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3074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版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第9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提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部分第三单元第9讲一、选择题1(2021江西六校联考)明代洪武三年(1370年)起,政府把江浙等地的富室巨贾和无业农民迁移到朱元璋的家乡淮河流域,“招殷户以畿内”。金湖县德行堂闵氏“带领族众离开苏州,经江阴西港渡江北上,直到高邮”。这一做法()A加强了中央集权B有利于农业恢复C扩大了统治范围D抑制了土地兼并【答案】B【解析】明初迁移富室巨贾和无业农民的做法能够抑制地方豪强,减少土地兼并,同时促进劳动力和土地的结合,从而有利于农业的恢复,故B项正确;明初的这一做法主要是为了恢复农业,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更没有扩大统治范围,排除A、C两项;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就无法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2

2、(2021河北衡水联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雇人纺织的机户至少在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这表明当时()A新型生产关系得以发展B家庭丝织业已基本解体C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D民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雇人纺织的机户至少在三万家以上,受雇的机工数量更加庞大,两者已经成为密不可分的整体”可知,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领域资本主义萌芽得到充分发展,这表明当时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发展,故选A项。3(2021惠州三模)清中叶时,出现了大量专论某种农作物、蚕桑或兽医的专业农书,如方观承的棉花图、陈世元的金薯传习录、蒲松龄的农

3、蚕经和傅述凤的养耕集等。这说明当时()A传统科技呈现转型B农耕经济高度繁荣C生产方式取得突破D中外物种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清中叶时,出现了大量专论某种农作物、蚕桑或兽医的专业农书”可知,当时农业高度繁荣,所以专业农书大量出现,故选B项。4(2021东北三校联考)明清时期,浙江湖州在养蚕、缫丝等方面,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因而湖州生丝的质量闻名天下。世界上多数丝织业发达的国家都向中国进口湖州生丝。即使在中国,生丝市场也被湖州生丝垄断。据此可知()A湖丝垄断国内市场不利于丝织业的发展B手工业技术先进有利于提升市场竞争力C中国的丝织业在世界市场占有主要份额D海外贸易发展促进政府经济政策

4、的调整【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有着独特的技术优势,因而湖丝的质量闻名天下。世界上多数丝织业发达的国家都向中国进口湖州生丝”可知,湖州生丝凭借技术优势垄断了市场,故选B项。5(2021武汉武昌模拟)下表是明朝中后期苏州府部分州县不同年份的丁银(徭役折银)和地银(田赋银)所占比例变化情况的记载:(单位:%)时间常州吴县常熟嘉定崇明丁银地银丁银地银丁银地银丁银地银丁银地银153824.2266.9229.6746.495.3284.6813.4886.511.6598.32161726.4373.5733.0866.9210.9489.0601000100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人地矛盾的加剧

5、B外来白银的流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C【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明朝中后期苏州府的常州、吴县、常熟的丁银(徭役折银)和地银(田赋银)所占的比例都有明显提升,嘉定和崇明的丁银取消,地银却达百分之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数据未体现人地矛盾的加剧,故A项错误;外来白银的流入和该变化无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南宋时就已经完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故D项错误。6(2021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明代学者王艮将他的“格物论”和“良知说”相提并论,认为“格物,知本也;立本,安身也”,安身首先要吃饱穿暖,“人有困于贫而冻馁其身者,则亦失其本而非学也”

6、。王艮的言论()A否定了阳明心学“良知说”B承认了物质欲望的正当性C丰富了程朱理学的内涵D科学地认识了世界本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王艮认为良知的前提是要吃饱穿暖,即承认了物质欲望的正当性,故B项正确;王艮的言论是把“格物”和“良知”相提并论,并未否定阳明心学的“良知说”,排除A项;王艮的理论丰富了陆王心学的内涵而非程朱理学的内涵,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王艮关于“格物”和“良知”的主张,未涉及世界本原问题,排除D项。7(2021安徽黄山模拟)“开芳宴”图像是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像,它包括夫妻对坐宴饮及乐舞两个场面,主要是用来表现墓主人夫妇的和睦与恩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理想的家庭

7、模式和正统的道德。该墓葬装饰图像在北宋晚期后向北和西传播,被契丹人和后来的女真人、蒙古人所接受。这说明该时期()A“开芳宴”活动受到统治者推崇B理学影响到少数民族社会生活C不同政权的统治者都提倡理学D民族关系深受理学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开芳宴”图像反映的是宋代理学理想的家庭模式和伦理道德,宋代晚期,该图像向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传播,并成为宋辽金元墓葬中常见的装饰图像,这说明宋代理学观念影响到了少数民族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统治者,不能说明统治者推崇“开芳宴”活动,也不能说明不同政权的统治者都提倡理学,排除A、C两项;材料并未涉及民族关系,排除D项。8(2021

8、辽宁锦州模拟)黄宗羲认为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有三大问题:不分土地好坏都统一征税;农民种粮食却要转卖为货币交税,并受商人盘剥;历代赋税改革,都不断加重农民负担。据此推断,黄宗羲主张()A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C以均田制代替土地私有制D禁止商品流通以稳定社会【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黄宗羲认为古代赋税制度不合理,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因此黄宗羲主张政府实行合理的赋税制度,故A项正确;B项的说法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黄宗羲的阶级属性不符,排除;均田制在唐中叶就走向瓦解,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9(2021湖北九师联盟联考)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

9、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示”。这反映出三国演义()A真实遵循历史发展线索B思想内涵博大而深厚C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D歌颂公正无私的美德【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三国演义适合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人们的需要,说明其思想内涵博大而深厚,故B项正确;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并未真实遵循历史线索,也不能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排除A、C两项;材料没有体现三国演义歌颂美德,排除D项。10(2021湖北适应性测试)清初,不愿入仕的明朝遗民朱耷创作秋林独钓图(如下图),图中凋零的树木被笼罩在深秋的寒意中,一湖静水之上只见高士孤身垂钓。这一作品()秋林独钓图(局部)A突破了传统文

10、人绘画的创作风格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生活需要C表达了部分士大夫的精神追求D代表了清代宫廷画的审美取向【答案】C【解析】观察秋林独钓图,根据材料“深秋的寒意中”“高士孤身垂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反映了朱耷等部分士大夫对现实的不满和遗世独立的精神追求,故C项正确。11(2021山西晋中调研)昆曲发源于14世纪的苏州,后走向全国。在其鼎盛时期,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而到了清代乾隆时期,北京百姓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制度渐趋衰落B京剧艺术走向成熟C文人品味发生变化D平民阶

11、层不断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可知,昆曲在其鼎盛时期受到上层社会的追捧,材料“厌听吴骚,闻歌昆曲,辄哄然散去”说明清代乾隆时期,以市民为主的平民阶层不断发展,受上层人士追捧的昆曲在平民阶层面前失去了市场,故选D项;封建制度的衰落与昆曲的衰落没有必然的联系,排除A项;京剧艺术走向成熟是在清末同治、光绪年间,排除B项;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北京百姓当中,体现不出当时文人品味发生了变化,排除C项。12(2021湘豫名校联盟联考)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综合性科技著作,在当时刊刻发行后,很快流通南北各地。以下是该书众多插图中的两幅。据此可知,当时()A小农经济模式

12、得到固化B经济整体水平落后于西方C江南生产技术水平提高D科技对生产发展意义重大【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工开物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很快流通南北,可见当时科技对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13中国古代消费观念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古代浩如烟海的家训中,有关节俭的内容引人注目。古人认为节俭不仅是节约一些钱物,而且是关系到个人、家庭,乃至整个国家的问题。如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曹魏大司农桓范在政要论节欲中云:“修身治国之要,莫大于节欲。”曾国藩则提出:“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处乱世尤以戒奢

13、侈为要义。”摘编自严文强浅谈中国古代家训家法中的“节俭”思想材料二明清时期,传统的消费观受到质疑,新的消费思想应运而生。这集中体现在明代陆楫的思想上。他在论崇奢黜俭等中指出:“自一人言之,一人俭则一人或可免于贫;自一家言之,一家俭则一家或可免于贫。致于统论天下之势则不然。”“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摘编自吕晓萌中国古代鼓励消费的经济思想辨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消费观念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消费观念的突出变化并分析其历史影响。【答案】(1)特点:反对奢侈,崇尚节俭;将消费与个人修养

14、和家国命运相结合。原因: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整体生产力水平不高(或中下层民众相对贫困);儒家传统观念的影响。(2)突出变化:崇奢黜俭,鼓励消费。历史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思想观念;顺应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需要;未成为当时的主流消费思想,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专制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人君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

15、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彭小瑜“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材料二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敲剥天下之骨髓”的君主是人民的“寇仇”,是“独夫”。黄宗羲认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主张通过学校和实行法治来监督君权。这种学校具有对天子直言“政有缺失”,“公其非是”的职能,类似于近代的代议机构。他提出以“天下之法”取代君主的“一家之法”,从而实现“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理想。(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顾炎武和黄宗羲论述问题的角度的异同点。(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黄宗羲思想的进步作用。【答案】(1)相同:二者都针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不同:顾炎武从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角度分析郡县制的弊端,而黄宗羲则从君主专制的角度分析政治制度的弊端。(2)进步作用: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针对时弊提出符合时代需要的思想主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