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31 ,大小:334.50KB ,
资源ID:793063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79306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1、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宣化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1. 下列有关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只有RNA和蛋白质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B. 镁元素与绿色植物中的糖类等有机物的合成有关C. 植物细胞膜上含有的脂质种类比动物细胞膜上多D. 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在某些氨基酸的侧链基团上2. 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线粒体基质和叶绿体基质中均有ATP合成B. 细胞中的囊泡均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C. 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膜被硅尘破坏导致硅肺的形成D. 蓝藻细胞核中的RNA可与蛋白质结合组成核糖体3. HIV

2、病毒由两条相同的线状正链RNA构成其基因组,具有囊膜。HIV囊膜蛋白gp120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CD4结合后通过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方式,使病毒进入细胞,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培养基培养HIV时,HIV首先利用其中的脱氧核苷酸逆转录合成DNAB. 控制CD4合成的基因主要存在于T细胞中,因此HIV主要侵染T细胞C. CD4与gpl20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D. HIV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不需要载体蛋白,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4. 植物细胞可以吸收蔗糖分子,转运机制如图所示,生物实验中常用蔗糖溶液进行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的观察。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3、质子泵同时具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功能B. H+-蔗糖转运蛋白协同运输H+和蔗糖的方式相同C. 若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可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不复原的现象D. 若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可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所有生物实验都应设计对照组,且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B. 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应混合使用C. 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的细胞进行观察D.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产生CO2的多少6.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4、()A. 利用酵母菌酿酒时,一般先通气,然后再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B. 皮肤被锈铁钉扎伤后,为避免感染破伤风,应选择不透气的敷料C. 乳酸菌细胞呼吸分解有机物时,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 水稻根长期水淹会影响根细胞进行有氧呼吸,进而影响其对有机物的吸收7. 如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一对姐妹染色单体(a、b)的切面变化及运行图,表示a、b位置的依次变化。下列有关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ab上一般会存在相同基因B. 时,染色体数目最清晰C. 的变化,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D. 过程,DNA含量加倍8. 2019年,武汉同济医院首次使用了由人的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获得的功能细胞来

5、治疗半月板损伤。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受试者接受了膝骨关节腔内的干细胞注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群体B. 在体内,细胞分化一般是稳定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过程C. 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D. 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可避免机体发生免疫排异反应9. 暴晒,污染、吸烟和肥胖等都是会对细胞造成氧化应激的因素,而氧化应激产生的自由基可直接作用于端粒,影响端粒的长度,以加速细胞衰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B. 自由基攻击生物体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6、C. 癌细胞中端粒会随着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D. 在生活中可通过防晒、远离污染源等方式延缓衰老10.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提高植物品种的纯合度一般应用自交,应用测交的前提条件是已知生物性状的显隐性B. 正交和反交组合能用于判断基因的位置,不能用于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C. 种群内自由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杂交和自交均能改变基因频率D. 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通过F1表现型及比例能够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11. 豌豆、玉米、果蝇是遗传学的三大实验材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去雄B. 豌豆自花传

7、粉且闭花受粉,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套袋C. 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这三种生物作为遗传学三大实验材料的共同点之一D. 要研究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问题时,在这三种生物中只能选择果蝇12. 如图为某高等动物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示意图,图丙中的M、m表示相应的染色体。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图甲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图乙为初级卵母细胞B. 图丙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丙中的M,m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 减数分裂被称为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图乙中染色体的行为为减数分裂所特有D. 对一种生物来说,判断其减数分裂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13. 下列有关DNA、RNA和基因的叙述

8、,不正确的是()A. DNA是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B. 在细胞核中,DNA是遗传物质,而在细胞质中,RNA是遗传物质C. 利用细菌及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可用于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 对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14. 2019年,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显性遗传病,并将该病命名为“卵子死亡”,表现为某些患者卵子取出体外放置一段时间或受精后一段时间,出现退化凋亡的现象。该病的病因是细胞连接的蛋白家族成员PANX1基因存在突变,Pannexin(PANX)家族是形成细胞之间连接的

9、重要离子通道。突变通过影响蛋白糖基化、激活通道、加速ATP释放导致卵子死亡。这是目前发现的PANX家族成员首个异常的离子通道疾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细胞能量供应异常可能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B. 该疾病的发病机理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方式C. 显性遗传病的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高于其等位基因D. 该疾病致病基因的发现,为女性不孕和试管婴儿反复失败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15. 甲、乙是两种单基因遗传病,-5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3个体的甲病致病基因来自-2,乙病致病基因来自-1C.

10、若-4与-6结婚,生育一正常孩子的概率是D. 统计多个患者家系,可以估算出甲乙两病在人类中的发病率16. 下列有关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的来源只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B. 能够诱导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有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C.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分子水平的变异D. 生物基本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17. 2019年,我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下列有关杂交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集合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B. 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

11、杂种优势C. 与诱变育种相比,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简单,操作不繁琐,育种时间较短D. 若育种目标是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则在育种时长上可能与单倍体育种相差不大18. 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不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B. 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C.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D. 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19.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CO2能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这属于神经调节B.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pH、渗透压和温度C. 组织细胞的内环境不一定是组织液,也可能是血浆或淋巴D. 寒冷环

12、境下,机体能维持体温是因为产热量等于散热量20. 下列有关信息传递过程的示意图,错误的是()A. 体液免疫中T细胞淋巴因子B细胞B. 胰岛B细胞胰岛素几乎全身细胞C. 发育中的种子生长素子房D. 小肠粘膜促胰液素胰岛21.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包膜还含有病毒自身的糖蛋白,其中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研究表明吸烟会引起肺部细胞ACE2的表达显著增加,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部细胞膜表面的ACE2多55%,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新冠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时,宿主细胞的细胞

13、膜面积不变B. 与不抽烟的人相比,抽烟的人更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C. 初次感染新冠病毒时,相应的浆细胞只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D. 在抵抗新冠病毒的过程中,有体液免疫但没有细胞免疫参与22. 拟南芥种子中有一种隐花色素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了研究脱落酸(ABA)与隐花色素CRY1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人员将野生型拟南芥、CRY1突变体(无法合成CRY1)的种子,分别放在MS培养基和含有不同浓度ABA的MS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得种子的发芽率如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焉的叶片等部位B. 由结果可知,脱落酸和CRY1都会抑制种子的萌发C.

14、 虽然种子的萌发不需要光,但本实验中拟南芥种子要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培养D. CRYl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影响可能是通过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来实现的23. 科研小组对某生态系统中三个动物种群的值(出生率/死亡率)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所示,其中一种动物为入侵种,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20112014年,种群A的数量不断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 2016年时种群B的出生率比2015年时种群B的出生率更高C. 2011-2012年,种群C的数量呈J型增长,在2015年初达到K值D. 种群C对当地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其最可能为外来入侵物种24. 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表示相

15、关过程的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A. 是指由草流入兔的能量B. 图中的比值代表草到兔的能量传递效率C. 是草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的一部分D. 草与兔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而兔与狐之间是双向的25. “一山闽赣雨同风,前出武夷造化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存在不同的森林群落,是我国东南地区最杰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也是大量古老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植物的避难所,为江西第一个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地。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的重要特征B. 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武夷山中某区域乔木的物种数目C.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D. 保护

16、生物多样性意味着禁止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26. 如图为缩手反射受大脑皮层控制的反射弧示意图,其中字母A、C表示实验过程中的刺激位点,B、M、N表示相应位置的神经元、表示两个电流表,甲表示脑部神经中枢、乙表示脊髓神经中枢,据图回答问题:(1)在反射弧中,兴奋传导的方向具有_,在突触处,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的原因是_。(2)在如图反射弧结构和功能均正常的情况下,若给予A点以有效刺激,图示肌肉不收缩,此过程中B释放的神经递质使M_(填“兴奋”、“抑制”或“兴奋或抑制”),N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_(填“兴奋”、“抑制”或“兴奋或抑制”)。这体现了神经调

17、节具有_的特点。(3)若要利用如图结构验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请补充写出实验思路:切断M、N,_。(4)脊休克是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切断脊髓后,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以致消失的现象,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简单反射逐渐恢复。恢复后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下方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术,“脊休克”不再出现。以上实验说明,脊休克的发生是因为_,而非_。27. 摩尔根是现代实验生物学奠基人,他于1933年由于发现染色体在遗传中的作用,赢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的部分杂交实验如图1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图1的结果,摩尔根提出假说: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

18、于_染色体上。为验证该假说,摩尔根最好选择图1中_进行杂交得到白眼雌蝇,然后用白眼雌蝇和_交配,最终证明了假说成立,成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第一人。.1917年,布里奇斯在培养的纯种红眼正常翅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翅膀后端边缘有缺刻的红眼雄果蝇。为探究该红眼雄果蝇出现的原因,他用该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下一代雌性缺刻翅、正常翅各一半,雄性只有正常翅,且雌雄比例为2:1。(2)布里奇斯根据实验结果做出假设一:缺刻翅是由一种位于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所控制,缺刻基因使雄性致死。布里奇斯又用该缺刻翅红眼雌蝇同正常翅白眼雄蝇杂交,得到的结果如图2所示,由结果分析,假设一_(填“成立”或“不成立”)

19、。(3)布里奇斯还做出了假设二:缺刻翅这种变异并非基因突变引起的,而是因为X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引起的。根据假设二,推测图2实验结果中,子代的雌雄比例不是1:1,而是2:1,其原因最可能是_。(4)染色体缺失过程中会断裂出无着丝点的片段。这些片段无法进入细胞核而只能留在细胞质中,在新的细胞周期中凝集成微核,游离在细胞核之外。根据这一原理,如果假设二成立,科学工作者常通过观察处于_期的果蝇细胞中有无微核来确定染色体是否发生缺失。28. 河流的生态价值在于:自由流动的河水支撑了由多种多样的物种构成的和谐的水域生态系统。习近平同志指出“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

20、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1)长江源头来自高寒地区的雪水融化,高寒地区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差。(2)有人认为长江上游建设的大型水坝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不利影响,支持该观点的依据是_。(3)白鳍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在水中用其独特的声呐系统按收信号来识别物体,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的功能。长江上游和下游里特有的鱼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结构。(4)鄱阳湖作为长江进入下游前的最后一个蓄水池,在调节长江水位、涵养水源、改善当地气候和维护周围地区生态平衡等方面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可是长达数千年的

21、泥沙淤积,以及人为的围湖造田等都使得鄱阳湖蓄水容积不断变小,这也是此次鄱阳湖水位上涨的原因之一。这对于我们在保护环境上有哪些启示?_。(请写出一项措施)29. 干扰素是动物或人体细胞受到病毒侵染后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抑制细胞分裂、调节免疫、抗病毒,抗肿瘤等多种作用,是一种抗病毒的特效药。我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干扰素。具体做法是将产生干扰素的人白细胞的mRNA分离,反转录得到干扰素基因。将含有四环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的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双酶切,然后用连接酶连接构成重组DNA在一定条件下将重组载体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在培养基中筛选培养,检测干扰素的表达量,选出高效表达

22、的工程菌。请回答下列问题:(1)反转录得到的干扰素基因是一种_。与人体细胞内的干扰素基因相比,它没有_等结构。(2)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是_。已知酶A、酶B、酶C产生的黏性末端都不相同,质粒PBR322和干扰素基因进行酶切时,应选挥的两种限制酶是_。与单酶切相比,使用双酶切的优点是_。(3)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干扰素的过程中,受体菌除了大肠杆菌外,还可以用酵母菌作为受体菌,这两种受体菌生产的干扰素在结构上存在一定区别的原因是_。(4)干扰素在体外保存非常困难,如果将其分子中的一个半胱氨酸变成丝氨酸,在-70条件下可以保存半年。实现这一转变需要直接对_进行修饰或改造,这属于_工程的范畴。三、实验

23、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30. 甲、乙为两种生活习性不同的植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适宜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甲和乙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请结合所学知识,据图分析:(1)B点时,植物甲呼吸作用产生的ATP量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合作用产生的ATP量。(2)两个实验中,甲、乙植物所处环境的温度是否应相同?判断并说明理由:_。(3)甲、乙植物光饱和点不同的内因有_。(任答2点)(4)该组成员进一步实验,测量数据发现:植物甲单片叶片的光饱和点约为400mol光子m-2s-1,而植株甲整体测得的光饱和点则明显更高。请分析原因:_。(5)该小组继续对甲、乙两

24、种植物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进行分析,发现,植物乙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比甲叶片更少,叶绿素b的含量比甲叶片更多。请你设计实验证明该结论(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即可):_。31. 某工厂周边的河水中含有一种有害的难降解的物质W,研究人员用化合物W、磷酸盐、镁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成功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W的细菌(目的菌)。(1)该实验制备的培养基在功能上属于_培养基,该培养基在营养物质上的特点是_。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_。(2)为了检验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常用的实验思路是_。(3)可根据_(至少填2项)等菌落特征初步判断培养基上菌种的类型。(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这样做

25、的目的是_。(5)将获得的3种待选微生物菌种甲、乙、丙分别接种在1L含20mg有机化合物W的相同培养液中培养(培养液中其他营养物质充裕、条件适宜)观察从实验开始到微生物停止生长所用的时间,甲、乙、丙分别为18小时、40小时、25小时,则应选择微生物_(填“甲”“乙”或“丙”)作为菌种进行后续培养,理由是_。生物试卷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A、RNA、蛋白质等大分子均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但DNA不能,A错误; B、镁元素与绿色植物中的糖类等有机物的合成有关,B正确; C、植物细胞膜上一般不含胆固醇,故植物细胞膜上含有的脂质种类比动物细胞膜上少,C错误; D、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在肽链

26、之间,D错误。 故选:B。1、细胞核包括核膜(将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染色质(DNA和蛋白质)、核仁(与某种RNA(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二是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三是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四是多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3、脂质的种类与作用: 脂肪:储能、维持体温; 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固醇:维持新陈代谢和生殖起重要调节作用,分为胆固

27、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本题考查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2.【答案】C【解析】解:A、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其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ATP;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部分能量转化成ATP,A错误; B、细胞中的囊泡不都是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形成的,细胞膜也可以形成囊泡,B错误; C、当肺部吸入硅尘后,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吞噬细胞内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膜,使其中水解酶释放出来,破坏细胞结构,使肺部细胞死亡,最终损伤肺功能,C正确; D、蓝藻为原核细胞,无细

28、胞核,D错误。 故选:C。暗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其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消耗ATP;线粒体基质中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即2丙酮酸+6H2O6CO2+20H+少量能量,部分能量转化成ATP。本题考查生物膜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答案】D【解析】解:A、HIV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用培养基培养,A错误; B、控制CD4合成的基因存在于所有细胞中,但在T细胞中选择性表达,则HIV主要侵染T细胞,B错误; C、HIV囊膜蛋白gp120与宿主细胞膜上受体CD4结合后通过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的方式,使病毒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

29、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C错误; D、HIV囊膜与细胞膜的融合类似于胞吞,体现了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蛋白,D正确。 故选:D。1、病毒是一种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生物。 2、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运输方式运输方向运输特点实例胞吞细胞外细胞内需要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白细胞吞噬病菌变形虫吞噬食物颗粒胞吐细胞内细胞外胰腺细胞分泌胰岛素本题考查病毒、蛋白质的功能以及物质的跨膜运输,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做出判断。4.【答案】B【解析】解:A、质子泵同时具有载体蛋白和ATP水解酶的功能

30、,A正确; B、H+-蔗糖转运蛋白协同运输H+和蔗糖的方式不同,转运H+的方式协助扩散,转运蔗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B错误; C、若用高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植物细胞失水,可能观察到质壁分离但不复原的现象,C正确; D、若用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植物细胞能吸收蔗糖,可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的现象,D正确。 故选:B。分析题图:植物细胞利用ATP酶和质子泵把细胞内的H+泵出,可见细胞内的H+泵出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为主动运输,“H+-蔗糖载体”能够依靠H+浓度差把H+和蔗糖分子运入细胞。”可见该植物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可以吸收外界溶液的蔗糖,会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本题考查的是观察细

31、胞质壁分离实验的有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理解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5.【答案】A【解析】解:A、一些直接观察类的生物实验,例如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可以不用设置对照组,A错误; B、在观察细胞中DNA和RNA的分布的实验中,甲基绿和吡罗红应混合使用,B正确; C、观察植物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应选择分生区细胞进行观察,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C正确;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时,可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判断产生CO2的多少,D正确。 故选:A。1、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利用甲基绿和

32、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同时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的结果是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说明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 2、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解离(解离液由盐酸和酒精组成,目的是使细胞分散开来)、漂洗(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染色(用龙胆紫、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制片(该过程中压片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压成薄层,使之不相互重叠影响观察)和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本题主要考查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答案】A【解析】解:A、利

33、用酵母菌酿酒时,一般先通气,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然后再在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A正确; B、破伤风杆菌为厌氧菌,应选择透气的敷料抑制其繁殖,B错误; C、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乳酸中,C错误; D、水稻根细胞吸收水和无机盐等,不吸收有机物,D错误。 故选:A。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

34、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场所及产物等基础知识,掌握影响细胞呼吸速率的因素及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营养,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答案】D【解析】解:A、a、b是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一般所含基因相同,A正确; B、时表示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最清晰,B正确; C、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

35、开后移向细胞两极,这是纺锤丝牵拉的结果,C正确; D、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但DNA含量不变,D错误。 故选:D。分析题图:图中表示前期;表示中期,此时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表示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细胞两极。本题结合模式图,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8.【答案】A【解析】解:A、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已分化细胞群体,A错误; B、在体内,细胞分化一般是稳定的,而且是不可逆的过程,B正确; C、体外诱导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与

36、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C正确; D、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可避免机体发生免疫排异反应,D正确。 故选:A。关于“细胞分化”,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细胞分化的特点:普遍性、稳定性、不可逆性。 (3)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分化的结果:使细胞的种类增多,功能趋于专门化。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分化的概念、特点及意义,掌握细胞分化的实质,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9.【答案】C【解析】解:A

37、、衰老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了变化,A正确; B、自由基攻击生物体内的DNA,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B正确; C、癌细胞中有延长端粒的端粒酶,因此癌细胞中端粒不会随着细胞分裂的次数增加而不断缩短,C错误; D、在生活中可通过防晒、远离污染源等方式延缓衰老,D正确。 故选:C。1、细胞衰老:细胞衰老衰老是机体在退化时期生理功能下降和紊乱的综合表现,是不可逆的生命过程。人体是由细胞组织起来的,组成细胞的化学物质在运动中不断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损伤,造成功能退行性下降而老化。细胞的衰老与死亡是新陈代谢的自然现象。 2、细胞衰老的原因探究:细胞衰老是各种细胞成分在受到内外环境的损伤作用后

38、,因缺乏完善的修复,使“差错”积累,导致细胞衰老。根据对导致“差错”的主要因子和主导因子的认识不同,可分为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各有实验证据。本题考查细胞衰老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细胞衰老原因的两种学说,尤其是端粒学说,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答案】A【解析】解:A、自交次数越多,纯合子的比例就越高,测交是与隐性纯合子交配,所以必须在已知性状显隐性的情况下才能使用,A正确; B、正反交既能用于判断基因的位置,也能用于判断基因的显隐性,B错误; C、自由交配、自交、杂交均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C错误; D、基因型为Aabb与aaBb的个体杂交,不管这两对基因是否位于两对染色体上

39、,亲本产生的配子种类都相同,不能通过F1表现型及比例能够判断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故选:A。(1)杂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2)自交:植物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传粉。广义上讲,基因型相同的个体间交配均可称为自交。自交是获得纯合子的有效方法。 (3)测交:就是让杂种(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来测F1基因型的方法。 (4)正交与反交:对于雌雄异体的生物杂交,若甲乙为正交,则乙甲为反交。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的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会运用杂交法、自交法和测交法去鉴别显性动植物体是否为纯种、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等,学

40、会在不同情况下,使用不同的方法。11.【答案】B【解析】解:A、玉米雌雄同株异花,做杂交实验时无需去雄,A正确; B、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做杂交实验时需要套袋,B错误; C、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是这三种生物作为遗传学三大实验材料的共同点之一,C正确; D、要研究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问题时,在这三种生物中只能选择果蝇,D正确。 故选:B。1、豌豆是雌雄同花植物,授粉方式是自花授粉且是闭花授粉,杂交过程包括:去雄套袋授粉套袋等步骤;玉米是雌雄同株,但是单性花,属于雌雄异花,杂交过程不需要对母本去雄,可以直接对雌花进行套袋授粉套袋处理。 2、豌豆和玉米都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花大

41、便于授粉、生长周期短、产生后代多等特点,因此常用于做遗传实验研究的材料。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豌豆、玉米、果蝇适于做遗传实验研究材料的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并掌握杂交实验的过程实验步骤的理解和掌握,结合选项进行推理、判断。12.【答案】A【解析】解:A、图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所以图甲为第一极体,A错误; B、图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定为次级卵母细胞,图丙中的M,m不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是复制关系的相同染色体,B正确; C、减数分裂被称为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图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行为为减数分裂所特有,C正确; D、对一种生物来说,判断其减数分裂

42、时期的主要依据是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分布,D正确。 故选: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为第一极体;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次级卵母细胞。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细胞分裂图象的识别,这就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正确区分两者,准确辨别图示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时期。细胞分裂图象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

43、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13.【答案】B【解析】解:A、生物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A正确; B、在细胞结构的生物中,DNA是遗传物质,B错误; C、利用细菌及同位素标记法,可用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也可用于证明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C正确; D、对于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而对于RNA病毒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D正确。 故选:B。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

44、A或RNA本题考查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理解和掌握几句结论性语句,并能据此准确判断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4.【答案】C【解析】解:A、PANXl突变能加速ATP释放,推测细胞能量供应异常是卵子死亡的直接原因之一,A正确; B、PANXl突变能影响蛋白糖基化,说明该疾病发病过程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方式,B正确; C、遗传病发病率与显、隐性无关,C错误; D、卵子死亡致病基因的发现,为女性不孕及试管婴儿反复失败提供了新的诊断和治疗思路,D正确。 故选:C。1、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途径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

45、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2、据题意可知,PANXl发生突变后,影响蛋白糖基化、激活通道、加速ATP释放,导致卵子死亡。本题以卵子死亡为例考查了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知识的要点并进行识记和再现的能力。15.【答案】D【解析】解:A、根据分析可知,甲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正确;B、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则-3的基因型为A_XbY,由于-1不患甲病,因此其甲病基因来自-2;男孩的X染色体肯定来自于母亲,因此-3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于-1,B正确;C、-4的基因型是AaXBXb,-6的基因型为aaXbY,生育一

46、正常孩子的概率是=,C正确;D、调查人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足够大的群体中随机调查,D错误。故选:D。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从的4、5号患甲病而-7号正常,可判断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且-4和-5的基因型为Aa,-7的基因型为aa;由于-6患乙病而的4、5号都不患乙病,所以乙病是隐性遗传病;又-5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人类遗传病的类型,能根据系谱图及题中信息准确判断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以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再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难度适中。16.【答案】B【解析】解:A、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

47、其中可遗传的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 B、能够诱导基因突变的环境因素有可能引起染色体变异,B正确; C、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C错误; D、生物基本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普遍性,D错误。 故选:B。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 (1)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 (2)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

48、重组。 (3)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本题考查可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7.【答案】C【解析】解: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可以集合两个或多个亲本的优良特性,A正确; B、杂交育种的目的可能是获得纯种,也可能是获得杂合子以利用杂种优势,B正确; C、与诱变育种相比,杂交育种的一般过程复杂,操作繁琐,育种时间较长,C错误; D、若育种目标是为了获得隐性纯合子,则在

49、育种时长上可能与单倍体育种相差不大,D正确。 故选:C。1、杂交育种 (1)原理:基因重组。 (2)方法:杂交,连续自交,不断选种。 2、诱变育种 (1)原理:基因突变。 (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本题考查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18.【答案】D【解析】解:A、自然选择不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唯一因素,还有突变和基因重组等,A正确; B、捕食者的存在使食物链中的生物通过反馈进行调节,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B正确

50、;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C正确; 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D错误。 故选:D。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属于简单题。19.【答案】A【解析】解:A、CO2能提高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起调节作用的C

51、O2,属于体液调节,A错误; B、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有pH、渗透压、温度,B正确; C、组织细胞看其分布的位置,其内环境也会相应不同,如红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C正确; D、体温稳定说明产热量等于散热量,D正确。 故选:A。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本题考查内环境及体温调节

5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的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结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0.【答案】D【解析】解:A、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A正确; 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几乎全身细胞,B正确; C、发育中的种子产生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为果实,C正确; D、促胰液素作用于胰腺而不是胰岛,D错误。 故选:D。胰腺是个内外双分泌器官,胰岛细胞就是内分泌细胞,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而促胰液素是作用于其外分泌细胞,分泌胰液,消化食物,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生长素,极性运输到尖端下部,可作用于胚芽鞘尖端下部细胞。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免疫调节、体液调节以及植物激素的相关

53、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难度适中。21.【答案】C【解析】解:A、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RNA病毒,外有包膜,这层包膜主要来源于宿主细胞膜,则新冠病毒从宿主细胞释放时,宿主细胞的细胞膜面积变小,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糖蛋白S可与人体细胞表面的ACE2蛋白结合,从而使病毒识别并侵入宿主细胞”,而“重度吸烟者比不吸烟者肺部细胞膜表面的ACE2多55%”,则与不抽烟的人相比,抽烟的人更容易感染新冠病毒,B错误;C、初次感染新冠病毒时,相应的浆细胞只由B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次免疫反应可来源于记忆细胞和B细胞,C正确;D、在抵抗新冠病毒的过程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

54、疫共同参与,D错误。故选:C。体液免疫过程:细胞免疫过程:本题以新型冠状病毒为题材,着重考查了特异性免疫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体液免疫的过程,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22.【答案】B【解析】解:A、植物体中的脱落酸常常合成于根冠、萎焉的叶片等部位,其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A正确; B、实验结果只能说明脱落酸会抑制种子的萌发,不能说明CRY1会抑制种子的萌发,B错误; C、由于实验中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为保持无关变量一致且适宜,要将拟南芥种子置于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培养,C正确; D、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添加相同浓度的ABA的MS培养基中,

55、野生型种子中含有CRY1,其发芽率比CRY1突变体的发芽率要高,说明CRY1能够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D正确。 故选:B。题图分析:图中显示有两个自变量分别是添加不同浓度ABA的培养基和拟南芥种子的种类。由于CRY1是能够感受光的受体,故该实验应在适宜的光下进行。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添加不同浓度的ABA的MS培养基与不添加ABA的MS培养基中种子的萌发率都有降低,说明ABA能够抑制种子的萌发率。本题结合柱状图,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对于探究实验题中要注意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以及实验组之间的对比。23.【答案】B【解析】解:A、20112014年,由于种群A的1,种群数量在下降,其年

56、龄组成为衰退型,A正确; B、由于从图中不能看出种群B的出生率2016年大于2015年,B错误; C、由图示曲线分析可知,20112012年,种群C的1,并且相等,因此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在2015年初达到K值,C正确; D、从图中看出种群C的量不断增加,而A和B的数量不断降低,有可能C是外来入侵物种,该生物对当地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D正确。 故选:B。根据题意分析,动物C从2011年到2015年,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增长;2015年到2017年,=1,表示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动物A、B从2011年到2016年,1时,表示种群数量在下降;2016年到2017年,动物A数量不变,动物B数量增多。

57、本题利用曲线的方式考查了学生对种群数量变化的理解情况,考生需要理解的含义,难度适中。24.【答案】C【解析】解:A、是兔的同化量,A错误;B、图中的比值代表兔狐的能量传递效率,B错误;C、图中表示兔粪便中的能量,是草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中的能量的一部分,C正确;D、草与兔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兔与狐之间也是双向的,D错误。故选:C。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其中表示兔的同化量;表示狐的同化量;表示兔和狐粪便中的能量,是未被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表示兔的遗体残骸被分解者分解。本题结合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

58、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5.【答案】D【解析】解:A、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群落的的重要特征,A正确; B、可以利用样方法调查武夷山中某区域乔木的物种数目,B正确; 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正确; D、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 故选:D。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

59、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 3、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分成许多层次的现象。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保护、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群落的结构特征,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难度不大。26.【答案】单向性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兴奋 抑制 分级调节 先刺激A点,观察电流表、(或)是否发生偏转(或:D点所在的肌肉是否收缩);再刺激 C点,观察电流表、(或)是否

60、发生偏转 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 切断脊髓损伤刺激【解析】解:(1)在反射弧中存在突触,由于突触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传导的方向具有单向性。 (2)在如图所示的反射弧中,给予A点以有效刺激,B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使M兴奋,而N释放的神经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从而导致肌肉不能收缩。这体现了神经调节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3)若要利用如图结构验证兴奋在突触处传递是单向的,其实验思路:切断M、N,先刺激A点,观察电流表、(或)是否发生偏转(或D点所在的肌肉是否收缩);再刺激C点,观察电流表、(或)是否发生偏转。 (4)脊休克是在脊髓第五颈段水平以下

61、切断脊髓后,实验动物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反射均减退以致消失的现象,脊休克一段时间后,动物的简单反射逐渐恢复。恢复后对动物在第一次离断水平下方行第二次脊髓离断术,“脊休克”不再出现。以上实验说明,脊休克的发生是因为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而非切断脊髓损伤刺激。 故答案为: (1)单向性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2)兴奋抑制分级调节 (3)先刺激A点,观察电流表、(或)是否发生偏转(或:D点所在的肌肉是否收缩);再刺激C点,观察电流表、(或)是否发生偏转 (4)离断面下的脊髓突然失去高级中枢的调控 切断脊髓损伤刺激1、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抠

62、、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 2、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乙是脊髓内的低级中枢,甲是高级中枢,C是传出神经,D是效应器。本题考查反射弧结构、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反射弧的各个组成部分,并能够在模式图中进行有关判断,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导过程,理

63、解神经调节过程中的分级调节,再结合题意准确分析。27.【答案】X F1红眼雌蝇与F2(或亲代)白眼雄蝇 红眼雄蝇 不成立 含缺失部分片段的X染色体的雄果蝇致死 间【解析】解:(1)由性状表现与性别相关,且F1雄蝇为红眼,而P雄蝇为白眼,可推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F1、F2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所以,可以选择白眼雌蝇红眼雄蝇进行测交验证。通过F1红眼雌蝇与F2(或亲代)白眼雄蝇杂交可获得白眼雌蝇。 (2)因为亲本果蝇为纯合红眼,如果假设一成立,两对基因匀均位于X染色体上,则图二的实验中,亲本为XABXAb和XabY,子代不可能出现白眼缺刻翅,所以假设一不成立。 (3)若缺刻翅是

64、因为X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而引起的,图2实验结果中,子代的雌雄比例不是1:1,而是2:1,雄性个体一半死亡,推测含缺失部分片段的X染色体的雄果蝇致死。 (4)染色体缺失过程中断裂出的无着丝点的片段在新的细胞周期中凝集成微核,游离在细胞核之外。分裂间期存在细胞核,根据有无微核来确定染色体是否发生缺失,可观察处于间期的果蝇细胞。 故答案为: (1)XF1红眼雌蝇与F2(或亲代)白眼雄蝇红眼雄蝇 (2)不成立 (3)含缺失部分片段的X染色体的雄果蝇致死 (4)间分析题图:图1中白眼果蝇只存在与雄性个体中,说明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由F1、F2可知,红眼为显性性状,白眼为隐性性状。本题考查伴性遗

65、传,考查伴性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意在考查学生知识运用、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亲本果蝇为红眼纯合子,据此可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和缺刻翅红眼雌果蝇关于眼色的基因型。28.【答案】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 水坝的建立使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瓦解为零散的碎片,不利于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和生活(或者可能改变了水温或者流速等) 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水平 实施退耕还湖、对湖泊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解析】解:(1)长江源头来自高寒地区的雪水融化,高寒地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较弱,自我调节能力差。 (2)水坝的建立使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瓦解

66、为零散的碎片,不利于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和生活,因此长江上游建设的大型水坝对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带来了不利影响。 (3)白鳍豚在水中用其独特的声呐系统按收信号来识别物体,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的功能。长江上游和下游里特有的鱼类不同,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4)我们在保护环境上可以实施退耕还湖、对湖泊湿地进行生态修复、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 故答案为: (1)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 (2)水坝的建立使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被瓦解为零散的碎片,不利于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和生活(或者可能改变了水温或者流速等) (3)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水平 (4)实施退耕还湖、对湖泊湿地进行生态修

67、复、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等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 (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反之,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稳定性,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分析题意、获取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29.【答案】cDNA 启动子和内含子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酶B和

68、酶C 可以防止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 酵母菌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生产的干扰素为糖蛋白,而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干扰素的进行相应的加工 (干扰素)基因 蛋白质【解析】解:(1)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得到的是cDNA,由于mRNA只对应基因的编码序列,如外显子,所以与正常的基因相比,缺少了启动子和内含子等序列。 (2)基因工程最核心的步骤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由于酶A有一个酶切位点在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内,如果选择酶A会破坏标记基因,所以应该选择酶B和酶C进行酶切。酶B和酶C酶切后产生的末端不同,相同的黏性末端才能连接,所以双酶切可以防止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 (3)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大肠

69、杆菌是原核生物,干扰素是糖蛋白,蛋白质的糖链是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完成的,所以两种受体细胞中合成的干扰素结构上会存在一定的区别。 (4)对蛋白质的改造,要通过对基因的改造来实现,这一技术是蛋白质工程。 故答案为: (1)cDNA启动子和内含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酶B和酶C可以防止自身环化和反向连接 (3)酵母菌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生产的干扰素为糖蛋白,而大肠杆菌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不能对干扰素的进行相应的加工 (4)(干扰素)基因 蛋白质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

70、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2、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 (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

71、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只要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概念及操作步骤即可正确答题,难点是需要根据重组质粒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限制酶,同时理解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结构的区别。30.【答案】小于 不一定相同,因为甲、乙植物生活习性不同,适宜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数量不同或酶活性不同 当外部光照强度达到单叶光饱和点以上时,植株内部叶片的光照强度仍在光饱和点以下,中、下层叶片能利用群体中的

72、透射光和反射光。植株整体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光饱和点增大 实验思路:取等量甲、乙叶片,用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光合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其中蓝绿色和黄绿色两种色素带的宽度【解析】解:(1)B点时,植物甲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由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进行呼吸作用时,大部分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故植物甲呼吸作用产生的ATP量小于于光合作用产生的ATP的量。 (2)由于甲、乙植物生活习性不同,故两个实验中,甲、乙植物适宜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3)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可有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数量不同或酶活性不同等。 (4)对植物整体而

73、言,当外部光照强度达到单片叶的光饱和点以上时,植株内部叶片的光照强度仍在光饱和点以下,中、下层叶片能利用群体中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植株整体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光饱和点就会增大。 (5)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教材实验,可设计如下实验,实验思路:取等量甲、乙叶片,用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光合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其中蓝绿色和黄绿色两种色素带的宽度即可。 故答案为: (1)小于 (2)不一定相同,因为甲、乙植物生活习性不同,适宜它们生长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3)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数量不同或酶活性不同 (4)当外部光照强度达到单叶光饱和点以上时,植株内部叶片的光照强度仍在光

74、饱和点以下,中、下层叶片能利用群体中的透射光和反射光。植株整体对光能的利用更充分,光饱和点增大 (5)实验思路:取等量甲、乙叶片,用无水乙醇提取其中的光合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并比较其中蓝绿色和黄绿色两种色素带的宽度图中曲线甲所代表的是植物甲为阳生植物,补偿点及饱和点时的光照强度较高;曲线乙表示植物乙为阴生植物,C是其饱和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的获取、以及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分析图表,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实验的迁移和应用。31.【答案】选择 以化合物W为唯一碳源、氮源 高压蒸汽灭菌法 将若干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

75、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避免杂菌对环境造成污染 甲 微生物甲分解化合物W的能力比乙、丙强【解析】解:(1)本实验目的是筛选到能高效降解化合物W的细菌(目的菌),因此选用的培养基从功能上属于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因此化合物W在该培养基中作为碳源和氮源;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 (2)将若干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可用于检验培养基是否灭菌合格。 (3)菌落的特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4)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灭菌处理才能倒掉,是为了

76、避免杂菌对环境造成污染。 (5)微生物停止生长意味着化合物W被分解完,甲菌种需要的时间比乙、丙少,说明微生物甲分解化合物W的能力比乙、丙强。 故答案为: (1)选择 以化合物W为唯一碳源、氮源高压蒸汽灭菌法 (2)将若干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菌落产生 (3)菌落的大小、形状、隆起程度和颜色等 (4)避免杂菌对环境造成污染 (5)甲微生物甲分解化合物W的能力比乙、丙强1、灭菌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用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包括灼烧灭菌、干热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等。 2、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种和氧气的要求。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同时获取题干信息准确答题。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