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792580 上传时间:2024-05-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又:朔州外国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 二 年 级 月 考 四 历 史 试 题 2019.12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共 30 题 ,每道2分,共 60 分)1史记封禅书曾记载“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并从五帝之舜的封禅开始叙说。沿袭至秦汉之时,封禅逐渐成为帝王们的盛世大典。在泰山封禅升天,与鬼神通是封禅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信号。古代帝王封禅的主要目的是( )A证明王权的合法性 B强化以农立国的治国理念C宣扬天人合一思想 D确立道家学说的统治地位2战国某思想家:“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年饱,凶年免于死亡。”下列主张与其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

2、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C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爱多则法不立,威寡则下侵上3位于广州市的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了很多当时发掘出的稀世之宝,有代表中原文化、江南楚文化、西南巴蜀文化、北方草原地区的匈奴文化、海外文化、岭南文化等多种文化内涵的珍贵器物。这表明( )A南越文化具有包容性 B南越地区长期受到中原文化的入侵C南越文化具有多样性 D南越地区与中原地区长期和睦相处4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议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 B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深化了

3、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 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5顾炎武批评王阳明心学是“清谈之流祸”,读书人“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终于导致明朝的灭亡。对上述顾炎武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心学导致人们道德沦丧 B心学使儒家丧失正统地位C心学的流弊是空谈误国 D心学背离理学的思想原则6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C“天下为主,君为客” 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7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

4、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8刘师培对清代学术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9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

5、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 )A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 B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C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 D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1015世纪欧洲思想家关注的焦点是将“思想、形象、感觉或事件”在演讲、书信、诗歌和散文中优雅、雄辩地表达出来。这一现象有利于推动( )A因信称义的初步形成 B工商业者阶层成长壮大C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D教会权威的进一步提升11文艺复兴并不是对古希腊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是欧洲社会转型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场大地震。此处的“创新”体现在( )A否定了

6、古代希腊城邦的直接民主 B文学艺术作品与宗教的融会贯通C将解放欲求注入人文主义复兴 D借人文主义否定了宗教信仰自由1215世纪,意大利掀起了一股艺术品投资和消费热潮。教堂、公共建筑内装饰着宗教画和雕塑,私人住宅悬挂着个人或宗族肖像和小型人物雕像。美第奇家族购买一件希腊式花瓶花费4850弗洛林,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向佛罗伦萨著名艺术家吉尔伯蒂订制的一件法冠耗资3.8万弗洛林。这一现象( )A表明资产阶级热衷于艺术品投资 B深受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C表明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导致社会奢侈风气盛行131213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中世纪文化兴盛地区出现“大翻译”运动,借助基督教会的资金和阿拉伯的译本把

7、大量古希腊名著介绍到西欧,13世纪后半期,许多意大利学者、诗人以及艺术家也赴法国学习观摩。这一现象说明( )A西方近代文化与中世纪文化有承继关系 B文学是文艺复兴反教会最初的工具C中世纪黑暗被东西方文化交流驱散 D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法国14美国妇女史家和女性主义者琼凯莉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所有进步她的原始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和人文主义文化一起把妇女塑造成一种美丽的摆设:端庄、贞洁、对丈夫和君主双重依赖。”作者强调文艺复兴( )A并未改变妇女的从属地位 B强化了妇女的独立精神C对妇女内心世界进行关怀 D凸显了妇女的理想信念15有学者指出,16世纪“随着欧洲逐渐被划分成一些中央集权的政治单位和

8、宗教单位,大学丧失了它们一贯具有国际性。他们变成了地区性的中心,为它们坐落在其版图内的国家服务。”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A民族国家崛起推动大学世俗化 B文艺复兴推动地方教育兴起C宗教改革使大学丧失学术自由 D人文主义冲击教会学校教育1618世纪中期,英国君主立宪制下的责任内阁制形成并逐渐完善;1912年,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下的责任内阁制。由此可知责任内阁制旨在( )A体现社会契约的精神 B实行天赋人权的思想C实现三权分立的学说 D践行主权在民的理念17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文化水平进步情况表项目时间有阅读能力的人占法国总人口的比例(%) 法国妇女的识字率(%) 欧洲年均出版新书(单

9、位:部) 普通人藏书量(单位:本) 17世纪中叶29 14 约1000 120 18世纪中叶47 27 约4000 20100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基础教育发展 B文化教育进步有助于启蒙运动发展C欧洲贵族推动法国启蒙思想传播 D出版业是欧洲文化水平进步的动力18康德说:“一个人确实可以为了他本人并且也只是在一段时间之内,推迟对自己有义务加以认识的事物的启蒙;然而径行放弃它,那就无论是对他本人,而更是对于其后代,都可以说是违反而且践踏了人类的神圣权利。”这说明康德主张( )A自由是个人应有的权利 B理性可以被相互转让C人要勇于批判与反思 D建立公正的和谐社会19魏源在海国图

10、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 )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 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20王国维在谈到清代学术时说:“国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之学新。”从“乾嘉之学”到“道咸之学”的变化体现了( )A统治危机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明末清初反封建思想产生C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逐渐丧失D康梁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21梁启超为李鸿章作传,说:“敬李之才,惜李之识,而悲李之遇也。”下列材料体现“惜李之识”的是( )A“

11、吾人积愤于国耻,痛恨于和议,而以怨毒集于李之一身”B“是役也,李鸿章之事,记者不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兴盛之理”C“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D“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故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22郭嵩焘反对“严夷夏之大防”,痛斥士大夫“惟一意矜张,以攘夷狄为义,而置民父于不顾,必使覆国亡家”,主张“中国与洋人交涉,当先究知其国政军政之得失,商情之利病,而后可以师其用兵制器之方,以求积渐之功”。这反映了郭嵩焘( )A坚持传统的“夷夏之辨”B具有近代民族主义观念C倡导“中体西用”思想 D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23晚清思想家王韬认

12、为,英国政治制度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有中国尧舜禹时代集体议事的遗风。这一认识( )A否定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B启迪国人探索变革之路C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D反映了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4“机器可以富国,用机器开矿,矿可以发达,以之耕田,禾谷可以多出。无论何种工厂,造何种货物,不用机器必不能发达所以机器可以灌溉文明,可以强国,我中国如不速起研究机器,我四万万同胞俱不能生存。”上述言论( )A诠释了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 B推动了我国工业合理布局的形成C反映了关注实业发展的思想 D揭示了近代中国经济落后的根源251898年孙宝碹写道:“澳洲土蜂无针。自窝蜂有针者入境,无针者不数年灭。余为之掩卷动色曰:反

13、对种族歧视政策,主张种族平等!”这表明他( )A反对种族歧视政策,主张种族平等 B从生物学实例得出了不合理认识C接受进化论,认识到民族危机严重 D认同革命思想反对盲从盲信现象261922年10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批评议员林宗孟和学者胡适等到美国前公使芮恩施家中谈宪法,告诫他们“不要上美国帝国主义的当,”“不要于不知不觉中引导一部分人民或青年学子去亲美国帝国主义才好”。据此可见,与新青年的宗旨相比,此时的陈独秀( )A成了当时中国最主要的反美国代表 B成功的领导了中国近代的思想启蒙C实现了从思想启蒙到政治斗争的转变 D成了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袖27十月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

14、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五四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资本主义本质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时局变动激发新的探索28.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A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C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29

15、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中共八大党章中却删去了“毛泽东思想”的提法,只提“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中国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毛泽东权威下降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已经转移 D吸取苏联教训30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A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C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二、非选择题( 共3题 , 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

16、4分, 第33小题12分 共40分) 31(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和“家训”,都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孕育、发展和形成的,不可避免地受到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的制约,受到维护封建“家庭”和“氏族”延续的思想的局限,受到封建“尊亲”、“忠君”和轻视妇女等观念的影响。汉代以后,特别是宋明以降,随着封建道德的日渐强化,“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愚忠愚孝”“三从四德”等教条,也贯穿于中国家训的各个方面。 摘编自徐少锦、陈延斌中国家训史 材料二 清代后期开始,家训开始走向衰落,不过在衰落的过程中也有几许亮光。譬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等

17、一批能够“睁眼看世界”的人,在对家人子弟的教育指导上,在传统家训中也掺进了一点点追求民主与自由的现代因素,但终究因时代所限没能形成大气候。现代以来,家族传统观念逐渐被看成是一种思想和道德桎梏,加上受西方思想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家训文化的影响力已逐渐减弱。 摘编自周舸中国家训的历史血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家训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家训的走向及其成因。 (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家训的现实意义。 32(14分)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们关于国家建立的原则有过深入的讨论,这对美国的宪法制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

18、题。 材料一 霍布斯在利维坦中基于人性恶的前提假设,认为人们行为的出发点就是内心欲望的驱使,趋利避害即自我保存是支配人类行为的根本原则。在没有一个共同权力使大家慑服的时候,人们便处在所谓的战争状态下。以汉密尔顿为代表的联邦党人深受霍布斯思想的影响,通过追随霍布斯的思想,汉密尔顿提出按照人类实际是什么来对待人类。“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控制了。”霍布斯和联邦党人的专制集权思想都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理性化做准备,一个强大的“利维坦”是克制人类走向邪恶和混乱的必要工具。国家的工具性在此显得十分突出,国家的主权就是制定法律、决定和平与战争、统

19、率军队、任免官吏、征税、审判和授勋等各项权力。 陈刘杰联邦党人国家建构的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材料二 化名为“布鲁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在反对新宪法把13个邦合并为一个大的共和国时,引用法国启蒙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的观点,认为自由共和国不可能在广泛的领土上存在。他说:“在一个大共和国里,公共福利成为众多不同因素的牺牲品,即受制于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又依赖于多种偶然因素。”化名为“加图”的反联邦主义者认为联邦主义者的大共和国主张具有专制暴政倾向。化名为“辛辛那图斯”的反联邦主义者批评新宪法授予参议院的权力太大,权力划分不明确,具有贵族化倾向。 马伟军反联邦主义者与美国宪法的制定 (1)据材料一,概括霍布

20、斯和联邦党人的国家观及其目的。 (2)据材料二,概括反联邦党人反对大共和国的理由,并指出其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哪些思想? (3)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党人和反联邦党人的争论为美国政府的构建提供了哪些理念。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中国近代以来的思想解放和理论探索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发生和演变的。甲午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遭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仁人志士从救亡图存、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目的出发,在制度与文化、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开辟了向国外学习的现代化之路。这就决定了启蒙与救亡互为表里,仿效与探索相辅相成。正如陈旭麓先生所

21、言,它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近代的中国在帝国的黄昏中醒来,在思想的汇合中扬弃,逐渐踏上了蜕变与新生的历程。在中国近现代思想、理论的演变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历史逻辑,即不同的历史时代面对的主题和任务不同,也就有了不同的思想与理论成果。摘编自杨全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演进的逻辑与特点根据材料,结合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的相关具体史实,围绕“时代主题与思想理论探索”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高二月考四历史答案2019.121-5 AAACC 6-10 DBDCC 11-15 CBAAA16-20

22、 DBCCA 21-25 CBBCC 26-30 CDADA31.(1)特点:长期孕育;等级尊卑观念强(或封建伦理纲常色彩浓厚;重视传统道德的传授等);受儒学熏陶。(4分) (2)走向:渐趋衰落或影响力减弱。(2分)成因:带有封建因素的家训无法迎合中国近代化的需要;思想解放潮流的冲击;近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西方民主思想冲击;近现代女权运动的影响;重大政治运动的影响。(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得6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3)意义: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增强家族、民族凝聚力;利于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2分,回答出2点,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32.(1)国家观:需要建立一个专制集权且需要制约的政

23、府。目的:扼制人性之恶;建立理性化的国家;国家职能运行的合理化(工具性)。(5分) (2)理由:影响公共福利;有专制暴力倾向;有贵族化倾向。思想:自由平等;人民主权;分权制衡。(6分) (3)理念:妥协与包容;理性的精神;民主与法制。(3分) 33.示例一 救亡图存与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中国人肩负起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世纪90年代,伴随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西学,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并将之付诸实践

24、,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示例二 民主革命浪潮中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鸦片战争以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的腐朽统治每况愈下。为此,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但均以失败告终。此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装起义的浪潮中不断丰富民主革命思想,形成了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和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面对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民主革命浪潮的不断高涨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不断发展。示例三 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即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及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并使其不断深化和发展,成为指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不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