;传统教育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西学东渐;进步人士和
14、政府的推动。14(2021天津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末期起,一些来自人们刚刚知道的地方的“奇物”出现在欧洲,刺激了学者们的研究欲望和收藏家们的好奇心。与此同时,在思想解放浪潮冲击下,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初步形成了自然科学的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17世纪,一些思想家和科学家纷纷倡议建立博物馆,认为博物馆将会“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成为发明家集结与交换心得的场所”。18世纪40年代起,英、法等国相继建立起自然史博物馆。当时的博物馆追求珍奇物品和标本的齐全,陈列繁杂。摘编自李万万博物馆的历史材料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博物馆的布展开始突出展品演化的时序和内在联系。博
15、物馆的海量收藏品形成一个巨大资料库,为世界各国的学者展开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并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1820年,法国建立国立科学技术博物馆,以展示机器和制造技术为主,免费向公众开放。1909年,英国成立伦敦科学博物馆,接收了1851年、1876年两次世界博览会的一些机械展品,收藏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和史蒂芬孙发明的机车等。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在各大博物馆参观,各博物馆之间的展品巡回展览也逐渐增多。摘编自美爱德华P.亚历山大、美玛丽亚历山大博物馆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博物馆建立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在欧洲历史发展中博物馆所发挥的作用。(1)历史背景:新航路的开辟,美洲物品的传入;文艺复兴的出现;自然科学分类和科学实验方法的推广;启蒙运动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倡导;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2)作用:记录和保存了人类文明进程的物证,存放大量世界各地的珍奇物品、古物等;收藏了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物品;提供了科学普及、教育研究的场所及资料;博物馆的布展呈现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联系;学者们利用博物馆的丰富资料,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成为不同文化交流的窗口;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在博物馆了解、感受异域文化和多种文明发展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